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基本功:建立財務目標

原文刊登於今周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99-110663

20140921投資

說到投資,你會怎麼開始做投資?投資這件事情對你來說是一件麻煩的事嗎?你會花多少時間來管理你的投資,是每天看行情,還是隔一段時間才留意一次?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為什麼要做投資?如果有錢做投資,你大可只把它放在銀行定存或是買一張儲蓄保險,按時繳費就好了,投資還要花心思做投資管理,說起來也有點麻煩,那你做投資的目的何在呢?

你會為投資設立一個目標嗎? 投資達成什麼樣的投資報酬率算是成功? 我們有些人對於投資沒有特別的想法:一部份人只是機械化的在幾家銀行固定扣款買基金、沒時間也沒能力去管理這些投資。一部份的人則是非常積極的在管理他們的投資,時常留意報章媒體對於經濟情勢的報導、頻繁的進出股市或是基金,為了做停利停損,時常買進賣出,為了管理投資花去他們不少的時間,心情也時常隨著投資標的市值的變化而高低起伏,投資對這些人來說可以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因為沒有投資目標,一般投資人普遍會有這樣的現象:

1.  容易受到金融業者行銷手段影響 

報章媒體上時常可以看到這樣的訊息:xx基金,10天內100億元上限已募滿!XX基金熱賣「額度有限」、基金即將募集截止。投信與基金公司刻意做宣傳,營造熱賣的氛圍,或是特定公司的大幅廣告一再重複 ,在其報導內容中該公司的經理人受訪時,報導內容往往具有強烈暗示銷售的意味、報喜不報憂,投資人在這些資訊的推波助瀾下,時常衝動的去購買,不去考慮說購買這些投資商品對他們是否合適。

2.  容易有情緒化投資的行為

由於無法過濾排山倒海的投資資訊,報章媒體上有關經濟情勢變化、投資標的漲或跌等等資訊,造成投資人的恐慌,或對其產生充滿希望的期待。投資人因而對其投資資產的判斷,常常受到情緒影響,而做了一些不必要的買進賣出的行為,讓金融業者多賺了手續費,而投資人的投資報酬率卻常常無法得到合理的報酬。

那要如何改善這種現象呢?最好的方式把你的投資跟你的財務規劃結合起來,也就是說利用財務規劃,先把你想要完全的財務目標找出來。因為有了這些目標,你才能根據這個來設定自己的投資目標,當你把這些花點時間規劃好了,以後你的投資就像裝了導航系統GPS一樣,你將不再因為市場的波動而患得患失。你可以多把時間花在工作、家人與休閒上,投資讓它正常的運作,你只要定期花些時間再做檢視就好。

要把你的投資跟你的財務規劃做結合,在實務上要怎麼做? 以下是幾個方向:

1.  列出能感動你的財務目標

把你想要的夢想、人生想要完成的目標寫出來,這些目標是你真心渴望去完成的,而不是人云亦云的目標。例如說每個人都說該做退休規劃,但是你的退休規劃應該跟別人是有所不同的,退休後可能還有長達20、30年的時間,你不會期待每天在家看電視過日子吧!但是該如何過退休生活:再進修、培養自己的興趣、當志工做公益,甚至再創業也不無可能,把這些目標根據自己的需求想得更仔細些,讓它變成對你是有意義的目標,你才會有動力以後持續的來完成它。

2.  把你的財務目標具體化

如果你只是想說我5年後要買房子,這不是設定財務目標,這只是空想,但是當你把它具體化:買在什麼地段、附近房價如何? 房子總價約多少、你需要準備多少頭期款、貸款多少、裝潢費用多少等,你可以把它一一列出來,這才是一個真正具體的數量化的財務目標。

3.  如何完成財務目標

5年後要買房子總價或20年後需要準備的退休金等,這些都是已經把財務目標數量化的數字。接下來要來思考:如何利用金融工具來完成這些目標。不同的金融工具有不同的風險程度、期望報酬率等,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做選擇,由於在前面你已經把財務目標數量化了,有了這些數字,還有要達成財務目標所需要的時間、投資金額(每月或季、年等)、預估目標報酬率等等,你將可以進一步做投資工具的選擇。

20140921理財目標報酬

4.   選擇適合的投資標的

你可以根據你的投資策略、預估目標報酬率、風險屬性等,建立你的投資資產配置,當然投資標的的管理費是一大考量因素,在複利效果影響下,即使只是一年多2%費用的差距,在20年後投資報酬率將減少49%,可說影響頗大。以下例來說,以ETF指數化工具做投資,不僅年度管理費用不到0.2%,預期報酬率也可以符合達成財務目標的需求。

20140921投資試算

(此篇文章不應被視為基金或ETF之招攬,任何人觀看本文之後,而有投資該基金或ETF之行為,應自行對所有後果負責。)

如果你希望了解財務規劃服務的內容、對自己的保單規劃有問題,或是有其他的問題希望找財務顧問做諮詢,你可以點選此連結來預約2小時的免費諮詢: 預約免費財務規劃諮詢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 公益信託介紹影片

§了解科學化理財,如何將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運用到家庭理財: 財務規劃介紹影片

§ Facebook粉絲頁:Happy Goal 樂活理財粉絲團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下載員工理財教育課程大綱),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 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圖片來源:thinkpanama )

從保險申訴率看如何避免保單糾紛

20140803保險申訴
原文刊登於今周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99-109540

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每年會針對銀行、保險、證券業消費者的申訴案件,做一份申訴案件及申訴率統計表(見文章後面,為方便比較我們把它按照申訴比率高低做排列)。雖然我們不能很武斷的單憑這份資料,就知道被申訴的公司到底是為何被申訴,但是從申訴比例高低的比較,你還是可以看到一家公司在產品設計、業務員素質及其服務品質上看到一些端倪。

在現今的環境,保險商品由於產品相對複雜,不管是商品內容、契約條款、理賠等等,與其他金融商品相比真是相當的複雜。尤其現在銀行、證券、保險等等行業都在經營財富管理的業務,由於受到利率低迷的影響,銀行本業利潤下降;因此銀行現在有都成立保代公司兼做保單的銷售。銀行理專主力多以銷售儲蓄色彩濃厚的養老險、增額壽險為主,在理專銷售過程中這類商品常被拿來和定存做比較。而這時理專如果解釋的不夠清楚,甚至會讓保戶誤以為是定存,等到急需用錢辦理提前解約時,才發現無法像定存一樣百分之百拿回所繳的本金,因而衍生銷售糾紛。而在其他通路類似的糾紛也一再的發生。

發生面對金融從業人員不當的銷售消費者到底應該如何自保,避免這樣的糾紛? 以下提供你一些可以做購買與否參考的依據:

1.從業人員:這儲蓄險利率2.5%比定存利率高很多喔!

你可以這樣回問:

Q.:你說的利率2.5%是寫在那裡?
你們的廣告文宣上面有寫嗎?

A:從業人員的回答可能是:保單預定利率2.5%就相當於定存利率

實情:

宣告利率、預定利率都是保單上常見的專有名詞,但是這兩個利率都不是保單所可以產生的實質投報率。

所謂的預定利率,是保險公司將保戶所繳的部分保費拿去做投資,預期未來會得到報酬率,而保險公司預先將未來的投資報酬率回饋給保戶,在計算保費時就直接扣抵保費,因此預定利率越高,保戶所要繳交的保費越低。

為什麼說只有部分保費拿去做投資? 因為保戶所繳的保費中,有部分要拿來支付保險公司的行政費用、給業務員的佣金、內勤人員的薪水等等。還有保單還是有保障的成份在,因此另外有一部分要拿來作為危險保費,把這些費用扣除後剩下的保費才是保險公司拿去投資的錢,實際報酬率就是從投資的金額計算。這跟你把錢放定存是不一樣的,錢存銀行它並沒有業務員佣金、保額的保障、提存責任準備金等等;所以如果你用預定利率推算回去,常會發現與實際報酬率之間有很大出入,因為保險公司所提供的報酬是以投資部分來計算。因此保單預定利率, 無法直接等同於定存利率或是保單的投資報酬率。

2.從業人員:您買這保單就像錢放銀行做定存一樣

Q:客戶:你說的存6年領回跟定存一樣,那中間萬一我臨時急需要用錢,我可以隨時把我的本金100%拿回來囉?

