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創業開咖啡店? 想清楚再開

DSCN0304

開一家咖啡店似乎是不少人的夢想,擁有一家自己打造的咖啡店:古典風、或是新潮風格,顧客坐在靠窗的位置邊看書,邊享用著拿鐵咖啡配上小甜點,空氣中飄著咖啡香,這是多麼浪漫的畫面。不過現實總是殘酷的,我在住家附近的巷子常常看到裝潢得很漂亮的咖啡店,風風光光的開店,然後通常開不到三個月就關門了,每次都替他們覺得可惜,那些裝潢、器材等成本怕是也要超過一百萬吧。

最近一篇市場先生的文章在網路上蠻紅的:年輕人,別再夢想著開咖啡廳了!咖啡店長不告訴你的 3個真相,文中提到:開一間咖啡廳,成本最少250萬,如果1,000個客人每個月只來一次,每次平均消費 200元,一個月也才剛好 20萬元的營業額,這樣也還沒開始賺錢,僅僅損益兩平而已!咖啡店店長平均一天工作12小時、月休一天,他勸大家打消這個想開咖啡店的念頭。創業是值得鼓勵的,在此就財務與經營層面提供一些建議,給想開咖啡店的人做參考:

創業前先做好財務準備

創業在個人財務上可能是一項轉機,也可能是危機,如果大家創業都保證會賺錢,那這工作就不叫創業了。創業前你要有收入減少,甚至是沒有收入的心理準備,除了平常你應該要有的3~6個月的緊急預備金準備外,你應該要多準備至少6個月的生活費,這會讓你比較沒有後顧之優。

事先做好開店的市場評估財務需求

現在滿街都是咖啡店,連超商都賣起咖啡來了,事先你應該估算一下你的市場定位是什麼? 會來消費的族群預估是那些人? 常看到很不可思議的現象是咖啡店開在小巷子裡,它的位置離附近的辦公大樓有一段距離,一般公司職員會光顧的機率不太大,周遭居民的人口數也沒有很多,因此顧客常常小貓二三隻,根本無法達到它應該有的來客數。客層上你是要做外帶客,還是內用客戶? 如果你要針對的客戶是外帶客,你就可以租用比較小的店面。市面上就看到一家連鎖加盟的咖啡店,店內只有簡單的裝潢,整家店約不到10坪、只有3,4個座位,它的咖啡售價也不貴,一杯拿鐵才60元,品質也不比星巴克的咖啡差,每次看他們生意都不錯,像這他們就有找到成功的市場定位。

事實上每天開店都有成本: 人事費用、租金、水電瓦斯等等都是固定的支出,如果你在開店前能夠把一家店開店後的收入與支出先模擬試算(如下圖)。觀察一下附近店家的來客數、產品定價等,就可以預估出你每個月需要多少的生意才夠應付支出,這之後才是你賺的錢。如果初期生意不理想,你是否有足夠的現金流可以支應至少3個月、半年? 如果沒有辦法支應,你是否該尋求更多的財務資源或是重新評估開店的地點營業方向.. 等等。 千萬不要在開店後發現入不敷出,必須另外用借貸來彌補,本來想說創業開店可以創造更多收入的,結果這下子卻變成增加了負債。在開業前的準備期如果能做好市場調查及財務需求分析,相信可以讓你更務實的去評估自己是否要開店的決定。

20160201Note

真正投入才能創造出自己的特色

幾年前一個朋友辭掉他原本的工作去開了一家咖啡店,但是半年後他就把店收掉不做了,原先20幾萬買的營業用的咖啡機,只能用幾萬元的二手價賣出。我們後來才知道:其實他不愛喝咖啡,在開店前對咖啡其實也沒有太多的研究。 當然不是說,你一定要是個咖啡達人你才能開咖啡店,不過如果你做的不是你有興趣的工作,其實你根本無法創造出你的特色。

在現在咖啡店林立的街頭,連超商都在賣咖啡的時候,消費者為什麼要光顧你的店? 除了可能是因為是地利之便的因素以外,你能夠做的應該是吸引一些忠實的顧客可以回流、常常來消費,那你就要創造出你的差異性:可能是你煮咖啡的技術特別好、咖啡豆烘焙出特別的口感、甜點餐點做的讓顧客吃的津津有味、或是你結合藝術創作營造出一種特別的氛圍…等。

