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萬月薪存不下錢如何因應之道

 

前一陣子看到一則報導:一對夫妻月薪也算不少,但是太太抱怨每個月剩下2到3萬當作生活費,沒有閒錢投資。他們2人的月薪加起來約11萬元左右,但扣除支出: 30, 000元保險費(先生工作比較危險,因此投保高額保險)、子女教養費27, 000元(小孩托安親班、補習學英文)、雙方孝親費22, 000元,以及貸款之後,已所剩無幾。以他們夫妻的薪水說起來也算不低,但是存不下錢來卻是一個亟待改善的問題。報導中說先生的工作是消防員,太太是保險從業人員,以他們的現況:先生的工作風險高,家裡的預備金也不多的狀況下,如果碰到緊急狀況可能就沒辦法應付了。像這種情況如果你發現自己個人/家庭每月的收入,付掉支出都沒有結餘、沒有辦法存的下錢的話,這其實已經是財務上的一個警訊:警告你該好好檢討一下家庭的財務了。這樣的情況有幾方面是需要注意的:

  1. 檢視自己的財務狀況是否健全

以他們的收支狀況,財務收支報表數據呈現出來大概是這樣子:每月結餘可能是零或是一點點,年度收入結餘可能是來自於年終獎金等收入。

20160922%e6%94%b6%e6%94%af%e8%a1%a8

在財務規劃報告書上,如果用一張財務儀表板的圖來呈現他們的財務現況,大約是如下圖的圖表。這些燈號,綠燈是安全、黃色代表警示、紅色是已經出現問題了。如果圖表中出現了紅黃色燈號太多,那就真的是要好好注意,改善家庭的財務狀況了。
以這一對夫妻的例子:他們每月都沒存下錢月餘絀是0,年度的結餘也許有一點,比例也不多。這會造成他們沒有多餘的錢去做投資,因此收入是100%來自於薪水,生息資產是0 (基金、股票、投資性不動產等可以產生投資報酬的資產)。這代表著沒辦法藉由投資為未來多做準備,也沒辦法因為投資的獲利來累積資產,所以家庭的財務狀況在現金流量方面是需要立即改善的。一般建議月餘絀比例是10%~20%,也就是月收入的1~2成是可以存下來做投資或儲蓄的。

20160922%e7%8f%be%e6%b3%81%e5%88%86%e6%9e%90

而另外一些指標可以顯示家庭財務是否安全的,在企業財務上常常用流動比來看一家公司是否有足夠的現金來應付財務危機,它的公式是:
流動比流動資產+金融資產) / 短期債務

流動比率越高公司短期發生財務危機的機率也越低,流動比通常是大於 200%,否則如果在短時間之內公司臨時需要一筆資金,但是卻一時借不到,這間公司就很可能會陷入財務危機。而這個同樣可運用在家庭財務上,這個流動比正常值是應該在1~2倍,也就是說一個家庭的流動資產+金融資產加起來應該至少是短期債務1~2倍的金額,這些可能是現金存款、基金投資、股票投資等等易於變現的資產,萬一家庭碰上什麼樣的財務危機時,就有足夠的財務資源來做應變。

這些的家庭財務指標平常應該多做留意,讓自己的家庭財務趨於健全,如果像這個案例日常的開銷就等於當月的收入、完全都存不下錢來,這絕對不是一個健康的財務狀況。改善的方式:一則是檢視家庭支出項目金額是否過高,或是支出是可以刪減的,從降低家庭支出著手,再來是看如何增加收入,讓家庭收入的一定比例,是可以用來做投資儲蓄、為未來做準備的。

  1. 存錢從來都不是花到有剩下再存的,都是要有紀律強迫自己存的

你以為錢賺得多就會存的多嗎? 不見得,我們常看到夫妻一年薪水約300萬、400萬但是沒在存錢,反而是月薪3,4萬塊的,他們可能一個月就可以存下一萬塊。你認為每個月的錢一定要花完還有剩,才有可能存下錢嗎? 對不起讓你失望了,如果你一直抱持著這種觀念,那你可能永遠都存不了錢。錢不是花剩下的再來存的,而是拿到薪水的時候,就要把該存的錢先存下來了,剩下的部分才是用來做日常開銷的。
會存的下錢的是因為你知道不能賺多少就花多少、要把一部分的錢付給未來的你。因此你會訂下一些未來的財務目標,這些目標有完成的時間及需要的財務資源金額,接下來你會檢視自己的財務現況,看看以現在的收支狀況,有多少比例的收入是可以存下來,為完成這個目標而做儲蓄或投資的。

因為有計畫性、有目標的去做,你將可以因為這樣子而能夠存的下錢,讓自己逐漸完成想要達成的財務目標。
這其實需要有計畫性、有紀律的做,甚至是強迫自己去存下錢來,存多存少不是一個問題,重要的是你改變了你的理財思維跟行為模式了嗎? 如果無法建立未雨綢繆這種觀念,恐怕賺再多錢你都沒辦法存下錢來!

