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項目說明

若您需要各項的服務,請在各個單項的預約諮詢服務表中,詳細填寫您所需要的內容,謝謝。

 

收費可以一個案件方式收費,或是按小時收費每小時3,000元

記帳收支管理諮詢 


請點選圖片連結預約記帳收支管理諮詢

不想當月光族,希望為自己存下一桶金? 不知道自己錢花到那裡去了,不知道該怎麼記帳,或是記完帳不知道該怎麼做,讓收支平衡,還可以每個月存的下錢?

服務方式:

協助以APP記帳報表分析收支管理及帳戶分類做儲蓄投資
一對一諮詢或是線上諮詢

服務流程:

線上提出需求—線上付費—顧問電話連絡—提供記帳紀錄—顧問提供報告及諮詢
服務完成時間: 2個月內或2次記帳紀錄諮詢
收費: 綜合檢視1,000元 + 2次報告整理及諮詢7,500元=8,500元

保險投保諮詢


請點選圖片連結預約保險諮詢

保險產品五花八門,業務員都只講好聽的、只挑佣金高的產品賣,而不是根據你的需求來幫你做分析?幾個保險業務員提供建議書給你,讓你不知如何選擇?你可以聽聽專業財務顧問的建議

服務方式

針對需求提供一對一諮詢,或是線上諮詢

服務流程:

線上提出需求—線上付費—顧問電話連絡—提供保險資料—顧問提供報告及諮詢
收費: 綜合檢視1,000元 + 保險資料整理及諮詢6,000元=7,000元

保單整理綜合建議(10份保單以內)


請點選圖片連結預約保單整理建議諮詢

投保時間已久,不曉得保單是否能夠符合現在的需求?太多保單不知道買的是什麼,買得對不對?想重新對保單做調整,或是保險需求有所改變,希望把舊保單整理調整後,增加需要的保障?

服務方式:

針對需求提供一對一諮詢或是線上諮詢

服務流程:

線上提出需求—線上付費—顧問電話連絡—提供保單資料—顧問提供報告及諮詢

預計時間:
綜合檢視:1~2小時
保險資料整理及報告:2~3小時

收費: 綜合檢視1,000元 + 保險資料整理及諮詢8,000元=9,000元

保單數量:10份以內,如有更多保單請來信: ifa8862@gmail.com

投資諮詢

請點選圖片連結預約保單整理建議諮詢

沒時間與專業做投資? 金融從業人員投資讓你頻繁進出、績效總是不理想? 似乎難找到一個可信任的人協助你做投資? 投資其實沒那麼難,穩健的投資讓你的錢能為你產生複利效果,你也不用為了市場常起伏、每天擔心受怕。

服務方式:

針對需求提供一對一諮詢或是線上諮詢

服務流程:

線上提出需求—線上付費—顧問電話連絡—提供投資標的資料—(綜合檢視)—顧問提供報告及諮詢

預計時間:

綜合檢視: 1-1.5小時
顧問提供報告及諮詢: 2-3小時

收費: 綜合檢視1,500元 + 投資資料整理及諮詢8,000元=9,500元

財務規劃年度諮詢

 

一直在賺錢、花錢從沒整理過個人家庭的財務報表? 沒仔細想過自己/家庭的財務目標該怎麼訂定? 如果要完成這些人生的夢想與目標,應該要怎麼做? 財務顧問協助你描繪出你的理財藍圖:收入、支出、投資、保險、稅務..等等,因為有了規劃,生活不再茫然沒有頭緒,讓你的財務資源有計畫性的運用,來完成你的財務目標。服務方式
針對需求提供一對一諮詢或是線上諮詢

服務流程:

線上提出需求—顧問電話連絡—1-2小時免費諮詢了解問題及說明財務規劃執行步驟—簽約付費—財務資料財務目標蒐集—顧問提供報告及解決方案—顧問協助執行:保險調整、投資管理等—執行進度追蹤調整

