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職涯發展:建立大眾認知及突破法規限制

原文刊登於Financial Planet http://www.financialplanet.org/2013/cfp-professionals-awareness-regulation/

CFP Professionals: Building Awareness and Overcoming Regulatory Limits

Taylor Liao, CFP

By Taylor Liao, CFP, Taiwan

CFP每年必須完成30小時的CPD持續認證課程, 但是對於像台灣這種理財規劃剛在發展的國家, 要找到對實務有經驗,

尤其是在理財規劃顧問公司經營有經驗的講師, 來教這方面課程確實有點困難,

FPSB(CFP世界總會)可以考慮找各地區有經驗的講師提供線上課程, 讓CFP也可以藉由線上學習完成CPD教育

理財規劃產業發展在台灣遇上很多發展上的困難:法規限制, 實務人才缺乏等等,

而這唯有靠CFP熱心奉獻慢慢打開僵局, 在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

我們藉由商業模式的推展, 利用公益信託.投資資產管理…等各種方式, 協助CFP順利拓展職涯發展

CFP professionals in Taiwan have to accomplish thirty hours of CPD courses every year, but that may vary depending on the territory. It is hard to learn the knowledge of running an advisory firm due to the lack long standing financial planning firms in Taiwan. As I mentioned in my last blog, there are eleven FPSB members where the number of CFP certificants is lower than 1,000; Taiwan included. These eleven territories all share a public with a lack of awareness of financial planning.

In terms of CPD courses, finding a speaker with knowledge in one area such as estate planning or tax planning is easy, but finding a speaker who has a holistic knowledge about all the areas related to financial planning is much more challenging. There just aren’t enough CFP professionals who have dedicated themselves to the financial planning profession. It gets even more difficult to find a CFP professional who has knowledge about running a financial planning practice, creating a successful business model or selecting the right compensation model.

In territories where CFP professionals are still breaking through, it will take a lot of effort to establish a successful business model because it hasn’t been done before and are no footsteps to follow. FPSB should try to offer this kind of CPD program through an online training program.

In Taiwan, we have more than 200 CFP certificants who own the CFP marks in Taiwan and China. Every two years, we have to renew our Chinese certification through FPSB China. In order to complete our CPD education, we use FPSB China’s website. I wonder if FPSB can study this model and create an e-learning website that provides different CPD courses from around the world.

TFPA (Taiwan Financial Planner Association) is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for CFP certificants. We have more than one hundred CFP certificants and run portions of the CPD programs. Most of the CPD teachers are selected from our members. The subjects vary from insurance, tax planning, trust or investment management.

One thing we are currently doing successfully is helping find shareable ideas and opportunities for our members. We are running investment management and charitable trust programs at the moment. When we  recognize that a member of ours has a good idea or opportunity, we ask them to share this in a CPD training course. Discussion about the idea is continued every two weeks. Our main goal is to generate business and if this goes well, we might create a firm.

Building Awareness

Since financial planning and CFP professionals have low public recognition, we need a “tool” that will generate awareness of financial planning. We have chosen to promote charitable trusts because it is something that most clients want to include in their financial goals.

In referencing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once an individual has reached the top level of self actualization, one of their interests is Financial Planning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most likely helping other people. By setting up a charitable trust, one decides where their money goes to such as an orphanage. Within a charitable trust, one can set up rules of how the money is used. Typically, the trustee is a bank who sets up the trust, gets it approv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then manages the assets. CFP professionals can communicate with the client, understand the desired outcomes, and help the client get set up with the bank.

CFP professionals will also help draft the contract after hearing the client’s ideas. After the government approves the trust, the CFP professional will act as a supervisor. The client is charged a one-time advisory fee, as well as an annual supervisory fee. The supervisory fee is determined by a percentage of the trust.