 

 

就是想用「保險」來投資?千萬別選儲蓄險,你聽過「利率變動型還本保險」嗎

原文刊登於商周財富網
http://wealth.businessweekly.com.tw/GArticle.aspx?id=ARTL000025639&p=0

文智與月娥剛新婚沒有多久,一個在保險公司任職的朋友來拜訪他們,介紹他們購買保險,他尤其大力推薦一種只要繳兩年之後,就可以每月領回的「利率變動型還本保險」。因為他們婚前各有積蓄,現在戶頭有一筆錢放定存,準備幾年後可以購屋用的。

一聽到朋友說:兩年繳387萬後不用再繳錢,每月領取6,000元(金額可能還會增加),利率比放定存還高,兩夫妻不禁大為心動。他們想,把錢拿去投保此利率變動型還本保險,等到五、六年後他們想買房子時,再把保單解約贖回來。朋友又告訴他們,這張保單現在的宣告利率是2.7%,比銀行定存利率還高,他們一聽當下真想馬上簽約了!

但是,月娥是一個比較冷靜的人,她勸文智還是先研究一下再說,他們其實對保險也不了解。

以上述情形為例,的確不應該衝動:在五、六年內就要購屋,他們其實不適合買「利率變動型還本保險」。因為中途解約會有解約金的損失。在第五年末解約,即使加上四個年度領取的每年72,000元的年金給付,他們還是有12萬多的損失,保單會有相關的保障成本、行政費用等,因此解約可能會損失到本金。

類似文智他們這樣的情形,你可能也會有同樣的問題:以前認為保險公司就是提供保障,銀行提供儲蓄、定存等服務,做投資找基金公司、投顧公司購買基金。但是現在這些界限似乎愈來愈模糊了,銀行吸收存款,保險公司也鼓勵你買短年期的保單。甚至於保險公司還有一種投資型的變額年金險,裡面有數百檔基金可以讓你做選擇,沒有保險的保障,你也不用額外支出保險保障的成本,投入的金額純粹做投資之用…

保險到底該如何做規劃?如果把它拿來做為理財的工具的話,該如何做運用?以下提供參考的方向:

1、轉嫁風險用:規劃需要的保障額度

保險最強大的功能,就是可以讓我們做風險轉嫁,把我們可能發生的疾病、意外等風險,藉由購買保險的方式讓保險公司來承擔。例如用一年1,200元的保費購買一年的意外險100萬,意外事故發生時保險理賠100萬,是保費1, 200元的833倍,這才是保險應該發揮的功用,只有當你的保障做好規劃了,你才能安心做理財、做投資,才不會有後顧之憂。

需要買多少的壽險額度才是符合你的需要?底下是一個簡單的公式:

所需要購買的壽險保障額度C=A-B

A. 所需要的準備:
1. 每月日常生活費乘以希望留給家人的保障年期
2. 未償債務(信用貸款、卡債、其他債務)
3. 房屋貸款餘額
4. 子女教育金準備
5. 最後一筆費用(醫療費用、人生禮儀最後處理費用)
6. 留給父母的孝養金

B. 已有儲蓄準備:
1. 已有儲蓄準備(定存或已有投資、可以立刻變現者)
2. 壽險有效保額(契約有效的保單中的壽險額度)
3. 其他的準備

假設文智想這樣規劃:

家庭支出每月8萬(他希望提供家人5年的保障)
沒有負債,子女教育金希望準備600萬,(預計有二個小孩,每人準備300萬)
醫療、後事處理費預估100萬
留給父母100萬孝養金
銀行現有定存是400萬
已有壽險保額過低不予計入

套入計算他所需要的保障額度是:8萬x12月x5年x70%=336萬(家裡少一個人,預估開銷減少30%)

所需要購買的壽險保障額度=336萬+600萬+100萬+100萬-400萬=736萬

這時再配合預算,以終身壽險或是定期壽險來滿足其保障的需求,另外可搭配意外險、醫療險等附約。

2、資產配置用:利用保險商品

如果把保險商品細分,可以用來做理財投資用的工具的,大約可分成幾類:

(1) 固定利率的傳統儲蓄險
(2) 非固定利率的利率變動型保險
(3) 傳統投資型保險(附壽險保障,前5年會收取約150%計劃保費的費用)
(4) 變額年金投資型保險(無壽險保障,沒有高額計劃保費的費用負擔,扣除單次保費費用)