服務項目:§§

1. 財務現況診斷與解決方案提供

。財務現況檢視
發現問題:收支不平衡、財務目標無法達成…等
財務安全度檢視:負債比現金流量分析及診斷提供建議
個人 / 家庭風險需求分析與規劃
保單綜合檢視與分析
投資工具檢視與效益評估

2 解決問題規劃未來
收支控管、債務解決、保單、投資調整。
財務目標設定:目標需求金額、需求年度、現金流需求
理財規劃試算:財務目標達成可能性之模擬,與達成途徑分析與建議

  1. 解決方案建議及協助執行
    a. 保單調整或新增
    b. 投資管理

金融工具選擇。投資資產配置。投資管理|
c.其他項目
信託資產傳承規劃稅務規劃
海外資產傳承規劃

預計時間:
免費諮詢: 2小時內
財務資料財務目標蒐集: 2小時
顧問提供報告及解決方案: 2~3小時

顧問協助執行方案: 顧問端執行可能利用電話郵件Line聯絡
執行進度追蹤調整: 原則上每季一次約1~2小時
年度檢視: 每年一次約1~2小時

收費:

一般案件年度收費35,000元
可能會因為案件困難程度,花費人力、時間等費用會有所調整

 

進階財務規劃諮詢服務


服務內容

信託規劃:自益、公益信託信託契約內容擬定、監督、執行…等

稅務諮詢、家庭資產移轉計畫安排…等

其他相關諮詢服務
(如有需要將請律師、會計師等共同參與規劃與執行)

預計時間

依案件需求

收費標準

依案件需求論時計費,每小時3,000元,視其困難度、所需人力、工時等,另行報價

 

 

保險規劃服務需求

您需要專業的財務顧問來協助您做個人/家庭保險規劃? 想要規劃保險保障,但是不知道如何著手?

或是碰到幾個業務員提供的建議書,不知道如何判斷好壞,選擇自己合適的保單?

保了一堆保單,也不知道買的是不是符合自己的需求?

您可以預約財務顧問的諮詢,請點選以下連結填寫資料,即有專人來與您聯絡, 謝謝!

保險規劃服務需求

女性朋友在退休議題上,需要特別留意的事

原文刊登於商周財富網: 又輸新加坡20%…台灣人金融觀念薄,女性猶嚴重:開始學投資,退休不愁

在退休議題上面,女性朋友有些方面可能跟男性是不一樣的,因此在退休規劃上面就有些差異性。例如女性平均壽命比男性長,部分人在結婚生小孩後離職照顧家庭小孩,因此工作時間較短、收入減少,可以儲存的退休金準備可能就比男性少。現在不婚或是離婚的女性增加,他們就只能靠自己做退休準備。女性在工作上收入可能低於同職位男性,因此能夠投資儲蓄的金額降低,這些都讓女性朋友跟男性相比,在退休準備上產生差異。

匯豐集團每年會針對全球的退休狀況做調查,2018年的調查報告題目是:退休的未來:差距填補(The Future of Retirement:Bridge the Gap),這是針對16個國家、17,405個人做的調查。比較特殊的是:今年它專門探討女性退休的議題,報告中說有46%還在工作的女性,不知道他們為退休準備了多少、或是還沒有開始準備、調查顯示全球女性在退休上的財務準備比男性還少。

調查也指出:在一個家庭裡面,女性較常做的是日用品採買等工作,比較不會去擔當家庭財務決策的角色,如決定錢放那裡、如何做投資等,多數是由男性來做決策,這可能也是造成女性在投資上缺乏信心的原因。

女性朋友在退休議題上,有什麼需要特別留意的?

