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伯伯拿退休金重壓宏達電,慘賠九成》別看熱鬧!你如果不做這件事,也會發生同樣慘劇

DSC_6179

原文刊登於商周財富網:http://wealth.businessweekly.com.tw/GArticle.aspx?id=ARTL000026948&p=1

最近陸續有幾則跟民眾投資理財有關的新聞都相當值得關注。

一是「馬勝吸金30億」的案子,馬勝集團以辦說明會的方式打著投資礦業、馬來西亞、紐西蘭採礦權、黃金交易等訴求,宣稱保證1期18個月,每月配息3%到8%等噱頭。從2013年起吸引數千民眾,分別投資1千美金到3萬美金不等。其實,網路上對於此集團的負面文章不少,有人是鉅細靡遺把他們查詢到該集團母公司各項有疑問的地方都詳列出來,但是相信馬勝沒問題的人還是很多,甚至對朋友的規勸都置之不理。

另外,一名80多歲的老先生將退休金300萬拿來買宏達電的股票,當時購入的價格為875元,老先生還透露說宏達電的股票若沒回到千元水準「不甘心走」。報導當天宏達電的股價為97元,老先生當初投資的300萬,現在只有33萬的價值,虧損了近9成。

類似這樣的事情不斷的發生,只說明一種情況:社會大眾的財商教育真的是很需要再加強!

為什麼馬勝案可以吸金達30億?以現在的經濟環境定存利率不到1.5%,一般的投資如果年報酬率可以達到6%,投資人應該就很滿意了,怎麼可能會有月報酬率可以達到8%的商品出現? 投資人難道沒想過:以這樣的報酬率,馬勝公司只要有100萬的本金,5年後就可以變成1億的規模,為什麼還需要找個人的投資人?

而如果這個老先生是靠300萬來當退休金過活的,他怎麼會去把錢投資在這麼一個高風險的投資工具:股票,而且還只買一支股票?

針對這些現象,我提供一些建議做為理財的參考:

1、多方徵詢專業意見

多數像馬勝這樣的投資,都是利用私下的說明會的方式進行,講者講得相當吸引人,讓人忍不住當場就掏錢出來投資。但是高報酬的背後可能就潛藏高風險,對於自己不懂、條件特別吸引人的投資工具都要謹慎評估,最好是再徵詢專業人士的意見。在現在利率低迷的狀況下,訴求期貨交易、外匯保證金產品等看似可無限獲利的投資工具,往往利用這種特性來合理化其高報酬背後斂財的假像,讓人不疑有他,而忽略了它伴隨的高風險,建議在投資前還是徵詢一下專業的意見以免上當。

2、回歸基本面:先做好理財規劃

理財規劃相當於蓋房子前先打好地基,把自己的人生夢想、需要完成的理財目標先想清楚,再配合自己的財務資源,運用投資、儲蓄等金融工具來完成這些理財目標。理財規劃的好處是讓人生有一張清楚的人生藍圖,也就是依照時間軸排列的理財目標:什麼時候出國留學、結婚、準備子女教育基金、退休…等等。而你也將善用你的財務資源,把每個月收支的一定比例的金額分配在金融投資工具上面,藉由累積投資報酬以逐步來完成財務目標。

由於心裡面已經有了這張人生藍圖,財務資源的運用也都已經規劃好了,因此在投資上你將不會做情緒化的投資,也不容易受到這些金融詐騙方式的影響,可以用穩健的方式來完成財務目標。

3、以理財目標進行資產配置

投資是達到理財目標的手段,理財目標分短、中、長期:目標完成的時間?距離現在多久?目標需求的金額與性質?都需要做不同的規劃。

例如,你30歲開始投資基金,用來累積你的退休金,由於距離退休的時間還相當久,你也還有工作賺錢的能力,因此投資的資產配置會比較積極,因為你可以承擔較高的風險,適度運用風險性資產來提高你的整體投資報酬率。

