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退休規劃迷思規劃要趁早

20140824退休

原文刊登於今周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99-109995

退休規劃? 太遙遠了吧,那是30年後的事耶,等我先賺多一點錢再說;退休要設立一個獨立帳戶存錢,怎麼可能? 我先買房子、先把小孩送出國唸書再說;開什麼玩笑一年投資報酬率7%? 那叫退休金規劃? 我隨便買個股票一天就可以賺20%了………….,一般人沒有開始做為退休做準備的原因不一而足。當我們有一些工作要去完成時,我們通常會為他們設定最後完成的時間點:明天完成這件事情、下周做完那件事情等,但是很少人會把退休規劃這件事情排入我們人生優先處理的順序名單中,它永遠排在名單中的最後一名,你也是這樣子嗎? 小心掉入這些退休規劃的迷思裡:

1.   永遠不會有最好存錢的時機

當你大學畢業後開始工作了,你可能還要繳助學貸款,這時要你開始把部份薪水存入退休金戶頭用來做投資,在你的預算上看起來是非常奇怪的事,它的優先順利永遠排在最後幾名。2,3年過去了,你正好在等待著升遷,在那之後你換了更好的租屋、買了新車,等到下次升遷加薪時,你又有新的目標:結婚、買房子….等,這些財務目標看起來都非常重要、需要馬上要去完成的,開始存錢做退休規劃這件事就一直被延遲著,你永遠會有新的財務目標,而你所不知道的是:你也一直在損失時間所能帶給你的”時間紅利”。

2.   等我有錢我再來做(為什麼你不該錯過時間紅利—複利效果的影響)

沒有人規定說你一定要在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做退休規劃,你當然也可以等到40,50歲才開始做,但是這個耽擱的最大的代價就是:你無法去利用到時間所帶來的紅利效果–時間愈長,每年複利增值的效果就會愈明顯。

假設立傑從25歲開始,他每個月在他的退休投資帳戶存入3,788元,如果年複利報酬率是7%,那他在65歲退休時將可以累積到1,000萬退休金。但是曉莉到45歲才開始做退休規劃,如果報酬率一樣,她也要在65歲退休時存到1,000萬退休金,這時她必須每個月存19,085元,這樣的金額是立傑每月投資金額的5倍多。而一樣累積到1,000萬退休金,曉莉總共要投入的錢是4,580,400元,這樣的金額也是立傑的1,818,240元的2.5倍,立傑總投資金額更少,結果卻跟曉莉一樣多,靠的就是更長的時間、複利效果所帶來的時間紅利。

20140824時間複利

3.   我投資股票不動產的投資效益比較高我不需要退休規劃

很多人對他們的投資成效非常有自信,認為他只要每天股票一次進出就賺了50%以上,或是不動產的投資4,5年下來,動輒都是翻倍的成長。對於固定把資金放入一個單獨的退休帳戶內,每年投資報酬率可能只有7%、8%的成長覺得不屑一顧,但是這樣的結果是:他們把投資跟退休財務目標規劃混為一談。退休規劃是需要一個獨立的帳戶來做長期性的準備的,它的資金應該是跟你的生活費、短期投資等資金是分開管理的,正因為它是長期性的規劃,利用時間所帶來的複利效果,以較少的成本就能達到退休所需的資金準備。你可以有一部份的資金是用來做股票、不動產等短期的投資,但是另外你也應該準備一個退休規劃的獨立帳戶、持續規律的進行退休投資規劃。短期的投資與長期性的退休規劃,他們所需要的投資管理策略、投資標的等可能都不一樣,如果把這二個混為一談,你可能會發現長時間的進出股市或其他投資,最後你並沒有為退休準備留下多少錢,原因可能是投資最後沒賺錢,或是賺到錢了,但是錢又挪做他用去了。

4.   我的花費很省退休後我的費用會更省

如果你平常有記帳的習慣的話,你會很清楚自己每個月的開銷是多少。如果沒有的話,你應該花點時間把資料整理一下,你會比較知道每月的開銷有多少,這樣做退休後生活費的估計會比較準確。如果你不清楚要整理那些項目的資料,你可以點選這個連結來下載(下載財務規劃資料問卷)。

退休後費用會更省嗎? 那可能不見得,當然退休後的花費項目與額度跟現在一定有些變化,例如你的房貸可能繳清了,支出少了房貸這個項目;收入可能增加了勞退新制的退休金與勞保老年年金這二項收入,因為工作而產生的開銷可能降低或甚至沒有了,例如交通費、交際費用等,但是有些項目會增加開銷:例如醫療費用、看護費用等等。你應該對每個項目做個合理的預估,這樣會比完全沒有概念或是過度樂觀好很多:認為退休後花費一定會比現在省很多,以致忽略了退休規劃的重要性而沒有預做準備。

