退休金要準備多少?

原文刊登於今周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v1/blog_content.aspx?id=1425

退休金要準備多少?
 retirement

退休準備到底需要準備多少錢?相信你一定被一堆基金公司、壽險公司、媒體新聞及理財專家搞的暈頭轉向了:有人說沒存夠3,000萬你別想退休、有人說要1,000萬,到底誰對?只能說數字都是炒作出來的,退休不必把自己搞的那麼緊張。退休準備是一定要做的,因為醫學發達,人類壽命延長,在正常狀況下,你退休後還有20年可以活,這麼長的一段時間生活費要靠什麼來支應? 不早做準備是不行的。

退休準備需要考慮的因素有以下幾個:
1. 你預期退休以後每月的生活費多少?
2. 退休後預期年數多少?
3. 物價指數:通貨膨脹率多少?

退休後因為已經沒有工作收入,但是又要有生活費等支出,因此退休規劃最基本的原則就是以上述的三個因素來推估你所需要的退休金。

大原則就是在我們還可以工作的時間,累積我們退休所需要的資金,退休後,以這樣的退休金準備,最保守的把這筆錢放在銀行的定存或是保守的投資工具,它可以提供我們每月所需的退休後生活費。但是通貨膨脹也是我們要考慮進去的因素,因為物價逐年上漲,如果不把這因素考慮進去,準備的退休金可能會發生無法支應生活花費的狀況。物價上漲代表的是貨幣購買力的下降,因此以後你必須要更多的錢才能購買相同的東西。如下表,如果在3%通膨下,20年後的物價將是現在的1.81倍,因此如果你想要20年以後的退休生活費,可以維持現在每個月50,000元的水準,那時你將會需要50,000元 x 1.81=90,500元。

如果你想要20年以後,有現在每個月50,000元水準的退休生活費,計算的架構是這樣子:
1. 20年後你需要的錢,每個月是:50,000元x1.81=90,500元
2. 假設你到時可以領到的勞保年金:19,053元/月
3. 假設到時可以領到的勞工個人退休金:15,984元/月
4. 退休金缺口:
90,500元-19,053元-15,984元=55,463元/月
如果以2%投資報酬率算的話,你必須在20年後退休時準備:10,981,868元。
剩下的問題是如何在20年內存到10,981,868元,當然它跟你可以準備的時間長短,與選擇的工具的投資報酬率是息息相關的,可以準備的時間愈長及投資報酬率愈高,你所需要花的成本就會愈少。

不同的準備時間及投資報酬率下,要存到10,981,868元,每月所需投資的金額如下:

退休規劃基本上不困難,但是退休後只有退休生活費的的問題嗎?有一個問題可能很多人都忽略了,那就是老年長期照護的問題。由於人口快速老化,2033年台灣將成為全球老化指數(老人/幼年人口比例)最高國家。台灣地區截至2011年11月底,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0.87%,預計在2025年超過20.3%,約有475萬餘人,將邁入所謂超高齡社會,而預計85歲以上的老年人有一半以上需要長期照護。

長期看護的費用相當可觀,輪椅、氣墊、特殊衛浴器材等一次性支付的費用達數萬元,加上看護費用及需要重複購買的紙尿布衛生醫療用品等,每月約在23,000元~100,000元之間。前一陣子跟一個以前的同事聊起,他說他們兄弟最近送媽媽進安養中心,因為媽媽現在已經都需要特別看護24小時的照顧了,我問他說那這樣費用要多少?他說:12萬一個月,我聽了當場傻眼,這還真不是每個人可以負擔得起的。 以前家庭人口數比較多,因此父母親有什麼需要醫療或是看護的費用,由於兄弟姐妹多,因此大家平均分攤一下,大家負擔都不會太重。但是現在家庭人口數都不多,台灣家庭平均人口數甚至於只有3點多個人,因此父母親以後如果有什麼醫療、看護的支出,如果要由子女來負擔的話,這個擔子是相當沉重的。