A:從業人員:要儲蓄當然是要有紀律的存,不要隨便動用比較好

實情:

提前解約會扣解約手續費,儲蓄險保單最好不要輕易解約,因為在扣除解約手續費後,有可能會拿不回過去的總繳保費,解約手續費則會隨著保單年期逐年降低。解約所能拿回的金額,在商品宣傳單上都有註明,消費者在購買前,要仔細考量清楚自己的需求,如果短期內會有現金的需求的話,建議就要慎重考量是否要購買儲蓄險。

部份從業人員為了業績,怕嚇跑客戶,在解約金上面也不會主動告知,因此你在投保前需要更家謹慎評估。

3.   從業人員:不用怕繳不起保費, 萬一臨時有急需可以做保單貸款

Q.:客戶:保單貸款利息多少?

A: 從業人員:保單貸款利息不高啊

實情:

保單貸款的利息動輒年息5%,6%以上,如果你要借保單貸款來繳保費是相當划不來的,因為你的保單的利率可能不到2%(點此連結看各家借款利率:各壽險公司保單借款利率一覽表)。

根據2012年台灣地區保險報告(2012 Taiwan Insurance Sector Report)指出:台灣地區保單第13個月的保單繼續率(指既有的保戶持續繳費的比率)為80%,第25個月為70%,往後平均約每年有4.5%的保戶沒有再續繳。按照這樣的數據推算,終身險保單能持夠有到滿期,而且維持有效的比率只有25%。這麼低的比率可能的因素有很多:從業人員不當的推銷、因為人情投保、沒有買到合適的保單…等等因素都有可能,但是在實務上我們碰到不少客戶是因為保費支出過高、造成家庭重大負擔、財務上無法負荷而中斷投保的情形不少。

金融業中銀行、保險、證券等等行業,常常會有交叉行銷的狀況,例如銀行理專向你推銷保單;保險從業人員向你介紹他們金控集團銀行的房屋貸款等等。消費者要保護自身權益的方式,除了加強自己對金融常識的了解外,最好的方法應該是讓各自不同領域的金融商品回歸它基本的功能,不要把彼此的功能搞混了:買了儲蓄型保險,期待它像銀行的定存一樣,買了一堆儲蓄險,結果自己的壽險保障額度卻非常低。

因為聽說高收益債券可以月配息,一年可以配到6%以上,於是把銀行定期存款全部轉去購買高收益債券,希望它可以每月領取不錯的利息,卻忽略了它淨值下跌、造成本金的損失,凡此種種其實都是造成金融消費糾紛的原因之一,如果在購買這些金融商品之前,已經做完完整的財務規劃、知道如何利用各種不同金融工具來完成你的財務目標,當面臨是否購買金融商品的時候,你會根據是否可以符合自己的需求來做選擇,而不是完全根據金融從業人員的話術或行銷資料來做判斷,發生買錯商品與產生消費糾紛的機率無形中會降低很多。

20140803申訴-1
20140803申訴-2

註:

1.簽單契約總件(人)數:係指申訴率統計期間內,該保險公司之財產保險簽單總件數、個人保險有效契約總件數及團體保險有效契約總人數之總和。

2.申訴率=[申訴件數/簽單契約總件(人)數]*1,000,000

3.安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申訴件數,另含英屬百慕達商滙豐人壽保險國際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之申訴件數。

4.全球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申訴件數,另含國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之申訴件數。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申訴案件及申訴率統計表)

5.資料如有出入以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資料為準

如果你希望了解財務規劃服務的內容、對自己的保單規劃有問題,或是有其他的問題希望找財務顧問做諮詢,你可以點選此連結來預約2小時的免費諮詢: 預約免費財務規劃諮詢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 公益信託介紹影片

§了解科學化理財,如何將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運用到家庭理財: 財務規劃介紹影片

§ Facebook粉絲頁:Happy
Goal 樂活理財粉絲團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下載員工理財教育課程大綱),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

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 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圖片來源:  401(K)2012)

正確的保險規劃:讓你的淨保額變成正數

 

 

20140726保險

原文刊登於今周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99-109408

這次颱風襲台沒有傳來太大的災情,最後卻帶給我們一個令人悲傷的空難事件消息。據報載復興航空澎湖空難事件中,每位罹難者的保險理賠金額竟然不到300萬元,讓人感到相當的詫異。每當有天災、人禍等重大事故發生時,大家才驚覺國人的保險投保額度都偏低,沒有辦法為家人提供足夠的保障。根據行政院主計處101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顯示,101年國內經濟緩步成長,每戶所得總額 117.7 萬元,而每一家庭平均支出 92.6 萬元。如果以不到300萬元的保額來看,事實上只相當於台灣一個家庭約3年的支出,以這樣的額度來說,相信多數人會認同這樣的額度是偏低的。

面臨未來不可知的風險,要怎麼來做保險保障的規劃,讓自己與家人都有足夠的保障呢? 以下是幾點建議:

 1.  檢視你的”淨保額”有多少?

如果用你的資產減去負債得出來的值是正數,那表示你的資產大於負債,你的淨資產是正的。同樣的,如果你的壽險保障額度,是大於你的所需要的額度,你的保單的淨保額是正的;反之如果你的保額根本就無法滿足你所需要的額度,你的保險的淨保額是負的,那你應該把你的保單拿出來做一番整理了。

在這篇文章:運用定期壽險彈性補足人生保障缺口中,我提到了怎麼去計算你所需要的保障額度:

所需要購買的壽險保障額度C=A-B

A. 所需要的準備:
1. 每月日常生活費乘以希望留給家人的保障年期
2. 未償債務(信用貸款、卡債、其他債務)
3. 房屋貸款餘額
4. 子女教育金準備
5. 最後一筆費用(醫療費用、人生禮儀最後處理費用)
6. 留給父母的孝養金

B. 已有儲蓄準備:

1. 已有儲蓄準備(定存或已有投資,可以立刻變現者)
2. 壽險有效保額(契約有效的保單中的壽險額度)
3. 其他的準備

當你的壽險保障額度減去C值,所得到的值大於零時,你的”淨保額”才是正數,也代表你買了足夠的保障了。

2. 檢視你保單的整體架構

保單的整體架構上,理論上你應該有足額的壽險保障,再加上意外險的額度做補強。壽險與意外險理賠的範圍不同,壽險是不管是因為意外或疾病身故、全殘都有理賠,但是意外險是因為意外事故引起的才會理賠,因疾病的身故或全殘是不會理賠的,因此在規劃上應該以壽險的額度為主。

在你的所有保單中,如果壽險全部是以終身險與儲蓄險做規劃,你可能會有整體保額偏低及保費較高的狀況。如果要增加你的保障額度,可以把終身壽險與儲蓄險額度降低,以多出來的預算去投保定期險。因為定期壽險的保費相對的比終身壽險低很多,你可以用跟終身壽險同樣的保費預算,但是一下子把壽險額度利用定期壽險調高到你所需要的額度。

定期壽險與終身壽險保費差異極大,尤其在現在低利率的環境下,保單預訂利率也低,因此保費相對的會比以前貴,在保費預算上更要精打細算。例如:同樣是買100萬壽險,25歲男性,繳費20年的平準終身壽險(終身保額都是100萬),年繳保費27,000元,而30年期的定期壽險只要年繳4,710元(不同公司費率可能不同,此處僅是舉例說明)。 所以同樣的保費,買終身壽險只能買到100萬保額,但是定期壽險卻可以買到570萬,這差異不可謂不大,你可以善用定期壽險及意外險(一般內勤上班意外險100萬,保費約1200一年)來提高你的保障額度。

 3. 常出國需要買旅行平安險,不如直接把意外險額度調高

你出國臨時加買的旅行平安險,單次買你可能覺得保費不高,但是其實它比一年一期的意外險保費還貴,如果出國頻繁,你應該把原有壽險保單內附加的意外險額度調高,或是單獨購買壽險、產險公司單獨出單的意外險。

4. 別管商品行銷話術了,你的保障最重要

有人把保險當成投資或儲蓄的工具,但是其實保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幫你做風險轉嫁。一張意外險保單年繳1,200元,意外發生時它提供的是多達1,000倍於保費的100萬的保險理賠,這才是它最應該發揮的風險轉嫁的功能。