Overcoming Regulatory Limits 

It’s the same case with investments. We formed a group of professionals to study asset management and find a solution to managing clients’ assets. Right now, regulation makes it challenging to be a financial planner because we are limited in the tools we can use (mutual funds, stocks, etc.) Regulators enforce that salespeople in fund houses and securities dealers must be full-time employees. Independent financial advisers cannot register as RIAs (Registered Investment Advisers) which means we cannot receive any commission rebate or support from product dealers. This regulation has a huge impact on financial planning in Taiwan. Basically, we can’t do investments and receive advisory fees from clients simultaneously.

We are trying to find ways around regulation limits. We have CFP professionals who specialize in asset management and they are looking for the best business models for advisors in this area, as well as developing the standard procedures: signing the contract, charging advisory fees, managing the investments properly, etc. We know we can’t go head-to-head with product providers, so we are differentiate ourselves by doing the financial planning for the client. We have to make it clear that we are not selling products and receiving commissions. We are instead helping clients do portfolio management in order to accomplish his/her goals.

To be frank, the circumstances in Taiwan do not favor financial planners. Even i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sn’t supportive, complaining about it doesn’t do much. CFP professionals must continue through the hard times and find ways to build awareness and overcome regulatory limits.

Taylor Liao's Blogs

Share this:

保本型基金保單真的保本嗎?

原文刊載於今周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99-103103?page=1

money
money

當你手上有一大筆現金時,你會怎麼花?

一直以來,金融業者衝業績的救星就是這種──有一筆錢放在銀行定存、短期沒有急用──只要使用「每月配息」或「本金保本」這些推銷術語,一向都能大賣。

以前不少高收益基金還常常因為申請額度售完而暫停申購,消費者只衝著配息而來,完全不管其基金的架構如何,有些基金是不論獲利與否,每個月(每季或每年)固定配息,你可能賺了利息,但是在本金的報酬上賠了更多,因此很有可能出現當月年化配息率為6%、但是當月淨值報酬率為-3%的負報酬情形,但消費者還是照常非常捧場的買單。

前一陣子保本型基金又重現江湖,有些業者推出了「保本型基金保單」的人壽保險,以某家的保本變額的人壽保險為例,它的內容是:躉繳型的保費(一次繳清),8年後到期。它是採新台幣收付,用30歲的男性為例,保費新台幣100萬元,保額30萬元,扣除保險費用及危險保費後,轉換為紐幣投入保本型基金中。如果紐幣匯率8年後都維持不變的情況下,八年期滿保戶即可領回新台幣1,258,488元的滿期保險金。看起來非常的吸引人,因為算起來投資報酬率是2.88%,比起銀行現在定存三年期的1.4%還多上一倍,商品可說是相當的誘人。

當然什麼的商品都有它的優缺點,只要你了解它的風險何在就好了,如果買這樣的商品,至少有幾點是你要注意的:

1. 資金流動性的問題
既然是人壽保險保單,就不可能跟銀行定存一樣,可以隨時解約、把錢拿出來而沒有損失。以這張保單來看,扣除的行政相關費用是投資金額的5.2%~5.5%,再加上保額30萬元的危險保費是每年都要扣除的,如果未滿8年前要解約的話,是有可能會拿到比本金還少的,因此如果要做投資,你要考慮好這是閒置的資金,可以做8年甚至9年的投資再去購買以免有損失。

2. 升息的風險
美國QE可能退場,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是低率借貸資金的情況不再,升息是必然的結果,只是沒有人敢斷言升息的速度有多快。如果以這張保單投資報酬率是2.88%,而且是資金閉鎖8年的狀況,你可以保證8年內銀行利率不會高於2.88%嗎? 央行總裁彭淮南在最近的談話中也提醒投資人要做風險控管,不能預期長期利率永遠這麼低,可見央行暗示未來的利率是走升的。一般銀行定存族也都是採用一到三年的定存機動利率,萬一有升息的話對自己比較有利,但是這樣的保單一綁就是八年,這麼長的年期顯然是缺少彈性的。

