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朋友在退休議題上,需要特別留意的事

原文刊登於商周財富網: 又輸新加坡20%…台灣人金融觀念薄,女性猶嚴重:開始學投資,退休不愁

在退休議題上面,女性朋友有些方面可能跟男性是不一樣的,因此在退休規劃上面就有些差異性。例如女性平均壽命比男性長,部分人在結婚生小孩後離職照顧家庭小孩,因此工作時間較短、收入減少,可以儲存的退休金準備可能就比男性少。現在不婚或是離婚的女性增加,他們就只能靠自己做退休準備。女性在工作上收入可能低於同職位男性,因此能夠投資儲蓄的金額降低,這些都讓女性朋友跟男性相比,在退休準備上產生差異。

匯豐集團每年會針對全球的退休狀況做調查,2018年的調查報告題目是:退休的未來:差距填補(The Future of Retirement:Bridge the Gap),這是針對16個國家、17,405個人做的調查。比較特殊的是:今年它專門探討女性退休的議題,報告中說有46%還在工作的女性,不知道他們為退休準備了多少、或是還沒有開始準備、調查顯示全球女性在退休上的財務準備比男性還少。

調查也指出:在一個家庭裡面,女性較常做的是日用品採買等工作,比較不會去擔當家庭財務決策的角色,如決定錢放那裡、如何做投資等,多數是由男性來做決策,這可能也是造成女性在投資上缺乏信心的原因。

女性朋友在退休議題上,有什麼需要特別留意的?

1. 女性需要更多的醫療及看護的準備
女性一般會比男性多活5年或更久,在85歲以前配偶已經離開人世的77%的鰥寡者是女性,這意味著女性在財務上必須完全仰賴自己,長壽風險是女性在退休自提上必須面臨的課題。

更長的壽命也代表更多的醫療及看護的成本,內政部公布的106年簡易生命表,國人的平均壽命中,男性77.3歲、女性83.7歲,女性平均壽命較男性高出6.4歲。根據報導指出:我們國人的男女平均壽命比全球平均餘命多7年及9年,但是這多出來的這幾年,很可能是躺在床上需要人照顧的。

台灣人臨死之前平均要臥床7.3年,因此要花掉鉅額的醫療費用與人力資源,金額約需300-400萬元。國人一生長期照護需求時間平均約7.3年,其中男性6.4年,女性8.2年,因此在做退休準備上不能不把醫療及看護的成本也估算在內。

2. 女性需要做更多的投資
康健雜誌曾企畫一個中年世代活到100+歲態度大調查,調查中詢問受訪者預期退休後的收入來源來自那裡,結果發現政府年金、退休金仍是多數受訪者預期的退休金來源,比例高達71.8%;其他是存款利息39.5%;保險、股票、基金29.7%;子女奉養13.9%。

如果大家都期待自己最大的退休金來源是勞保年金、勞工退休金、公教年金等,這是相當危險的。公教年金改革已經把多數人的退休金砍了3,4成,而勞保年金也醞釀著要改,以後給付可能也會減少。建議政府年金、退休金等,還是只能預期它占自己退休金來源的一半以內,其他的還是得靠投資儲蓄等方式做準備,才不會有退休準備可能不足的狀況發生。

女性在投資理財上跟男性比有何差異?在美國美林與Age Wave所做的一項調查(女性與財務健全)指出:有41%女性在財務上最後悔的事是「沒有做更多的投資以累積財富」,60%的人沒有足夠的知識投資、以及對投資缺乏信心,而有做投資的女性中,有77%的女性表示可以累積足夠的錢做退休之用。

特別的是:報告中61%的女性,寧願談有關死亡的話題,也不願意談到錢。在台灣這應該也是普遍的現象,一般女性朋友大該也很少去聊到有關錢、投資等等事情。在實務上,我們發現會主動尋求財務顧問做理財諮詢的,比例上女性遠多於男性,而且比例懸殊男女比例約是:1:5。這也許是因為女性較容易為財務感到焦慮,因此較願意尋求專業的協助,但是女性在投資上比較沒自信,對投資標地的變動過度的擔心,也阻礙了藉由投資管道來累積到自己退休所需的機會。

3. 不婚、婚姻離異的女性面臨更多挑戰
現在的社會不婚女性不少,婚姻離異的女性也相當多。少了婚姻與家庭的牽絆,一個人雖然比較自在,但是這也意味著:妳要更加地注意自己的財務狀況,及早為自己做好退休金、老年安養的準備。

4. 女性需要加強金融知識
2017年7月全球金融知識普及卓越中心曾公布一份金融知識在性別上的差異調查報告(The Gender Gap in Financial Literacy: A Global Perspective),他們調查了140個經濟體、超過15萬名隨機挑選的成年人受測。這機構是2011年在美國華盛頓大學創立的,致力於金融知識及政策的研究。這調查藉由詢問一些金融知識的問題,探討金融知識普及的程度,結果平均全球男性的及格率35%,女性30%,女性比率上落後於男性。台灣男性是37%、女性是34%;新加坡:男性59%、女性52%;香港:男性43%、女性37%,相較之下台灣的及格率比他們都還低。

這些問題包括了利率、複利、通膨、風險分散等,你可以自己測驗一下(答案在文章最後面),4題至少答對3題算及格。這些問題都只是最基本的金融常識,如果台灣的及格率這麼低,尤其是女性的分數又更低,這表示女性朋友要多花點時間來接觸、學習金融知識。充實金融知識將有助於女性在財務上達到自主,也能讓自己有足夠的能力來做好自己的退休規劃。

問題如下:

Q1. 利率
如果你要借100美金,哪種還款方式還的錢比較少?( A. 105元 ,B.100元加上3%)

Q2. 複利
如果你有100元存在銀行,利息每年10%,5年之後你的帳戶有多少錢?(A.比150元多 ,B.正好150元, C.比150元還少)

Q3. 通膨
經過了10年物價漲了一倍,你的薪水也增加了一倍,跟你今天可以買的東西比起來,你的薪水是?(A. 可以買的東西一樣多, B.可以買更多東西)

Q4.風險分散
你有錢做投資,錢只投資於一種生意或投資方式,或是多種生意或投資方式,那一種比較安全?( A. 投資於一種生意或投資方式, B.投資於多種生意或投資方式)

(問題答案: 1. B ,2: A,3: A,4.: B)

 

10粒牛肉餃才4元!看完周胖子50年前菜單…不投資只想靠定存,退休月花5萬,你要準備●萬

最近替一本談退休規劃的書寫序,書名是:老後不破產,作者塚崎公義探討退休金準備,也涵蓋了投資與繼承等等方面的議題。對於退休規劃,媒體都只有在討論錢的問題:退休需要準備多少錢、如何準備等。但退休不是只有錢的問題,如書中提到預立遺囑,這不是只有富有人才需要,即使你是中產階級,也要為財產傳承做好規劃。

退休之後蠻多事情需要考量,生活怎麼安排、是否再找其他工作、財產如何做傳承、是否預立遺囑、在遺囑中指定財產繼承的方式等。其中很多人沒先規劃財產傳承,子女也忌諱去跟上一輩討論,事實上,你應該好好預先做規劃,名下財產想分配給誰、比例多少等,否則到時候只有按照民法的繼承順序來做繼承。法律的規定是固定的,但如果你想按照你的意願來做財產分配,你就可以利用生前贈與和預立遺囑的方式來做規劃。常見兄弟姐妹因財產繼承告上法院,這其實都可以避免。