在這個最基礎、也最重要的功能沒有做到以前,其他的投資或儲蓄的功能都是次要的。你應該重新檢視自己的保單:在給自己與家人需要的保障是否都做足夠了,再來談是否利用保險來做其他的規劃,而不是本末倒置、繳了不少保費,卻沒有得到應有的保障。

如果你希望了解財務規劃服務的內容、對自己的保單規劃有問題,或是有其他的問題希望找財務顧問做諮詢,你可以點選此連結來預約2小時的免費諮詢:預約免費財務規劃諮詢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 公益信託介紹影片

§了解科學化理財,如何將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運用到家庭理財: 財務規劃介紹影片

§ Facebook粉絲頁:Happy

Goal 樂活理財粉絲團

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圖片來源: Christopher S. Penn)

理財規劃讓人生夢想不再只是幻想

20140720財務規劃

原文刊登於今周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99-109249
現在是證照的時代,美容美髮、廚師….等都需要有證照,不過跟民眾息息相關的理財顧問業,目前在台灣卻只有國際證照的考照與認證,政府相關部門卻尚未對此做任何的規範與證照認證。所謂的理財顧問業指的是,財務顧問以第三方客觀的立場,為客戶提供理財規劃的諮詢與解決方案的建議與協助執行。在國外稱之為IFA(Independent Financial Advisor)獨立財務顧問,他們以他們的專業提供收費式的理財規劃諮詢服務。獨立的意思是指他們必須立場中立,為客戶提供客觀的理財規劃建議,而不是在做商品的行銷。在目前的環境,因為從事這個行業的財務顧問人數還太少,社會大眾對理財規劃的認知也不足,因此也不知道如何尋求財務顧問的協助。

多數人在做理財時由於缺少事先的理財規劃: 知道自己要完成的財務目標是那些、規劃完成的方式與工具如何選擇等,因此對於金融工具的選擇,可能就是隨著大眾媒體的資訊與商品供應商的行銷資料做選擇,對於以後是否可以完成自己的財務目標,可能就不是非常有把握了。例如這幾年大家流行買月配息的高收益債券基金,因為它每年配息約5%看來相當吸引人,於是有人把它當定存來買,有人把它當退休規劃的工具。舉例來說如果你是在2003年1月以1,000萬台幣購買聯博高收益債美元AT股基金的話,以那時的配息率,你每月可以拿到的配息是116,878元,但是到現在,因為配息率逐年下降的結果,你現在能拿到的每月配息是47,783元(美元對台幣匯率1:30),約是2003年的41%,如果你是把配息拿來當退休生活費來用的話,這樣的規劃你覺得如何?

那到底理財規劃在做什麼? 可以從包括了以下幾個方向來協助做好個人家庭財務管理:

1.  做好財務整理

在做任何規劃前,當然首要的事情是先了解自己的財務現狀才能做後續的規劃。

財務顧問可以協助建立自己的財務四大報表:收入、支出、資產與負債等報表,這將協助你知道自己的現狀:現金流的流入、流出、有多少資源可以運用來完成財務目標等。要知道這財務四大報表是包括那些項目,可以點選以下的連結來下載理財規劃問卷:http://www.ifa-cfpsite.com/download/201401questionnaire.pdf

2.   負債管理

你有負債嗎? 是良性的負債(房貸、投資、創業等,還是卡債、高利貸等非良性負債?),你知道如何管理債務:逐步降低債務、還清債務嗎?

3.   支出管理

你的收入支出可以平衡嗎? 還是你是入不敷出,不知道如何去減少開銷、做預算的控制? 理財規劃可以讓你學習到如何記帳、追蹤自己的消費記錄、做好收支管理。

4.   儲蓄

你是否已經建立了固定儲蓄的習慣? 每月的收入中可以有一定比例的收入固定存到儲蓄投資的帳戶內? 你知道為了達成你的財務目標,你需要做多少金額的儲蓄嗎?

5.   工作職涯發展

你現在的工作可以讓你發揮所長、樂在其中嗎? 你是否滿意現在的工作收入? 如果不滿意的話,你有什麼樣的計劃,希望找到更理想的工作、發揮所長或是增加工作收入?

6.    風險規劃

如果碰上疾病、意外等事故時,你是否有足夠的保險保障,讓你可以安然渡過難關? 你的保障額度、保障範圍足夠為你及你的家人提供完整保障嗎? 萬一不幸造成失能,暫時或是永久無法工作的狀況,你是否有因應的準備? 你有為自己及家庭建立一個緊急預備金嗎?

7.    投資

理財規劃幫你整理出那些財務目標是你需要去完成的,在擬訂好完成的優先順序後,便可以運用可以動用的財務資源,藉由金融工具的投資來完成自己的中、長期財務目標。

由於有清楚的投資目標(什麼樣的財務目標在那一年度需要達成、所需要的金額多少? 是一次性的支出,還是連續性的固定支出等),加上有系統性的投資策略:以有效的資產配置及追蹤管理,逐步的完成自己的財務目標。

8.  子女教育規劃

你希望為子女提供什麼樣的教育基金準備? 出國留學、還是唸國內研究所? 需要準備多少金額?

9.   稅務規劃

你一年需要繳多少的稅? 在個人所得稅方面,是否有合法降低稅負的空間,可以幫你節稅?

10. 退休規劃

你有一套自己的退休規劃嗎?除了勞保、公保等退休金外,你是否有自己做退休規劃? 你知道退休後需要多少退休生活費、老年醫療、安養的費用多少嗎?勞保、公保等退休金給付的足夠你的退休所需嗎?如果還有不足的部份,要用什麼方式來補足存自己的退休金?

11. 財富傳承規劃

你是否有先立好自己的遺囑,對於身後財產如何分配,先做好安排,是全部留給後代,還是你希望有一部份可以留做公益?是否需要成立公益信託來完成你的愛心?

12. 透過專業財務顧問的協助

一個專業及合格的財務顧問的可以在人生理財規劃上提供跨領域(財務、保險、稅務、投資、法律等)的協助,對於人生財務目標的達成將是一大助力。

理財規劃幫你建立一幅理財藍圖,有了這幅藍圖,你將清楚知道自己的人生你想要如何的安排。就像在蓋一棟建築,事先已經由建築師把設計藍圖畫好,不僅把建築依未來使用的功能性,先安排好內部建物的配置、在安全與結構安全上也都考量到了,工人只要按圖施工就可以把大樓蓋好。

而財務顧問的角色就如同建築師,協助你、與你一起完成你的理財藍圖,在此圖上已經把你的財務目標及如何完成的途徑標記在上面,讓你在做財務決策時可以有所依歸,讓你的人生夢想不再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幻想。

如果你希望了解財務規劃服務的內容、對自己的保單規劃有問題,或是有其他的問題希望找財務顧問做諮詢,你可以點選此連結來預約2小時的免費諮詢: 預約免費財務規劃諮詢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 公益信託介紹影片  公益信託網站: 公信社企網站

§了解科學化理財,如何將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運用到家庭理財: 財務規劃介紹影片

§ Facebook粉絲頁:HappyGoal 樂活理財粉絲團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下載員工理財教育課程大綱),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

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 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圖片來源: jenny downing)

勞退新制自提6%開放勞工自選投資標的因應之道

20140713勞退新制

原文刊登於今周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99-109105?page=1

報載勞動部推動勞退新制自提6%勞退金,開放勞工自選投資標的,現在已經完成相關條例修法,待立法院通過上路後,勞工每月提撥6%退休金將可自行決定投資標的,但不保證收益,勞工須自負盈虧。在不超過每月工資的6%範圍內,勞工可自願提繳而且享有免稅優惠。所謂的免稅優惠是指勞工自願提繳之部分,得自提繳當年度之個人綜合所得淨額中扣除。勞工每月自願提繳工資上限為15萬元,最高提繳比率上限為6%,勞工可以每個月從自己的薪資中,另外提繳6%到退休金帳戶裡面。如果月收入15萬元,自願提繳工資6%,等於是每月提繳9,000元,在明年報稅時可以增加108,000元的列舉扣除額。