根據美國員工福利研究機構所發表的2014年退休信心調查(2014 Retirement Confidence Survey conducted by the Employee Benefit Research Institute (EBRI) )指出,有沒有做退休規劃跟退休信心有很大的關係。在回答是否對以後的退休有信心時,回答很有信心的人中:有做退休規劃的有24%,沒做規劃的只有9%;而回答大概有信心的:有做退休規劃的有48%,沒做規劃的只有19%。可見在退休規劃上能夠未雨綢繆、提早做準備,讓自己不再為是否可以安穩退休,退休規劃是相當重要的,你什麼時候要開始你的退休規劃呢?

如果你希望了解財務規劃服務的內容、對自己的保單規劃有問題,或是有其他的問題希望找財務顧問做諮詢,你可以點選此連結來預約2小時的免費諮詢: 預約財務規劃諮詢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 公益信託介紹影片

§了解科學化理財,如何將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運用到家庭理財: 財務規劃介紹影片
§ Facebook粉絲頁:Happy
Goal 樂活理財粉絲團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下載員工理財教育課程大綱),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

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圖片來源: KenTeegardin"  )

從高雄氣爆談愛心捐款

20140817公益信託

原文刊登於今周刊: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99-109832

最近災害頻傳,想不到繼澎湖空難後居然又發生了震驚社會的高雄氣爆的慘劇,在各方陸續捐款的同時,一個話題又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 慈善團體的可信任度的問題。加上立法委員陸續在媒體爆料某些慈善團體善款使用不當等,都造成社會大眾對這些慈善團體的不信任感加深,開始在思考如何在捐款做愛心的同時,讓愛心捐款真正用在需要的地方。

據報導台灣的公益團體有3萬間,每年台灣約有四百億的愛心捐款,但是其中約有80%的款項流向伊甸、心路等五大社福勸募機構,剩下的20%才分配到其餘的一萬多個中小型社福團體。民眾都很有愛心,有些人是平常就固定在做捐款,尤其是碰到各種災難發生時,民眾的愛心捐款就大量湧入慈善團體。但是愛心捐款最後是否都真的用在做公益上面,就讓人覺得值得懷疑,台灣公益團體為此成立一個網站自律聯盟,它的成立的宗旨為:推動公益團體財務透明,募款誠信,服務效率,良善治理。目前加入自律聯盟的公益團體有111個,包括社福、文教、醫療、環保、媒體等五大類別。所有加入自律聯盟的公益團體,都會把他們的財務報告公佈在此網站上,社會大眾可由此評估NPO的運作及效率,提高捐款的效益。(自律聯盟網站:www.twnpos.org.tw)你可以查看一下你想要捐助的團體是否有加入此聯盟)。

目前我們接觸到的公益機構多為財團法人基金會,例如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依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等。但是另外一種公益團體是以公益信託的方式存在:例如–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公益信託慶寶社會福利基金(台塑集團所成立的兩個公益信託之一)等。

財團法人基金會與公益信託,兩者成立之目的都是為了做公益,但在法源、設立方式、法律關係、組織、辦公場所、存續期間及資金的使用等方面有所不同。最大的差別是,基金會係以捐助行為成立財團法人,因此須向法院辦理法人登記,基金會的運作須透過董事會,須設置專責人員及固定主事務所,且原則上不得處分其基本財產只能使用孳息做公益,成立後不得任意解散;公益信託則是依信託契約將信託財產移至受託人名下,由受託人處理一切事務,無須另設置專責人員及固定主事務所,可依信託契約約定動用信託財產,並可約定一定之存續期間(例如信託期間只有50年,之後信託中止)。

目前在台灣由於部份基金會空有基金會之名,但是實際並未從事公益相關活動,甚至淪落為企業家個人節稅,或是政黨酬傭的工具,造成社會大眾的負面印象。因為部份基金會並不公開財務報表,外界也難以了解其運作狀況。二相比較,公益信託因為必須設立監察人、受託人(接受受託人委託者,一般是銀行信託部)必須每年至少一次將信託事物處理情形及財務狀況,報請主管機關核備並公告,因此在財務上相對的透明公開,你可以直接在各家銀行的網站上看到各公益信託的財務報表。

如果要透過公益信託做善事,大小金額都適合,你可以以較低金額(例如100萬)成立公益信託後,再對外募款來增加信託資產。所以除了一窩蜂的把善款捐贈給大家所熟知的慈善團體外,另外一種參與公益的方法,你可以找到一個適當的公益信託,再以捐贈或加入公益信託的方式辦理,只要您捐贈或加入之公益信託符合一定規範,還可享有稅賦之優惠。