偶爾會碰到的情況是: 咖啡店的老闆本身是咖啡的愛好者,他對咖啡豆產地、特性等鑽研頗深,他們一談起咖啡就會眉飛色舞、如數家珍。因此他們店裡常有一批死忠的顧客,這些人是被他們的投入與熱情吸引來的,他們能夠帶動老顧客去研究喝咖啡的樂趣,因此一般顧客買的是一磅600元的咖啡豆,但是他們買起一磅3,000 多的藝妓咖啡豆完全面不改色。如果開店前你能夠多想想你的咖啡店特色會是什麼,能夠做出市場區隔自然你創業成功的機會就更大了。

賣時間vs.創造商業模式,你選那一種

有人想開咖啡店是因為覺得開咖啡店是一件很浪漫的事,但是當你開店後發現你每天都被綁在一家小小的店裡,一天工作12小時,店長要身兼泡咖啡、烘豆子、水電修理,還要當清潔工,這時候的感覺可是一點都不浪漫了。如果你每件事都要親力親為,少了你這家店就無法運作時,你在出賣的就是你的時間與勞力。這樣的經營模式就是開一人公司,你只能靠你的體力賺錢,但是當你把它變成一個商業模式時,你靠的是智力在賺錢,你的生意才有可能擴大。所謂的商業模式就是你可以創造出可以複製的模式,利用這個你可以授權加盟、開分店等等,你可以把你的經驗、技術等轉化成標準流程SOP,這樣子你才能複製、才能擴大、利用商業模式賺錢,而不是只能出賣你的時間與勞力,如何去創造出一個可行的商業模式,下圖這些思考點可以提供你做參考。

20160202 coffee business

如果你希望了解財務規劃服務的內容、對自己的保單規劃有問題,或是有其他的問題希望找財務顧問做諮詢,你可以點選此連結來預約2小時的免費諮詢: 預約免費財務規劃諮詢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 公益信託介紹影片

了解科學化理財,如何將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運用到家庭理財: 財務規劃介紹影片

Facebook粉絲頁:Happy Goal 樂活理財粉絲團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下載員工理財教育課程大綱),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

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 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工作生涯規劃:啟動你的創業基因

838920140412Charity

原文刊登於今周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99-107228

當我們在幫一些年輕朋友做財務規劃時,比較常見的問題是他們的收入不高、可能還有負債:以前的學貸還沒還完、現在有信用貸款,也許因為買車又多個車貸,每個月固定的開銷:房租、生活費、通訊費等等,讓他們被壓的透不過氣來。有些人都還在負債的狀況、入不敷出,更不要說想存下錢來了,在我們提供給他們的建議時,我們當然會協助他們建立起記帳的習慣,讓他們減少不必要的開支,以改善自己的財務狀況,但是要改善自己的財務狀況、不再入不敷出,除了儘量減少開銷這種消極的做法外,難道沒有其他更積極的做法?

其實針對一部份的人,我會建議他們離開原來的工作、出來創業,願意出來創業可能是替自己增加收入,改善財務狀況的一個方法。

Martin Seligman曾經出了一本書:Authentic Happiness—Using the new positive psychology to realize your potential for lasting fulfillment(意譯為: 真正的快樂—使用正面心理學去實現能讓你滿足一生的潛能),Seligman在書中提出了三種不同類型的工作取向(work orientation):

差事(job)

職業(career)

天職(calling)。

差事(job)—有些人工作是為了賺錢,工作對他們的意義就是糊口養家而已因此每天上班的時候希望時間過得快些,能早點下班。一想到週末或是假期就很開心,但是到週一又要上班時,情緒又馬上低落。

除了薪水,不期望從中得到其他的回報,工作只是養家糊口的謀生手段。

 

職業(career)—為成就和升遷而工作,有些人對工作還有更深的投入。他們喜歡現在的工作,但並不打算長久維持在同樣的工作。他們在意的是升遷可以帶來更多的名譽、頭銜、權力和財富,也彰顯了他們的成功,如果沒有升遷,就會對工作失去興趣,轉而去尋找其他可以獲得職位提升的工作機會。

天職(calling)—對少數人來說他們把工作當做天職,工作本身就能帶來滿足感,跟薪水和升遷無關。他們對工作充滿熱情,每天早上醒來,會迫不及待地想去工作。他們所做的深具意義,通常有一個超越自身的崇高的目標。這些人有很強烈的使命感,並在工作中得到了自我實現。當然這也是最幸福的工作形式。

Seligman 認為天職是最令人滿意的工作形式,因為人們可以從工作本身,而不是工作帶來的物質報酬中得到滿足。

如果你能在工作中經常使用你的長處,並且把工作看做是比你自身更宏大的目標而服務,那麼你的工作就是天職。

與其埋怨你的工作薪水太少、沒有升遷機會或是其他的缺點,你應該自問這個工作讓你快樂嗎? 你是把它當成工作、職業,還是天職? 有沒有想過也許改變一下觀念,你可以做自己有興趣的工作、實現自己的理想,也很有機會可以得到比以前薪水更高的收入?