保本基金
保本基金

從以上的圖表你可以看到:只要定存利率在第三年起調升到3.77%以上,定存利息就會高過此保單保証領回的1,258,488元了。

3. 匯率風險

保單是採新台幣收付,扣除保險費用及危險保費後,轉換為紐幣投入此保本型基金中。到時候八年到期後,又要從紐幣換回台幣,所以到期可以領回的金額多寡,又牽涉到到期時紐幣對台幣的匯率了。萬一紐幣對台幣貶值的話,到期領回的金額是會降低的,所以買此保單你還多一項匯率上的風險。以下的圖表是GoGoFund上,紐幣從1985年到現在對台幣的匯率走勢圖,2009年1月23日紐幣曾經到達17.537的低點,等於是與現在匯率相比貶值了30%,而2006年6月30日的19.727,相當比現在匯率貶值21%,而這代表的是:萬一發生這種狀況的話,可能八年所多賺的利息都被匯率風險侵蝕掉了。

紐幣匯率
紐幣匯率

4. 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係指本基金之固定收益部分,交易對手未能履行約定契約中的義務,而造成經濟損失的風險,本基金之交易對手為XX銀行台北分行,保戶需承擔該銀行之信用風險,如果該銀行無法履行責任時,將造成保戶損失。

此外,本基金無保證機構提供保證之機制,係透過投資工具達成保護計價貨幣本金之功能。」

這一段文字出現在此保本商品的產品說明上,一般消費者可能會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它講的是什麼意思?何謂「無保證機構提供保證之機制,係透過投資工具達成保護計價貨幣本金之功能」?要了解它所寫的意思,要先看一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管理辦法:

證券投資信託基金管理辦法

第四十四條

保本型基金依有無機構保證區分為保證型基金及保護型基金。保證型基金係指在基金存續期間,藉由保證機構保證,到期時提供受益人一定比率本金保證之基金;保護型基金係指在基金存續期間,藉由基金投資工具,於到期時提供受益人一定比率本金保護之基金。

保護型基金無保證機構提供保證之機制。

保本型基金之保本比率應達投資本金之百分之九十以上。

證券投資信託事業為增加保本型基金投資效率,得以利息或未保本之本金從事國內外集中交易市場或店頭市場證券相關商品交易,並遵守相關規範。

第四十五條

保證型基金應經保證機構保證,保證機構並應符合經本會核准或認可之信用評等機構評等達一定等級以上者。

保護型基金,除應於公開說明書及銷售文件清楚說明本基金無提供保證機構保證之機制外,並不得使用保證、安全、無風險等類似文字。

現在的所謂的保本型基金還有區分為二種:保證型基金是有機構保證做保證的,而保護型基金則沒有機構做保證,而這一張保單就是保護型基金,而不是保證型基金。

那何謂「無保證機構提供保證之機制,係透過投資工具達成保護計價貨幣本金之功能」?意思講白了就是:壽險公司是透過XX銀行來做這樣的投資,而本金保本這樣的功能,並不是此壽險公司或是XX銀行提供的保證,純粹是透過投資工具的運用來達成保護計價貨幣本金的功能,萬一這家銀行倒閉的話,壽險公司也是無法以其機構提供任何保證的,因此客戶必須自行承擔這部份的投資風險。

其實投資本身就是有風險的,在投資之前是投資人本來就應該要去審慎評估的。倒是在財務規劃上,如果常常會有這樣沒有仔細評估、沒有弄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麼,在理專或業務員推銷下就衝動購買金融商品的情況發生的話,它代表的可能是幾種現象:

1. 銀行定存部位太多

我們都很清楚錢放銀行定存,在現在利率這麼低的狀況下,所增加的利息是趕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的,錢放定存是愈放愈貶值的。因此定存一般是放家庭3~6個月開銷的額度,當成緊急預備金以備緊急時的準備,如果有太多的錢放定存,資金沒有做有效的投資運用,是損失了可以善用投資獲得高於定存利率的機會,而且可能會因為手頭上閒錢太多,容易有衝動購買金融商品的情況發生。

