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父母紅包不如為他們設立醫療基金

 

又快到過年了,年節時如果留在台北,就會發現一個迥然不同於往日人擠人的景象,台北突然變空了,街上行人少了一大半,想必是中南部的人都趕回家過年了。不管你家在哪裡,農曆新年總是要回老家與家人團聚。在現代這種工商業的社會,平常大家也許工作都忙,在外地的人可能也沒有常回家,因此過年家庭團聚就格外重要,家人不管距離多遠,那種聯繫都還是在的。父母對待子女的方式大概都是一樣的,不管你多大年紀、多有成就了,父母親永遠把你當小孩,三不五時要唸唸你:要吃飽、要睡好等等。就像唐朝孟郊的這詩: 遊子吟一樣,父母的心思總是掛記著子女生活過得好不好,自古到今都沒變,過年其實就是回去探望父母親,即使被父母親唸,你也會覺得是一種對你的關懷。

孟郊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因此過年時不管再忙,總要回去看看父母親,照例也要包個紅包給他們。包紅包給長輩的用意在祝福、添壽,也許你平常就在給父母親生活費了,過年多給個紅包是沾沾喜氣、大家熱鬧一下。金額應該沒有什麼特別的限定,端看你現在的財務負擔能力,可負擔得起當然就包多一點。但是如果是剛出社會、能力有限,那你還是量力而為就好。如果為了包一個紅包,要打腫臉充胖子,明明沒賺那麼多,為了包紅包,要去跟朋友周轉或是去借信用卡的短期借貸,那也沒有必要,畢竟金額不是重點,心意最重要!一般就是包個雙數的金額1600元, 3600元,數萬元或是更多,就看個人自己決定了。

紅包從財務規劃的觀點看,它可能是支出,也可能是收入,這筆錢應該好好做規畫。你可能包出去的紅包比較多,也有可能是你包的少,但是收的紅包比較多。例如有小孩子,長輩都會給紅包等,如果每年都是同樣的情況,建議你可以讓他做更有計畫性的運用:為小孩子專設一個帳戶,把這些錢部分或是全部存入,專門用來做為以後子女的教育基金。當然現在銀行存款利率太低,你是可以把它拿來做定期定額或是單筆投資的,這種長年期的投資,你可以選擇基金、ETF(指數型股票基金)等做為投資標的。你每年都持續的這麼做,不知不覺它就會累積出一筆錢出來,為你的子女以後國留學等提供一個財務支援。

如果要把紅包拿來做子女教育基金的規劃,父母又該如何處理壓歲錢呢? 最好是趁機教導小孩如何做理財,你可以用一個獨立帳戶管理,讓小孩子用記帳的方式來做管理。讓他們知道這些錢是怎麼來的: 一般紅包都是有來有往,可能親戚長輩包給你的小孩,但是同時你也要回禮包給長輩或是親戚的小孩。因此要讓小孩知道:他們收到的 紅包,其實有一部分是你付出去的,因此有一部份是你要拿回去的。你除了留一點給他們當壓歲錢以外,其他的你要存到特定的帳戶內,為他們以後出國留學等做準備。每年投資的金額是漲是跌,也可以讓他們去記錄這些金額的變化,一方面他們可學到永遠都要為未來做準備、錢不要全部花光光,二方面也讓他們了解一些基本的財務知識。

另一方面,過年時可能是家裡兄弟姊妹難得聚在一起的時候,除了過年的熱鬧相聚外,大家也可以趁機討論一下嚴肅、但是重要的議題。現在多數的家庭都人口簡單,但是人都會老,父母親有一天都會老去、都會面臨醫療、老年安養看護等等問題。假設父母親就醫的醫藥費是30萬,以前家庭人口比較多,例如有5個兄弟姊妹,可能一個人分擔個6萬就好了,但是現在人口都簡單,也許子女才二個人,那一個人要負擔15萬,可能就相當吃力了。

給父母親紅包,不如為父母親成立醫療基金,每年除了包給父母親的紅包外,如果可以共同撥一點錢進入這個基金,為以後的醫療費用做準備。你可能想說現在有健保可以負擔這些醫藥費。但是這些老年安養看護,多數時間可能都是在家療養,並沒有在醫療院所住院,所以你健保用不到,醫療保險給付也無法獲得給付。例如即使你在醫院,請特別看護照顧病人,現在一天費用是2,200元,但是因為你並無法從醫院拿到這種看護費用的收據,因此健保不給付、醫療保險也無法理賠。那如果出院了,可能需要請外勞來照顧,一個月的費用基本薪資17,000 元,但是加上就業安定基金等,加總起來的費用,一個月至少都超過25,000元。這些費用粗估如下:

假設長期照護期間7年

第一年特別看護: 7萬 x 12=84萬

2-7年請外勞照顧:2.5萬 x 12 x 6=180萬

醫療費用: 200萬

特殊器材: 20萬

總共: 484萬

如果加計3%的通膨,10年後照護費用約需650萬/人,15年後需要的金額預計是754萬,因此如果能夠預先做準備是比較好的,臨到需要用到時,不會對大家的財務造成太大負擔,如果父母親都健健康康的,那當然很值得恭喜,那這個錢也可以用來讓他們生活過得好一點。

退休前,如何救回失控的財務規劃?(上)

201403退休前救回失控財務規劃(上)

原文刊登於今周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99-105836

你選擇安全,還是廉價的方便?