不過關鍵來了,做什麼工作會讓你覺得是深具意義,有很強烈的使命感,並在工作中得到了自我實現?

助人的使命感比糊口飯更能讓你創業成功 

這幾天「窮人銀行家」尤努斯正好抵台訪問,2006年他以創立提供窮人微型貸款的鄉村銀行(Grameen Bank)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他在孟加拉推動鄉村銀行,改善了無數窮人的生活,這些人本來是社會弱勢的族群,沒有銀行願意貸款給他們。他藉由鄉村銀行提供微型貸款給窮人,讓超過1億人脫離貧困,打破了世人對窮人的成見,直到現在,鄉村銀行在全球有900多個據點,每年貸款金額超過台幣120億。

尤努斯的成功來自於他看到社會的問題:窮人被金融體系拒於門外,無法得到貸款因而無法翻身。因此他提倡以社會企業解決此問題,讓窮人也有公平競爭機會。尤努斯在此次的記者會上說:面對問題,不如逆向思考,試圖提出解決方法。尤努斯勉勵台灣青年,初期可先從解決五個人的問題做起,機制建立後,或許適用範圍可修正後,適用更多人,或許一百萬人也行得通。

而現在在全球也掀引起一股社會創業的浪潮,什麼是社會企業?”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指的是一個用商業模式來解決某一個社會或環境問題的組織, 它是從英國興起的企業型態,概括而言,社會企業就是其投資主要用於企業本身或者社會,與一般其他私有企業不同的是,它不只是為了股東或者企業的擁有者謀取最大的利潤而運作。

社會企業將商業策略最大程度運用於改善人類和環境生存條件,而非為外在的利益相關者謀取最大利益。社會企業可以是盈利性質的,也可以是非營利性質的。 社會企業的目的是解決社會問題,而不是純粹為了盈利,例如提供具社會責任或促進環境保護的產品與服務、為弱勢社群創造就業機會、採購弱勢或邊緣族群提供的產品與服務等。

其組織可以以營利公司或非營利組織之型態存在,並且有營收與盈餘。其盈餘主要用來投資社會企業本身、繼續解決該社會或環境問題,而非為出資人或所有者謀取最大的利益。

在思考你的財務規劃的同時,工作生涯規劃其實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如何讓自己能夠樂在工作、找到工作面向的”天職”,讓你可以用創新思考的方式思考自己的工作規劃,不要以開一家咖啡館這樣簡單的目標為滿足,應該去發現現在社會所面臨的問題、而你可以提供什麼樣的解決方式? 一旦你有了解決方法,往往裡面就蘊含了無窮的商機在裡面。而創業如果能夠立基於社會企業的思維,以公益的角度利他利己,同時又能夠維持企業的正常獲利,這將是一舉數得的事情。面臨現在經濟成長趨緩的情況,創新與公益並行是一個可以考慮的創業模式。
幾個社會企業舉例:

讓愛飛翔-慢飛兒咖啡坊

蝸牛社會企業

小鎮文創

棉樂悅事

社會企業相關網站:

社企流

台灣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

輔大社會企業研究中心

公益交流站

Social Enterprise UK
如果你希望了解財務規劃服務的內容、對自己的保單規劃有問題,或是有其他的問題希望找財務顧問做諮詢,你可以點選此連結來預約2小時的免費諮詢: 預約免費財務規劃諮詢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 公益信託介紹影片

公益信託網站: 公信社企網站

§了解科學化理財,如何將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運用到家庭理財: 財務規劃介紹影片

§ Facebook粉絲頁:Happy
Goal 樂活理財粉絲團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下載員工理財教育課程大綱),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

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 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圖片來源:Art4TheGlryOfGod)

 

30怎麼立?30歲必備理財建議(下)

原文刊載於今周刊: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99-105544

(續上篇:〈30怎麼立?30歲必備理財建議(上)〉OLYMPUS DIGITAL CAMERA

3. 我收入都不到百萬,我根本沒辦法存錢

收入多少跟可以存下多少錢,並不是絕對成正比,賺的多不一定存更多,它反而是跟你的用錢習慣有關係。如果你不想要過著入不敷出的生活,在任何時間點你都應該開始建立存錢的習慣。