2. 資金可能沒有有計劃的運用

在財務規劃上,很容易發現有部份的人因為沒有完整的規劃,以致於所有的錢因為沒有特別的規劃用途,全部的錢可能都在同一個帳戶內。所謂的規劃是指說錢是應該區分為不同的用途,最好是用不同帳戶做管理。例如說某個帳戶內的錢是固定做家庭固定開銷、每年保險繳費扣款用的;某個帳戶是做為投資用的,所有的投資的資金由此帳戶內扣款。如果有投資資金贖回,也是會回到此帳戶以方便管理。透過財務管理可以為自己建立財務目標、為財務資源設定用途與計劃,就較不容易發生資金閒置、而可能發生衝動購買金融商品的情況。

講座歡迎報名:

完善財務規劃──信託工具應用
理財規劃富足人生系列講座之一

日期:2013年10月25日(五) 下午14:00–17:00
地點:台北市內湖科技園區服務大樓2樓(臺北市內湖區洲子街12號2樓會議廳)
交通:捷運文湖線港墘站2號出口(內湖高工正後方)另備有B2, B3收費停車場
費用:免費<繼續閱讀>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點此連結觀賞公益信託介紹影片
如欲參加研討會,請於1021024()完成報名:線上報名

11/14 企業內勞務管理專題講座,歡迎報名!  <繼續閱讀>

如果你希望了解財務規劃服務的內容、對自己的保單規劃有問題,或是有其他的問題希望找財務顧問做諮詢,你可以點選此連結來預約2小時的免費諮詢:http://www.ifa-cfpsite.com/new2.php?id=132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公益信託介紹影片
§了解科學化理財,如何將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運用到家庭理財:財務規劃介紹影片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http://www.lifemoney.cc,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

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 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Photo: Images_of_Money, CC Licensed.

千萬別相信「記帳,是窮人才會做的事」

原文刊登於今周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99-102758?page=1

2013/10/07
夢想dream

最近有一篇〈每天記賬,是窮人才會做的事〉在網路上引起不少注意,文中聲稱記帳會讓窮人愈來愈窮、是富人不會做的事,被不明就裡的人瘋狂轉載,但其中有些論點實在令人不敢茍同。

千萬別相信「記帳,是窮人才會做的事」!該篇文章明明是在講創業的好處,不知為何會跟個人財務、記帳扯上邊,還真令人費解。沒錯,如果真的要賺大錢,創業是比較有機會達成的,但不是每個人適合當老闆,創業過程的辛苦與煎熬,不是每個人可以承擔得了,用這樣聳動的標題要人不要記帳,實在是很不負責任的事。

其中幾點需要再討論:

1. 記帳不會是沒有效益的事

富人不用記帳,那是因為他的收入、支出都有一套固定模式在運作,已經建立一套系統運作模式;可能他有請會計協助處理帳務方面的事情,但是一般人記帳,是瞭解個人財務的基本功,在沒有建立自己的財務管理系統前,記帳是必要的,唯有這樣才能清楚自己收入、支出的流向,如果連自己的財務現況都不清楚,談創業、談投資等等,都是很危險的事。

2. 每天少喝星巴克拿鐵,幾十年後,省下來的錢也是一大筆錢

拿鐵因子(Latte Factor)的理論是美國一位財務投資顧問David Bach所提出來的,它不僅指喝咖啡而已,而是泛指一些高成本、固定的支出。如果你可以在這方面節約支出的話,事實上是可以為你創造出一筆財富的。

有些人對財務規劃有所誤解,會認為做財務規劃就是要省吃儉用、什麼都不要花,只要拼命的存錢,讓自己以後退休後有足夠的生活費用,或是子女有錢出國留學等等──這是對財務規劃的誤解。

財務規劃的基本訴求是:花該花的錢,但是減少非必要的意外支出。就像喝一杯拿鐵,如果是為了工作上的需要,必須找一個可以洽談事情的場所,星巴克可能是好選擇──這就是花該花的錢。

但如果你是習慣每天喝上二杯拿鐵的人,星巴克可能就不是一個好選擇了,因為一杯拿鐵中杯是120元,一天的支出就要240元。除此之外,你有更多選擇:超商的拿鐵45元一杯,或者買一台膠囊咖啡機,泡一杯咖啡約25元;如果是老饕自己買咖啡豆、自己煮咖啡,一杯可能不到10元的成本,如果可以,為什麼不少花一點錢?