首先要先弄清楚的是:除非你在94年7月1日勞退新制開始實施後,還是選擇用舊制退休金,否則一般勞工多數都是選擇新制退休金。在退休時可以拿到的二種退休給付,一種是勞退新制退休金,另外一種是勞保老年給付。勞退新制是僱主按照薪資的6%提撥到你的退休金專戶去的,而勞保老年給付是勞保給付的一種。新聞中所講的自提6%勞退金,指的是勞退新制,除了僱主幫你提撥的6%之外,你可以自己再增加提撥6%。而現在政府準備要開放可以自選投資標的的部份,是你所增加提撥的6%的部份,並沒有包括僱主為你提撥的6%。
勞工退休金條例施行細則第32條中有規定:本條例第二十三條第二項所定勞工退休金運用收益,不得低於當地銀行二年定期存款利率,由開始提繳之日起至依法領取退休金之日止期間之平均每年之年收益率,不得低於此一期間當地銀行二年定期存款利率之平均數(而102年全年平均數是1.3916%)。
這新聞的重點是:你自己提撥的6%部份你可以自選投資標的,但是就沒有收益不得低於當地銀行二年定期存款利率的保障了。
根據勞動部統計,每月自提退休金的只有34.4萬人,比率占整體不到6%。勞工自提退休金自選投資標的制度最快105年上路,屆時會有多種商品類型,包括保守型、穩健型和積極型等多種投資類別,可以依照自己的投資屬性,以及距離退休期限長短,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不過同樣類似的情況,先前已經有私校教職員退撫儲金自選方案,就如同《今周刊》的文章:”國內首次平台試驗逾九成沒「自選」中所提的:自去年年初開始,台灣的六萬多名私立學校老師已經透過「私校教職員退撫儲金投資平台」,為自己選擇適當的投資標的,但是至今仍有超過九成未曾使用自選平台,參與程度不足、靠政府心態作祟、自選僅8%。而其投資績效方面:以102年4月到103年4月底的三類型組合績效來看,保守型為1.86%、穩健型8.28%、積極型2.64%;至於表現較佳的穩健型與積極型,各自只有3%的私校教師選擇,合計受惠者不到四千人。
保守型的表現雖然高於兩年期定存1.39%,但只略高於過去一年的1.65%物價漲幅,對年輕族群來說,透過這樣的報酬率來累積退休金並不合理。”
私校教職員自選方案透露出幾個問題: 一是因為沒有足夠的相關宣導與訓練,造成多數人不敢選擇保守型以外的投資組合。所謂的保守型組合有約80%在定存、貨幣基金等標的上面,只有少部份的債券標的,所以事實上跟定存意思差不多。
如果你距離退休時間很近,選擇這樣的投資組合還合理,但是92%的人都是這種組合,那就太不合理了,二是以這樣的結果,私校教職員以後的退休要得到較佳的退休給付可能都成問題。
面對即將實施的勞工自行提撥6%退休金可以自己決定投資標的,你該如何因應呢?以下是幾點建議:

1.    6%自提金額金額太小,對你的退休金影響不大

由於勞工自提金額還是有上限6%,及目前勞工退休金月提繳工資分級表最高也只有到150,000元,所以你每個月6%自願提撥最高也只有9,000元,這相比於你所需要的退休金來說,可能是遠遠不足的,大部份的退休金還是必須靠自己的退休規劃,在工作期間內所累積的退休金準備來做因應。

2.    退休規劃自己的投資才是主體

主管機關可能怕多數人並不具備投資的專業與知識,因此可能比照私校教職員退撫儲金自選方案,到時可能仍然有保守型、穩健型、積極型等等固定式的設計,這樣的設計未免太過於僵化、沒有彈性。如果是你自己做的退休金準備,你可以選擇內扣成本更低的投資工具體(如指數化基金ETF),資產配置方式更有多重選擇的投資組合,以符合自己退休規劃的需求。

3.    退休規劃絕對不是只有數字而已

幾乎所有的退休試算軟體都是千篇一律的問你:預計退休年齡、預計壽命、希望退休後每月可花費金額、預估通貨膨脹率….等等,用這些數據算出你的退休需求有多少,不過退休規劃真的只有數字的問題而已嗎? 現在人類平均壽命不斷延長,退休後可能才是你要展開第二個人生的開始。

我們上個月在孟加拉參加尤努斯中心的世界社會企業日活動,看到尤努斯博士已經高齡75歲卻仍然神采奕奕。在這個會議上,幾乎從早上9點到下午6點都在會場上,不是主講,就是參與論壇。一整天完全看不出疲憊的樣子,因為他一直在為公益、為社會企業造福別人而努力,這讓他的神采看來就像50歲的人一般。

如果退休後還有20,30年的人生要過,你會怎麼規劃退休? 除了退休生活費以外,你可能要規劃運動健身、娛樂、進修,甚至於你可以規劃如何利用退休前工作的專長來做公益,也許你想要成立一個公益信託,對公益團體做金錢、物資或人力上的支援。你甚至可以利用社會企業的模式來幫忙解決社會問題,但是獲利還是多數再回饋社會? 有很多選項可能讓你在做退休規劃時做選擇,而這些都將讓你的退休生活更加多采多姿。

如果你希望了解財務規劃服務的內容、對自己的保單規劃有問題,或是有其他的問題希望找財務顧問做諮詢,你可以點選此連結來預約2小時的免費諮詢: 預約免費財務規劃諮詢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 公益信託介紹影片  公益信託網站: 公信社企網站

§了解科學化理財,如何將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運用到家庭理財: 財務規劃介紹影片

§ Facebook粉絲頁:Happy Goal 樂活理財粉絲團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下載員工理財教育課程大綱),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

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 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圖片來源:"  aag.com.)

破除22K魔咒,嘗試社會企業模式創業

20140706 Yunus

又到了畢業季,不知有多少人要踏上人生不一樣的旅程,離開了學校、開始有了就業的壓力,你的心情是高興,還是覺得徬徨? 薪水22K的陰影還在,工作看來也不是那麼好找,你該如何面對: 繼續唸研究所? 反正再等個2,3年後,也許台灣的經濟情況會好一點,找工作那時再來煩惱?

因為工作生涯規劃是人生規劃中很重要的一部份,我們在幫客戶做財務規劃時有時,需要為他們做工作諮商、為他們提供建議。因為一個人工作順利與否,直接牽涉到他的財務狀況。如果沒有穩定的工作收入,在個人與家庭財務上也很難以做中長期規劃。即使你要創業,你都應該把未來的財務狀況先做個預估,創業沒有說一定會成功的。但是我常常在台北東區的巷弄內,看到不少的店家風風光光的開了店,一二個月後就悄悄收店了,那店裡的裝潢、租金等少說也有數百萬,就這樣付諸流水了,這對他們個人的財務一定帶來不小的衝擊,如果事先有多做一些評估,應該可以避免這樣的狀況發生。

現在媒體對就業情況的報導少有是正面的,如果今天一個大學剛畢業的年青人來找我做諮商:他覺得現在很難找得到適合的工作、薪水又少,我會跟他說其實每個世代都有不同的問題,現在台灣的年輕人已經擁有不少,也許經濟情況沒有像以前那麼好,但是也絕對沒有糟到什麼地步,如果跟別的地區比起來,我們的年輕人已經夠幸運了。

就在上周我們飛到孟加拉參加尤努斯中心在達卡舉辦的世界社會企業日,有來至世界70幾個國家,1,000人參與了這樣盛會。台灣是由台灣尤努斯基金會率領35人的團與會,大會的目的主要就是在探討社會企業的模式、如何運用於現今的社會中,如何利用社會企業這種既營利又能做公益,解決社會問題的模式如何在各個國家推動。
會後我們去參觀了尤努斯中心在達卡地區的一些社會企業及做公益的據點,在達卡的街上你看不到計程車,他們的計程車就是人力三輪車,街道上一半面積都是人力三輪車的天下。只見他們每個人冒著酷熱用力踩著,車上坐著上班族、學生等。有時居然看到一輛二排坐位的車子上面,居然坐了6個學生,只見這些車伕大部份時間都是站著踩車,汗水不停從他們由黝黑的臉龐滴下。隨後參觀他們另一個讓貧困人家的小孩上課的學校,美其名說它是學校,其實只是一間矮房子。小小一間約4坪大的房間,天花板上只有一隻電風扇,跟一盞昏暗的燈泡,沒有窗戶、悶熱無比,但是卻擠滿約30個小朋友。尤努斯中心讓他們每月只要繳相當少的錢,就可以在此受教育。而出了矮房是泥濘的小路,不是水泥路,也不是柏油路,而是路面上偶爾還夾雜著垃圾、下個小雨就到處積水的泥土路。
20140706 Yunus1孟加拉的面積是14萬7570平方公里,約是台灣的4倍,但是他們卻有約7倍於台灣的人口:1億5000萬人,如果你還覺得現在台灣環境不佳、工作不好找、整天哀聲嘆氣的話,那你應該去一趟孟加拉。在他們的人力腳踏車車伕汗水直流的臉上,你將看到一個人每天都要為基本的生活辛苦的奮鬥,而跟他們相比,至少生長在台灣的年輕人是幸運多了。