預立遺囑的用途,就是按照你的意願來進行遺產分配。譬如身後剩下配偶跟兩子女,如果沒有做任何規劃,配偶跟兩子女各繼承1/3的財產。但如果你想給其中一人較多財產,你就可以在遺囑中規定繼承人有不同的比例,但要注意每一人所拿到的財產,不能少於特留份的比例,依此案例是1/3的一半:1/6。

如果你擔心子女未成年、沒理財能力,或把財產揮霍光,你可以成立一個信託。信託在生前就可成立,或以遺囑信託的方式,在身後再成立信託。信託成立之後,把你的財產轉入這個信託,在條款中做約定:如每月給子女多少生活費,在什麼特定條件下:創業、出國留學等等,可以從信託中拿到一筆錢,這時信託照顧的對象,可能不只有子女,同時也可包括第三代的孫子女了。

若生前就成立,身故後在信託裡面的財產,還是會列為遺產,必須繳遺產稅。但你可以規劃在不牴觸特留份的前提下,保留下大部分的財產在這個信託中,等到子女長大成人,有理財能力時,再把這些財產再分配給子女。

很多人有做公益的想法,在做退休規劃時,可好好思考這方面的問題。以前你可能都把錢直接捐給慈善團體,但現在你可以挑選感興趣的慈善團體、個人作為捐助對象。公益信託成立要件是:你必須真正拿出財產作為公益信託的資產,這些捐出去的財產就完全跟你的財產是獨立的,往後你也不能再把它拿回來了。

你可以決定信託資產的用途:贊助什麼樣的對象、捐助什麼樣項目等。甚至拜訪這些慈善團體,了解他們所做的公益內容,再看你可以提供什麼樣的協助,如錢財、人力支援、訓練輔導等。如有家育幼院,他們不懂得行銷宣傳,因此每年對外募款募得很辛苦,你可以結合周遭人去協助他們架設網站、部落格做宣傳,協助他們建立行銷系統等。

這本書的主軸是:你的投資應該是可以對抗通貨膨脹的,為什麼對抗通膨這麼重要?我們可以看到底下一張周胖子餃子館在1965年的菜單,上面寫著10個牛肉水餃4塊錢,但現在台北市一顆水餃幾乎6塊起跳。這個就是通貨膨脹,你的錢會因為通貨膨脹,購買力會越來越降低。

如果說你現在做的退休規劃都是15年、20年之後,你沒有把通膨因素考量進去,可能會造成你的退休金準備不足。例如你希望退休生活的月開銷相當於現在的4萬元,如果以3%通膨率估算,20年後的物價可能是現在的1.81倍,所以20年後你每月必須要有7.2萬才夠。

對於如何準備退休金,作者建議可以從55歲開始,少量多次購買股票、外幣物價連動國債,以10年時間建立投資組合,作者把它定調為可以對抗通膨的投資組合。

退休後的投資要怎麼做?最理想的狀況是一筆錢存在銀行定存,每月固定領出一筆錢來用就好。但以現在的利率水準,這麼做會有實質的困難,因為利率太低,你要準備更多的退休金。假設定存利率1%,通貨膨脹率是3%,你退休後希望每月有相當於現在生活水平的5萬可用,退休後還有20年的時間,只放定存你需要準備1,463萬,但如果做投資,年報酬率6%,你只需要919萬的退休準備。

就像本書中所說的,即使已經退休,金融資產有一部分還是要擺在投資,書中提到金融資產到了70歲之後變成:

10%為浮動利率國債
10%為物價連動國債
10%為銀行存款
35%日本股票(ETF)
35%外幣(外國股票ETF或美元MMF(Money Market Fund貨幣市場基金))

只有10%是存款,20%的債券,其他70%是指數型股票基金ETF或貨幣市場基金。

這樣的比例看起來,可能股票類資產較多,似乎風險較高,不適合做退休後的資產配置方式。但指數型股票基金ETF,本身是一種可適當分散風險的投資工具,如果慎選ETF標的,避開槓桿型等較不適合做長期資產配置的ETF,以全市場標的的ETF做資產配置。如以類似先鋒(Vanguard)的全世界股票ETF(VT)、美國整體股市ETF(VTI)等標的做資產配置,可分散風險,又可預期有合適報酬。

如VTI的投資組合,總共就有3,613檔美國股票,前10大持股佔其16.5%,包含了蘋果、微軟、亞馬遜、臉書、波克夏等公司,其他還有3,600多檔美國公司的股票,其總資產規模達5965億美金,這樣的風險也夠分散了吧。

如果是把股票與債券按照合適的比例做配置,買入相對應的ETF,其中股票型ETF,可能包括了全球型、美國市場、新興國家等ETF,債券型ETF可能包括了美國公債、投資級公司債等ETF。這樣不僅降低波動風險,也因為低費用率(總管理費VT:014%,VTI:0.05%),投資成本比一般基金更低,就可提高投資報酬率,如此一來應該是比較有機會去避開通貨膨脹的影響及老後生活資金縮減的風險。

ETF這種被動投資的方式,不需要你每天費神看盤追蹤等,因此利用ETF來做退休準備是蠻合適的。

(本文純粹是做退休投資研究,並非投資建議,讀者請自行評估合適的投資標的)

台灣人金融知識合格率37%,跟非洲人一樣差!

原刊載於商周財富網:

台灣人金融知識合格率37%,跟非洲人一樣差!沒做這3件事,你的錢會越理越少

不知你有沒有這樣的疑問:為何媒體三不五時就報導一些金融詐騙的案子,不管是黃金、期貨或外匯,詐騙金額往往數十億台幣以上,難道國人這麼容易誤入陷阱而不自知? 也許真是如此,金融知識不足會讓一般人做金融相關決策時,無法做出正確決定,可能就有欠債、因貸款利息過高而入不敷出等問題。比較起來,有良好財務知識的人會做好工作規劃,為退休做好準備,投資會做好分散風險。金融知識足夠與否,到底會對我們生活造成什麼影響?

標準普爾公司曾在2014年針對全球140個國家、15萬人做一項金融知識調查(S&P Global FinLit Survey)。該調查詢問了在做財務決策時的4項最基本常識:利率、複利、通膨、風險分散,調查結果全世界平均有1/3的人財務知識合格,它問的問題如下:(答案在文末)

分散風險

一、假設你有一些錢,怎麼做會比較安全:把錢用來做一項生意或投資,還是用於多項生意或投資?

a.做一項生意或投資
b.多項生意或是投資
c.不知道
d.拒絕回答

通貨膨脹

二、如果接下來10年,你買的東西價錢漲了一倍,你的收入也增加一倍,你可以買的東西將比今天可以買得少,或比今天多?

a.比較少
b.一樣
c.比較多
d.不知道
e.拒絕回答

利息

三、假設你必須跟人借100元,到時哪種情況,你還他的錢會比較少:105元,或100元加上3%?

a.105元
b.100元加3%
c.不知道
d.拒絕回答

複利利息

四、如果你把錢放銀行2年,銀行同意每年付你15%利息,銀行在第二年時,它會比第1年放更多錢到你的戶頭,還是二年放的錢都一樣?

a.比較多
b.一樣
c.不知道
d.拒絕回答

五、你把100元放銀行,銀行同意每年付你10%利息,如果你的錢都放在銀行不動,5年後你會有多少錢?

