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A認證班–北京7班圓滿結束

喜讯│ IFA认证班—北京7班圆满结束!

(廖老師在北京授課之IFA認證班, 原文刊登於IFA獨立理財師)

 2018-04-19 河上游 独立理财师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独立理财师”,理财师关注的财富管理那些事儿

导读

2018年4月5日–4月8日由独立理财师网举办的IFA认证班–北京7班在北京拉开帷幕,小长假学习热情高涨,有的学员更是不远万里来到北京学习,小伙伴们都是金融业的精英,然而,他们选择不断学习成长,与时代脉搏共舞。

1

  时代前沿的职业

理财师工作大家并不陌生,就是成就客户和自己的财富增长。

在银行、保险、信托等机构发力财富管理的同时,一个独立的理财师群体正在成为财富管理队伍的一员。

所谓的独立理财师,其特征就是独立于产品提供商,独立于金融机构,真正从客户利益出发,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从市场选择合适的产品。产品不分好坏,只在于是否适合客户。而非独立的理财师则背负着沉重的销售任务,无暇考虑是否与客户合适。

2

理财师职业价值愿景

在全球私人财富管理个性化的今天,IFA(中文为独立理财师)逐渐从传统的银行、券商投行或保险公司等大型的金融机构分得半壁江山。

目前中国的合格理财师规模还远远不足于满足市场的需求,对客户的服务只停留在理财产品的推介层面而不能根据客户的风险承担能力,财务状况等做出全面的分析。从客户的角度来说,理财师独立能够更好地代表其利益,不再出现机构与客户的利益冲突。从这个逻辑来说,独立会成为一种风潮。至于发展前景,独立理财师作为金融产品销售不可或缺的环节,其价值将会慢慢展现。

3

本次课程精彩花絮

2018年4月5日IFA认证班—北京7班在北京IFA孵化基地开班啦!课程为期4天,课程内容为:IFA独立理财师基础课、全球资产配置、保全与传承,这次参与学习的学员有5人组团的家族办公室成员,有保险界的女神,证券界的高富帅,银行业的美眉,更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学员不远万里来到北京学习,这种求学精神真是令人敬佩。

下面是课程的精彩片段:

学员发言

学习探讨中

法律相关课程

认真努力的样子最美

小组内部讨论定制方案

小组代表分享实操方案

美眉生日(超级开心啦)

最后,祝福 IFA独立理财师认证班–北京7班的全体学员开心快乐,不断进步,收获丰盛人生。

加入IFA社群

每日讨论与分享,等有趣有料的你来聊

扫 描 加 入

学习|交流|活动|圈子

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理專這麼做,難怪你買的基金會賠!

原文刊登於商周財富網: 把投資部位全賣出…2天後又買進同樣標的!從業績總拿第一的理專,看買基金老是賠錢的真相

很少會有新聞是上報後,金管會馬上跳出來澄清說媒體寫錯了,起因是3月29日的這篇報導:銀行少200億哭哭!顧立雄拍板 銀行賣基金不收手續費。它說:基金投資人有福了,金管會主委顧立雄28日召集銀行、投信業者拍板定案,未來銀行銷售基金不得再收取銷售手續費,而是改用客戶管理資產(AUM)為基礎,由投信業者依月底資產數,給予銀行「管理費分潤」。

不過金管會馬上發新聞稿:金管會澄清:基金銷售獎勵金計算跟手續費無關:金管會今(29)日表示,推動「以基金規模(AUM)計算銷售獎勵金」措施,可創造投資人、資產管理業者以及銷售通路三贏,這跟銷售機構向投資人收取的「手續費」無關。依照現行實務,銷售獎勵金是業者在銷售機構推廣活動期內的「銷售金額」所支付的銷售佣金。而這次調整以「AUM」計算,則是以銷售機構推廣活動期間客戶的基金存量計算。