有關公益團體的資訊你可以在這個網站看的到:台灣公益資訊中心

相對於設立財團法人,公益信託具有不同層面的優勢,包括:

1. 成立門檻低:一般全國性財團法人設立門檻約3,000萬元,公益信託則設立無最低額限制。

2. 人事成本低:財團法人須有專任職員及主事務所,公益信託則無。

3. 財產運用彈性高:財團法人之成立本金不得動用,投入公益活動僅限於孳息及捐贈收入,公益信託則無限制,財產可全數投人公益。

在所得稅的優惠方面,公益信託跟基金會一樣享有免納所得稅的優惠,個人捐贈人若捐贈予符合條件之公益信託,可享有最高不超過年度綜合所得總額20%的列舉扣除額。若採遺產贈與捐入公益信託方式者,則所捐助財產將不計入遺產總額;營利事業捐贈則得以不超過所得額10%的範圍內,列為當年度費用或損失。

20140817公益信託表

在財務規劃的實務上,一些企業主在事業有成後,對其人生的規劃會考慮到不同的層面。除了為防止後代子女爭產,希望子女善加利用其即將遺留給子女的財產,因此成立私益信託,對其財產運用方式做限制外。他們也會考慮選擇他們所關注的項目(社會福利、環保、教育等等),以成立公益信託的方式來回饋社會。公益信託可以選擇捐助對象與項目,在企業方面也可以配合公關公司做公益行銷;以提昇企業形象,做CSR企業社會責任報告規劃等等,讓個人的財務規劃擴大到做社會公益的層面。

如果你希望了解財務規劃服務的內容、對自己的保單規劃有問題,或是有其他的問題希望找財務顧問做諮詢,你可以點選此連結來預約2小時的免費諮詢: 預約免費財務規劃諮詢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 公益信託介紹影片

§了解科學化理財,如何將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運用到家庭理財: 財務規劃介紹影片

§ Facebook粉絲頁:Happy
Goal 樂活理財粉絲團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下載員工理財教育課程大綱),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

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 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圖片來源 kakeyzz)

 

從保險申訴率看如何避免保單糾紛

20140803保險申訴
原文刊登於今周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99-109540

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每年會針對銀行、保險、證券業消費者的申訴案件,做一份申訴案件及申訴率統計表(見文章後面,為方便比較我們把它按照申訴比率高低做排列)。雖然我們不能很武斷的單憑這份資料,就知道被申訴的公司到底是為何被申訴,但是從申訴比例高低的比較,你還是可以看到一家公司在產品設計、業務員素質及其服務品質上看到一些端倪。

在現今的環境,保險商品由於產品相對複雜,不管是商品內容、契約條款、理賠等等,與其他金融商品相比真是相當的複雜。尤其現在銀行、證券、保險等等行業都在經營財富管理的業務,由於受到利率低迷的影響,銀行本業利潤下降;因此銀行現在有都成立保代公司兼做保單的銷售。銀行理專主力多以銷售儲蓄色彩濃厚的養老險、增額壽險為主,在理專銷售過程中這類商品常被拿來和定存做比較。而這時理專如果解釋的不夠清楚,甚至會讓保戶誤以為是定存,等到急需用錢辦理提前解約時,才發現無法像定存一樣百分之百拿回所繳的本金,因而衍生銷售糾紛。而在其他通路類似的糾紛也一再的發生。

發生面對金融從業人員不當的銷售消費者到底應該如何自保,避免這樣的糾紛? 以下提供你一些可以做購買與否參考的依據:

1.從業人員:這儲蓄險利率2.5%比定存利率高很多喔!

你可以這樣回問:

Q.:你說的利率2.5%是寫在那裡?
你們的廣告文宣上面有寫嗎?

A:從業人員的回答可能是:保單預定利率2.5%就相當於定存利率

實情:

宣告利率、預定利率都是保單上常見的專有名詞,但是這兩個利率都不是保單所可以產生的實質投報率。

所謂的預定利率,是保險公司將保戶所繳的部分保費拿去做投資,預期未來會得到報酬率,而保險公司預先將未來的投資報酬率回饋給保戶,在計算保費時就直接扣抵保費,因此預定利率越高,保戶所要繳交的保費越低。

為什麼說只有部分保費拿去做投資? 因為保戶所繳的保費中,有部分要拿來支付保險公司的行政費用、給業務員的佣金、內勤人員的薪水等等。還有保單還是有保障的成份在,因此另外有一部分要拿來作為危險保費,把這些費用扣除後剩下的保費才是保險公司拿去投資的錢,實際報酬率就是從投資的金額計算。這跟你把錢放定存是不一樣的,錢存銀行它並沒有業務員佣金、保額的保障、提存責任準備金等等;所以如果你用預定利率推算回去,常會發現與實際報酬率之間有很大出入,因為保險公司所提供的報酬是以投資部分來計算。因此保單預定利率, 無法直接等同於定存利率或是保單的投資報酬率。

2.從業人員:您買這保單就像錢放銀行做定存一樣

Q:客戶:你說的存6年領回跟定存一樣,那中間萬一我臨時急需要用錢,我可以隨時把我的本金100%拿回來囉?