加上現在單身不婚族、頂客族不少,以後的退休準備除了要準備退休生活的準備金外,老年長期看護費用的準備,恐怕是大家都必須把它列為必要的準備來提早做規劃了。因為長期看護的費用並不在任何醫療險的給付項目內,醫療險的理賠是針對因意外、疾病等產生住院的費用做理賠,前提就是必須要住院,而長期看護的老年人一般是在家裡或是安養中心等,並不符合住院的定義,因此是無法從保險公司現有醫療險得到給付的,除非是你購買了長期看護險;遺憾的是這項商品一向是不叫好也不叫座,保費貴保障也不足。

根據壽險公會統計,國人投保長期看護險的普及率依然不高,雖然近幾年的銷售量有增加的趨勢,但是投保率卻仍然只有個位數。2011年長看險新契約有60,364件,有效契約為375,370件,從身份證總歸戶來看,投保率只有1.6%;總保費收入83億元,僅占壽險業總保費收入的0.0038%。

雖然目前政府有在研擬開辦長期照護保險,但是到底是何時要開辦都在未定之天,而且政府財政窘困,長期照護保險恐怕也不是像全民健保一樣可以全民納保,所以唯有自己多做準備,建議在做退休規劃時,除了退休生活費的準備外,也應該把長期看護所需的費用一併列入考慮,一起做準備。


(圖片來源:行政院衛生署)

 


內湖社區大學2013年9月秋季班課程「理財新主張,理財一點就通」大眾理財課程,開始報名中!
Youtube課程影片介紹:http://youtu.be/z36UTXERKs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http://www.lifemoney.cc,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

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 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部落格:
1. (大眾)理財與人生 http://ez-financial.blogspot.tw/
2. (財務顧問) IFA財務顧問網 https://lifemoneyblog.com/


圖片:SalFalko, CC Licensed.

是時候該檢視你的保單了

原文刊登於今周刊: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v1/blog_content.aspx?id=1398

是時候該檢視你的保單了

最近一則〈問題壽險保單不全賠 7月定案〉的新聞又造成不小的話題,新聞指出:為避免經營不善的保險公司,用低價或高保單預定利率搶賣保單,遭接管後反由全民埋單,金管會研擬保險公司遭接管後,高利率保單將打折,方案最快在7月出爐。業者說,此舉對儲蓄為主的儲蓄險、或年金險衝擊最大,未來保戶買保單得慎選保險公司。(資料來源:蘋果日報)

自從政治大學商學院副院長王儷玲在今年2月出任金管會副主委一職後,陸續看到金管會對保險監理開始有了一些不同的做法,真是非常值得讚許。壽險處理是一個存在已久的問題,沒有人願意去碰觸,消費者也一廂情願的認定若保險公司出事,「反正政府會接管、保單會全賠」,業務員還肆無忌憚的對客戶宣稱:「台灣不會有保險公司倒閉,有事政府一定負責」。這次看到金管會甘冒大不韙,讓這問題浮出檯面討論,讓這問題回歸市場面,應該是相當明智的決定。

金管會以後如何處理這些問題壽險公司,細部辦法還沒出來,但是方向大概會是:
1. 問題壽險被接管後,其保單利率將會打折,可能僅會優於目前市場利率2~4碼(0.5%~1%),假如你以前買8%利率保單,可能降為3%。 
2. 保戶若不願意限額理賠,政府即不賠付,由公司倒閉清算,屆時保單價值可能更低。像日本是保戶在保險公司被接管之後,原先所購買保單的預定利率也立即被降至市場水準。例如,原先保單預定利率為8%,但保險公司倒閉、被新公司接手後,利率馬上降到1%或2%,保費因而大漲數倍。

金管會的措施固然是藉此向業者施壓,逼迫其改善自身的財務,另一方面也是提醒消費者慎選保險業者,投保應該更加謹慎,投保前除了聆聽業務員的產品介紹外,也應該做一點功課,留意一下業者的財務資訊,很多資訊都可以在保險業公開資訊觀測站查的到:保險業公開資訊觀測站

如果跟保險業者有理賠糾紛,業者遲遲不願理賠的話,也可以找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申訴,讓該中心針對你的案件做評議。評議中心的評議委員會決定,若金融服務業應該要給付金融消費者,而每一筆金額或財產價值在一定額度以下(10萬及100萬),金融服務業者必須接受評議,賠付給消費者。這是一個不須訴諸法律途徑的申訴管道,不過它的評議結果額度是有限度的:

依據金融消費者保護法第29條第 3 項──
四、 保險業所提供之財產保險給付、人身保險給付(不含多次給付型醫療保險金給付)及投資型
保險商品或服務,其一定額度為新臺幣 100 萬元。
五、 保險業所提供多次給付型醫療保險金給付及非屬保險給付爭議類型(不含投資型保險商品或
服務),其一定額度為新臺幣 10 萬元。

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有針對人壽保險公司的申訴案件及申訴率統計表,也可以做為評估保險業者的參考。資料顯示每家業者去年受到消費者申訴案件的多寡,比例愈高應該表示該公司在理賠、服務、業務員訓練……等出現一些問題,讓消費者的申訴率飆高。為了閱讀方便,此處將其申訴率表示方式改為百萬分比及排序,數字愈大代表被申訴比例愈高。當然這只是一個參考數據,因為不是所有的保險糾紛都會交付評議中心去評議(例如金額太大,可能就直接訴諸法律途徑),但是這項數據多少反映業者的經營指標,可以做為評估的參考。

 

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2012年人壽保險公司申訴案件及申訴率統計表(部份)

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申訴案件及申訴率統計表
(統計區間2012/01/01~2012/12/31,詳細資料請見評議中心網站)

 

自從2008金融風爆以來,經濟情勢變動很大,很多經濟結構都改變許多,以前沒有預料到的事情現在都發生了。消費者應該學習保護自身權益,畢竟保險業者是私營企業,不是公營單位,也不是慈善事業,祈求所有保險業者永遠屹立不搖是不切實際的。趁著這一波你應該把保單拿出來做一番檢視以下的項目:

1. 檢視保單是否需要做調整?
保單是否都在有效狀態?是否有重複投保太多的附約,需要調整刪除一部份,或是額度不足需要
加保?

2. 保單投保是否過於集中同一家保險公司?
保險公司的財務狀況現在是一個你不得不去面對的問題,如果有需要,應該趁還來得及做適當的調整。

3. 保單是否可以配合你的財務目標?
你有買到你需要的保障額度嗎?還是花了一堆錢,基本的壽險保障額度卻很低?如果你是利用保單做退休規劃,它到期給付的現金流是否可以符合你退休後的需求?你的保費支出是否有在合理範圍內,還是已經造成你沉重的支出負擔?
如果你是利用投資型保單來做投資之用,它的成本架構如何,是否太高?你的累積投資績效是否
符合你所期望達成的財務目標的需求?你的投資是否有人幫忙管理?

4. 保單是否有適法的疑慮?
以往有些業務員以節稅、保單貸款等名義推銷而買下的保單,可能都是在鑽法律漏洞,在
國稅局陸續祭出防堵措施後可能都已經失效了,現在有必要拿出來重新再做檢視與調整。

2008年9月15日的經濟日報登出一張照片,三個大標題從左至右寫著:「雷曼倒了、美林賣了、AIG呼救」,看起來相當觸目驚心。有誰會料到158年歷史的雷曼兄弟投資銀行會倒閉;美國最大券商賣給美國銀行;連一向是擁有AAA最高評等、世界最大保險企業的AIG都要靠美國政府援助才能免於倒閉。這些例子都讓我們重新定義對金融業的看法,企業總是有興衰起伏,如果恆常不變是一種奢求的話,唯有自己更加小心,留意風險一直存在,才能儘量避免誤觸地雷。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http://www.lifemoney.cc,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

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 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部落格:
1. (大眾)理財與人生 http://ez-financial.blogspot.tw/
2. (財務顧問) IFA財務顧問網 https://lifemoneyblog.com/

 

運用行為財務學改進財務規劃步驟

How Does your Advice Process Reflect the Findings of Behavioral Finance?