1. 女性需要更多的醫療及看護的準備
女性一般會比男性多活5年或更久,在85歲以前配偶已經離開人世的77%的鰥寡者是女性,這意味著女性在財務上必須完全仰賴自己,長壽風險是女性在退休自提上必須面臨的課題。

更長的壽命也代表更多的醫療及看護的成本,內政部公布的106年簡易生命表,國人的平均壽命中,男性77.3歲、女性83.7歲,女性平均壽命較男性高出6.4歲。根據報導指出:我們國人的男女平均壽命比全球平均餘命多7年及9年,但是這多出來的這幾年,很可能是躺在床上需要人照顧的。

台灣人臨死之前平均要臥床7.3年,因此要花掉鉅額的醫療費用與人力資源,金額約需300-400萬元。國人一生長期照護需求時間平均約7.3年,其中男性6.4年,女性8.2年,因此在做退休準備上不能不把醫療及看護的成本也估算在內。

2. 女性需要做更多的投資
康健雜誌曾企畫一個中年世代活到100+歲態度大調查,調查中詢問受訪者預期退休後的收入來源來自那裡,結果發現政府年金、退休金仍是多數受訪者預期的退休金來源,比例高達71.8%;其他是存款利息39.5%;保險、股票、基金29.7%;子女奉養13.9%。

如果大家都期待自己最大的退休金來源是勞保年金、勞工退休金、公教年金等,這是相當危險的。公教年金改革已經把多數人的退休金砍了3,4成,而勞保年金也醞釀著要改,以後給付可能也會減少。建議政府年金、退休金等,還是只能預期它占自己退休金來源的一半以內,其他的還是得靠投資儲蓄等方式做準備,才不會有退休準備可能不足的狀況發生。

女性在投資理財上跟男性比有何差異?在美國美林與Age Wave所做的一項調查(女性與財務健全)指出:有41%女性在財務上最後悔的事是「沒有做更多的投資以累積財富」,60%的人沒有足夠的知識投資、以及對投資缺乏信心,而有做投資的女性中,有77%的女性表示可以累積足夠的錢做退休之用。

特別的是:報告中61%的女性,寧願談有關死亡的話題,也不願意談到錢。在台灣這應該也是普遍的現象,一般女性朋友大該也很少去聊到有關錢、投資等等事情。在實務上,我們發現會主動尋求財務顧問做理財諮詢的,比例上女性遠多於男性,而且比例懸殊男女比例約是:1:5。這也許是因為女性較容易為財務感到焦慮,因此較願意尋求專業的協助,但是女性在投資上比較沒自信,對投資標地的變動過度的擔心,也阻礙了藉由投資管道來累積到自己退休所需的機會。

3. 不婚、婚姻離異的女性面臨更多挑戰
現在的社會不婚女性不少,婚姻離異的女性也相當多。少了婚姻與家庭的牽絆,一個人雖然比較自在,但是這也意味著:妳要更加地注意自己的財務狀況,及早為自己做好退休金、老年安養的準備。

4. 女性需要加強金融知識
2017年7月全球金融知識普及卓越中心曾公布一份金融知識在性別上的差異調查報告(The Gender Gap in Financial Literacy: A Global Perspective),他們調查了140個經濟體、超過15萬名隨機挑選的成年人受測。這機構是2011年在美國華盛頓大學創立的,致力於金融知識及政策的研究。這調查藉由詢問一些金融知識的問題,探討金融知識普及的程度,結果平均全球男性的及格率35%,女性30%,女性比率上落後於男性。台灣男性是37%、女性是34%;新加坡:男性59%、女性52%;香港:男性43%、女性37%,相較之下台灣的及格率比他們都還低。

這些問題包括了利率、複利、通膨、風險分散等,你可以自己測驗一下(答案在文章最後面),4題至少答對3題算及格。這些問題都只是最基本的金融常識,如果台灣的及格率這麼低,尤其是女性的分數又更低,這表示女性朋友要多花點時間來接觸、學習金融知識。充實金融知識將有助於女性在財務上達到自主,也能讓自己有足夠的能力來做好自己的退休規劃。

問題如下:

Q1. 利率
如果你要借100美金,哪種還款方式還的錢比較少?( A. 105元 ,B.100元加上3%)

