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酒藝品投資

紅酒藝品投資 券商布局

2015-07-14 00:57:44 經濟日報 記者孫淑瑜/綜合報導

原文刊登於聯合財經網:紅酒藝品投資 券商布局

 

陸股暴風雨後 另尋避險管道 國信證券推相關基金產品 首期規模上看1.5兆元

過去幾周大陸股市狂風暴雨之後,多數投資人的資金被套牢,對於股票、期貨的熱衷程度逐漸喪失,紛紛尋求遮風避雨的投資工具。紅酒、藝術品等創新領域投資風潮逐漸抬頭,不少觸角敏銳的投資券商,已悄悄佈局。

國信證券是最早投入新型藝術基金的券商。人民網報導,國信的首期藝術基金產品計畫規模為人民幣3,000萬元(約新台幣1.5兆元),存續期五至七年。

其模式是將券商、信託、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及畫廊、拍賣行等藝術市場機構形成價值鏈,向投資者提供本金風險可控,並具超額收益的新型藝術基金產品,如藝術品信託、份額化(拆分比例)交易等各種金融形式。

國信證券總裁陳鴻橋指出,為規避贗品風險,公司擬從一級市場入手,直接與藝術家合作,對接其藝術品資產,並結合歷史交易數據和市場指數,採取超額收益分享模式,一定程度上解決藝術品在最終交割之前無法準確估值的難題。

對於流動性風險,國信指出,已與多家藝術市場機構接觸,將持續經營潛在藏家群體,拓寬銷售管道,並設計可在券商櫃台市場轉讓的模式,提高交易流動性的需求。

財富圈中另一個聚光燈焦點-紅酒,如今也成為資本浪潮中快速湧動的新型投資項目。

英國佳士德的統計,1970年至2010年間,有「液體黃金」之稱的紅酒投資報酬率為37.69倍,遠超過黃金的1.68倍。

其投資管道通常有三種:購買成品酒、葡萄酒期酒、投資葡萄酒基金。

在2010年至2011年期間,葡萄酒價格一路飆升,此前紅極一時的「拉菲」紅酒,要價曾高到人民幣數萬到數十萬元不等。

2011年大「拉菲」最鼎盛的時候,一個空瓶子能賣出人民幣2,000至3,000元(約新台幣1萬至1.5萬元)。但在最近兩年,隨著葡萄酒消費群的快速崛起,以及大陸對奢侈品高端消費的限制等,高端葡萄酒消費開始大幅萎縮,期酒、成品酒投資熱浪退潮。

然根據大陸海關發布的數據,2014年大陸進口瓶裝葡萄酒總量約為2.88億升,較2013年進一步上升。總額約為13.65億美元,相比2013年下降5.71%,整體呈價跌量升態勢。

知名葡萄酒進口商ASC 精品酒業首席執行總裁華金聲(John Watkins)指出,這表示大陸真正喜歡喝紅酒的人口前所未有的成長,這種增長讓紅酒投資的未來更真實、也更具可持續性。

經濟日報提醒您 喝酒不開車

美酒投報率穩 小資族優選

對於另類投資組合,兩岸投資理財專家、好生活國際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廖義榮指出,紅酒投資市場在國際上相對已較成熟,且投報率穩定,是小資族群可以嚐試的新興理財項目。

廖義榮指出,值得投資的酒不是每年有,好的年份、好的產區生產出來的酒才會有增值潛力。這樣的標的物每年佔全世界酒莊不到1%;裝瓶之後的酒必須放在恆溫、恆濕的環境下保存,「再好的酒如果放在你家的冰箱裡,再拿出來就沒價值了。」他指出,紅酒投資的酒一般不是實體買賣,而是放在指定的專業倉儲機構裡保存,約五到十年的中長期投資為主。

他表示,隨著每年倉儲費用疊加,加上好酒喝完一瓶就少一瓶的不可複製性和稀缺性,從數據觀察,除金融風暴和大陸2011年前的炒作造成暴漲暴跌,紅酒投資一直呈現6%至8%的穩定成長,高於銀行定存利率數倍。

廖義榮表示,投資人應先懂得品嚐、增加對酒的認識,才會了解紅酒投資是趣且穩定的投資工具。

他指出,法國五大酒莊、拉丁美洲的酒品質較為穩定,而大陸山東地區一些新興酒莊,由於地理位置上緯度與法國差不多,且大陸一直想效法法國五大酒莊的做法,投資人未來也可以多加留意。廖義榮呼籲,不論是藝術品或是紅酒投資,都應從自己熟悉的項目著手,如果一味強調價值,就會偏離投資的本質而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