金管會的意思是:基金手續費收取的方式不變,要調整的是基金業者給銀行等通路的銷售獎勵金,希望調整成按照客戶在銀行投資部位AUM〈Asset Under Management〉,即委託管理資產的規模做計算。希望未來金融業朝向看客戶的基金存量、鼓勵客戶長期投資,而不是以基金流量:銀行只看手續費收入,卻不注重如何讓客戶賺到錢,把錢留在銀行繼續做投資的基金存量。

所以第一篇報導其實是記者弄錯,把基金的銷售獎勵金跟手續費搞混了,基金的收費不要說記者搞不清楚,一般的社會大眾恐怕弄得清楚的也是少數。因為國內金融機構對所謂的資訊揭露,做的實在是蠻差的:沒有一定的揭露方式、這些費用的名目之多、名稱混亂且不一致,都讓投資人難以正確了解。你可能也不知道:投信及基金公司除了購買時收你的手續費外,他們還要付給銀行銷售獎勵金等等這些費用,而這些其實都是投資人要付出的成本。

基金的費用揭露如何的五花八門,讓你摸不著頭緒? 且看以下幾個圖:

這是在基富通網站上報酬揭露的資訊,他們說明對該基金,他們並沒有收取銷售獎勵金、贊助等費用。

而這家銀行的通路報酬有經理費分成、銷售獎勵外,還有贊助費:

這是某銀行的資料,它乾脆不說明了,叫你自己從基金說明書中自己找,看了你可能會嚇一跳,基金居然會有這麼多收費的名目:

為什麼金管會叫銀行、投信業者討論基金銷售獎勵金計算方式? 因為那跟你的投資報酬息息相關,這些業者收取過多費用,直接影響到的就是投資人的報酬率。你可以看到上圖的例子,如果把這個經理費、銷售獎勵、贊助等等加起來,B級別基金〈手續費後收型的基金〉一年收取的費用都超過2%了,而且這個費用是每年你都要支付的。如果你每年多了2%的成本,你知道它的影響會有多大嗎? 如果都不看其他的報酬率,只是增加了2%的成本,二十年之後你的投資報酬率將會減少49%,你說它影響大不大?

金融機構銷售基金應該是跟客戶是共存共榮的,把客戶擺在對等的位置上,不是金融機構每年收取這麼多的銷售獎勵金等費用,金融機構賺得飽飽的,客戶卻因為過高的成本,投資報酬率可憐兮兮!

再來是金融機構的獎勵、業績計算都是用首期的手續費收入來計算,客戶留存、繼續在銀行做投資的部位有多少〈AUM〉,從來不是銀行關心的重點。這就導致一些金融業的亂象:因為要有新的業績產生,才會有手續費的收入,於是理專拼命叫客戶轉進轉出,因為沒有新的交易,他們就不會有新的業績,就不容易達成他們的業績目標。

就曾經聽到一個例子:某家銀行的理專,她可以在這個禮拜五把客戶的投資部位全部賣出,然後在下週一又買進同樣的標的。這樣的轉進轉出,客戶付出了交易手續費的成本,理專賺到了業績,而且聽說這個理專永遠是他們銀行裡面的業績競賽的第一名。

在現行的環境下,銀行理專只能不停的在做銷售,要維繫好客戶、幫客戶做好投資配置,讓客戶穩定獲利,這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因為這麼做對理專沒好處,銀行不會因為理專照顧好客戶、讓客戶累積的投資部位增加,給理專任何獎勵。金融機構應該認清一個事實:在網路環境下各種資訊取得都相當容易,如果消費者很容易上網去找到投資成本低廉的ETF等投資工具,他們為何還會願意投資手續費等成本這麼高昂的基金?

尤其在Fintech金融科技創新的浪潮下,很多新型態的創新,例如美國的投資機器人Robo Advisor,把資產管理費降低到一年只收取0.3%或更低,這些都是在做去中間化、替消費者節省成本,如果金融業者不趁早做改變,把基金收費、業績獎勵制度等,調整成對消費者合理、利益不衝突的方式,否則未來只怕會要面對更大的挑戰!

直接預約免費諮詢

希望針對自己的財務狀況做深入討論, 請下載財務規劃預約諮詢單 , 於填寫完後再以E-mail回傳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