假設你在二手汽車賣場要買一輛車況滿好的休旅車,但是售價超出預算,跟老闆「嚕」了半天,價錢還是砍不下來。老闆一直強調「以前車主保養的很好」、「買到就是賺到」等等,說什麼都不願意降價。

突然他說,我有一輛價錢只有一半、性能都很好的車子,使用三到五年絕對沒有問題,唯一的缺點,是儀表板的功能都壞了,看不到水箱溫度是否上升、油箱的油是否快沒有了……等等,除此之外,它真的是一輛好車,你要不要考慮買這一台?

這時候你會怎麼做決定?花多一點錢、買功能完整的車子,還是為了省錢,選擇安全有顧慮的車子?

你的財務規劃,就像沒有儀表板的車子?

很多人處理個人與家庭的財務,就像開著沒有儀表板的車子,車子可以開,但是開多少公里、目的地還有多遠等等都不知道,車子可以上路,汽油什麼時候用完、水箱溫度是否太高……反正碰到就知道,到時再來處理就好了。

我們不妨來看個案例,看看財務規劃可以怎麼協助個人與家庭做理財規劃:

心如45歲,百貨公司行政人員,月薪35,000元;先生正剛59歲,貿易公司業務經理,月薪82,000元。

心如憂心家庭財務一直有入不敷出的現象,尤其正剛不喜歡工作常要加班、出差,最近也在嚷嚷說希望辭掉工作,提早在60歲退休,距離現在只剩一年的時間。他們有兩個還在唸書的小孩,分別是大三與大四。

夫妻倆的投資觀念相當保守,只有定存與儲蓄型保險。除了一般保障型保單外,他們各買了一張儲蓄型保單,每年要繳24萬保費,因為支出過多,心如每年還會從保單內做保單貸款借出來,過一陣子再還錢回去。

她對財務比較沒有概念,只知道家庭財務有狀況,但是確實數字有多少,她並不清楚,於是她請財務顧問幫她做理財規劃,經過財務顧問做完財務資料收集的面談、瞭解收入、支出等等資料後,整理出以下的資料:

一、 年度收支

1. 全家整年收入:1,752, 000
2. 年度支出:2,556,897
3. 收支節餘:-804,897(透支)
4. 年度損益:-708,897(扣除每年儲蓄96,000)

20140222年度收支

二、 資產與負債

除了720,000元的車貸外,沒有其他負債,其他資產金額見下表:

2014022資產負債

三、支出項目(部份)

四、財務上面臨的問題

1. 收支無法平衡

每年透支708,897元,平均一個月透支59,075元,如果正剛在一年後提早退休、薪水中斷,家庭收入將因而減少三分之二,這種收支不平衡的狀況會再加劇,財務缺口會更加擴大。

2. 退休準備不足


他們所有儲蓄都放在銀行定存與儲蓄型保單內,總計530萬左右,除此之外,他們也從未仔細想過退休後到底需要多少退休生活準備。

3. 投資工具過於保守

心態過於保守,因此銀行定存與儲蓄型保單就是他們僅有的投資工具。這兩樣工具所能帶來的投資報酬率相對較低,以目前的定存利率及儲蓄型保單預定利率來看,要抵抗通貨膨脹都有問題,更不用說產生實質的投資報酬率了,因此在以後財務目標達成上相對必須付出比較高的成本。

4. 夫妻對於理財尚未建立共識

心如對於如何解決家庭財務問題比較積極,正剛則認為理財是很麻煩的一件事情,不願意去碰觸這方面的問題,因此在家庭財務問題還不能建立共識,對於如何減少家庭開銷、如何為退休多做準備等方面要如何去進行,夫妻還需要多做溝通以建立共識,讓彼此的目標一致,為改善家庭財務而努力。

五、財務目標

1. 儘早讓家庭收支可以平衡
2. 希望在五年後換大一點的房子(約40坪)
3. 準備退休金與老年看護費用

我們曾經談到過個人與家庭做財務規劃的目的有幾個:

1. 清楚現狀
2. 解決問題
3. 計劃未來

對於心如與正剛來說,他們眼前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減少開支」、「讓收支可以得到平衡」,一旦對現況可以掌握、對於家裡年度開支、現金流向都能清楚以後,才能針對問題找出解決方法。所幸他們除了車貸以外,並無其他的不良負債,只要有心想要開始改善家庭的財務狀況,能夠有計劃的付之執行,家庭財務還是能夠逐漸驅於健全,要完成退休、換屋等等財務目標,也不再是遙遙無期的夢想了。

在實際上,他們要如何完成財務規劃的目標呢?且看下回分解!

如果你希望了解財務規劃服務的內容、對自己的保單規劃有問題,或是有其他的問題希望找財務顧問做諮詢,你可以點選此連結來預約2小時的免費諮詢:預約免費財務規劃諮詢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公益信託介紹影片
§了解科學化理財,如何將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運用到家庭理財:財務規劃介紹影片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http://www.lifemoney.cc,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下載員工理財教育課程大綱),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