By Taylor Liao, CFP, Chinese Taipei

原文刊登於Financial Planet
http://www.financialplanet.org/2013/advice-process-behavioral-finance/

客戶的投資理財常常會受到媒體資訊所影響, 財務顧問應該對行為財務學增加了解, 知道客戶為何會受影響, 並針對此在進行財務顧問案時改進進行步驟與方式

1.改進在資料收集面談時問題的形式與內容

不要只有問客戶的財務資料, 要多問價值觀的問題, 才能知道客戶在某些情況下的反應是什麼, 運用各種不同型式內容, 探討客戶的價值觀, 仔細聆聽客戶的回答並加予深入追蹤

2.在財務規劃的六個步驟中不要忽視追蹤檢視這步驟

客戶在聽完你對他的財務建議後, 多數人可能都不知道如何落實到生活中, 去改變他們的消費習慣. 儲蓄等等, 運用現代科技工具協助客戶用手機記帳軟體記帳, 並每一季與客戶做追蹤檢討, 更深入的財務規劃步驟將有助於實際的去協助客戶, 不是把規劃當成一時興起的決定而已, 而是實際取協助他們完成他們的財務目標

As a financial planner, it was hard for me to understand what it was like for my clients. Consumers get their information from and are influenced by several mediums such as the media and product sellers. Banks or fund houses, for the sake of selling more products, will release market information that a market has potential to grow in the future and usually this information causes consumers to invest, no matter how high the price of the fund is. On the flipside, consumers will sell their funds as soon as they receive any negative sign from the media.

The weekly BlackRock report shows that when the price of equity drops, the size of funds decrease simultaneously. Most investors keep making the same mistake: buy high, sell low. In the six step advice process of financial planning, even if the client completely agrees with you on how to improve their financial status, most of them won’t take action without monitoring afterwards.

Financial Planning Clients are only Human

Financial planners have to understand that it is natural as human beings to be influenced by a certain type of financial behavior. Some people will make mistakes such as the mental accounting bias; where people save money for a trip they are taking in 2 years by putting money in a savings account with an interest rate of 1%, while they have a credit card debt that charges them 18% interest. It is my opinion that clients need to be educated and that takes time to work with them. After years of practicing financial planning, I have modified my advice process to be more client-friendly.

After presenting the financial planning recommendations to a client, I ask them to use the App program on their smart phones to keep a record of their daily spending and email it to me at the end of the month. The software is easy to download, easy to use, and it forces them to think about their spending every day. At the end of every quarter, we review their progress of implementing my recommendations.

I have found that financial planning services aren’t successful if they are limited to two short meetings a year. After clients walk out of your office, they might return to their old philosophies of what it means to manage their spending, but by tracking their spending, I can interact with the client on a continual basis.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Aside from using apps to track spending, I have also changed the format of my questionnaire that gathers the client’s information/goals in the initial meeting. This questionnaire helps me to better understand how the client makes financial decisions. For example, 3 weeks ago, a client filled out the questionnaire and given the question, “Compared to others, do you prefer high risk investment?”, he answered “No.” On the next question, “In an investment, which one is more important: potential profit or potential risk?”, he answered “potential profit.”

I asked a few follow-up questions and discovered this individual was doing high-risk investment that included him loaning money to a client of his in which he received a 30% interest rate. Because of this experience, his expectations for other investments were equally high. Most questionnaires don’t dive very deep and do not get enough information about the client.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he told me, my recommendation for him was influenced.

Most clients have a blind spot when it comes to financial management. By asking effective questions, I am able to gauge clients’ financial behavior and decision making patterns, and adapt my communication with them to better meet their needs.

給自己一個未來的承諾

原文刊登於今周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v1/blog_content.aspx?id=1365

給自己一個未來的承諾

奧德賽(The Odyssey)是古希臘的著名史詩之一,相傳為盲詩人荷馬所作,是講伊薩卡國王奧德修斯(Odysseus)回家的故事。特洛伊戰爭結束後,生還的英雄都很快回去自己的家鄉,只剩下一個人Odysseus,花了十年的冒險和徬徨才回到家。有一次奧德修斯即將經過女妖塞任(Sirens)居住的小島,

女妖塞任在希臘神話中,被稱為半人半鳥怪,她們歌聲動人,讓駛過的船隻上的水手們,聽了失神,常造成航船觸礁遇難,故又稱之為海妖,他們常出沒於海中礁石或船舶上。

在出發前一晚,女神基耳凱告誡奧德修斯:「首先,你會遇到女妖塞任,她們迷惑所有行船過路的凡人;誰要是不加防範,接近她們,聆聽塞任的歌聲,便不會有回家的機會,不能給等待的妻兒送去歡愛。 」