如果一天省下220元,一個月就是6600元了,如果這筆錢可以做適當的投資,經過時間的累積,它就是一筆大錢了。

喝咖啡費用
喝咖啡費用

〈每天記賬,是窮人才會做的事〉有些似是而非的言論,例如:「靠儲蓄無法脫離貧困」、「有錢人從不蒐集折價券和排隊撿便宜 」等等,事實上,富人不見得都是唯利是圖、高調炫富,他們也是不會亂花錢的,至少我認識的富人都相當謙虛低調,跟一般人一樣搭捷運,你可以看得出來她穿的衣服有格調,但是絕對沒有到炫富的地步。

如果儲蓄只是正常的生活上的小調整,例如:隨手用手機記帳,每個月再整理一下收支報表,檢視是否有超支的部份,如果是應當的花費,即使是犒賞自己到國外渡假,也可以事先做計劃,將每月收入提撥一部份成為出國預算,積少成多,到時就可以完成這樣的目標。

平常因為儲蓄的習慣,讓你藉由投資或其他方式,可以累積資產、完成人生的夢想,過你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樣的生活就會相當富足快樂,並不需要每個人都是大富翁才會快樂,你說是吧?況且,記帳跟變成大富翁是二碼子的事,彼此是不會有衝突的。

有夢想,就要記帳!

記帳絕對不是只有枯燥乏味的記下來而已,這些數據經過財務顧問的整理後,變成像以下的圖表::

收支
收支

以此圖表為例,可以看到一個家庭的年度收入與支出等大項目,其中收入可以分為三大類:工作收入、理財收入、其他收入。

理財收入指的是不需要工作也會由生息資產自動流入的所得,如租金收入、利息收入等,理財收入越高,表示財務自由度越高。

從各自所佔的比例,可以看到個人與家庭財務的狀況,在上面三類收入比例的圓餅圖中,工作收入幾佔全部的比例,從這裡可以判斷,其理財投資上並沒有效率的運用,可能是收入全部放在定存,無法帶來較高的理財收入,或是可能有投資,但是資產配置有問題,以致於投資報酬率太低等因素造成的。

記帳裡面的支出可以分為五大類:生活費(含教育費)、非消費支出、保險費、負債攤還、定期定額儲蓄等:

1. 非消費支出是稅金和父母孝養金等支出。
2. 保險費,區分為純保費與保費中儲蓄的額度。
3. 負債攤還,根據每年還款金額與利率,區分為利息部分與本金部分的支出。
4. 儲蓄支出,包含零存整付的定存,與定期定額的基金投資等。

從以上的圖表可以大略看出其支出比例是否合理,例如有些人的房貸或短期貸款(信用卡或現金卡貸款等)的支出太高的話,會影響其財務的健全,這時候財務顧問就會再針對這個項目去檢視其項目與金額、貸款利息、還款條件等,然後再跟客戶討論如何降低此部份的支出,以減輕客戶財務上的壓力。

也有些人是保險費的支出與其收入不成比例,例如:曾經有一個客戶,年收入約70萬,其保費母親加女兒的保費支出卻接近10萬元,造成其沉重的負擔。後來檢視他們的保單,發現是重覆的項目投保太多,光醫療險一項有定期醫療險、終身醫療險、終身手術險等,項目非常多當然保費也蠻多的。