Q2. 複利
如果你有100元存在銀行,利息每年10%,5年之後你的帳戶有多少錢?(A.比150元多 ,B.正好150元, C.比150元還少)

Q3. 通膨
經過了10年物價漲了一倍,你的薪水也增加了一倍,跟你今天可以買的東西比起來,你的薪水是?(A. 可以買的東西一樣多, B.可以買更多東西)

Q4.風險分散
你有錢做投資,錢只投資於一種生意或投資方式,或是多種生意或投資方式,那一種比較安全?( A. 投資於一種生意或投資方式, B.投資於多種生意或投資方式)

(問題答案: 1. B ,2: A,3: A,4.: B)

 

財務規劃服務實務訓練班預計2019年5月台北開課

財務規劃服務實務訓練班預計2019年1月中在台北開課報名請早

詳細請點選此連結: 財務規劃服務實務訓練班

 

Happy smiling business team stnding in a row at office

製做影片,面對鏡頭時你要聚焦在那裡?

 

當鏡頭對著我們,財務顧問要拍一段影片來做行銷的時候,我們會想說它是關於我們的,我看起來怎樣,頭髮有梳的很整齊嗎?

我們一定要做一場完美的演說,在適當時機講最完美的話,否則影片沒有人要看。

我們要逐字逐句記住我們要說的話,講的聲音也要很完美。

但是這麼做是不對的,你無法吸引觀眾的興趣

你應該不要想到自己,開始去想到你如何可幫到觀眾,不要只想到自己而是要進到觀眾的內心,這樣他們會覺得你是可信任的資訊來源 。

下一次你可把你的經驗聚焦在你的目標準客戶,解決他們人生的一個問題,讓它變成是對他們未來財務上可帶來的影響,不要讓它變成是只是有關你的事

製做影片,面對鏡頭時你要聚焦在那裡?

https://practicemanagementblog.onefpa.org/2018/07/17/video-marketing-what-to-focus-on-when-the-camera-is-focused-on-you/

 

決定你財務幸福感的四個因素

原文刊登於天下文化未來Family:決定你財務幸福感的四個因素,

獨立理財師: 决定你财务幸福感的四个因素

美國的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簡稱CFPB)是一個新成立的聯邦政府機構,成立的目的在使金融產品及服務爲每一個人服務: 不論是買房子、選擇信用卡、向國外的家人寄錢、或是以其他各種方式使用消費者金融產品。

消費者金融保護局為了研究什麼是財務的幸福感,他們與59位消費者及30位專業人士(為消費者提供財務建議、教育服務或是產品等),做面對面的訪問。

訪問內容主要是談他們如何定義自己的財務幸福感,根據他們及周遭人的經驗,什麼因素跟財務幸福感有關。結果他們發現有二個項目是一直會出現的:財務安全感與財務上自由做選擇。

傳統的方式從收入及財產淨值等,無法衡量一個人財務是否健康及覺得幸福,有些人可能收入很高,但是他沒有財務上的幸福感,因為他支出也多,財務常常無法平衡。而一個收入不多的中產家庭成員,可能覺得他財務無虞,他的財務幸福感反倒是蠻高的。

財務自由可能代表著你可以對家人、朋友或社區比較慷慨,或是你隨時可以回到學校再進修、離開現有的工作去尋找一個更好的工作、外出享用精美晚餐、去度假,或是可以縮短你的工作時間、可以有更多時間陪陪家人。

而可自由做選擇代表著:你有足夠的財務資源做支撐,因此你可以在財務決策上有更多的選擇。

總括來說,財務幸福感可以被定義為:一個人可以完全承擔現在與未來的財務負擔,對未來的財務有安全感、為了享受人生可以自由做抉擇等。

這研究指出財務的幸福感來自四個因素:

1.可以控制日常的財務

2.有足夠財務資源來應付財務上的重大衝擊

3.正在按照計畫完成你的財務目標

4.有財務的自由可以做選擇,讓你享受生活

1.可以控制日常的財務

能夠控制日常財務代表著有很高的財務幸福感,因為你可以控制你的財務狀況,而不是被財務所控制(例如因為負債,因此收入有一大部份必須用來償還負債等),所以這樣的人可以應付日常的開銷、準時支付帳單,可以把財務管理做得比較好。

在財務規劃上,我們常用一些指標來檢視客戶的個人/家庭財務是否安全,例如以下幾個指標:

(1). 流動比率

流動比率=流動比流動資產+金融資產 / 短期債務
這個流動比正常值是應該在1~2倍,也就是說一個家庭的流動資產+金融資產加起來應該至少是短期債務1~2倍的金額。這些可能是現金存款、基金投資、股票投資等等易於變現的資產,萬一家庭碰上什麼樣的財務危機時,就有足夠的財務資源來做應變。

(2). 緊急預備金

一般建議在銀行活存或活儲,保留可以支應家庭開銷3~6個月的金額,以應付家庭可能發生緊急需要用錢的狀況。

(3). 負債攤還支出比(負債收入比率)

負債攤還支出比率=每年償債額/年收入,負債攤還支出比率是指家庭到期需支付的債務本息與同期收入的比值,它是衡量家庭一定時期財務狀況是否良好的重要指標,一般而言維持在 50%以下比較合適,負債收入比率過高則家庭在進行借貸融資時會出現一定困難。

這些的家庭財務指標平常應該多做留意,讓自己的家庭財務趨於健全,一個健康的財務狀況應該是:你可以應付日常的開銷之外,收入的一部份還可以留下來做投資或儲蓄,可以為未來做準備的。

2.有足夠財務資源來應付財務上的重大衝擊

個人與家庭的財務可能會因為意外、疾病造成失能或就醫,需要巨大的醫療支出等等,或是投資失利造成資產減損等等。為了避免造成財務上的重大衝擊,平常應該適度保留一筆緊急預備金,以備不時之需,對於意外、疾病、失能等等風險,也應該規劃合宜的保險保障,做風險轉嫁,當事故發生時可以由保險公司取得理賠,以彌補財務上的損失。

3.正在按照計畫完成你的財務目標

知道自己正在一步一步的,在往達成財務目標的路上邁進,也是可讓人感到財務幸福感。而這方面,當你做完了完整的財務規劃、有了清楚的財務目標,可以把自己的財務資源做適度的分配,再運用適當的金融工具做儲蓄或投資,就可以逐步的去完成財務目標。

4.有財務的自由可以做選擇,讓你享受生活

在財務上做好管理(例如及早開始將收入的一部份,用來為未來做準備),將讓你有更多餘裕可以享受生活。

在應付日常開銷外(需要),可有餘力去追求你要的生活品質(想要),或是興趣、嗜好等,而這需要你有充裕的財務資源的準備,才能讓你有更多的財務上的自由,可以做這種選擇、過你想要的生活。

直接預約免費諮詢

希望針對自己的財務狀況做深入討論, 請下載財務規劃預約諮詢單 , 於填寫完後再以E-mail回傳資料

 

理專這麼做,難怪你買的基金會賠!

原文刊登於商周財富網: 把投資部位全賣出…2天後又買進同樣標的!從業績總拿第一的理專,看買基金老是賠錢的真相

很少會有新聞是上報後,金管會馬上跳出來澄清說媒體寫錯了,起因是3月29日的這篇報導:銀行少200億哭哭!顧立雄拍板 銀行賣基金不收手續費。它說:基金投資人有福了,金管會主委顧立雄28日召集銀行、投信業者拍板定案,未來銀行銷售基金不得再收取銷售手續費,而是改用客戶管理資產(AUM)為基礎,由投信業者依月底資產數,給予銀行「管理費分潤」。