a.比150元多
b.正好是150元
c.比150元少
d. 不知道
e.拒絕回答

這調查定義:如果4個觀念至少答對3個叫金融知識合格,全球有33%的人合格,表示全球還有35億人(多數在開發中國家)金融知識程度不合格。在歐洲合格率相當高,平均52%,丹麥、瑞典、荷蘭、德國、瑞士的成人,合格率65%以上,南歐較低:希臘49%,西班牙45%。

沒有意外的是已開國家的合格率較高,但新興經濟體BRICs(巴西、俄國、印度、中國)平均合格率只有28%。

20160901sp-survey

台灣是37%,只比全球平均值33%高一點而已!台灣民眾的金融知識合格率,落後已開發國家一大截,而且是與非洲國家差不多的及格率,可見台灣民眾的金融教育真的需要再加強。

20160901sp-survey1

要怎麼讓自己具備足夠金融知識,面對五花八門的金融商品與行銷時,選擇對自己有利的商品,避免誤入金融詐騙的陷阱、正確理財? 以下幾點可供參考:

1. 多涉獵金融專業知識

你應該學習金融知識,而非一堆雜亂的資訊。例如你去聽一場投資講座,講者告訴你某家公司最近業績大好、股票即將大漲、得馬上進場,這是資訊,無助提升你的金融知識。如果你花了時間鑽研財務知識,可以從經濟情勢或公司財報資料等,分析出值得投資的公司,你學的是專業,是有用的知識。

一些業務員常把預定利率、宣告利率當成保單的報酬率愚弄客戶。如果你有基本金融知識,你會知道其實這二個利率跟實質報酬率是兩回事,甚至你會知道IRR(內部報酬率)是比較理財商品很好的指標,有了這些常識,你可以自己判斷業務員是否誇大不實。

有了基本金融知識你會知道:如果現在定存利率才1%,有人跟你說投資黃金一個月1%、一年有12%報酬率,你就會開始想這樣合理嗎? 要避免落入金融詐騙陷阱,多點金融知識能讓你多點正確判斷的能力,自然在理財投資上持盈保泰,資產增長的機會就增加了。

2.錢的用途因為沒適當規劃,容易變成衝動消費

你有一堆閒錢放定存、沒特定用途,常常業務員、理專跟你推銷商品,覺得不錯就買了? 小心這樣容易變成有心人覬覦的目標,或自己衝動消費的因素。因為覺得自己戶頭還蠻多錢,想想放定存也是擺著,換個地方存也沒差,於是你可能在業務員推銷下,買了類定存商品,才發現原來6年內解約不能完全拿回本金,諸如此類的衝動購買,可能讓你的錢愈理愈少。

比較好的方式是透過財務規劃,把自己的錢用在完成各種財務目標的用途上:例如一部分用來投資,做退休準備,另外一筆錢放定存,資助子女買屋……當錢的用途明確了,可以減少自己落入詐騙陷阱或衝動購買的機會。

3.投資金融商品停問聽

如果你聽到非常有吸引力的商品,在業務員鼓吹下,讓你恨不得馬上簽約購買,可以稍微冷靜思考一下:這個商品給的報酬這麼高合理嗎? 真的符合你的需要嗎? 是不是還有其他該注意的細節是業務員沒說的? 你可以請教周遭朋友或專業人士,就可以避免買到不適當商品、白花冤枉錢。

解答:

一、多項生意或是投資
二、一樣
三、100元加3%
四、比較多
五、比150元多

就是想用「保險」來投資?千萬別選儲蓄險,你聽過「利率變動型還本保險」嗎

原文刊登於商周財富網
http://wealth.businessweekly.com.tw/GArticle.aspx?id=ARTL000025639&p=0

文智與月娥剛新婚沒有多久,一個在保險公司任職的朋友來拜訪他們,介紹他們購買保險,他尤其大力推薦一種只要繳兩年之後,就可以每月領回的「利率變動型還本保險」。因為他們婚前各有積蓄,現在戶頭有一筆錢放定存,準備幾年後可以購屋用的。

一聽到朋友說:兩年繳387萬後不用再繳錢,每月領取6,000元(金額可能還會增加),利率比放定存還高,兩夫妻不禁大為心動。他們想,把錢拿去投保此利率變動型還本保險,等到五、六年後他們想買房子時,再把保單解約贖回來。朋友又告訴他們,這張保單現在的宣告利率是2.7%,比銀行定存利率還高,他們一聽當下真想馬上簽約了!

但是,月娥是一個比較冷靜的人,她勸文智還是先研究一下再說,他們其實對保險也不了解。

以上述情形為例,的確不應該衝動:在五、六年內就要購屋,他們其實不適合買「利率變動型還本保險」。因為中途解約會有解約金的損失。在第五年末解約,即使加上四個年度領取的每年72,000元的年金給付,他們還是有12萬多的損失,保單會有相關的保障成本、行政費用等,因此解約可能會損失到本金。

類似文智他們這樣的情形,你可能也會有同樣的問題:以前認為保險公司就是提供保障,銀行提供儲蓄、定存等服務,做投資找基金公司、投顧公司購買基金。但是現在這些界限似乎愈來愈模糊了,銀行吸收存款,保險公司也鼓勵你買短年期的保單。甚至於保險公司還有一種投資型的變額年金險,裡面有數百檔基金可以讓你做選擇,沒有保險的保障,你也不用額外支出保險保障的成本,投入的金額純粹做投資之用…

保險到底該如何做規劃?如果把它拿來做為理財的工具的話,該如何做運用?以下提供參考的方向:

1、轉嫁風險用:規劃需要的保障額度

保險最強大的功能,就是可以讓我們做風險轉嫁,把我們可能發生的疾病、意外等風險,藉由購買保險的方式讓保險公司來承擔。例如用一年1,200元的保費購買一年的意外險100萬,意外事故發生時保險理賠100萬,是保費1, 200元的833倍,這才是保險應該發揮的功用,只有當你的保障做好規劃了,你才能安心做理財、做投資,才不會有後顧之憂。

需要買多少的壽險額度才是符合你的需要?底下是一個簡單的公式:

所需要購買的壽險保障額度C=A-B

A. 所需要的準備:
1. 每月日常生活費乘以希望留給家人的保障年期
2. 未償債務(信用貸款、卡債、其他債務)
3. 房屋貸款餘額
4. 子女教育金準備
5. 最後一筆費用(醫療費用、人生禮儀最後處理費用)
6. 留給父母的孝養金

B. 已有儲蓄準備:
1. 已有儲蓄準備(定存或已有投資、可以立刻變現者)
2. 壽險有效保額(契約有效的保單中的壽險額度)
3. 其他的準備

假設文智想這樣規劃:

家庭支出每月8萬(他希望提供家人5年的保障)
沒有負債,子女教育金希望準備600萬,(預計有二個小孩,每人準備300萬)
醫療、後事處理費預估100萬
留給父母100萬孝養金
銀行現有定存是400萬
已有壽險保額過低不予計入

套入計算他所需要的保障額度是:8萬x12月x5年x70%=336萬(家裡少一個人,預估開銷減少30%)

所需要購買的壽險保障額度=336萬+600萬+100萬+100萬-400萬=736萬

這時再配合預算,以終身壽險或是定期壽險來滿足其保障的需求,另外可搭配意外險、醫療險等附約。

2、資產配置用:利用保險商品

如果把保險商品細分,可以用來做理財投資用的工具的,大約可分成幾類:

(1) 固定利率的傳統儲蓄險
(2) 非固定利率的利率變動型保險
(3) 傳統投資型保險(附壽險保障,前5年會收取約150%計劃保費的費用)
(4) 變額年金投資型保險(無壽險保障,沒有高額計劃保費的費用負擔,扣除單次保費費用)

在現在低利率的環境下,傳統儲蓄險因為還有保險成本、行政成本等費用,因此很難有比定存利率還高很多的投資報酬率;而傳統投資型保險也因為偏高的前置成本讓客戶望而卻步。因此在現階段環境下,利用「利率變動型保險」與純投資性質的「變額年金投資型保險」來做投資工具,應該是比較好的選擇。

在投資上我們可以利用不同的投資工具,來組合成一個投資組合,因為每種工具有不同的風險屬性、預期報酬率等,而在投資組合中每種工具的投資金額有不同的投資比例,如此一來所組成的一個投資組合,我們就可以去計算其預期報酬率。

同樣的,如果我們用銀行定存、利率變動型保險、變額年金股票基金,與變額年金債券基金 (變額年金投資型保險中,有各種不同性質的投資標的,假設我們把它分為股票型與債券型二類標的)來做不同的投資組合。假設有保守型及穩健型二種投資組合,其中投資標的的比例如下圖:

/

我們可以算出投資組合的預期報酬率,當然投資是一定有風險存在的,但是藉由配置一定的比例在投資型商品上,你有可能會獲得比較高的投資報酬率,如下圖:

投資組合預期報酬率:

b

 

在理財工具的選擇上,為了因應低利率的環境,如果固守傳統上以銀行定存,或是預定利率與定存利率連動的傳統儲蓄型保單,在完成財務目標上,因為其投資報酬率偏低,因此將需要準備更多的成本來達成財務目標所需要的目標金額。這時不妨考慮以承擔適當風險的方式,選擇把部份或全部資金以投資型保險做投資,透過適當的資產配置與投資管理來累積你的資產,讓你的財務目標可以順利完成。

財務規劃諮詢:http://goo.gl/V4F7Xu

 

如果哪天銀行理專開始關心起你的財務目標

This is my first stock photo. I chose this one because it did not require any expensive props. Feel free to use this image, just link to www.SeniorLiving.Org
This is my first stock photo. I chose this one because it did not require any expensive props. Feel free to use this image, just link to http://www.SeniorLiving.Org

李玉梅有次到銀行要辦理定存,這是她跟理專的對話:

理專: 李小姐,其實您錢不一定要擺定存,現在有一種儲蓄險保單,算下來利率比定存還高,您要不要考慮看看?

李: 真的嗎?但是我只想放定存

理專:它是短年期的保單用錢隨時也可以拿回來喔!

李: 不會有損失嗎?

理專: 您看我幫您算一下,如果在第4年解約它拿到的錢,換算下來投資報酬率不錯,利息比銀行定存高,所以其實您不用擔心。

李: 要繳4年,但是我只有一筆錢要放定存

理專: 我幫您看了一下,您戶頭裡面的錢足夠您繳4年的錢, 我建議您可以多繳3年賺更多的利息

李: 可是…………….

這可能是你到銀行會碰到的狀況,尤其是在金控公司之下有銀行、保險公司、證券…等等公司時,可能比較容易碰到這種交叉行銷的狀況。銷售保險給銀行的客戶,可能已經是理專的主要工作,而保險公司的業務員可能銷售你2年期的利率變動型年金。

這樣的保單,性質跟銀行吸收存款的功能差不多,當然在自由經濟體系,企業要生存下來自然要使盡混身解數來賺錢獲利,這是無可厚非的,只是在整個金融體系的行銷中,消費者的權益似乎都沒有被注意到。

金融體系裡面業績是王道,不管是銀行理專或是保險公司業務員,都必須有持續不斷的新業績產生才能生存下去。一個理專每個月需要替銀行賺進數十萬的基金手續費、保險佣金收入等,他們才開始有獎金可以拿。由於業績的壓力,他們也無暇去照顧到每一個客戶的需求,客戶上門能夠花最少的時間成交,也才有時間再接觸下一個客戶。

畢竟要達成銀行規定的每月業績門檻,也不是那麼容易,因此即使是買基金,銀行理專也是希望你時常進出,基金買進贖回他們才有新的業績產生。而保險公司的業務員多數是沒有基本月薪的,他們也是需要不斷為保險公司招攬新的業務才能維持生存,這就是我們金融體系的生態:不停的銷售才是王道。

銷售是正常的,金融業本來就會有銷售行為,否則客戶也不曉得金融業有那些金融工具是他們可以運用的。只是在這過程中,如果金融業者能夠對所屬的從業人員多一點專業訓練,讓他們銷售過程中能夠多一點同理心、多一點理財規劃的專業,在銷售的流程中能夠先去問客戶的需求,他們的財務目標等等,就能夠儘量利用金融工具來符合客戶的需求。

也許大環境無法改變。每天的業績目標還是要去達成的,但是如果多一點同理心,能夠真正去傾聽客戶的心聲,就如同以上對話的例子,也許大家多少都會碰到,當從業人員在對你銷售時,你可能有諸多問題要問他們,但是業務員或理專可能都沒留意到你的問題,或是他們只關心他們的業績,因此沒有真正了解你問的問題點何在,於是又用一些行銷話術來回答你,無法真正解開你對金融商品的疑問。

而金融業者如果能夠逐漸改變他們的思維,讓專業化的理財規劃服務真正落實到他們的行銷系統,能夠依據客戶的年齡,協助客戶完成人生不同的階段(Life Cycle)的理財需求與目的,從業人員所銷售的商品將更能符合客戶的需求。

而在從業人員的業績考核上,如果銀行除了要考核理專的手續費業績外,也將管理的客戶資產規模AUM(Assets under management)納入考量,讓理專可以長期的培養客戶,不以短期的手續費為唯一目標考量,能夠銷售合適的商品給客戶,不僅符合客戶的需求、減少消費糾紛的發生,對消費者的權益保障也是有益的。

6月6日樂活理財新主張(實戰班)課程,歡迎報名立即報名課程(請點選連結報名)

如果你希望了解財務規劃服務的內容、對自己的保單規劃有問題,或是有其他的問題希望找財務顧問做諮詢,你可以點選此連結來預約2小時的免費諮詢: 預約免費財務規劃諮詢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 公益信託介紹影片

§了解科學化理財,如何將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運用到家庭理財: 財務規劃介紹影片

§ Facebook粉絲頁:Happy Goal 樂活理財粉絲團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下載員工理財教育課程大綱),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

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 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Photo: Ken Teegardin, CC Licensed.

說到退休你該考慮的事(下)

20150419退休重點1

說到退休,你可能會偶爾在媒體上看到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等發佈的新聞,說我們退休準備到底需要多少金額才夠。最近看到二家公司發表的調查,一家說需要1, 000萬,另外一家卻說需要7,800萬才夠。退休其實沒法把它單純簡化為只有數字上的多寡,這麼做是把退休這個議題過於簡化了。退休絕對不是只有退休生活費的問題,試想你工作了大半輩子,65歲或是更早的時間你退休了,往後的人生可能有20年、3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要過,你要怎麼安排退休後的生活? 整天沒事做在家看電視? 到處旅行,還是其他規劃?