在現在低利率的環境下,傳統儲蓄險因為還有保險成本、行政成本等費用,因此很難有比定存利率還高很多的投資報酬率;而傳統投資型保險也因為偏高的前置成本讓客戶望而卻步。因此在現階段環境下,利用「利率變動型保險」與純投資性質的「變額年金投資型保險」來做投資工具,應該是比較好的選擇。

在投資上我們可以利用不同的投資工具,來組合成一個投資組合,因為每種工具有不同的風險屬性、預期報酬率等,而在投資組合中每種工具的投資金額有不同的投資比例,如此一來所組成的一個投資組合,我們就可以去計算其預期報酬率。

同樣的,如果我們用銀行定存、利率變動型保險、變額年金股票基金,與變額年金債券基金 (變額年金投資型保險中,有各種不同性質的投資標的,假設我們把它分為股票型與債券型二類標的)來做不同的投資組合。假設有保守型及穩健型二種投資組合,其中投資標的的比例如下圖:

/

我們可以算出投資組合的預期報酬率,當然投資是一定有風險存在的,但是藉由配置一定的比例在投資型商品上,你有可能會獲得比較高的投資報酬率,如下圖:

投資組合預期報酬率:

b

 

在理財工具的選擇上,為了因應低利率的環境,如果固守傳統上以銀行定存,或是預定利率與定存利率連動的傳統儲蓄型保單,在完成財務目標上,因為其投資報酬率偏低,因此將需要準備更多的成本來達成財務目標所需要的目標金額。這時不妨考慮以承擔適當風險的方式,選擇把部份或全部資金以投資型保險做投資,透過適當的資產配置與投資管理來累積你的資產,讓你的財務目標可以順利完成。

財務規劃諮詢:http://goo.gl/V4F7Xu

 

為了省錢,你有可能花更多錢!

原文刊登於今周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99-103614?page=1

 

wine
wine

理財是花該花的錢

當我們在跟人家談到理財時,對方的第一個反應可能是:「理財喔,那不是都要每天記帳,開始過省吃儉用的日子?」這是對財務規劃的一種誤解,財務規劃的目的是要瞭解現況、規劃未來,用意是要減少意外與非必要的支出,做計劃性的消費,把原來漫無目的的財務資源整合,來達成未來的財務目標。

有了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你會去思考錢的流向,只花該花的錢,也因此減少了衝動消費的可能性。你知道少了這些意外開銷,你可以拿更多資源完成你的夢想;少了意外開銷,把它用在你覺得重要的花費上時,反而可以提升你的生活品質,財務規劃並不是要每個人都勒緊褲帶過日子,讓生活品質下降。

花錢讓你失去理智?

最近在TED上看到一段影片:Dan Gilbert談我們對期望的誤解(影片右下角可選中文字幕),他用行為財務學的內容探討一般人消費時的一些行為模式。

正巧幾天看到電視新聞的報導,一家百貨公司週年慶,有人為了賺百貨公司的贈品、禮金等,與同事集資購買了350萬的商品,看了這新聞後,覺得社會大眾的消費行為真的是蠻有趣的。

影片中,Dan Gilbert提到在1738年,荷蘭的Daniel Bernoulli提出一個公式:

我們所有行為的預期值(我們能期望得到的好處)
= 該行為使我們獲益的機率 X 我們從中獲得益處的價值 

他舉幾個例子,來說明一般人在財務行為上時常無法做理性判斷,一般人會犯的二個錯誤是:1. 往往沒有耐心等待,2. 比較過去的資訊,而不是客觀的衡量。

例如:當你走進一家葡萄酒專賣店,架子上面擺了三瓶酒,分別標價美金$8元、$17元、$33元,你一定覺得標美金33元的非常貴,買不下手,但是店家如果再多擺了一瓶標價$51元的,你馬上覺得$33元也不會那麼貴了。由於也無法一一試喝,你無從判斷個別的好壞,於是你就取中間值,最後買了$33元的那瓶酒。這是因為你受到前面的價格所影響,當增加了一瓶$51元的酒後,你開始產生轉移比較,$33元的酒看起來就沒有那麼貴了。

另外一個例子,如果汽車音響是美金$200元,只要你開車到汽車修理店去,只要美金$100元就可以了,幾乎所有人都會把車開去修理店安裝以節省$100元。但如果你要買一輛新車價值美金$31,000元,沒有附汽車音響,把汽車開到修理店裝汽車音響,只要付出$30,900元。多數人被問到是否願意把車開到汽車修理店時,卻表示不想這麼麻煩。