在世界社會企業日會場,到處看的到這樣的標語: “We Are Not Job-Seekers, We Are Job-Givers",我們不是找尋工作者,我們是工作給與者。孟加拉有40%的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但是數十年來,尤努斯博士靠著貸款給窮人、鼓勵他們創業,至今已經讓數百萬人脫離貧困,他更喊出要在2030前讓貧窮在孟加拉完全消失。

他鼓勵年輕人不要被失業打倒,與其千方百計尋找工作,不如去找出社會的問題、針對解決這個問題,以創立社會企業的方式創造就業機會,同時也解決了社會問題。他說:「推動社會的從來不是專家,而是夢想家!」,尤努斯指出,現在的年輕人都被期待要大學畢業、找個好工作,「彷彿找個好工作就是人生的盡頭。」,但尤努斯認為,每個年輕人都有能力成為一個創業家(job giver),而非員工(job seeker),未來將不會有所謂的失業問題,因為所有人都能夠創造自己的定位與價值,成為解決社會問題的社會企業家。尤努斯說,目前的這個世代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強大、最富有的世代,每一個人都有能力改變世界,創造你想像中的世界。”但如果年輕人不去夢想、不去實踐,就浪費時代賦予你的能量和特權。”他認為,所謂的改變世界應該從觀察身邊事物做起,「如果你可以改善2個人、5個人的生活,就已經種下希望的種子;就像微型信貸,只要一點點的錢就足以讓人自立。」
而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雲於 6 月 29 日參加北京清華經管學院 2014 年發表畢業典禮演說也說:”今天社會缺乏理想主義,缺乏擔當的時候更需要理想主義,更需要擔當。不僅僅是你需要,不僅僅是社會需要。社會最缺的東西是最稀缺的資源。做那些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最需要的事情,才有成就。”

如果你稍微留意一下周遭的社會,你會發現大大小小的問題。譬如說過馬路、等紅綠燈時,常常碰到殘障人士拿著一些小東西,希望你發揮愛心,買個東西幫忙他們。

問題是他們賣的東西千篇一律,都是品質不是很好的抹布、原子筆等,你即使想要幫忙他們,也不可能一直買這些東西。如果你可以創立一家社會企業,教他們如何製作手工肥皂,或是把各種種子鑽洞變成手機吊飾等。一塊手工肥皂加上一個簡單、但是質感不錯的包裝,或是一個可愛的鑰匙圈、手機吊飾等,相信一定比抹布、原子筆等更受到大家的歡迎。他們可能需要一小筆資金,購買簡單的器材就可以自立更生,這也是美事一樁,不是嗎? 以前的公益活動都是直接以金錢或是物資捐助弱勢族群,而尤努斯中心的模式是希望透過社會企業模式,幫助他們可以自己自足,不再需要別人的資助。如果你現在正在內心徬惶、在煩惱工作該那裡找的時候,社會企業的創業模式也許可以給你做參考。從尤努斯博士及馬雲的談話,我們都看到他們鼓勵大家應該懷抱理想,用一己之力來改善世界。今天你也許可以抱怨經濟情況不佳、工作難找,但是你也不要忘了,其實很多方面你其實是比以前擁有更多的:網路的發達讓你想找什麼工作的資訊都彈指可得,交通、公共建設等等都比以前更好,台灣的年輕人也許沒有孟加拉人物質上的貧窮,但是我們的年輕人卻是心理上的貧窮,因為生活的優渥,讓年青人失去了創業、冒險等衝勁了,面對社會企業這種全球化的新思維的時候,也許可以帶給你一些不同的思考方向。

如果你想多了解尤努斯博士及社會企業模式,以下是一些影片及網站連結:
微型借貸脫貧翻身 鄉村銀行再進化
楊瀾訪談錄(banker)默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格萊美銀行的創始人
Social Business Pedia

如果你希望了解財務規劃服務的內容、對自己的保單規劃有問題,或是有其他的問題希望找財務顧問做諮詢,你可以點選此連結來預約2小時的免費諮詢: 預約免費財務規劃諮詢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 公益信託介紹影片  公益信託網站
§了解科學化理財,如何將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運用到家庭理財: 財務規劃介紹影片
§ Facebook粉絲頁:HappyGoal 樂活理財粉絲團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下載員工理財教育課程大綱),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
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 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圖片來源:    liaojose901)

培養子女一生受用的金錢觀

20140622子女金錢觀

原文刊登於今周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99-108703

中國人常說富不過三代,上一輩辛苦打拼下來的基業可能經過1,2代之後就被後代敗光了。這可能有幾個原因:有人是抱著傳子不傳賢的觀念,如果子女承接事業後又沒能力、無法善待員工,當然事業就會日益萎縮。但是有很大的原因應該是跟後代子孫不知如何理財有關,由於缺乏財務智商,後代子孫即使繼承了龐大的遺產,不僅無法創造更多財富,可能連守成都有問題,最後再多的財產也會在他們手上敗光。你可能想說你只是一般中產階級,非大富大貴之家,不用擔心子女這方面的問題。事實上,處理錢財是一輩子的功課,而這是無論貧富貴賤,每個人都要面臨的問題,不會因為你是中產階級,子女以後就不會碰到錢財處理上的問題。你如果能夠從小培養小孩子正確的用錢觀念,讓他們建立財務智商,對他們的幫助可以讓他們一輩子都受用。

如果子女年紀都還很小,要如何去跟他們談錢呢? 他們可能才5,6歲都還沒上學,對多數的事情都還是懵懂未知,要怎麼去跟他們談到錢財方面的事,以下有幾點提出來做討論,如果他們問到這些問題,你要如何回答:

1. 你賺多少錢?

當小孩子問你這樣的問題你賺多少錢時,你會怎麼回答? 你是隨便打馬虎眼搪塞過去,還是答非所問?當然對於小孩子來說,他們心智還不是發展成熟到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但是在這樣的問題上也要避免去誤導他們。

如果你收入不錯,你講出的金額會讓他們覺得你很有錢,當他們認為父母有花不完的錢,以後對一切事物可能會改變想法。他們會期待得到更多、買更貴的東西給他們,而這會造成他們養成錯誤的金錢價值觀。

以”與狼共舞”獲得1991年奧斯卡最佳音樂與最佳音響獎的美國導演彼得巴菲特,在他的”人生由你打造”一書中說:即使他是股神華倫巴菲特的兒子,他也是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他提到說他曾經想換大一點的房子,要向他父親借錢卻被拒絕。後來他自己事業有成了,他覺得很感謝華倫巴菲特讓他能夠學會靠自己的能力獨立,他說:”自己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獲得真正的滿足感,這是父母的財產無法給予的,經濟浪潮起起伏伏,唯有人的價值觀是最穩定的貨幣,它永遠不會貶值破產,並為我們帶來豐厚的回報”。

他也提到巴菲特時常對他們耳提面命的一句話是:有能力的父母應該給子女一筆能夠做事,但不足以遊手好閒的財產,有個良好的開端是好事,但讓子女習慣於伸手要免費票,就是害人、幫倒忙。

與其跟小孩子說這不關你的事,或是告訴他一個實際的金額,讓他有個錯誤的連想,你可以回答他說:我賺的錢足夠讓我們付水電瓦斯費、買得起車子,維持生活..等等。

建立子女的財務智商最重要的功課是:讓他們知道父母親如果能力許可,可以提供他們最好的教育、培養他們的能力,但是一旦出了社會他們必須要自食其立、不要想依賴父母,你可以出錢讓他們出國唸書、培養他們的能力,讓他們出社會後有比較好的競爭條件,但是如果你連以後的出路都替他安排好了,子女已經非常習慣事事都在你的保護下成長時,他們不會去歷練、去闖蕩出自己真正的能力,對他可能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2.   你有多少負債?