退休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你要決定的不是只有生活開銷的事情。到時你應該不用再為維持生計,而朝九晚五固定上班,但是退休後的生活也需要好好安排。有人也許想住到鄉下,生活開銷比較省;有人則是想利用過往的能力、經驗來做一番其他的事情:協助年輕人創業..等等;有些你以往來不及實現的夢想,在退休後有時間了,你可能想要把它付諸實現。而這些都會牽涉到你退休後的財務需求,沒有人規定說退休規劃一定要如何做,退休一定需要準備多少金額才能退休。只有你可以靜下心來思考:什麼是你理想的退休生活,你希望在退休後做什麼樣的事情,根據你的需求,再來思考你的退休準備需要有多少,這才是對你有意義的退休規劃。延續上篇文章,我們繼續討論退休規劃需要注意的幾個重點:

  1. 退休後我該繼續做投資嗎?

如果你已經退休了,你是一筆錢放銀行定存就好,還是繼續做投資? 錢放銀行可能是最保險的一種方式,但是銀行利率太低,每年產生的利息連通貨膨脹都無法抵得過,錢放銀行是愈放愈貶值。因此最好還是有部份金額做投資會比較好,以下表為例,退休後錢的運用方式可能是1.只領取利息2. 領取投資報酬金額加部份本金。你可以看到,如果只領取利息的話,要達到你的退休生活所需,你可能所要放入的本金金額需要更多,所以適當的投資是必要的,只是退休前後,你的投資策略、投資配置等可能需要做調整。

20150419退休重點2

  1. 保險適合拿來做退休規劃嗎?

保險商品一向是有些人會利用來做退休規劃的工具之一,其中的保險商品大致可分為儲蓄險、年金險、投資型保險等等。儲蓄險一般含有壽險保障,因此保戶附出的保費還要支付保險成本,並不是單純只用來做累積保單的現金價值,加上現行保單預定利率不高,因此相對的要以儲蓄險做退休規劃,成本會比較高。

年金險基本上是為了拿來做退休規劃的工具,但是因為種種因素,它一直是叫好不叫座,銷售情況並不理想。今周刊845期有一篇文章:業務員不想賣的退休好保單就指出:“在這個全世界高齡化危機最急迫的社會,已經發展了15年的年金險商品,投保率竟然低得可憐。在台已發展十五年 但投保率仍低根據數據顯示,2011年年金險在台灣的投保率僅有4.25%,也就是說,100位台灣人中,只有4.25人購買年金險。”

目前我們處於低利率環境,一般的年金保險其實質利率可能就相當於定存而已。以一家保險公司現在正在銷售的利率變動型即期年金險 (保費一次投入後,馬上開始領取年金) 為例,投入500萬後,每年可領取21.8萬,後期領取的金額稍有增加,保證領取23年。計算下來實質利率約當年利率1.4%,投資報酬率並不突出,唯一的好處是如果退休後壽命很長,那這種年金險倒是可以避免這種長壽的風險,但是由於其報酬率不高,以此工具來做規劃你可能必需投入更多成本才能達成你的退休目標。

而在投資型保險中,這幾年保險公司推出一種變額年金險。它是一種投資型保險,不同於以往的投資型保險的是:它沒有死亡保障,也沒有以往前五年要扣除的150%左右的前置成本。它一般是單筆投入,保險公司扣除3%的費用(只收一次,有些公司可能會因金額多寡,有不同收費級距)後,其餘就進入投資,剩下的費用是每月100元的帳戶管理費。

這種變額年金險通常有400多檔,甚至多到700檔的基金、ETF等標的。如此一來可做有效的風險分散,跟做適當的投資資產配置。如果用來做退休規畫的話,可選擇於退休時做年金的結算,把當時的基金投資帳戶價值,轉換為每年(或半年/季/月)給付的退休年金。

這樣的工具是比較適合用來做退休規劃的,至於現在保險公司賣的火紅的類全委的變額年金險。以每年固定配息5%、6%的方式來招攬客戶,這只是把本來應該是由客戶自己選擇投資標的、自負盈虧的方式,變成是由投信公司來代操而已,基本上它仍然是一種投資型商品,它並非定存。

它的配息可能跟高收益債券的配息一樣:它的配息可能是來自於你投資的本金,因此也有可能是你一年收到6%的配息,但是本金虧損的幅度超過這個比例,整體算下來,你的投資還是有虧損的。如果你選擇此工具來做退休規劃,你也必須知道它的風險可能來自於那裡,才不致於讓自己的退休規劃產生不可預期的風險。

 

6月6日樂活理財新主張(實戰班)課程,歡迎報名 立即報名課程(請點選連結報名)
如果你希望了解財務規劃服務的內容、對自己的保單規劃有問題,或是有其他的問題希望找財務顧問做諮詢,你可以點選此連結來預約2小時的免費諮詢: 預約免費財務規劃諮詢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下載員工理財教育課程大綱),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

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 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圖片來源: Wonderlane)

說到退休你該考慮的事(上)

242220150505退休
退休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是現在進行式,對年輕人來說卻是很遙遠的事,但是不管如何,我們都應該趁我們還來得及做準備的時候,為退休及早做準備。說到退休,我們其實就是在用我們工作期間賺到的工作收入,在養我們沒有收入的期間—退休期間的支出。因此退休規劃的原則就是如何讓我們工作期間所儲存的退休金準備,可以在退休後為我們以後的退休生活支出提供可靠的財務資源,讓我們可以過一個理想的退休生活。

退休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它絕對不是像坊間一些網站的退休試算軟體那麼簡單:

只要輸入你的預估退休後餘命多少年、預估的退休後每月生活費多少、通膨率多少……等等,這樣就可以算出你的退休需求有多少,它要考量更多因素:包括你退休後會有多少收入、退休後你希望的生活水準如何?

如何去避免一些退休後的風險:退休後入不敷出、債務、長期看護的花費、配偶過世、投資損失等等,在此提供以下幾個觀點做為退休規劃的參考:

1.退休後平均餘命要規劃多長?

內政部在2014年的記者會中公布了「第十次國民生命表」,台灣民眾平均壽命平均79.12歲,其中男性為75.96歲、女性82.47歲。調查另發現,女性較男性長壽,半數的男性能活過79歲、女性則能活過85歲;對目前65歲的男性而言,平均還能再活17.57年,女性則可再活20.83年。女性的壽命比較長,也意謂著可能有部份人在退休後需要面臨喪偶後獨自生活的日子,因此一般我們都以退休後餘命20年為退休規劃的基準,但是這還是要因應個人身體健康狀況等做調整。

2.你可能會需要專業人士的協助 

根據2013年貝萊德的調查顯示,台灣雖有66%的女性已為退休作準備,高於全球女性平均的52%,但有高達65%比例的女性表示會以現金及存款的利息收入作為退休金來源,此比例約為全球女性平均的兩倍(33%)。而且,相較於台灣女性,全球女性平均多以政府退休金/勞退基金(53%)以及特定退休/儲蓄帳戶(52%)為退休金來源。台灣女性積極儲蓄,但因為理財行為保守,收益來源可能受到侷限,

由於現在銀行定位利率太低,你如果用定存來做為退休規劃的工具,相對的你要付出更多的成本。舉例來說:在2%的投資報酬率下,100萬的本金要36年才能變成200萬,而如果投資報酬率是6%,它只要12年就可以翻一倍變成200萬,因此退休準備也要選擇合適的金融工具。