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一樣是省下$100元,為什麼第一種情況,大家都樂意把車開去以節省$100元,換到新車時,就不願意把車開去?因為相對於$31,000元來講,$100元只是0.3%的一個小數目,一般人就不願意為了省這樣一筆「小錢」而多費工。事實上,金額都是$100元,卻會產生這樣不同的二種結果,是滿耐人尋味的。  

一般人對$100元會有不同的認知,因為他們也不會在意這$100元是從那裡省出來的,由於轉移比較的結果,你會把它跟你以前所購買的物品的金額做比較,而不是客觀去看「我可以拿這筆省下來的錢做什麼」,這是一般人在行為決策上所犯的一個系統性錯誤,我們在做購買決策時往往根據以往的價格或是資訊來做決策,而不是考量物品的真正價值。

在Daniel Bernoulli公式中,就告訴我們常常在做行為決策時,錯估獲益的機率與獲得益處的價值,而沒有辦法做出理性的判斷。

商人就是要你不理智

商人巧妙的把這些運用在商品行銷上面,例如某種國外品牌的化粧品,一組保濕美容液組原價近萬元,平日頂多打9折,你從來都捨不得買,突然間你在百貨公司周年慶的DM上,發現它居然下殺到5折,只要5000多,你於是瘋狂搶購,刷卡把一整年份需要的量都買下來了,因為你把現在的價格跟以往的價格做比較,就容易得到這樣的決策。

周年慶結束後,你可能無法在下個月完全付清信用卡帳單上的金額,於是變成你要為沒有付清的餘額負擔約19%的利息。你從價格上賺取到的差價,後來完全吐出來去付銀行利息可能都還不夠。

而化妝品進口商則為了成功的行銷策略而開香檳慶祝,他們旗下品牌的化妝品平常訂價都很高,而且很少下殺促銷,為的就是要塑造消費者高品質、高價的印象,等到百貨公司周年慶時再下殺至5折,讓消費者用過去的價格資訊做比較,就會覺得買下他們的商品非常划算。但也許5折才是他們應該賣的正常售價,因為平常都維持高價,所以銷量普通,但是百貨公司一檔周年慶下來的業績,可能就佔他們全年業績目標的一半了。

省錢反而花更多錢

另外一個例子可能是你每天都會碰到的。

當你走進超市想買衛生紙時,幾種品牌擺放在一起,一串標價從125元到139元都有,其中,居然有一個牌子只賣105!你很高興的拎了就去結帳,回到家仔細看衛生紙外包裝的標示,才發現每包只有100抽,而其他牌子都是正常的130抽。

原來它之所以便宜,是因為裡面可以用的抽數比較少,當然就相對便宜了,但是由於過去對這個品牌衛生紙價格的資訊,讓你無法做出合理的判斷,覺得很便宜就買了,這也是業者行銷的手法。

投資需要耐心與對未來的用心

一般人在行為決策上的沒有耐心,也反映在投資行為上。

投資股票時,通常很少人會花時間去研究自己投資股票公司的營業內容、財務報表、營業項目、在該產業中所佔的位置…等,這些可能對股價長期影響的因素,反而寧願聽信股市名嘴或是報章雜誌的小道消息。這種人的投資行為大多是短線進出,不是因為看好該產業與該公司的前景而做長線的布局,等到股價下跌時,由於執著於以往股價曾經漲過50%的歷史記錄,而在股價下跌時無法根據未來產業前景、公司競爭力等做出合理的判斷,該出脫的時候一直捨不得賣出,或是在出脫股票時賣掉有升值潛力的股票,留下沒有競爭力的公司的股票。

Dan Gilbert在影片最後講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話,他說:「我們往往高估現在的快樂,而低估未來的痛苦。」也許對行為財務學有更多的認識,能讓我們在行為決策時,做出更理智的判斷。

如果在自己的財務上已經做了完善的規劃,掌握每月的收入、支出流向,把錢的用途安排好,哪些是日常支出、哪些可以拿來做娛樂、血拼用的,透過計劃性的理財讓自己生活過得充實快樂,同時又能夠即早為未來做準備,收入當中有一部份的錢拿來為未來做準備,就不至於因為只顧著現在享受的快樂,忘記未來可能會因為沒有準備而遇到的窘境。

未雨綢繆,才是上策!