A:從業人員:要儲蓄當然是要有紀律的存,不要隨便動用比較好

實情:

提前解約會扣解約手續費,儲蓄險保單最好不要輕易解約,因為在扣除解約手續費後,有可能會拿不回過去的總繳保費,解約手續費則會隨著保單年期逐年降低。解約所能拿回的金額,在商品宣傳單上都有註明,消費者在購買前,要仔細考量清楚自己的需求,如果短期內會有現金的需求的話,建議就要慎重考量是否要購買儲蓄險。

部份從業人員為了業績,怕嚇跑客戶,在解約金上面也不會主動告知,因此你在投保前需要更家謹慎評估。

3.   從業人員:不用怕繳不起保費, 萬一臨時有急需可以做保單貸款

Q.:客戶:保單貸款利息多少?

A: 從業人員:保單貸款利息不高啊

實情:

保單貸款的利息動輒年息5%,6%以上,如果你要借保單貸款來繳保費是相當划不來的,因為你的保單的利率可能不到2%(點此連結看各家借款利率:各壽險公司保單借款利率一覽表)。

根據2012年台灣地區保險報告(2012 Taiwan Insurance Sector Report)指出:台灣地區保單第13個月的保單繼續率(指既有的保戶持續繳費的比率)為80%,第25個月為70%,往後平均約每年有4.5%的保戶沒有再續繳。按照這樣的數據推算,終身險保單能持夠有到滿期,而且維持有效的比率只有25%。這麼低的比率可能的因素有很多:從業人員不當的推銷、因為人情投保、沒有買到合適的保單…等等因素都有可能,但是在實務上我們碰到不少客戶是因為保費支出過高、造成家庭重大負擔、財務上無法負荷而中斷投保的情形不少。

金融業中銀行、保險、證券等等行業,常常會有交叉行銷的狀況,例如銀行理專向你推銷保單;保險從業人員向你介紹他們金控集團銀行的房屋貸款等等。消費者要保護自身權益的方式,除了加強自己對金融常識的了解外,最好的方法應該是讓各自不同領域的金融商品回歸它基本的功能,不要把彼此的功能搞混了:買了儲蓄型保險,期待它像銀行的定存一樣,買了一堆儲蓄險,結果自己的壽險保障額度卻非常低。

因為聽說高收益債券可以月配息,一年可以配到6%以上,於是把銀行定期存款全部轉去購買高收益債券,希望它可以每月領取不錯的利息,卻忽略了它淨值下跌、造成本金的損失,凡此種種其實都是造成金融消費糾紛的原因之一,如果在購買這些金融商品之前,已經做完完整的財務規劃、知道如何利用各種不同金融工具來完成你的財務目標,當面臨是否購買金融商品的時候,你會根據是否可以符合自己的需求來做選擇,而不是完全根據金融從業人員的話術或行銷資料來做判斷,發生買錯商品與產生消費糾紛的機率無形中會降低很多。

20140803申訴-1
20140803申訴-2

註:

1.簽單契約總件(人)數:係指申訴率統計期間內,該保險公司之財產保險簽單總件數、個人保險有效契約總件數及團體保險有效契約總人數之總和。

2.申訴率=[申訴件數/簽單契約總件(人)數]*1,000,000

3.安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申訴件數,另含英屬百慕達商滙豐人壽保險國際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之申訴件數。

4.全球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申訴件數,另含國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之申訴件數。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申訴案件及申訴率統計表)

5.資料如有出入以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資料為準

如果你希望了解財務規劃服務的內容、對自己的保單規劃有問題,或是有其他的問題希望找財務顧問做諮詢,你可以點選此連結來預約2小時的免費諮詢: 預約免費財務規劃諮詢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 公益信託介紹影片

§了解科學化理財,如何將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運用到家庭理財: 財務規劃介紹影片

§ Facebook粉絲頁:Happy
Goal 樂活理財粉絲團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下載員工理財教育課程大綱),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

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 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圖片來源:  401(K)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