當然投資一定會有風險,尤其是退休規劃的性質跟其他財務規劃不同,在退休前的投資規劃是希望儘量累積更多投資資產,因此投資策略會比較積極,是以資產的增長為目標。但是退休後,它需要的是穩定的提供退休金來源,因此這時的投資策略會轉為穩健保守,投資以能提供固定收益的投資標的為主,而這些的投資管理你可能需要專業財務顧問或投資顧問的協助。國際間認可的財務顧問證照有CFP(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認證理財規劃顧問),具有此證照的財務顧問可以為你量身訂做你的退休規劃,通常他們以其管理的投資管理資產的一個固定比率收取管理費,中間沒有再收受產品供應商、通路商的佣金或回饋,比較能照顧到客戶的權益。

3.開始管理好健康

不管你準備的多充分,退休後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你只是在準備付給醫院的醫藥費而已,你根本無法好好享受退休後的生活。因此從現在開始採取行動,培養固定運動的習慣,讓你的健康在退休後還能維持在不錯的水準,否則老年安養、看護費用等等,可能將會耗掉你大部份的退休準備。

4. 把你已有的退休準備建立清單

你可能會為了退休準備購買了儲蓄型保單、變額年金險、投資型保單,在銀行有基金在扣款、買了台股等等。你可以把這些項目建立一個清單,方便你做管理,也做進一步的整理分析。例如儲蓄型保單還需繳費多久?它是如何給付的?這些給付是否可以符合你退休後現金流的需求?如果不合適的保單,可以做適當的調整,而投資型的變額年金險、投資型保單可以檢視一下你現有的投資策略是什麼?它是可以符合你對退休的需求嗎? 而如果你已經接近退休了,你的投資配置將要如何改變,讓你可以在退休後保持每年固定提領一部份金額來做為退休生活費?

5. 退休後你預計可以領到多少退休金?

如果是在民營機構任職的,你的退休金會來自於三方面:

a. 舊制退休金:這是公司每月依每月員工薪資總額提撥2%~15%至企業勞工退休準備金專戶,員工退休時公司再給付退休金給員工。但是多數狀況是,企業都是按最低的2%提撥,可能無法支應員工退休的需求。

b. 勞退新制退休金:為了改善舊制退休金,可能因企業關廠、歇業等因素,讓員工無法領到退休金的狀況,從94年7月1日起開始有了勞退新制退休金。

因為它是提撥到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員工退休就多了一層保障。

它是由雇主每月提撥勞工薪資6%至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勞工退休後可按月提領。但是在94年7月1日後,有人可能選擇維持舊制退休金,那他們以後領的就是舊制的退休金。而如果他們是在94年7月1日以前就已經在企業任職,而在94年7月1日之後,他們選擇勞退新制退休金,那他們退休時可以領的退休金將是舊制退休金加勞退新制退休金。

c. 勞保老年給付:勞工每月薪資按勞保費率(現行9%)提撥至勞工保險基金,它的繳費比例是:雇主70%, 勞工20%, 政府10%,勞保局負責運作,勞工退休只要符合條件,勞保基金就會支付老年給付。

所以一般人的退休金來源會有勞退新制退休金,加上勞保老年給付,而這是可以自己上網查詢的到金額的。

待續……………..

6月6日樂活理財新主張(實戰班)課程,歡迎報名立即報名課程(請點選連結報名)

如果你希望了解財務規劃服務的內容、對自己的保單規劃有問題,或是有其他的問題希望找財務顧問做諮詢,你可以點選此連結來預約2小時的免費諮詢: 預約免費財務規劃諮詢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 公益信託介紹影片

§了解科學化理財,如何將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運用到家庭理財: 財務規劃介紹影片

§ Facebook粉絲頁:Happy Goal 樂活理財粉絲團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下載員工理財教育課程大綱),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

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 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圖片來源: JR P)

理財其實是在理我們自己的人生

原文刊登於今周刊: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99-115065

20150320理財人生

最近一個女生找我做財務諮詢,我聽著她說她創業的故事,她大學畢業就跟男友開了一家機車行,做摩托車維修,及在網路上賣機車改裝零件。她說她從一個學生突然變成老闆的角色,要管理員工、要記帳、跟銀行申請貸款等等。很多事情沒有經驗,但是都要一件件去克服,做到第二年總算可以開始賺錢了。

她要做這樣的事情要承受周遭的人的質疑,而他們熬過來了。

我們都說現在的年輕是草莓族,沒有目標、不能承受壓力,但是從她身上我看到一種堅持、一份對目標的執著帶來的生命的韌性。不過在這過程中,她對個人與公司的財務,有很多問題不知道如何做安排,因此她來找我。看著她這樣一個25歲的小女生,如此為自己的人生做規劃、努力的打拼,著實讓我覺得非常感動。

這讓我也想到:其實理財不是只有在理錢財,它其實就是在理我們自己的人生。很多人談到理財,想的都是如何做投資、如何賺錢,因此坊間有各式各樣的台股投資、期權投資等等的課程,只要那個講師有獨門技巧可以賺錢,報名參加課程的人都很踴躍。

但是卻沒有一種課程是來教你如何規劃你的人生、規劃你的財務。

人生有無限的可能,我們看的到的勵志的書,多數都寫的是如何創業成功的故事。但是其實我們社會上有太多的人,用他們的生活方式在過活、在實現他們的理想。衡量人生成功與否的標準,不該只是看這個人的資產及銀行存款的多寡,有不少人用他們的力量在做公益、在解決社會的問題,他們發光發熱的故事一樣值得大家的肯定。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就是:不管你如何規劃你的人生,它跟理財是一定會連結在一起的,人生的目標不能缺乏財務方面的考量,否則可能造成目標無法實現,以下是幾點建議:

1.你自己可以決定過個不一樣的、有計劃的人生

如果你為你的人生設立一個目標,代表著你思考過什麼是你需要的人生,而根據這些,你將會做出抉擇,來讓這些目標實現。

什麼是你想要過的人生,只有你自己才能決定,你所在意的事情在別人看來可能沒那麼重要,但是人生只有一次,何苦在意別人的看法?

一個朋友說她女兒最大的心願是進阿拉伯的半島電視台當記者,於是她女兒在學校就參與了不少國際交流性質的社團,開始培養她的能力。

當你在唸書時要選學校、選科系、出社會選擇工作時,可能都會面臨來自於家人、長輩等等的期望:希望你選擇唸名校、選擇可能前途看好的科系、而不是你希望唸的科系,長輩可能希望你畢業後考公職,以後可望有一個穩定的工作等,但是最終的決定權應該還是在於你。你面臨的種種決定,可能就對你的人生產生重大的影響,而如果能夠事先做規劃,讓自己在面臨人生各種挑戰時,也將能做出較佳的決定。

2.完成人生目標,財務資源是最基本的支撐

人生的各種目標,都需要有財務資源在後面做支撐:購屋、出國留學、退休、創業等等,無一不需要事先做好財務來源的安排。如果幾個財務目標同時要完成,或是目標彼此有衝突時,你甚至必須在目標間做抉擇:目標的優先完成順序是什麼,要先完成什麼目標,而如果你已經有了目標,而且已經在執行準備的階段,你也透過收支管理,把可以存下的錢用來做儲蓄或投資,這時的快樂與滿足會來自於你知道:你正在一步一步朝著目標前進,距離目標也許還遙遠,但是因為已經規劃好了,你可以知道,你是有機會來實現你的目標的。