11/29 完善財務規劃──資產配置及ETF投資應用講座歡迎報名

許多人的投資上,希望找到一個長期穩定的正報酬商品,經過了許多上課、講座、理專介紹,甚至參加投顧會員,但往往不得其門而入,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投資不對的商品與沒有用正確的投資方法。

本講座將透過被動投資工具–ETF,告訴您現在最夯的ETF投資、ETF的挑選重點,如何注意市場,以及自己DIY開始建構一個ETF投資組合。並探討如何開始透過資產配置的作法加上ETF投資工具,建構一個「全天候」都可以穩健投資,享受指數正報酬率的投資作法。繼續閱讀;

11/14 企業內勞務管理專題講座歡迎報名!  

從勞動契約撰寫、工作規則報核、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的爭議,乃至開除一位員工時,於勞工權利意識高漲及公權力強力介入的勞動檢查中,代表事業主處理勞工有關事務的雇主們【基層主管及人資經理等】,究竟應該注意哪些事項?是勞務管理者一場不可錯過的免費研習機會。繼續閱讀;

如果你希望了解財務規劃服務的內容、對自己的保單規劃有問題,或是有其他的問題希望找財務顧問做諮詢,你可以點選此連結來預約2小時的免費諮詢:http://www.ifa-cfpsite.com/new2.php?id=132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公益信託介紹影片§了解科學化理財,如何將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運用到家庭理財:財務規劃介紹影片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http://www.lifemoney.cc,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

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 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千萬別相信「記帳,是窮人才會做的事」

原文刊登於今周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99-102758?page=1

2013/10/07
夢想dream

最近有一篇〈每天記賬,是窮人才會做的事〉在網路上引起不少注意,文中聲稱記帳會讓窮人愈來愈窮、是富人不會做的事,被不明就裡的人瘋狂轉載,但其中有些論點實在令人不敢茍同。

千萬別相信「記帳,是窮人才會做的事」!該篇文章明明是在講創業的好處,不知為何會跟個人財務、記帳扯上邊,還真令人費解。沒錯,如果真的要賺大錢,創業是比較有機會達成的,但不是每個人適合當老闆,創業過程的辛苦與煎熬,不是每個人可以承擔得了,用這樣聳動的標題要人不要記帳,實在是很不負責任的事。

其中幾點需要再討論:

1. 記帳不會是沒有效益的事

富人不用記帳,那是因為他的收入、支出都有一套固定模式在運作,已經建立一套系統運作模式;可能他有請會計協助處理帳務方面的事情,但是一般人記帳,是瞭解個人財務的基本功,在沒有建立自己的財務管理系統前,記帳是必要的,唯有這樣才能清楚自己收入、支出的流向,如果連自己的財務現況都不清楚,談創業、談投資等等,都是很危險的事。

2. 每天少喝星巴克拿鐵,幾十年後,省下來的錢也是一大筆錢

拿鐵因子(Latte Factor)的理論是美國一位財務投資顧問David Bach所提出來的,它不僅指喝咖啡而已,而是泛指一些高成本、固定的支出。如果你可以在這方面節約支出的話,事實上是可以為你創造出一筆財富的。

有些人對財務規劃有所誤解,會認為做財務規劃就是要省吃儉用、什麼都不要花,只要拼命的存錢,讓自己以後退休後有足夠的生活費用,或是子女有錢出國留學等等──這是對財務規劃的誤解。

財務規劃的基本訴求是:花該花的錢,但是減少非必要的意外支出。就像喝一杯拿鐵,如果是為了工作上的需要,必須找一個可以洽談事情的場所,星巴克可能是好選擇──這就是花該花的錢。

但如果你是習慣每天喝上二杯拿鐵的人,星巴克可能就不是一個好選擇了,因為一杯拿鐵中杯是120元,一天的支出就要240元。除此之外,你有更多選擇:超商的拿鐵45元一杯,或者買一台膠囊咖啡機,泡一杯咖啡約25元;如果是老饕自己買咖啡豆、自己煮咖啡,一杯可能不到10元的成本,如果可以,為什麼不少花一點錢?

如果一天省下220元,一個月就是6600元了,如果這筆錢可以做適當的投資,經過時間的累積,它就是一筆大錢了。

喝咖啡費用
喝咖啡費用

〈每天記賬,是窮人才會做的事〉有些似是而非的言論,例如:「靠儲蓄無法脫離貧困」、「有錢人從不蒐集折價券和排隊撿便宜 」等等,事實上,富人不見得都是唯利是圖、高調炫富,他們也是不會亂花錢的,至少我認識的富人都相當謙虛低調,跟一般人一樣搭捷運,你可以看得出來她穿的衣服有格調,但是絕對沒有到炫富的地步。

如果儲蓄只是正常的生活上的小調整,例如:隨手用手機記帳,每個月再整理一下收支報表,檢視是否有超支的部份,如果是應當的花費,即使是犒賞自己到國外渡假,也可以事先做計劃,將每月收入提撥一部份成為出國預算,積少成多,到時就可以完成這樣的目標。

平常因為儲蓄的習慣,讓你藉由投資或其他方式,可以累積資產、完成人生的夢想,過你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樣的生活就會相當富足快樂,並不需要每個人都是大富翁才會快樂,你說是吧?況且,記帳跟變成大富翁是二碼子的事,彼此是不會有衝突的。

有夢想,就要記帳!