塞任的歌聲,優美的旋律,會把他引入迷津,被迷惑的人,將會被引到塞任棲息的草地上,佇留在那裡,最後化為白骨。基耳凱接著告訴奧德修斯,經過那地方時需要將槳手的耳朵用蜂蠟封住,但奧德修斯對於塞任的歌聲感到好奇,基耳凱於是告訴他,將自己綁在桅杆上,每當奧德修斯央求鬆綁自己一次,船員就必須將他綁緊一圈。後來他們就平安渡過女妖塞任所在的海域了。

因為這個典故,Ulysses contract優利西斯約定(或是Ulysses pact,Ulysses是奧德修斯的希臘名稱)就被定義成一個你自由決定,來對未來做一些約束的約定。 奧德修斯知道自己的侷限(聽了歌聲會被誘惑),因此他使用了一些策略(槳手的耳朵用蜂蠟封住、將自己綁在桅杆上)來渡過這個難關,優利西斯約定就是在面臨挑戰時,對自己許下承諾,有意願與決心來完成某些計劃,並採取行動來完成它。

在現在的環境中到處充滿消費的誘惑,電視購物頻道、網路購物、百貨公司三不五時的周年慶打折……等等,到處充滿這些資訊引誘大家去消費。可能一台24,000元的類單眼相機,旁邊打出24期無息分期,一個月付出1,000元就能輕鬆馬上擁有,多輕鬆啊!於是你就刷卡買下來了;平時不打折的日系保養品現在居然打7折,這不搶更待何時?於是也就把一年的用量都買下來了。

也許買完回家後心理會有小小的懺悔:「我買這麼多,把存款都用的差不多了,這樣對嗎?是不是該為以後存一點錢?這時一個『未來的你』會出來抗議,因為你花太多的錢,未來就不夠用了,但是『現在的你』會出來辯護說:『拜託,未來我又看不到,還那麼遙遠,我當然是現在先享受比較要緊啊!為以後存錢,誰知道以後能不能用得上?』」

回到現實面,我們都知道「未來的你」是對的,我們都應該為未來做一點準備,不能把所有的錢都花光,讓自己寅吃卯糧、入不敷出也是很難過的事。 讓「現在的你」無所節制的花費,結果是很慘的,你會不知不覺落入很多消費的陷阱內無法自拔,例如上面的24期無息分期購物,如果你不能在每次還清每個月的還款金額,結果就是它會落入信用卡循環利息,高達18%以上計息,你以為賺到了,事實上卻因此多負擔了18%以上的利息,想想是非常划不來的。

所以不管如何,你都應該跟自己立下一個優利西斯約定,讓自己的財務目標在未來逐步的實現,不管這個目標是大是小,也許是存第一桶金,也許是償還卡債,只要你願意對自己許下承諾,願意為自己做一點改變:改變自己的花錢習慣、做有計劃的消費,你都可以看到自己未來的財務會逐步的好轉,或是為未來做更多的準備。

怎麼來開始自己的優利西斯約定呢?以下是一些實務執行的步驟:
1. 訂下一個目標:它是特定、可以衡量的、有時間性的、實際可行的,而且是需要採取行動完成的。
2. 寫下你為什麼要完成它的理由:在情感的深處它對你有什麼重要性,它可以給你帶來什麼好處?
3. 描繪出一個清楚的圖像:如果成功達成了,它的滋味如何?感覺會是什麼?你最希望跟誰來分享你成功的喜悅?
4. 找一個精神導師:誰曾經成功做到了,他怎麼做的?他可以給你一些啟發,或是他有一些資源與資訊對你是有幫助的?
5. 為自己立下一個誓約:為自己打氣,承諾自己一定要做到,當你想到這個誓約它可以協助調整你的心態,讓你可以堅持走下去以完成目標。
6. 了解自己的障礙在那裡:人的下意識活動常常會被情緒所主導,以致於向外界的誘惑低頭,了解自己在何種狀況下可能會遇到障礙,會讓自己更能堅持往目標邁進。
7. 找一個支持團隊:朋友、同事等的支持鼓勵,往往能讓你得到動能,告訴你的好朋友你為什麼要完成這些目標,讓他們來支持鼓勵你。
8. 簽名:為自己的誓約訂下完成日期,並在上面簽名。
9. 維持與建立習慣:當習慣改變,可以讓自己逐步達成目標時,要把這些改變變成習慣,讓它可以長期持續下去。
10. 找一個財務教練:如果有一個財務教練從旁協助、提供意見、檢視自己的進度,可以讓自己進行的更加有效果,這方面可以找周遭熟悉財務相關專業的朋友幫忙你,或是可以尋求財務顧問的協助。
11. 適時獎勵自己:如果已經進行到一定地步開始看得到成效了,也不要忘了適時給自己一點獎勵,做一點可以讓自己覺得高興享受的事情以鼓勵自己。