要能夠存的下錢,你要對自己的錢怎麼來、怎麼花掉──你的收入與支出──有清楚的概念。至少你應該花點時間每個月整理自己的財務,利用記帳,把平常的開銷做個記錄,經過2、3個月後把自己的收入和支出抓出一個比例,就可以知道那些是合理的生活支出,那些是可以再加以縮減控制的支出。有了這樣的數字,接下來就可以把每個月的收入的一部份,先扣除來做為儲蓄投資的金額,剩下來的是每月的生活支出、娛樂等等,也就是先儲蓄再花費的做法,如果你這樣持續做下去,就不用怕存不到錢了。

4. 我的財務狀況這麼單純,我不需要費心做理財

你現在可能還不需要擔心房貸、褓姆費、才藝課學費、醫藥費等等,更應該趁現在為自己跟家庭的財務打好基礎,把基本的模式建立起來。什麼樣的模式呢?就是量入為出、隨時保持儲蓄的好習慣的模式。

個人或家庭的支出,你可以把它大約可分為幾類:一是日常生活的開銷(房租、水電、伙食…等),二是年度支出費用(例如壽險、產險的年度保險費用),三是財務上優先的儲蓄投資(這部份金額是你會從收入中提撥固定比例的金額,來做儲蓄或投資以達成以後的財務目標),四是生活品質上的開銷,諸如你用在健身中心的費用、在嗜好興趣的開銷、外出用餐享受美食、購買3C產品等等,這四個項目,原則上你可以利用5122的原則來做比例上的分配,也就是:

a. 日常生活的開銷:50%
b. 年度支出費用:10%
c. 財務上優先的儲蓄投資:20%
d. 生活品質上的開銷:20%

舉例來說,立民在一家貿易公司上班,月薪35,000元,他每月支出分配比例如下:

20140126 30歲而立比例

你可以利用5122原則來調整自己財務收支比例,如果數字上比例差異太大,像是日常生活開銷支出比例高達70%,影響到每月的儲蓄投資,也沒辦法偶爾犒賞自己去吃一頓大餐,那可能是平常的意外支出太多、沒有目的的花費太兇,這時就必須利用每個月記帳的報告,來看看自己的錢都花到那裡去了,儘量去控制減少意外的支出(例如逛街常常沒有想好想要買那種衣服,買了一堆後來都沒在穿的衣服)。

5. 我不想把自己搞的這麼累,我會自動自發的存錢

別相信自己永遠都會自動自發的存錢!

人性難免都會有偷懶的時候,如果要強迫自己每個月固定做儲蓄投資,最好的方法是另外開一個銀行帳戶,專門用來做儲蓄與投資用。每個月一領到薪水,就先把要存的錢先轉入這個帳戶,再由這個帳戶每月自動扣款去做投資。

不要把儲蓄投資的錢跟日常花費用的錢混在一起,有一個專門的戶頭才能專款專用。中間即使有基金、股票等等的贖回,也是進入到這個戶頭,到時這筆錢還是會用來繼續做投資,而不是把它跟一般正常日常開銷用的錢存放在一起,如果不知不覺又把它用掉,這就失去當初存錢的意義了。

如果你希望了解財務規劃服務的內容、對自己的保單規劃有問題,或是有其他的問題希望找財務顧問做諮詢,你可以點選此連結來預約2小時的免費諮詢:http://www.ifa-cfpsite.com/new2.php?id=132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公益信託介紹影片
§了解科學化理財,如何將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運用到家庭理財:財務規劃介紹影片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http://www.lifemoney.cc,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 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Top photo: pol sifter, CC Licensed.

CFP宅急便-TAYLOR

關於作者..

【CFP宅急便】
Taylor廖義榮,曾是拎著007手提箱各國跑生意的資訊業外銷老手,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證照,現在是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及在企業推廣EAP員工協助方案:員工理財教育與諮詢

30怎麼立?30歲必備理財建議(上)

30怎麼立?30歲必備理財建議(上)
7420140119創業30
原文刊載於今周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99-105281

30歲的你可能剛結婚,從孤家寡人變成二人世界,以前只要賺的錢自己夠用就好、愛怎麼花就怎麼花,現在除了自己,還要擔心家庭的財務;在工作上也許工作5、6年,已經駕輕就熟,正在考慮是否有更好的工作機會可以跳槽,甚至是不甘長久過著朝九晚五、有志難伸的日子,想要自行創業當老闆……以上其實都跟你的財務狀況息息相關,以下就理財的角度,提供一些建議給你做參考,30歲,理財應該避免有以下迷思:

1. 我盡情享受人生,沒有什麼不對吧!