記帳絕對不是只有枯燥乏味的記下來而已,這些數據經過財務顧問的整理後,變成像以下的圖表::

收支
收支

以此圖表為例,可以看到一個家庭的年度收入與支出等大項目,其中收入可以分為三大類:工作收入、理財收入、其他收入。

理財收入指的是不需要工作也會由生息資產自動流入的所得,如租金收入、利息收入等,理財收入越高,表示財務自由度越高。

從各自所佔的比例,可以看到個人與家庭財務的狀況,在上面三類收入比例的圓餅圖中,工作收入幾佔全部的比例,從這裡可以判斷,其理財投資上並沒有效率的運用,可能是收入全部放在定存,無法帶來較高的理財收入,或是可能有投資,但是資產配置有問題,以致於投資報酬率太低等因素造成的。

記帳裡面的支出可以分為五大類:生活費(含教育費)、非消費支出、保險費、負債攤還、定期定額儲蓄等:

1. 非消費支出是稅金和父母孝養金等支出。
2. 保險費,區分為純保費與保費中儲蓄的額度。
3. 負債攤還,根據每年還款金額與利率,區分為利息部分與本金部分的支出。
4. 儲蓄支出,包含零存整付的定存,與定期定額的基金投資等。

從以上的圖表可以大略看出其支出比例是否合理,例如有些人的房貸或短期貸款(信用卡或現金卡貸款等)的支出太高的話,會影響其財務的健全,這時候財務顧問就會再針對這個項目去檢視其項目與金額、貸款利息、還款條件等,然後再跟客戶討論如何降低此部份的支出,以減輕客戶財務上的壓力。

也有些人是保險費的支出與其收入不成比例,例如:曾經有一個客戶,年收入約70萬,其保費母親加女兒的保費支出卻接近10萬元,造成其沉重的負擔。後來檢視他們的保單,發現是重覆的項目投保太多,光醫療險一項有定期醫療險、終身醫療險、終身手術險等,項目非常多當然保費也蠻多的。

經過幫其調整後,把保費年度支出降低為一年36,000左右。

因此,記帳在財務規劃上面有一個積極的功能,是用來了解個人與家庭的財務現況,經過此一步驟才能據此來規劃未來的人生目標,知道手頭上有多少資源可以運用,未來可以用什麼方式來達成目標等。

記帳也許不見得讓你變成大富,但是至少你會因為踏出這一步,而認真的思考人生的規劃,有什麼夢想你希望去達成的。有夢最美,是因為有夢你會去付出、去追求,心理會多了份安定感。人生如果有什麼值得遺憾的事的話,最大的遺憾不會是因為你訂了目標結果沒有達成,而是因為你根本就沒有目標、不曉得該追求什麼,那才是最大的遺憾,而有了財務規劃,好好規劃自己的財務,其實就是完成目標前基本該做的功課。

免費講座歡迎報名:

完善財務規劃──信託工具應用
理財規劃富足人生系列講座之一

日期:2013年10月25日(五)下午14:00–17:00
地點:台北市內湖科技園區服務大樓2樓(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12號2樓會議廳)
交通:捷運文湖線港墘站2號出口(內湖高工正後方)另備有B2, B3收費停車場
更多資訊,請至 http://www.ntpda.org.tw/news_detail.asp?sid=12387&dtype=1
如欲參加研討會,請於102年10月22日(四)前完成報名:線上報名

 

 

如果你希望了解財務規劃服務的內容、對自己的保單規劃有問題,或是有其他的問題希望找財務顧問做諮詢,你可以點選此連結來預約2小時的免費諮詢:http://www.ifa-cfpsite.com/new2.php?id=132

§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公益信託介紹影片
§ 了解科學化理財,如何將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運用到家庭理財:財務規劃介紹影片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http://www.lifemoney.cc,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

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 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部落格:
1. (大眾)理財與人生 http://ez-financial.blogspot.tw/
2. (財務顧問) IFA財務顧問網 https://lifemoneyblog.com/