要讓「現在的你」對未來做出承諾,並開始做行動並不容易,因為你可能要做一些消費習慣的改變、開始學習記帳……等等,但是一旦你開始做了,一點小小的進步都可以帶來未來可觀的成效,不管你現在的財務狀況如何都要加油,開始用行動來改變自己的財務,讓它逐漸步上軌道或是更加的好上加好,有行動就會有希望的!許下承諾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http://www.lifemoney.cc,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

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 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部落格:
1. (大眾)理財與人生 http://ez-financial.blogspot.tw/
2. (財務顧問) IFA財務顧問網 https://lifemoneyblog.com/

金融產品消費自保之道

原文刊登於今周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v1/blog_content.aspx?id=1337

4572324728_c7ae22cc32

以前在金融業服務時,公司高層最常講的話就是:公司的目標就是要做到one-stop shopping,讓消費者「一次購足」所有的理財商品與服務,當初聽起來覺得相當有道理,但是現在則相當懷疑其必要性了。

美國1999年通過了金融服務現代化法(GLB),廢除區隔商業銀行、投資銀行與保險的Glass-Steagall法,讓業者可以跨界經營。但是2008年的金融風暴卻讓全世界都吃足了苦頭,一直到現在經濟還不能穩定成長。當時我陪客戶夫婦倆去跟一家銀行爭取,看如何妥善處理他們的雷曼兄弟連動債的投資損失(已經虧損了80%的本金),當我把連動債的產品說明書拿給銀行經理看,指出它英文的說明書最後一條明白寫著:「本產品只能銷售給法人機構,不能銷售給個人。」那銀行經理當場愣住說:「真的有這一條嗎? 」

沒錯,雷曼兄弟連動債的投資說明上是真的有這一條說明,只是銷售的人員應該也沒有人有空去研究它的原文說明書,整個銀行也許只有當初負責產品設計的人曾經看過這個條文,但雷曼兄弟這家100多年歷史的投資銀行怎麼可能出事?商品還是先賣了再說吧!華爾街的金融業者大家愈玩愈大,明明沒有貸款能力的人可以給他二胎貸款,然後把他們在銀行的不良債權,再包裝後變成另外一種投資工具來銷售。投資銀行像雷曼兄弟等也無所不用其極,包裝愈來愈多複雜到連金融從業人員都看不懂的商品在銷售,終於在2008年爆發金融風暴,影響了全球經濟,一直到現在還餘波盪漾。

後來美國於2010 年7 月15 日,通過「陶德-法蘭克華爾街改革與消費者保護法」(Dodd-Frank Wall Street Reform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法案又名Dodd-Frank Act(簡稱DFA),以加強管理衍生性商品風險連結不明,且所受管理程度不足的問題;為了加強消費者保護也設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The 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Bureau;CFPB),利用CFPB 為消費者保護專責機關,這個機構雖設於聯準會Fed之下,但有獨立預算與獨立首長,算是職責區分相當清楚的單位。

台灣也在2011年6月29日公佈了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在其第 1 條總則就有明白宣示:為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公平、合理、有效處理金融消費爭議事件,以增進金融消費者對市場之信心,並促進金融市場之健全發展,特制定本法。特殊的是其第 4 條條文:

本法所稱金融消費者,指接受金融服務業提供金融商品或服務者。但不包括下列對象:
一、專業投資機構。
二、符合一定財力或專業能力之自然人或法人。
前項專業投資機構之範圍及一定財力或專業能力之條件,由主管機關定之。

根據此法,現在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辦理民眾申訴案和協助評議委會的各項審查,評議一旦成立,民眾可在90天內將評議書送到法院核可,銀行及其他金融業者就須強制執行。