如果你是名符其實的月光族,想說「辛苦工作不就是為了享受人生嘛,錢再賺就有!」「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一輩子都會後悔!」於是你一個月花六、七千元買演唱會門票追星、手機一定要是最新款的才夠潮,反正就是儘量把錢花到一點都不剩。工作確實辛苦,偶爾犒賞自己也是應該,不過現在的經濟情勢跟以前不一樣,尤其在工作職場上,沒有什麼是永遠不變的事情了。Nokia曾經是世界第一的手機大廠,但是在智慧型手機出現後應變得太慢,近幾年在蘋果和三星夾殺下,市佔率節節敗退,連續九季嚴重虧損金額高達50億美金,不得不在2013年把手機部門賣給微軟。整件事情不過是這幾年才發生的時間而已,Nokia從「芬蘭之光」變成「沒有人敢拿的手機品牌」,你說有什麼事情不會改變?

建議你要為自己建立一個緊急預備金,這個金額至少是你半年的生活費,你無法預知工作上什麼時候會有變動,下一個工作的銜接可能也不會那麼順利,你必須有一筆錢可以應付這些緊急狀況的發生。

2. 我能力很好,現在應該出來自己創業了

在工作上已經駕輕就熟的你,對於每天朝九晚五、一成不變的工作漸漸感到不耐煩,你可能覺得以能力來說,公司給你的薪水太少了,一股不甘長期寄人籬下、想要自行創業的感覺油然而生。最近網路創業的風潮風起雲湧,有人靠著創新的商業模式建立龐大商機,例如:臉書的創辦人馬克佐克柏靠著臉書,不到30歲身價就超過135億美金,成為新一代的網路傳奇。這到底是極其少數的例子,多數創業成功的人,還是需要紮實的商業獲利模式、長期經營才能夠成功。
 不久前,有一個年輕人來找我做理財諮詢,他投身一家新創的公司,由於公司業務推展不是很順利,積欠員工薪水,讓他自己的生活都發生問題。如果你也想創業的話,以下可以做為你的參考:
(1)創業需要多種人才配合
創業要成功,絕對不是只有技術就行了,如果一群年輕人自認技術很行、彼此理念也相同,大家錢湊一湊就出來創業,結果發現除了工程師外,公司還需要行銷業務人員,才能推銷商品與理念、找到生意機會或對外募資等等。創業團隊應該多找不同屬性的人才,即使是一家軟體研發的公司,也需要行銷、財務、管理等等人才,公司才可以正常運作。

(2)除非確定明確商業模式,否則不要冒然投入高成本

一個創意看起來天衣無縫、商機無窮,事實上,可能離商業化運作還非常遙遠。一個想像的商業模式沒有經過市場洗禮,往往都只是空泛無比的想像。如果在一開始,每個人就毅然決然辭去原來的工作,設立公司、租辦公室等等,風險會相當高。

如果大家先以專案團隊的形式運作,彼此先討論商業模式、做研發,也用商品試賣來測試市場水溫,經過市場的考驗,商品的設計和營運模式也許都需要修正,等到適當的時機,大家再共組公司、一起打拼,成功的機率無形中也會提高不少。而經過一段時間相處與共事後,才來共組創業團隊,也是一個比較理想的方式,因為沒有共事過,你無法了解一個人的處事態度、價值觀等等,如果彼此都相處不來,就別談是否要變成唇齒相依的創業夥伴了。

(3)為你的創業準備至少2年的生活準備金


創業初期是最辛苦的時候,可能都還在摸索商業模式,因此你的收入也許會中斷。在創業前,除了需要投資公司、參與創業的資金外,你還必須為自己存下至少2年的生活費,以避免你會因為收入中斷,讓自己陷入財務的窘境。
(下篇待續)

如果你希望了解財務規劃服務的內容、對自己的保單規劃有問題,或是有其他的問題希望找財務顧問做諮詢,你可以點選此連結來預約2小時的免費諮詢:http://www.ifa-cfpsite.com/new2.php?id=132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公益信託介紹影片
§了解科學化理財,如何將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運用到家庭理財:財務規劃介紹影片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http://www.lifemoney.cc,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 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Top photo: SalFalko,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