只有3%的人會完成夢想

原文刊登於今周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99-102585

goal訂定財務目標

1953年,哈佛大學曾經有一項研究,只有3%的畢業生會為自己訂定目標。20年後,他們的調查發現:這3%為自己訂下目標,並且把它寫下來、許下承諾的人,比起其他97%沒有訂定目標的人,有更高的成就。同樣的道理,如果你可以開始靜下心來,好好思考一下把自己人生中希望達成的夢想寫下來,透過財務規劃的協助,你也有機會逐步把這些目標一一付諸實現。

很多時候,當跟朋友提到我們從事財務顧問的工作、在幫客戶做財務規劃時,有些人的反應是:你們做的應該都是高資產的客戶,一般的中產階級也沒有多少錢可理,不需要做財務規劃吧!會這樣說,是因為多數人把財務規劃跟「財富管理」畫上等號,事實上,財務規劃並非有錢人才需要,財務顧問協助客戶整理他們的財務現況、解決財務上的問題,並協助完成未來的財務目標,這是每個人都需要的,它並非高資產族群的專利。只是不同族群會有不同的需求,對於一般的中產階級來說,問題也許出在如何控制支出、增加可儲蓄與投資的收支餘絀,以達成財務目標,而高資產族群也許是稅務、財產傳承的問題,各自可能面臨不同的問題,但是這些都在財務顧問為客戶所做的財務規劃範圍內。

財務規劃並不是錢多才需要做,它讓自己能夠有效率的管理自己的財務,不是多賺錢或是少花錢的問題而已,它讓你清楚財務及掌控它。掌控自己的財務是一種甜蜜的感覺,做了財務規劃也會讓你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即使你現在可能是在負債的狀態,只要你勇於踏出這一步,你的生活將可以逐步的改善。

如果真的是在負債的狀況,你需要做的就是誠實面對自己,如果要改善你的財務狀況,就必須先改變你對金錢的態度:你真的了解你的收入多寡?你知道每月的房租、貸款、瓦斯費、一年車子維修費用多少?醫療費用、信用卡利息多少?退休金可領多少?

如果你不知道上述答案也別太難過,因為多數人都是這樣,無法掌控自己的財務,但是如果對自己的財務沒有清楚的理解,就不能計畫儲蓄,無法因為工作帶來的收入,逐步去完成長、短期的財務目標,當然也無法償還債務了。

1953年,哈佛大學曾經有一項研究,只有3%的畢業生會為自己訂定目標。20年後,他們的調查發現:這3%為自己訂下目標,並且把它寫下來、許下承諾的人,比起其他97%沒有訂定目標的人,有更高的成就。同樣的道理,如果你可以開始靜下心來,好好思考一下把自己人生中希望達成的夢想寫下來,透過財務規劃的協助,你也有機會逐步把這些目標一一付諸實現。

 

財務規劃其實就是一種科學化的理財過程,它把企業管理財務的方法運用在個人理財上面,讓個人理財更加科學及邏輯化。我們知道要了解一家公司財務是否健全、是否有投資價值,我們會去看企業的財務報表,其中有所謂的四大報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股東權益變動表、現金流量表,這些報表的功能,就是讓我們能夠從數字報表中去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

財務規劃基本上是協助客戶做到這些功能:

1. 了解財務現況
2. 解決財務問題
3. 完成未來財務目標

試著想像一下,如果你今天要規劃一趟長途旅行:

首先你會需要訂出目的地,哪幾個目的地是一定要去的?然後你會開始想:要跟誰一起去、這趟旅程需要花費多少?再看看自己準備了多少錢可以用,有些東西也許可以變賣,轉換成現金來湊足旅費,或是經過一陣子的儲蓄來準備旅費,也許整體看過自己的準備狀況後,做了一些計劃調整、刪除一些目的地不去了,或是改變地點等等。

這個就像我們為人生的夢想訂定目標一樣,你也是需要先檢視現況,才能知道有多少資源可以用來完成財務目標,人生不就像是一趟旅程嗎?

多數人的資源都不是沒有限制的,在收入與環境的限制下,要好好規劃自己的資源,把錢用在刀口上,讓它來完成我們的人生夢想、完成我們的財務目標,而這些就非常需要我們在開始這趟旅程前,好好做規劃,如此我們的夢想才有實現的一天。

財務規劃讓我們過有計劃的人生,它讓我們的人生夢想不再遙不可及、而是可以逐步去實現的,只要你願意踏出這一步,為人生做計劃、誠實面對自己的財務狀況,其實你的人生夢想、你的財務目標已經完成了一半了。

在了解個人/家庭財務現況上,如何把企業管理財務的方法運用在個人理財上面呢?那就是從建立個人/家庭的財務報表做起,它有所謂的四大報表:

個人/家庭收支預算管理表(對照於企業的現金流量表)