但是當你已經退休,需要依靠退休金來支應退休生活,可能是一筆錢放在定存或是比較穩當的金融投資工具,如果真的要做積極性投資,投資金額的比例與投資標的都要慎選,否則如果像這位老先生把退休金300萬拿去買宏達電的股票,投資虧損了近9成,對他是否能安穩的繼續過退休生活可能就造成重大的影響。

因為對財務目標的需求、屬性等都有了清楚的定位之後,才能針對目標進行投資規劃。投資規劃的原則是:

距現在越近的理財目標,安全性資產的比重應越高
距現在越遠的理財目標,可適度提高風險性資產的比重

短期目標若是金額確定、而且是立即性的需求,這時安全性與流動性是最主要的考量,應選擇可保障獲利成果的投資工具:如現金定存。而長期目標需求,因為可投資的時間很長,即使經過景氣循環因素影響到投資的獲利性,這時投資都還有時間等到其獲利回到正常的水準,長期目標的投資可以善用時間的複利效果,讓投資因為有足夠的時間去累積,達成財務目標的機率自然就增加了。

理財目標與投資資產配置:

/

整體來說,安全性、流動性與獲利性是投資的三大考量,理財規劃、理財目標設定等,乍看以為跟投資沒有相關,實際上它是投資的根本。當你清楚自己為什麼要投資、投資工具的特性與及風險何在的時候,自然就不會受到金融詐騙案的影響。馬勝案絕對不是唯一個案,一定會再有類似的詐騙再度出現,只是換個行銷包裝、換商品而已,如果能夠從基本的理財規劃做起,把理財的基礎做好,絕對是讓自己的投資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

 

就是想用「保險」來投資?千萬別選儲蓄險,你聽過「利率變動型還本保險」嗎

原文刊登於商周財富網
http://wealth.businessweekly.com.tw/GArticle.aspx?id=ARTL000025639&p=0

文智與月娥剛新婚沒有多久,一個在保險公司任職的朋友來拜訪他們,介紹他們購買保險,他尤其大力推薦一種只要繳兩年之後,就可以每月領回的「利率變動型還本保險」。因為他們婚前各有積蓄,現在戶頭有一筆錢放定存,準備幾年後可以購屋用的。

一聽到朋友說:兩年繳387萬後不用再繳錢,每月領取6,000元(金額可能還會增加),利率比放定存還高,兩夫妻不禁大為心動。他們想,把錢拿去投保此利率變動型還本保險,等到五、六年後他們想買房子時,再把保單解約贖回來。朋友又告訴他們,這張保單現在的宣告利率是2.7%,比銀行定存利率還高,他們一聽當下真想馬上簽約了!

但是,月娥是一個比較冷靜的人,她勸文智還是先研究一下再說,他們其實對保險也不了解。

以上述情形為例,的確不應該衝動:在五、六年內就要購屋,他們其實不適合買「利率變動型還本保險」。因為中途解約會有解約金的損失。在第五年末解約,即使加上四個年度領取的每年72,000元的年金給付,他們還是有12萬多的損失,保單會有相關的保障成本、行政費用等,因此解約可能會損失到本金。

類似文智他們這樣的情形,你可能也會有同樣的問題:以前認為保險公司就是提供保障,銀行提供儲蓄、定存等服務,做投資找基金公司、投顧公司購買基金。但是現在這些界限似乎愈來愈模糊了,銀行吸收存款,保險公司也鼓勵你買短年期的保單。甚至於保險公司還有一種投資型的變額年金險,裡面有數百檔基金可以讓你做選擇,沒有保險的保障,你也不用額外支出保險保障的成本,投入的金額純粹做投資之用…

保險到底該如何做規劃?如果把它拿來做為理財的工具的話,該如何做運用?以下提供參考的方向:

1、轉嫁風險用:規劃需要的保障額度

保險最強大的功能,就是可以讓我們做風險轉嫁,把我們可能發生的疾病、意外等風險,藉由購買保險的方式讓保險公司來承擔。例如用一年1,200元的保費購買一年的意外險100萬,意外事故發生時保險理賠100萬,是保費1, 200元的833倍,這才是保險應該發揮的功用,只有當你的保障做好規劃了,你才能安心做理財、做投資,才不會有後顧之憂。

需要買多少的壽險額度才是符合你的需要?底下是一個簡單的公式:

所需要購買的壽險保障額度C=A-B

A. 所需要的準備:
1. 每月日常生活費乘以希望留給家人的保障年期
2. 未償債務(信用貸款、卡債、其他債務)
3. 房屋貸款餘額
4. 子女教育金準備
5. 最後一筆費用(醫療費用、人生禮儀最後處理費用)
6. 留給父母的孝養金

B. 已有儲蓄準備:
1. 已有儲蓄準備(定存或已有投資、可以立刻變現者)
2. 壽險有效保額(契約有效的保單中的壽險額度)
3. 其他的準備

假設文智想這樣規劃:

家庭支出每月8萬(他希望提供家人5年的保障)
沒有負債,子女教育金希望準備600萬,(預計有二個小孩,每人準備300萬)
醫療、後事處理費預估100萬
留給父母100萬孝養金
銀行現有定存是400萬
已有壽險保額過低不予計入

套入計算他所需要的保障額度是:8萬x12月x5年x70%=336萬(家裡少一個人,預估開銷減少30%)

所需要購買的壽險保障額度=336萬+600萬+100萬+100萬-400萬=736萬

這時再配合預算,以終身壽險或是定期壽險來滿足其保障的需求,另外可搭配意外險、醫療險等附約。

2、資產配置用:利用保險商品

如果把保險商品細分,可以用來做理財投資用的工具的,大約可分成幾類:

(1) 固定利率的傳統儲蓄險
(2) 非固定利率的利率變動型保險
(3) 傳統投資型保險(附壽險保障,前5年會收取約150%計劃保費的費用)
(4) 變額年金投資型保險(無壽險保障,沒有高額計劃保費的費用負擔,扣除單次保費費用)

在現在低利率的環境下,傳統儲蓄險因為還有保險成本、行政成本等費用,因此很難有比定存利率還高很多的投資報酬率;而傳統投資型保險也因為偏高的前置成本讓客戶望而卻步。因此在現階段環境下,利用「利率變動型保險」與純投資性質的「變額年金投資型保險」來做投資工具,應該是比較好的選擇。

在投資上我們可以利用不同的投資工具,來組合成一個投資組合,因為每種工具有不同的風險屬性、預期報酬率等,而在投資組合中每種工具的投資金額有不同的投資比例,如此一來所組成的一個投資組合,我們就可以去計算其預期報酬率。

同樣的,如果我們用銀行定存、利率變動型保險、變額年金股票基金,與變額年金債券基金 (變額年金投資型保險中,有各種不同性質的投資標的,假設我們把它分為股票型與債券型二類標的)來做不同的投資組合。假設有保守型及穩健型二種投資組合,其中投資標的的比例如下圖:

/

我們可以算出投資組合的預期報酬率,當然投資是一定有風險存在的,但是藉由配置一定的比例在投資型商品上,你有可能會獲得比較高的投資報酬率,如下圖:

投資組合預期報酬率:

b

 

在理財工具的選擇上,為了因應低利率的環境,如果固守傳統上以銀行定存,或是預定利率與定存利率連動的傳統儲蓄型保單,在完成財務目標上,因為其投資報酬率偏低,因此將需要準備更多的成本來達成財務目標所需要的目標金額。這時不妨考慮以承擔適當風險的方式,選擇把部份或全部資金以投資型保險做投資,透過適當的資產配置與投資管理來累積你的資產,讓你的財務目標可以順利完成。

財務規劃諮詢:http://goo.gl/V4F7X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