但是可惜的是此法訂有「排富條款」(第 4 條條文):該評議處理機制,僅供財力在3000萬元以下的弱勢消費者使用。在這項法規中的金融業涵蓋面很廣-金融消費者保護法第三條:本法所定金融服務業,包括銀行業、證券業、期貨業、保險業、電子票證業及其他經主管機關公告之金融服務業。

換句話說現在你只要有金融商品消費糾紛,不管是銀行、證券或保險業者等,你可以找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申訴,他們會做出裁決,如果是金融業者需要賠償消費者,他們的裁決就視同法院判決,金融業者就必須賠付給消費者。

不過也不用對此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太過寄以厚望,因為它的給付是有額度限制的:
1.銀行業及證券期貨業所提供之投資型金融商品或服務,其一定額度為新臺幣 100萬元;
2.保險業所提供之財產保險給付、人身保險給付(不含多次給付型醫療保險金給付)及投資型保險商品或服務,其一定額度為新臺幣 100萬元。保險業所提供多次給付型醫療保險金給付及非屬保險給付爭議類型(不含投資型保險商品或服務),其一定額度為新臺幣 10 萬元。

因此,首先這法規的排富條款就已經排除了一部份的人,再來是它即使爭取成功,能夠拿到的給付也蠻有限的,例如:目前保險保額100萬是相當基本的保額,但是即使你有再多的保單,它最多也只有給付100萬元,因此多數人應該也是只能把它當成是跟保險公司爭取未果,在走上法律途徑解決前的最後的一個方式吧!

不過根本解決之道,應該還是消費者本身在購買金融商品前要慎重選擇。在理財規劃上我們碰到民眾對保險有一些錯誤的認知,導致其購買的保單無法達到想要的效果,在此僅舉幾個常見的迷思:

1. 儲蓄險等同於定存嗎?
可能有些業務員會習慣於把保單的預定利率當成銀行的定存利率做訴求,實際上保險公司跟銀行的成本結構不同,保單的預定利率並不等於定存利率或投資報酬率,因為保戶所繳的保費,保險公司要先扣除行政成本和保險成本之後,才能依預定利率計算之後的分紅與給付金額等,一般儲蓄險保單的預定利率是無法等同於銀行的定存利率的。

另外一個原因是保單無法隨時解約而不會有損失,如果你在銀行有一筆定存,你提前把它解約了,損失的是不能賺到原先銀行要給你的利息,但是保單如果你中途解約,最後拿到的錢是會被收取解約費用的。

2. 反正是保障跟存錢,買愈多愈好?
保險費支出通常是長期的,而且時間相當長,既然是這麼長年期的支出,就應該列入固定支出預做規劃。看到太多例子是很多人被保費支出壓的喘不過氣來,可能還要用舊保單借款的款項來付其他保單的保費,或是用信用卡來支付保費,而因此要去支付信用卡的循環利息。如果這些狀況發生,代表你的保單整體需要做一番徹底的檢討,跟做適當的調整了。保單絕對不是愈多愈好,當保費支出已經變成你的財務嚴重負擔的時候,它其實已經失去了它原本的保障功能了。

看到這幾年的金融情勢的變化,真的覺得讓一切回歸基本面最好,金融業者應該思考他們的強項是在那裡,專注把他們的本業做好,否則就會像超商業者一樣,販賣品項與服務包山包海,於是你就會發現一個消費者站在你前面,只是為了訂一盅佛跳牆,店員手忙腳亂的翻一堆表格跟消費者解釋,無辜的你卻要在後面苦等15分鐘還沒輪到你,你願意接受這樣的情況嗎?

消費者也應該慎選金融業者,讓銀行、保險、投資業者各司其職、回歸他們的本業,強去要求保險業者擔任銀行或投資業者的角色,結果可能跟你的預期會有不小的落差,檢視自己的需求讓保險發揮它該有的保障功能,也許是最萬無一失的方式。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http://www.lifemoney.cc,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 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部落格:
1. (大眾)理財與人生 http://ez-financial.blogspot.tw/
2. (財務顧問) IFA財務顧問網 https://lifemoneyblog.com/

 

圖片來自:Mark Morgan,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