在企業財務報表內的現金流量表,看的是企業資產的「流動性」,而所謂的「流動性」,指的是資產轉換成現金的方便性。它是一項有價財富,企業擁有愈多高流動性資產,其陷入財務危機的可能性便降低。

而個人的工作收入、投資收入與其他收入等,會產生現金流入,但是它又會有流出,就是各項的支出。如果收入減去支出還有剩餘時,這些餘絀的金額,就是可以用來做為計劃儲蓄或是投資的。下面這個表,可以看到各項支出金額所佔的比率是否合理,如果是一個健全的個人/家庭財務報表,在收支預算這裡應該保持合理的資金流動性,如果支出大於收入,財務會出現問題,可以深入探討各項支出的金額是否可以降低,如果是負債,可以檢討債務的性質、擬定降低債務的計劃。在此的首要任務就是管理支出、增加計劃儲蓄或投資的金額,以使財務目標能夠達成。

10130928收支管理

 

損益表(對照於企業的損益表)

損益表是揭露公司於一段期間內,經營績效與盈虧損益的報表,它主要可以看到企業因主要營業項目所發生之營業利潤,另外還有因非營業行為所發生之收入與支出內容。

在個人/家庭財務報表內,以年度總收入減掉年度支出,可以得出損益表。以年度為單位,整理出一份報表,對個人與家庭會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它會提供一個角度,讓你檢視個人/家庭整體的財務,以做為是否需要做調整的參考。很重要的一個觀念是:先把用來做計劃儲蓄或投資的錢,在每月提撥出來後,再做其他的花費。想要能夠存錢來達成你的財務目標,原則就是要有計劃的花錢,除了固定的支出外,應該先存下計劃儲蓄與投資的錢,再安排其他的花費,如:購買非生活必需品、吃大餐享受等,而不是順其自然,等到花完有剩的錢才來做儲蓄,這是很難存的到錢的。

20130928損益表

 

資產負債表(對照於企業的資產負債表)

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也稱為財務狀況表,它是一份記錄公司在特定日期之資金來源與去向的報表,屬於「存量」性質的報表。資產負債表的用途是可以瞭解公司的週轉空間、債務壓力、資產結構、資產品質等。

在個人/家庭的資產負債表,可以看到所擁有的資產結構,如:

1. 資產項目──動產、不動產、投資資產(基金、股票等,其投資績效如何?投資資產配置是否適當?是否可以符合財務目標需求的績效?)
2. 負債—債務項目金額是否佔支出項目太高?未來償債能力如何、是良性負債(房貸、投資性質的貸款),或是不良負債(信用卡卡債、現金卡卡債等),這時就需要思考如何降低債務、改善資產負債表結構,讓計劃儲蓄與餘絀的金額增加,以提高權益(淨值)。
20130928資產負債表

 

企業財務報表中的股東權益變動表,是用來作為判斷公司股權價值變化的依據,由於個人/家庭財務報表中沒有對應的報表,因此我們用資產配置表來代替。

資產配置表

資產配置表可以讓你了解,你的各項資產的類別與資產投資的效率。資產一般分為「自用資產」與「生息資產」,自用資產就是自住的房子,正常狀況下,自住的房子不會出售,因此它並沒有相對的流動性。而生息資產是用在儲蓄、投資等等用途上的,你可以藉由投資產生報酬,來增加你資產負債表中的權益(淨值)。

生息資產會根據財務目標的不同,依適當比例配置在長、中、短期的投資資產配置上,此時,投資資產的投資績效,會直接影響到你的財務目標是否可以達成,因此投資資產的資產管理非常重要,怎麼把資產做有效率的投資,在考量風險的前提下,如何讓你的投資可以每年帶來穩健的報酬率,讓你的財務目標一一按照時間順利實現,投資資產管理是一個蠻重要的議題。

資產配置表
資產配置表

 

 

了解科學化理財,如何將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運用到家庭理財,點此連結可觀看本文相關影片:
財務規劃介紹影片

如果你希望了解財務規劃服務的內容、對自己的保單規劃有問題,或是有其他的問題希望找財務顧問做諮詢,你可以點選此連結來預約2小時的免費諮詢:http://www.ifa-cfpsite.com/new2.php?id=132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公益信託介紹影片
§了解科學化理財,如何將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運用到家庭理財:財務規劃介紹影片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http://www.lifemoney.cc,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

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部落格:
1. (大眾)理財與人生 http://ez-financial.blogspot.tw/
2. (財務顧問) IFA財務顧問網 https://lifemoneyblog.com/

( 圖片來源: stilllearninghowtofly – W W Tribe Psychiatr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