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登於今周刊: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v1/blog_content.aspx?id=1464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 |
馬斯洛的人生五大需求,其中「自我實現的需求」在馬斯洛的理論裡面,是最不容易被解釋清楚的。 什麼叫做自我實現?這可能因人而異,如果你還年輕,你可以說它是充分發揮你的潛能,完成自我成長、完成個人的目標;如果你已經工作穩定甚至退休,小孩都長大成人、可以獨立自主了,這時候的你衣食無缺,你會如何定義這個自我實現?還有什麼是你想要去達成的?幫助別人也許是其中重要的一項。 曾看到一段影片說:上帝在最後審判時,不是以你以前多麼功成名就、多麼富甲一方來衡量你,而是看你曾經幫助過多少人來決定的。 三國演義中有這麼一段故事: 東漢末年權臣董卓廢皇帝劉辯、挾持獻帝,東漢政權從此名存實亡,當時董卓大權在握,在朝中倒行逆施,朝中大臣王允等人都憂心忡忡卻無計可施。最後曹操自告奮勇去刺殺董卓,他趁董卓睡覺時,舉劍要殺董卓,沒想到董卓床上有一面鏡子,董卓從鏡子看到曹操舉劍就大喝一聲,因而刺殺不成。 結果曹操到處逃竄,與陳宮去投靠曹操父親的結義兄弟呂伯奢,呂伯奢招待他們二人住下後,跟他們說家裡沒酒可以招待他們,要出去買酒,於是騎著驢子出外買酒去了。曹操不放心到草堂偷聽,聽到一個人說:「把他綁起來殺掉如何?」曹操一聽,與陳宮兩人拔刀把呂伯奢一家八口全殺了,後來搜到廚房才發現他們綁了一條豬,正要殺豬來款待他們,才發現是誤會一場。二人只好騎馬趕緊離開,路上卻碰到買酒回來的呂伯奢,曹操也用計把他殺了,陳宮質問曹操說:「剛剛我們是不得已誤殺,現在有何必殺掉呂伯奢?」曹操說:「他回去發現家人被殺,一定會對我們不利,為了杜絕後患,只好把他殺了。」他也講了一句名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大概也是曹操一直被認為不仁不義的原因之一。 我們一般人的性格其實多少都有「利他」的性格存在,多數人還是喜歡幫助別人。小時候常常看到標語「我為人人、人人為我」,而不是曹操那一句不仁不義的名言,因此很多人會去捐款、做善事,我還聽到一個好友說,她父母親每年都買一千斤的白米,載到山地部落去幫助當地的原住民。這可能是特例,一般人可能出錢、但是也沒時間出力。在台灣卻存在一個現象:慈善捐款多數集中在幾個知名團體,很多不具知名度的慈善機構也很需要幫助,但是卻募不到款,這是滿可惜的事。 公益信託就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因為公益信託的彈性比較大,信託契約的內容可以依自己的意思訂定。很多人都很有愛心、想要做公益,但是有時他可能不放心,如果捐款給公益團體後,其資金是否有按照正常程序運用到該用的公益用途上?而公益信託契約的內容可以自己訂定一些內容,諸如:捐助對象、資金的使用方式、信託財產投資的方式等,因此可以更加落實你要從事公益的理念。一方面你可以自己選擇想要捐助的對象,這可能是你熟悉的一個機構,但是因為沒有名氣、平常募款都有困難;因為你的一個公益信託,可能就讓他們可以正常維持運作了。 公益信託成立的門檻沒有像成立基金會那麼高,台幣數百萬元可能就成立了。公益信託的基本角色有幾個: 另外,捐贈給公益信託可列舉扣除所得稅,此部分參考所得稅法第六條:
第十七條:
舉例來說:假設個人所得1,000萬,如果沒有捐贈給公益信託,則稅率40%,扣除累進差額額,應繳3,120,800元所得稅。如果200萬捐入信託,因為沒有超過個人所得20%,因此可全額扣抵,稅率一樣是40%,扣除累進差額後,他的應繳稅額變成2,351,200元,從312萬的稅變成了235萬,中間稅少了77萬,因為多了捐贈,事實上他不但做了善事,他的淨所得其實也增加了。 實務上,你可以尋求財務顧問的協助,絕大多數具有CFP認證規劃顧問資格的財務顧問,也都同時有信託業務人員的證照。你可以透過他們來協助你成立公益信託,從事前訪談了解你成立信託的目的、用途,到擬訂信託契約、協調銀行相關部門人員配合,到成立後擔任信託監察人,為你監督信託資金的用途、執行的業務等等,讓你的信託可以順利執行。 新北市勞工大學2013年9月4日開課的財務顧問訓練班 內湖社區大學2013年9月秋季班課程「理財新主張,理財一點就通」大眾理財課程,開始報名中!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 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部落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