經過幫其調整後,把保費年度支出降低為一年36,000左右。

因此,記帳在財務規劃上面有一個積極的功能,是用來了解個人與家庭的財務現況,經過此一步驟才能據此來規劃未來的人生目標,知道手頭上有多少資源可以運用,未來可以用什麼方式來達成目標等。

記帳也許不見得讓你變成大富,但是至少你會因為踏出這一步,而認真的思考人生的規劃,有什麼夢想你希望去達成的。有夢最美,是因為有夢你會去付出、去追求,心理會多了份安定感。人生如果有什麼值得遺憾的事的話,最大的遺憾不會是因為你訂了目標結果沒有達成,而是因為你根本就沒有目標、不曉得該追求什麼,那才是最大的遺憾,而有了財務規劃,好好規劃自己的財務,其實就是完成目標前基本該做的功課。

免費講座歡迎報名:

完善財務規劃──信託工具應用
理財規劃富足人生系列講座之一

日期:2013年10月25日(五)下午14:00–17:00
地點:台北市內湖科技園區服務大樓2樓(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12號2樓會議廳)
交通:捷運文湖線港墘站2號出口(內湖高工正後方)另備有B2, B3收費停車場
更多資訊,請至 http://www.ntpda.org.tw/news_detail.asp?sid=12387&dtype=1
如欲參加研討會,請於102年10月22日(四)前完成報名:線上報名

 

 

如果你希望了解財務規劃服務的內容、對自己的保單規劃有問題,或是有其他的問題希望找財務顧問做諮詢,你可以點選此連結來預約2小時的免費諮詢:http://www.ifa-cfpsite.com/new2.php?id=132

§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公益信託介紹影片
§ 了解科學化理財,如何將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運用到家庭理財:財務規劃介紹影片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http://www.lifemoney.cc,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

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 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部落格:
1. (大眾)理財與人生 http://ez-financial.blogspot.tw/
2. (財務顧問) IFA財務顧問網 https://lifemoneyblog.com/

「改變」讓財務更好,讓夢想發生

原文刊登於今周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99-102925?page=1

2013/10/14
842720131014

要完成自己的財務目標,「自覺需要做改變」這個起心動念是很重要的,一定是你有心想要做改變一切,美好的事情才有可能發生。

在個人財務上,很多人可能都會碰到一些問題,多數人的問題是不知道怎麼改善自己的財務狀況:有人是開銷太大入不敷出、小有負債,有人沒有負債、但是也存不下錢… … 等等,但是共同的願望,都是希望自己可以做改變,讓財務狀況變好。

因為財務牽涉到每個人對金錢的看法、人生價值觀等等,想要改變也是有點困難度的,它需要你做某種程度的調整──心理上的調整尤其重要,我們都知道做一件事情,一開始的「動心起念」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沒有一個堅強的信念支撐,事情是沒有辦法維持長久的。在財務上面的事情也是一樣,如果你想改善自己的財務狀況的話,你也應該把它想的更仔細一些:你要的是什麼?想清楚之後再來擬訂行動計劃,逐步讓它付諸實現。

你需要去思考這些問題:

1. 你希望什麼樣的事情發生?你要的是什麼?

如果你現在的財務狀況讓你覺得不滿意,那你希望解決的問題是什麼?你會希望自己達成那些財務目標?5年後存到100萬第一桶金,3年後自己創業、還是其他的目標?有了清楚的目標會讓你的更能精確的擬訂行動計劃。

你可以運用像這樣的表格,把自己想要的目標寫下來:

財務目標

2. 你需要做什麼改變才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是在平常的收入支出上面做控管,以增加你的儲蓄投資金額、減少固定開銷的金額,還是其他的生活上的調整?為了瞭解日常收入支出的流向,你可能還需要開始做記帳的工作,而這些也許都不是平常你會做的事情,因此你必須做出一些調整與改變。

3. 你可以做到嗎?目標夠實際嗎?

以你現在的資源,還有未來可以投入的財務資源,你的目標夠不夠實際,有多少機率可以達成?