你可以讓小孩子了解你現在有負債,但是金額多少就不用揭露了,因為它可能會讓他們覺得生活上多了不安、缺乏安全感。由於小孩子還無法真正了解負債的意義,倒不如你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跟他們溝通,以後怎麼去管理自己的財務,怎麼做讓自己避免去落入負債的狀況。例如跟他們講解信用卡的觀念,以後當他們已經可以自己辦卡了,怎麼去做計劃性的消費,不要衝動消費結果為了買3C產品或手機,因為有帳單餘額無法還清,而要多付出不少的利息,或甚至欠下一堆卡債無力償還等。

3.  為什麼鄰居家有的,我們家沒有

也許你們有能力擁有豪華的生活,你的小孩可能會覺得相當了不起,開始跟朋友炫耀;但是如果你們是狀況不是那麼好,小孩子可能覺得沒有面子,在朋友間都沒有什麼可以跟人家比較的。他可能會產生一種心理:責怪父母親為什麼不能賺更多錢,給他更好的生活,而這種比較的心態不做好好的處理的話,當他長大後可能在他個人財務上產生重大的問題。

你可以跟小孩溝通跟他說:每個家庭處理財務的方式不一樣,而你選擇不像別人一樣把錢花在那些奢侈品上,你寧願把錢省下來,全家時常有機會聚在一起出去旅遊或,是吃頓豐盛的晚餐..等等,讓小孩把注意力轉移到自己家庭的事情上,而不是跟別人做比較。

財務智商的建立,需要你在生活上有耐心的,一點一滴的從生活上相關事情上給小孩子一些引導,這在初期你可能看不出效益何在,但是當他們長大成人、開始獨立生活後,你將可以發現他們因此在財務的處理上,心態上會比較成熟,不致於因為財務處理不當,讓生活產生重大問題。

只有透過自己的經濟獨立,才能獲得父母無法給予的滿足感

如果你希望了解財務規劃服務的內容、對自己的保單規劃有問題,或是有其他的問題希望找財務顧問做諮詢,你可以點選此連結來預約2小時的免費諮詢: 預約免費財務規劃諮詢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 公益信託介紹影片  公益信託網站: 公信社企網站

§了解科學化理財,如何將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運用到家庭理財: 財務規劃介紹影片

§ Facebook粉絲頁:Happy Goal 樂活理財粉絲團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下載員工理財教育課程大綱),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

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 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圖片來源:   LifeSupercharger)

不敗投資術-建立你的投資計劃(下)

原文刊登於今周刊: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99-108561

在上篇文章: 不敗投資術:建立你的投資計劃(上),我們提到了如果你想要開始做投資,最重要一點應該要做的是為自己訂定一個投資計劃,因為訂定一個投資計劃可以讓你可以避免一些投資人可能會犯的錯誤,讓自己的投資資產可以穩健的累積。我們接著繼續討論如何做資產配置,要做資產配置有幾個面向需要考慮到:

一.  資產配置中應加入適當比例的固定收益型資產

尤其是你的投資期間相當長的時候,更應該做這樣的配置,這其中有三個重點:

1. 固定收益型投資標的可以有效的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性

William Bernstein在他的書聰明的資產配置者(The Intelligent Asset Allocator)中即提到,從歷史資料中顯示,在投資組合中即使只加入少數比例,例如10%的固定收益型投資標的,也可以有效的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性,而因此對整體報酬的影響極為輕微,換句話說,這樣經過風險調整(例如10%的固定收益型投資標的)後的投資組合,可能比100%股票型投資組合的報酬來的高。

2.固定收益型可以防止投資組合產生重大損失

降低波動在市場嚴重下跌時,可以防止投資組合產生重大損失,一旦有重大損失的情況發生,投資組合通常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回復到原來的價值。

3.   固定收益型投資標的,讓你可以在市場嚴重下跌時可以做資產配置的再平衡

如果你的投資組合全部是股票型投資標的,他們下跌的比例是相差無幾的,你無法去做有意義的資產配置的再平衡。

二. 資產配置的資產類別 

資產類別可以用地理位置,與不同的類型做區分,投資人可以依照其投資策略做適當的選擇,如果用地理位置做區分,有美國、歐洲、亞洲太平洋地區、新興市場等區分,固定收益的類型則有投資等級及垃圾債券等級,而證券類型的有大型股、小型股、成長股、價值股等區分。

舉例來說,就證券類型資產類別,依照投資人的不同需求,他的選擇可能是以下的其中一種,從最簡單的只有一種全球股票型基金的組合1,到愈加細分的組合6:

§組合1:全球股票型基金

§組合2:美國股票基金、EAFE基金(含歐洲及亞洲太平洋地區)

§組合3:美國股票基金、歐洲基金、亞洲太平洋基金

§組合4:美國股票基金、歐洲基金、亞洲太平洋基金、新興市場基金

§組合5:美國股票基金、歐洲基金、亞洲太平洋基金、新興市場基金、全球小型股基金

§組合6:美國股票基金、歐洲基金、亞洲太平洋基金(日本除外)、日本基金、新加坡幣計價全球小型股基金

而固定收益型資產類別,可能有這樣的組合:

§組合1:全球債券基金

§組合2:全球債券基金、新加坡幣計價債券基金

§組合3:全球債券基金、新加坡幣計價債券基金、新興市場債券基金

除了證券型及固定收益型外,還有一種另類型資產,這類型的資產有助於投資資產分散及多元化。

另類型資產包括了:

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 / 個別產業基金

黃金、貴重金屬基金

商品基金

產業類別基金

能源基金

醫療生技基金

單一國家基金

其他更小範圍之基金

三. 為何需要資產類別分散?

沒有一個資產類別是可以永遠獨領風騷,永遠維持亮眼的表現的,如果建立一個分散的投資組合,這將讓投資人可以在某些資產類別績效表現落後時,可以運用再平衡的機制,以較低的價格買入這些資產類別,等待其後續的投資表現。

在Callan1994~2013的週期性投資報酬表(The Callan Periodic Table of Investment Returns 1994-2013)中可以看到,不同指數每個年度的報酬比較。

新興市場MSCI指數在2003年到2007年,2009年,2012年都是一個熱門的投資標的。新興市場MSCI指數在2003年報酬率高於56%,2012年也是以18.63%高居第一,但是2013年卻以-2.27%排名最後一名,如果在去年你的投資資產是獨押新興市場,那免不了要承受相當的損失了。

20140615投資報酬

 

四.  分散代表要配置所有資產類別嗎?

為了分散,你可能想要把所有的資產類別都納入到你的投資組合內,不過這樣做不會有太大的意義,太多的投資標的只會增加你追蹤、及為往後做資產配置再平衡時增加困難度,因此投資標的並不是愈多愈好。一般來說投資資產的配置比例至少要有3%以上,否則它對整體投資組合的影響效果實在非常有限,如果有一個投資標的只佔了整體的1%,當它的標的價值漲了10%時,整體投資組合價值也才多了0.1%而已,這樣的比例實在是太少了。

五. 投資標的選擇

在做投資組合的資產配置時,要選擇投資標的的費用要愈低愈好,因為這些費用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投資標的的績效。選擇低費用率的投資標的,愈能創造比較好的投資績效,可以留意以下幾點:

a.  基金費用:你購買基金時基金本身的開支絕對不是只有手續費而已,還有其他的費用包括管理費、銀行保管費等等,而這樣的所有費用加起來除上淨資產稱為總開支比率,這個比率愈高,基金淨值被費用吃掉的金額就愈高,投資績效所受的影響就愈大。

b.  其他的費用不會在總開支比率中顯現出來的是,因基金周轉率高低所產生的費用,基金周轉率愈高,代表著投資人要支付更高的交易成本,而這樣的成本支出在淨值內就直接扣除了,周轉率愈高所支出的交易成本愈高,而投資績效也會愈差。