3. 未雨綢繆生活可以更踏實

我們也碰到不少諮詢的個案是:夫妻年收入蠻高的、生活無虞,因為家庭財務狀況不錯,因此用錢上比較大方,雖然收入高,但是因為開銷多,也沒存下多少錢。

這樣案例的家庭,其實存在一個隱憂是因為沒有為未來做準備,他們把未來要用的錢,現在都把它用掉了。尤其是現在產業環境變化很快,個人在工作職場上面臨的競爭不少,今天待遇優渥的工作,明天可能就因為產業的變化而消失了。如果你現在工作收入不錯,你應該趁早做準備,賺的多相對應該要存下更多錢才對。如果還考慮到人生規劃上一些因素:提早退休、出來創業等,應該把該有的準備做好。例如如果要55歲退休,那比起65歲退休的人,你就應該準備更多退休金,因為你將會比一般65歲退休的人少了10年的工作收入。而如果創業,你需要創業資金,你也需要為個人與家庭的開銷多準備至少二年的準備金,以應付剛開始經營時候收入下降,甚至中斷的危機。

透過理財規劃, 才能讓自己更有效率的管理財務:

3月30日樂活理財新主張課程,歡迎報名立即報名課程(請點選連結報名)

如果你希望了解財務規劃服務的內容、對自己的保單規劃有問題,或是有其他的問題希望找財務顧問做諮詢,你可以點選此連結來預約2小時的免費諮詢: 預約免費財務規劃諮詢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 公益信託介紹影片

§了解科學化理財,如何將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運用到家庭理財: 財務規劃介紹影片

§ Facebook粉絲頁:HappyGoal 樂活理財粉絲團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下載員工理財教育課程大綱),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

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 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圖片來源: eLKayPics)

 

給單身女性的理財建議

woman

原文刊登於今周刊: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99-114678

行政院主計總處去年公佈了102 年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統計,結果顯示35~39歲的女性,民國82年未婚率僅5.55%,但是102年已升至25.23%,各年齡層未婚的比率皆明顯升高。

25 至 49 歲未婚女性之未婚原因最主要以「尚未遇到適婚對象」為主;「能有穩定的工作及收入」則能夠提升其結婚意願,除即將在半年內結(訂)婚者53,000人外,其餘會考慮結婚者計116,900人,不會考慮結婚者則為371,000人或占 24.1%,換句話說,現在的比率有將近1/4比例的女性是考慮不結婚的。

在現在這種經濟環境下,女性在工作上要跟男性做競爭,在工作上往往面臨高度的壓力。

不少女性多數的時間及精神皆投注在工作上,沒有多餘的心力去經營男女感情,如果又沒有適當的交往機會,往往就把結婚的念頭擱在一邊了,周遭不乏條件好(外貌姣好、工作與經濟條件也都在中上)的女性朋友一直保持單身。

結不結婚有時候是環境因素造成,有些人是自己的選擇,所幸現在社會比較多元,不結婚的女性不用再像以前承受那麼大的壓力。女性朋友也應該可以有自己的權利選擇結婚與否,畢竟人生只有一次,妳也可以選擇一條自己想要走的路,在3月8日這天祝女性朋友婦女節愉快,也提供一些理財上的建議提供參考:

1.在工作與生活間取得平衡

女性在工作上的表現往往不輸給男人,尤其是沒有家累的不婚族對工作相當的投入,常常是超時加班,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賣給了公司。

其結果往往是工作上表現非凡,但是卻犧牲了自己身體的健康,甚至因為健康問題必需被迫暫時離開職場。

這對個人的財務是相當不利的,因為妳可能中斷了收入,卻又要負擔高昂的醫藥費。建議還是要適當對不合理的加班說不,在工作上沒有人是重要到無人可取代的,少了一個人公司照樣在運作,但是一旦妳的身體出了狀況,那也許是無法恢復的。如果妳需要常態性的加班,而且不是1、2小時的時間而已,妳可能還要做到晚上11、12點,那妳應該跟主管溝通尋求解決之道。

一家成功的企業絕對不是靠壓榨員工的時間來獲得成功的,因為它會把員工當成寶貴的資產,讓他們身心都健康才能有良好的工作表現。成功女性的定義也不該是外在裹著女強人的外衣,內在卻是滿是病痛的身體,除了工作外,休閒與運動都是必要的。

2.讓自己在財務上也健康自主

人生最需要的健康:一個是身體上的健康,另外一個是財務的健康自主。

財務上的健康指的是沒有負債,可以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不婚女性應該有自覺到:以後的退休、養老等等都只能靠自己打理,因此在財務上更應該即早準備。提早開始把自己收入的一定比例投入做儲蓄與投資,來為以後做準備。如果已經有在進行的,也應該找時間做個檢視,看看自己本身現有的儲蓄與投資:儲蓄、保險、基金..等投資,是否可以完成自己未來的財務目標?

至少在退休與養老方面,是有足夠的財務資源來做支撐?現有的金融商品、投資比例、資產配置等是否可以符合妳的需求?

3.善用信託工具安排老年安養

美國影星茱莉安摩爾演過一部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我想念我自己(Still Alice)

故事的主角愛麗絲.赫蘭才智過人,五十歲的愛麗絲是哈佛大學認知心理學教授、全球知名的語言學家,丈夫也是哈佛的癌症分子生物學家。但是有一天愛麗絲卻發現自己的方向感變差,變得健忘。就醫後,悲劇性的發現她罹患了阿茲海默症,不斷偷走她視為「自己」的部分,記憶趕不上遺忘,令她逐漸失去與外在世界的連結…

我們可能會有那麼一天:老了的時候失智、失能,或生病無法自理,需要別人照顧。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再多的錢財都無法讓我們得到應有的照顧,因為我們可能都沒有能力去處理自己的錢財了。但是透過事先設立的信託,可以把保險給付、現金、投資收入…等放入信託帳戶內,在信託合約內的條款中約定:萬一我們需要安養、照顧時,即使委託人(我們自己)沒有行為能力了,銀行還是可以依照信託的約定,每月或每年把需要的費用撥入委託人安養或照護的機構,用來照顧委託人之用。而這些放入信託內的財產,也因為有信託的保護,可以避免有心人士的覬覦,不會因為委託人失去行為能力,財產遭到侵占、挪用等。

4.公益生涯利人利己

全球免稅集團DFS的創始人查克•費尼Chuck Feeney 創立了大西洋慈善基金會,做教育提昇、醫療、和平..等等慈善工作,他捐出約80億美金的財產做慈善。他說:「上帝那裏沒有銀行,每個人都是赤裸裸地誕生,最後又孑然而去,沒有人能帶走自己一生苦苦經營的財富與盛名!」

費尼大力推廣Giving While Living生前做捐獻的觀念,因此也帶動世界上有更多有錢人紛紛捐出財產做公益。

不婚女性可以考慮把公益列入生涯規劃的考量,現在愈來愈多人以創立社會企業的方式,希望能夠結合公益行動跟企業經營。他們希望解決社會上環境、經濟、環保、教育…等等問題,同時又能夠以創新的商業模式產生營收,而企業賺的錢有一部份也將再投入做社會公益。當妳在做工作職涯思考的時候,妳可以考慮加入既有的社會企業或是創立一家新公司,結合工作與公益。

如果行有餘力,妳也可以以成立公益信託的方式,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公益項目,自己投入資金或是找同好一起募集捐款設立公益信託。這相當符合費尼的Giving While Living的理念,不只捐款而已,妳甚至可以直接參與公益信託的執行,從尋找適合的捐助對象,協助其做行銷、對外推廣、為他們舉辦公益募款活動等等。退休的時候,妳也可以投入信託的經營管理繼續做公益,讓自己的人生過的精彩又有意義! (有關公益信託,你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

透過理財規劃,才能讓自己更有效率的管理財務:

3月30日樂活理財新主張課程,歡迎報名立即報名課程(請點選連結報名)

如果你希望了解財務規劃服務的內容、對自己的保單規劃有問題,或是有其他的問題希望找財務顧問做諮詢,你可以點選此連結來預約2小時的免費諮詢: 預約免費財務規劃諮詢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 公益信託介紹影片

§了解科學化理財,如何將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運用到家庭理財: 財務規劃介紹影片

§ Facebook粉絲頁:Happy Goal 樂活理財粉絲團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下載員工理財教育課程大綱),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

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 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善用壓歲錢培養小孩正確財務觀(下)

原文刊登於今周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99-114408

68ACC56F-7D93-4744-BDAC-D96657A7D686

在上篇文章:善用壓歲錢培養小孩正確財務觀(上)中,我們提到可以利用過年子女都會收到壓歲錢的機會,讓他們從小建立小孩正確的金錢價值觀及處理財務的習慣,以及讓小孩從小有學習理財的機會。

為什麼需要給他們這方面的財商教育?