4. 你願意這麼做嗎?

為了完成你的財務目標,可能生活習慣要調整、購物支出消費行為要改變… … 等等,而且可能還是長期性質的,你願意做這樣的改變嗎?

事實上多數的財務目標的完成,都需要多多少少牽涉到一些行為的改變,不管是在生活習慣調整、購物支出消費行為等等的改變,但這些改變是必要的,因為每個人的資源都有限,不可能是完全無限制。

例如,你想在3年後換工作,當自己接案的SOHO族,預期一開始可能會有收入不穩定的時間,因此你希望在3年內存到60萬,以備到時有支援性的資金。從現在開始,你每個月必須存15,000元,於是你必須減少開銷、讓自己花費節省下來。為了控制開銷,本來沒有記帳,現在也開始要記帳了;原本去超市買東西都是挑喜歡的牌子,東西拿了就去結帳,現在會去比較大小包裝的二包米,算算哪一個價錢比較划算;以前隨意逛街,看到中意的衣服就買,現在會看好牌子、款式、價錢,回家到網路搜尋比價後再購買。

這些都是改變,而在財務規劃上需要學習的改變,大概最重要的是要為支出做計劃、清楚自己的收入支出的流向等等,這些都必須養成習慣、持之以恆,因為通常財務目標少則2、3年,多則可能超過10年以上,財務目標才能付之實現,所以為了能夠實現你的財務目標,可能都必須做一些行為上的改變。

有關於行為改變的理論,Prochaska和DiClement於1982年有發展出所謂跨理論模式(Transtheoretical Model, TTM),稱之為「跨理論模式」是因為其理論架構橫跨心理治療與行為改變的論點,它是源自於數百種心理治療行為的比較分析,與行為改變的理論而產生,故稱為「跨理論模式」。

這個模式最初是被應用於研究戒菸行為,透過觀察自行戒菸者所經歷的行為改變,他們發現吸菸者從行為開始至停止嘗試階段之連續改變,整個過程至少包括思考前期、思考期、準備期、行動期與維持期五個階段,也就是說行為改變的過程涵蓋自認現況無需改變,到警覺健康亮起紅燈,尋求資源協助,到行為改變的開始,進而藉由增強回饋以維持現有行動,並不斷權衡成本、利益與時間的關係,以強化行為改變效果的過程。

行為改變

 

1. 思考前期(Precontemplation Stage):
人們之所以會採取行為改變,通常是他警覺到行為問題的嚴重,而在外界給予威脅、強制後,個人才會有所行動。處於思考前期者,個人會抗拒覺察及改變其問題行為,因此,在未來六個月內,無意願改變其特定行為。例如小高在貿易公司擔任職員,每月的薪水吃吃喝喝很快樂,雖然沒有存什麼錢,但是還是每天快樂過日子,沒有意識到要做任何改變。

2. 思考期(Contemplation Stage):
於此階段,個人警覺到問題行為的存在,並預計於六個月內採取行為改變其狀況,但是在此階段有些人會太慎重思考問題,而游移於此行為改變的利益與障礙之間,時間可能長達數年,遲遲沒有行動。在上例中,小高等到年齡漸長、交了女朋友後,突然警覺到自己戶頭空空、都沒存下什麼錢,這時已經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也開始思考如果這樣的情況再繼續下去,它的利弊得失會是什麼。

3. 準備期(Preparation Stage):
此階段,個人已經準備在不久的將來,將採取行動來改變其行為,但是只是準備立即性採取行動而已。

4. 行動期(Action Stage):
當個人已開始有規律的行為改變出現,而且在過去六個月內行為有明顯改善,但時間尚未超過六個月,即已進入了行動期。個人於此階段為了能克服原本舊有行為,會運用一些能激勵、提醒自己行為改變的方法,如獎勵自己或改變生活環境,期能避免再回復到舊有行為的現象產生,但是這個期間還沒有超過六個月。