在做投資之前要為自己訂定一個投資計劃,因為訂定一個投資計劃可以讓你可以避免一些投資人可能會犯的錯誤,讓自己的投資資產可以穩健的累積。Josh Brown對此下了一個註解:他說你可以從資產配置中學到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長時間下來、在一個固定的基礎上,投資人的非情緒性(投資行為)可以打敗情緒性(投資行為),不再去管價格的高與低,也少了貪婪與恐懼( “One of
the things you learn about asset allocation is that the unemotional defeat the emotional over time by fading their highs and lows, their greed and fear, on a consistent basis.” – Josh Brown)。而投資人少了非情緒性的投資行為,代表著他在投資上犯錯的機率也將大大降低,讓他的投資可以穩健的去完成他的財務目標。

如果你希望了解財務規劃服務的內容、對自己的保單規劃有問題,或是有其他的問題希望找財務顧問做諮詢,你可以點選此連結來預約2小時的免費諮詢: 預約免費財務規劃諮詢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 公益信託介紹影片  公益信託網站: 公信社企網站

§了解科學化理財,如何將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運用到家庭理財: 財務規劃介紹影片

§ Facebook粉絲頁:Happy
Goal 樂活理財粉絲團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下載員工理財教育課程大綱),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

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 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圖片來源:   mars_discovery_district)

不敗投資術:建立你的投資計劃(上)

20140607 investmnet

原文刊登於今周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99-108406

如果你想要開始做投資,最重要一點應該要做的是為自己訂定一個投資計劃,你可能會想:投資不就是選擇看要投資什麼標的,報酬率比較高,為什麼還需要做什麼投資計劃? 沒錯,你一點都沒有看錯,一般人在投資之前就是因為沒有把一些事情想清楚,因此投資時候患得患失,明明是一個長期的投資,20年後需要的退休金準備,需要做長期性的規劃的,一般投資人卻把自己搞的緊張兮兮、每天緊盯著電視、報紙、雜誌看,只要媒體說什麼市場可能會有什麼風險,馬上覺得食不下嚥,急著把自己投資的基金贖回來,過幾天又看到報紙介紹說另一個市場未來前景看好,於是又進場去購買了另一支的基金。

這樣投資幾年下來,投資人發現他的投資還是在原地踏步,並沒有因為投入了金錢、時間與精力,而讓他獲得合理的報酬。因為等到媒體在為某基金造勢時,基金的淨值往往已經在高點,而市場前景看壞,大家一窩蜂想贖回基金時,基金多數是在淨值的最低點。他的投資永遠是買高賣低,你說這樣投資要如何賺錢? 而頻繁的進出,樂了基金公司與銀行,因為他前後被收了手續費與贖回費用,報酬率又更低了。

為什麼要訂定一個投資計劃? 就是讓你可以避免一些投資人可能會犯的錯誤,讓自己的投資資產可以穩健的累積。要訂定這樣的計畫,有幾個重點是必須注意到的:

1.   為投資訂出目標及風險承受程度

訂定投資目標

多數的投資人為何會在投資上面過度倚賴媒體的資訊,在投資上患得患失? 是因為他們無法分辨這些市場的雜訊是正確與否,因此一有風吹草動就急於做出反應。

你需要為你的投資依時間軸訂定投資目標,舉例如下:
20140607 time frame

 

如果你有購屋、子女出國留學、退休安養這三個目標要達成,你覺得這三個目標是同樣性質的、使用同樣的投資工具,可以完成這些財務目標嗎? 事實上,它是有蠻大的差異性的,如果你5年後一定要買房子, 現在已經存了600萬,剩餘的200萬要在5年內存起來,這600萬加上現在每個月新增的投資金額,如果是以投資工具做投資,你會怎麼做? 是把它二者全部放一起一個帳戶做投資,還是分開管理?

如果購屋是你一定要在5年後要完成的財務目標,你把原先存的600萬與新增的投資金額都擺在一個基金的投資帳戶,而你的投資標的是風險波動較大的股票型基金,碰到像2008年的金融風暴,全部金額瞬間減少一半,你可能還要再多花很多年才能讓基金的資產回到原來的水位。所以為什麼需要訂定一個投資計劃,就是因為不同的財務目標,要完成的時間點不同、可以投資的時間不一樣、目標的屬性與需求也不一樣(子女出國留學是一整筆的支出,退休安養需要的卻是每月持續性的現金流需求,而且時間可能長達20年以上)。因此要完成這些目標使用的投資工具可能是不同的,資產配置也不一樣。

風險承擔能力:

一個人對風險承擔能力,跟他的年齡工、作穩定性,還有投資期間的長短有關,通常一個人工作穩定性比較高,與可投資的時間愈久,他對投資可以承擔的風險愈高。當然願意承擔多大的風險是因人而異的,有人只要投資資產下跌10%就睡不著覺,有人認為投資標的下跌20%是進場撿便宜的好時機。

因此不但沒有把投資贖回,反而是逢低加碼去多買,這沒有對與錯之分,只是投資標的一般分為股票與債券二大類,你可以就這二類標的做不同比例的資產配置,如果股票的比例較高,這樣的投資組合它有可能得到比較高的報酬率,但是它的波動也會比較大,你需要承擔較大的風險,因此投資前要釐清自己願意承擔的風險有多大。

2.  資產配置

投資的資產主要可以分配在二大類資產:一類是固定收益型,另一種是證券型的。固定收益型的包括債券、債券基金、貨幣型基金等,他們的波動性較小,可以為投資組合帶來穩定性的效果。證券型的投資工具,一般指的是股票、股票ETF指數基金等,證券型的投資工具一般有較高的報酬,但是它的波動性也比較高。它的功能是可以為投資組合帶來資產的增長。固定收益型與證券型的投資工具分配比例應該要如何配置呢? 較常見的是用年齡當基礎的經驗法則,譬如說一個30歲的投資人,他應該在投資組合中配置30%的固定收益型,而70%配置在固定收益型,當然這樣簡略的分法是比較粗糙,忽略了投資人真正需求。

以債券型跟股票型做不同比例的資產配置,預期可以產生多少投資報酬率? Vanguard統計了從1926年到2012年不同比例配置下的年報酬率,可以做為參考:

20140607 asset

債券型跟股票型的比例,又要根據什麼原則來做配置呢? 美國投資專家Larry Swedroe建議,依照投資時間長短及個人對投資最大可以承擔損失的比例,來決定投資組合中股票型所佔的比例:

20140607 weight

股票的波動性是大於固定收益型的投資標的的,因此如果投資時間太短的話,為了避免到時因為投資資產的減損,造成財務目標的無法實現,因此投資標的會是以固定收益的投資工具為主,如果投資時間拉長的話,證券型的投資工具所佔投資組合的比重便可隨之增加。

當然建立一個投資計劃並不表示你一定可以在投資上立於不敗之地,但是它可以讓你在自己的財務目標上,建構一個投資的清楚藍圖,降低一般人常見的投資錯誤:情緒化投資,沒有目標的隨著市場資訊起舞,投資追高殺低等等,讓自己可以穩健的利用投資工具的累積效果,讓自己的財務目標逐步獲得實現。

如果你希望了解財務規劃服務的內容、對自己的保單規劃有問題,或是有其他的問題希望找財務顧問做諮詢,你可以點選此連結來預約2小時的免費諮詢: 預約免費財務規劃諮詢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 公益信託介紹影片  公益信託網站: 公信社企網站

§了解科學化理財,如何將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運用到家庭理財: 財務規劃介紹影片

§ Facebook粉絲頁:HappyGoal 樂活理財粉絲團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下載員工理財教育課程大綱),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 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 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投資突破5個障礙讓你安穩退休(續)

20140601stock
原文刊登於今周刊: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99-108283

續上篇投資突破5個障礙讓你安穩退休,William Bernstein在他的書:If You Can, How Millennials Can Get Rich Slowly中提到投資不用太高深的操作技巧,只要你願意固定每月把收入的一定比例拿來做儲蓄投資,選擇低成本的指數化基金ETF的資產配置,長期投資下來就可以讓你的退休準備累積相當的金額,過個安穩的退休生活。
不過還是有很多人做不到,這樣的長期投資策略一點都不花俏、你要做到一點都不困難,但是一般人無法採用這種長期投資策略,有五個障礙需要去突破,第三點是:

3. 那些忽略金融歷史的人會再度嚐到投資苦果對於個別投資人來說,他們對經濟情勢與股市投資報酬率之間會有一些不當的聯想。一般會很自然的認為經濟前景看好,股市也必定大有可為、投資報酬一定不錯,但是事實正好相反,如果市場一片大好、晴空萬里無雲,未來股市投資是看空的,而股價如果像溜滑梯一樣下跌,未來投資報酬率行情是看好的,在平靜無波的水裡往往釣不到大魚,反而是暴風雨的水域,大魚才會出現。

就像1990年時,每個人以為網路將改變一切、投資網路股會大撈一筆,它的確改變了人類,但是對股市投資卻沒有多大助益,甚至在接下來的10年都帶來負的報酬,不過如果在經濟大蕭條及上次金融危機時入場買股票的投資人,後來都獲得可觀的報酬。

這當中的原理是:當經濟情勢悲觀時,風險看來很高,因此股票必須有高報酬才能吸引人家來投資;相反的,經濟情勢看來非常安全時,股票會變的很搶手,未來報酬就不會太高,投資獲利的定律是永遠買在股價的低點,等待股價反彈你才能得到超額報酬。

1929年Joseph Kennedy(美國甘迺迪總統的父親),被問到說他怎麼知道在經濟大蕭條前一年就賣掉股票,他說當擦鞋童也在叫他買股票的時候,他就知道那是該出場的時機了。大眾對股票有興趣跟股票的低報酬率有什麼關係?在市場中如果要推升資產的價格,就必須要有更多的投資人加入,當每個人都蜂擁著去購買股票、不動產、黃金等投資標的時,以後就沒人加入了,最後往往是天真的、沒有經驗的投資者成了最後一隻犧牲的白老鼠。

當你要找住宿的飯店、看電影、找醫生時,你找朋友推薦是對的,但是在金融投資則正好相反,當每個人都熱衷於股市時,你該知道那就是你該出場的時機了。所以為什麼巴菲特說,當每個人都貪婪時你應該感到畏懼,而每個人都畏懼時你才應該貪婪。

而你能夠判斷市場是否過度樂觀或是悲觀,代表著你應該把它利用來選擇投資進場時機嗎? 不是的,你應該利用這種對金融趨勢判斷的專業,來穩定你的情緒,讓你的投資配置更為平穩。讓你在每個人都很樂觀時,你不會冒然投入資金做投資,或是在風雨欲來的時候,急著去賣掉你手上的股票。

你應該維持的資產配置是:美股、國際股市、美債各1/3的比例(作者所建議的美股ETF、國際股市ETF、美國債券ETF各佔1/3的資產配置),這是有效的市場投資策略。這代表著你要在股價嚴重下跌時進場多買股票,而市場價格上揚,看起來很多人可以因此獲利時,你就應該出脫一些股票了。所以了解金融趨勢的歷史的目的,就是讓你有勇氣去執行買低賣高的投資策略,並且可以自律的去維持固定的股債比的資產配置。

4. 投資最大的敵人是你自己

遠古時代,人類生存最大的危險是被其他人類或是掠食性動物攻擊,因此面對威脅必須快速反應。但是人類從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以致於現在的後工業時代,人類的健康改善了,壽命也延長了,面對生存與生活品質的決定,都已經變成是一個需要長期的決策來因應了,而且可能必須是長達數十年之久,投資就是這個樣子的。

在財務行為上,人們對投資往往過度樂觀,我們通常會用最近的經驗去推斷投資市場未來的發展。人類又是喜歡追求”經驗模式”的靈長類動物,在投資上往往把試圖把一些實際上不存在關係的事件建立連結,事實上在金融市場上發生的事件95%都是隨機的一種”雜訊”,但是投資人卻深信他們已經找到有跡可循的模式。

想想看,你的退休規劃可能是你從25歲工作開始,每月撥出你收入的一部份做投資直到65歲退休,那時你沒有了工作收入,要靠這筆以前所累積下來的退休準備金,來支應你的退休生活。前面的40年累積期到退休後可能還有30年的退休生活要過,這麼長的時間的投資策略,跟你可能每天看盤殺進殺出、賺點小錢的操作策略肯定是不同的。

不一樣的財務目標需要的管理策略,當你年輕有工作收入時,你可以選擇積極型的投資配置,追求較高的報酬率,偶爾有虧損發生也都可以應付的過來,因為一是你還有工作能力、風險還承擔得起,二是距離退休年限還久,你還有時間等待投資報酬回復到正常水準。但是當你退休了,每月靠這筆退休準備金在過活,你還能承受大起大落的投資波動嗎? 答案肯定是不行的,因此投資策略、投資標的等要依照不同的財務目標、不同的人生階段做不同的因應,而投資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指的是:投資人往往不清楚自己的財務目標是什麼? 需要的投資策略如何? 因此只能隨著市場上充斥的資訊、市場雜訊,與刻意美化的行銷資料做投資,這樣到時候財務目標的完成度當然不可能會理想的。

5. 慎選金融業者從業人員及投資標的

作者在最後一個段落對金融業大加撻伐,要投資人遠離所有的經紀商、投資顧問等等,認為金融業者都是要讓自己荷包滿滿、把投資人的錢放到業者自己的口袋去。對此筆者倒不是這麼悲觀,金融業者還是有相當的功能存在。況且每個行業都有不肖份子的存在,但是兢兢業業守本份的從業人員也不在少數,身為投資人對金融業應該要有基本的認識,不要落入陷阱才是自保之道,幾點需要留意的是:

a.  注意不當的操作方式

很遺憾的是:多數銀行業者現在都還是採取以佣金、手續費等多寡來計算理專的獎金,而不是採用客戶總管理資產(Asset Under Management AUM)的規模來計算獎金,這明顯會有利益衝突的存在。為了增加手續費收入,理專可能傾向於鼓勵客戶多做交易、以增加銀行手續費收入,而這樣的交易進出對客戶來說,也許是沒有必要的交易,過程中客戶也會多支出手續費等,對整體投資績效是不利的。

你應該多關心你的投資帳戶是否有異常頻繁的交易,如果理專時常把你的投資標的做頻繁買進賣出,建議你立刻把他(她)換掉。一個稱職的理專應該可以為你解釋清楚:他(她)為你做的投資策略是什麼?投資標的的費用成本、風險等,而你也應該清楚表達:你所需要的投資結果是什麼? 有什麼是你要完成的財務目標。不要因為某某金融機構名氣大、招牌響亮,就放心一切交給銀行理專打理,一個不稱職的理專,即使他(她)的名片職稱是某私人銀行的助理副總裁,他(她)一樣不會為你帶來符合市場水準的投資收益。

b.  降低投資成本就是提高投資報酬率

即使業者打著基金免手續費的口號,你都不應該被這些行銷手法所迷惑,因為它不賺手續費,但是後端基金本身收的管理費、銀行保管費等等名目的費用,可能還多於收手續費的基金。你要看的是基金的總開支比率(expense ratio),那才是基金真正內扣的成本。這些費用在基金公司或是銀行寄給你的投資報表內都不會顯示出來,但是它就是實際在影響你的投資報酬率的因素,也許你不覺得有多大影響,但是僅僅是每年省下2%的手續費,20年的投資,同樣的投資金額,投資報酬率就多了約50%,你說這2%是多還是少?

美國名作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說過一句話很適合用在投資上,他說:“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 but it does rhyme.”意思是歷史不會重演,但是就像文章的押韻一樣,類似的事件還是會再度發生。

沒有人可以100%精準的預測明天的投資市場到底會如何,與其花心思去預測市場,不如先對自己的投資做好基本的功課:找出自己的財務目標、選對低成本的投資工具、做好資產配置、決定投資策略,然後維持自律,不理會市場雜音,持續進行投資,達成你的財務目標將是指日可待的。

如果你希望了解財務規劃服務的內容、對自己的保單規劃有問題,或是有其他的問題希望找財務顧問做諮詢,你可以點選此連結來預約2小時的免費諮詢: 預約免費財務規劃諮詢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 公益信託介紹影片  公益信託網站: 公信社企網站

§了解科學化理財,如何將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運用到家庭理財: 財務規劃介紹影片

§ Facebook粉絲頁:Happy Goal 樂活理財粉絲團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下載員工理財教育課程大綱),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

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 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圖片來源:   Sté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