因為現在的小孩子身處在一個充滿刺激、到處都是鼓勵你消費的時代,但是卻沒有人教我們的子女如何聰明消費、如何有計劃性的花錢,以致於偶爾會在媒體上看到大學教授被詐騙電話騙了數千萬等新聞。一個人的高教育水準,並不表示他在財務決策上就具備同樣的財務智商,可以在財務抉擇上做比較正確的決定。學校裡面對財商這方面的教育也相當缺乏,父母親如果可以利用身教的機會,一點一滴的教導自己的子女,對於培養他們的財務智商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如何利用過年小孩都會拿到壓歲錢的機會,讓他們學習正確的金錢價值觀及處理財務的習慣呢?

以下幾點提供參考:

 1. 為他們開立一個他們自己的戶頭

你可以考慮把部份的壓歲錢由子女自行保管,在銀行或郵局開一個他們自己的戶頭,讓他們學習如何處理自己的錢。也許手續上有點麻煩:例如需要父母親都同意還,需要父母親的雙證件(身份證健保卡)等,你可以事先打電話去先問清楚該準備什麼樣的證件,免得白跑一趟。

除了壓歲錢以外,平常你給他們的零用錢也可以放入此帳戶中,有了自己的戶頭你將可以讓他們學習如何存錢、做有計劃性的消費。藉由這個帳戶,你讓他們學習自己記帳、到銀行或郵局辦理存提款等,對他們都是一種蠻好的學習。

你可以把大部份的壓歲錢存在另一個帳戶或購買金融商品,為他們儲存教育基金,同時留下一小部份的錢在他們的帳戶內,讓他們自己管理。

2. 與小孩討論用錢計劃

既然是子女帳戶的錢,你應該逐步讓他們百分之百擁有控制權,最終不再過問他們如何花費帳戶內的錢。 但是在那之前,你可以先保管存摺、印章,讓他們在動用錢之前要先經過你的同意。

你需要做的事情是當他們需要用錢之前,先跟他們討論他們的用錢計劃:錢的用途以及如何做計劃性的儲蓄。

一昧的禁止小孩花錢是沒有用的,只要是正常的花費,與其去禁止他們花錢,倒不如跟他們討論為何要花這筆錢,如果決定要花,要怎麼去存到這筆錢。碰到他們非常想買的東西,經過討論後可能他們覺得需要不再是那麼迫切,甚至可以不要買,或是有其他替代方案是他們可以接受的。

通常在衝動之下買的東西可能不是真正想要的,如果是他們對那東西真的很感興趣,他們會願意花時間等待。 訓練他們延遲消費的習慣,透過有計劃性的存錢,等到存足了再去購買,日後他們在面臨做財務決策時,他們將更能靜下心來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減少自己衝動消費、讓自己落入財務窘迫局面的機會。

3. 讓他們從犯錯學習

也許他們花了大把錢買來的東西,發現根本不是廣告說的那麼好,或是品質有問題。這時你可以不必急著下指導棋,或是去指責他們,你可以換個方式問他們:如果下一次你會怎麼做?讓他們自己找出錯誤造成的原因,你再從旁告訴他們怎麼做可能會比較好一點,可以避免類似的錯誤再發生。

父母親在這個時候必須耐住性子,不要一直去譴責孩子,如果你嚴厲指責他們,他們記住的只是你的大發雷霆,而不是他們犯錯的原因。這時與其說教,不如先跟他們做討論,讓他們清楚自己發生的緣由。

既然你把他們帳戶內的錢定義為他們可以使用的錢,你就可以容許他們犯錯,讓他們從犯錯中學習到以後應該避免的狀況,也讓他們學習為自己負責:畢竟如果花了不少錢去買了不合適的東西,下次還要花一陣子時間才能在帳戶內累積出一筆錢出來買新的東西,他們也是要為犯錯負責的。

4. 培養子女基本的財務智商

現在很多新型態的如網路購物等前所未見的金融服務,小孩也面臨更多的誘惑。你很難說類似以前的現金卡風暴,電視上整天播放著:借錢是高尚的行為,這種金融怪異亂象不會再捲土重來。而你能給子女最佳的保護,讓他們免於財務困窘的困境,最好的方式不是隔離一切、不讓他們去接觸這些金融商品或服務,而是提昇他們的財務智商,讓他們可以在面臨這些誘惑時,有能力做出正確的判斷不致於讓自己落入無法自拔的陷阱中。

如果他們已經習慣做計劃性的儲蓄、控制自己的預算的時候,他們未來將不致把信用卡當成提款卡,甚至在欠下一堆卡債的時候,還繼續辦一張新的信用卡,以新債來養舊債。當他們知道如果信用卡每期都只繳帳單上的最低應繳金額時,他們繳的只是當期一般消費的10%及前期未清償之消費帳款的5%,因此如果只繳最低應繳金額、每個月又再新增消費金額的話,信用卡的帳款是永遠不可能有繳清的一天的。

有些父母親也許因為本身工作忙碌,沒有時間陪小孩因,此想要用物質來做彌補,於是讓小孩子想花錢就花,過度放任的結果,讓小孩子女養成揮霍無度的習慣,這實在是不值得鼓勵的。哲學家盧梭曾經說過:「你知道用甚麼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其實,這個方法就是百依百順。」,疼愛子女的方式絕對不是在財務上縱容小孩,讓他們無法擁有正確的金錢價值觀,以致於未來人生可能會發生重大的財務問題。

每年過年小孩會收到紅包,而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你可以利用處理壓歲錢的時機,與他們進行一些有關如何理財的對話。讓他們藉由擁有「屬於自己的帳戶的錢」的方式,訓練他們如何儲蓄及做計劃性的消費,一點一滴的去建立他們對於金錢正確的價值觀,這些看似無形的財務智商,在他們長大成人出了社會後都將帶給他們極大的幫助,而父母親正是培養他們財務智商的最佳人選。

如果你希望了解財務規劃服務的內容、對自己的保單規劃有問題,或是有其他的問題希望找財務顧問做諮詢,你可以點選此連結來預約2小時的免費諮詢: 預約免費財務規劃諮詢“>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 公益信託介紹影片

§了解科學化理財,如何將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運用到家庭理財: 財務規劃介紹影片

§ Facebook粉絲頁:Happy Goal 樂活理財粉絲團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下載員工理財教育課程大綱),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

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 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Photo: Victoria Pickering, CC License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