例如小高已經開始記帳、控制支出,而且每個月可以開始存下一小筆錢了,他為自己的小小成就感到非常高興。

5. 維持期(Maintenance Stage):
於此階段個人特定行為改變已持續六個月以上,且為了避兔舊有行為復發而做許多努力。個人處於維持期待,對於自己行為改變較有信心,不易受到誘因及返回舊有行為。例如小高已可以固定的做儲蓄,每個月的薪水他也知道先把應該要存的錢先省下來,扣除一些固定開銷後,有剩餘的錢才拿來做其他的消費,而且這對他來說已經變成一種固定模式了。

「跨理論模式」讓我們看到行為改變的過程,如果你想要改變你的財務現況,不管是減輕負債、增加儲蓄投資、做退休金規劃,或甚至於是你只是覺得必須改善你財務的狀況,但是完全不知道如何開始著手做起。只要你有這個「想要去改善它」念頭,你都應該稍微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緒,問一下你自己:「我希望什麼樣的事情發生?我要的是什麼?」想清楚自己為什麼想要改變自己的財務現況後,就要趕快付諸行動,讓自己跨越前面所說的思考期與準備期,而進入行動期,為自己的財務負責、做一些應該做的行為上的改變。

不管你現在的狀況如何,你都應該要知道這些改變對你來講是非常重要的,而只要你願意開始做改變了,你也要有信心你的財務狀況一定可以改善的,也許是從原先存不了錢的狀況,因為消費行為或是心態上的改變:先省後花的心態上的調整,或是有人最大的心願是儲蓄投資達到一定金額後,靠投資的報酬就可以為它創造一份不錯的被動性收入,但是因為投資行為沒有改變,太專注於高風險的台股操作,以至於目標還沒有辦法達成,但是行為如果改變:透過投資資產配置的調整讓風險降低,搭配上適當的投資管理方式,可以獲得相對穩健的報酬率,逐步達成他的目標等等。

瞭解跨理論模式行為改變的過程,可以讓我們運用在個人財務規劃上面,藉由個人行為上的改變來讓自己更容易達成個人與家庭的財務目標。要完成自己的財務目標,「自覺需要做改變」這個起心動念是很重要的,一定是你有心想要做改變一切,美好的事情才有可能發生。當你有了改善自己財務現況、完成財務目標的想法後,就要付諸行動,至於中間過程:你的收入、支出、消費模式等等要做如何的調整改變等,可以尋求財務顧問為你提供這方面的諮詢,並不困難。重要的是你知道怎麼做以後,要能夠把它養成習慣,把不好的消費習慣、財務管理上的錯誤行為等等改正過來,變成是為支出做計劃、先省後花等,只要能夠持之以恆、持續做下去,很快就可以完成你的財務目標了。

講座歡迎報名:
完善財務規劃──信託工具應用
理財規劃富足人生系列講座之一

日期:2013年10月25日(五) 下午14:00–17:00
地點:台北市內湖科技園區服務大樓2樓(臺北市內湖區洲子街12號2樓會議廳)
交通: 捷運文湖線港墘站2號出口(內湖高工正後方)另備有B2, B3收費停車場
費用:免費…詳細資訊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點此連結觀賞公益信託介紹影片
如欲參加研討會,請於1021024()完成報名:線上報名

11/14 企業內勞務管理專題講座,歡迎報名
11/8 幸福企業DNA,設計EAP方程式─幸福企業不只是口號,歡迎報名

如果你希望了解財務規劃服務的內容、對自己的保單規劃有問題,或是有其他的問題希望找財務顧問做諮詢,你可以點選此連結來預約2小時的免費諮詢:http://www.ifa-cfpsite.com/new2.php?id=132

§了解科學化理財,如何將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運用到家庭理財:財務規劃介紹影片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http://www.lifemoney.cc,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

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 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部落格:
1. (大眾)理財與人生 http://ez-financial.blogspot.tw/
2. (財務顧問) IFA財務顧問網 https://lifemoneyblo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