不過金管會馬上發新聞稿:金管會澄清:基金銷售獎勵金計算跟手續費無關:金管會今(29)日表示,推動「以基金規模(AUM)計算銷售獎勵金」措施,可創造投資人、資產管理業者以及銷售通路三贏,這跟銷售機構向投資人收取的「手續費」無關。依照現行實務,銷售獎勵金是業者在銷售機構推廣活動期內的「銷售金額」所支付的銷售佣金。而這次調整以「AUM」計算,則是以銷售機構推廣活動期間客戶的基金存量計算。

金管會的意思是:基金手續費收取的方式不變,要調整的是基金業者給銀行等通路的銷售獎勵金,希望調整成按照客戶在銀行投資部位AUM〈Asset Under Management〉,即委託管理資產的規模做計算。希望未來金融業朝向看客戶的基金存量、鼓勵客戶長期投資,而不是以基金流量:銀行只看手續費收入,卻不注重如何讓客戶賺到錢,把錢留在銀行繼續做投資的基金存量。

所以第一篇報導其實是記者弄錯,把基金的銷售獎勵金跟手續費搞混了,基金的收費不要說記者搞不清楚,一般的社會大眾恐怕弄得清楚的也是少數。因為國內金融機構對所謂的資訊揭露,做的實在是蠻差的:沒有一定的揭露方式、這些費用的名目之多、名稱混亂且不一致,都讓投資人難以正確了解。你可能也不知道:投信及基金公司除了購買時收你的手續費外,他們還要付給銀行銷售獎勵金等等這些費用,而這些其實都是投資人要付出的成本。

基金的費用揭露如何的五花八門,讓你摸不著頭緒? 且看以下幾個圖:

這是在基富通網站上報酬揭露的資訊,他們說明對該基金,他們並沒有收取銷售獎勵金、贊助等費用。

而這家銀行的通路報酬有經理費分成、銷售獎勵外,還有贊助費:

這是某銀行的資料,它乾脆不說明了,叫你自己從基金說明書中自己找,看了你可能會嚇一跳,基金居然會有這麼多收費的名目:

為什麼金管會叫銀行、投信業者討論基金銷售獎勵金計算方式? 因為那跟你的投資報酬息息相關,這些業者收取過多費用,直接影響到的就是投資人的報酬率。你可以看到上圖的例子,如果把這個經理費、銷售獎勵、贊助等等加起來,B級別基金〈手續費後收型的基金〉一年收取的費用都超過2%了,而且這個費用是每年你都要支付的。如果你每年多了2%的成本,你知道它的影響會有多大嗎? 如果都不看其他的報酬率,只是增加了2%的成本,二十年之後你的投資報酬率將會減少49%,你說它影響大不大?

金融機構銷售基金應該是跟客戶是共存共榮的,把客戶擺在對等的位置上,不是金融機構每年收取這麼多的銷售獎勵金等費用,金融機構賺得飽飽的,客戶卻因為過高的成本,投資報酬率可憐兮兮!

再來是金融機構的獎勵、業績計算都是用首期的手續費收入來計算,客戶留存、繼續在銀行做投資的部位有多少〈AUM〉,從來不是銀行關心的重點。這就導致一些金融業的亂象:因為要有新的業績產生,才會有手續費的收入,於是理專拼命叫客戶轉進轉出,因為沒有新的交易,他們就不會有新的業績,就不容易達成他們的業績目標。

就曾經聽到一個例子:某家銀行的理專,她可以在這個禮拜五把客戶的投資部位全部賣出,然後在下週一又買進同樣的標的。這樣的轉進轉出,客戶付出了交易手續費的成本,理專賺到了業績,而且聽說這個理專永遠是他們銀行裡面的業績競賽的第一名。

在現行的環境下,銀行理專只能不停的在做銷售,要維繫好客戶、幫客戶做好投資配置,讓客戶穩定獲利,這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因為這麼做對理專沒好處,銀行不會因為理專照顧好客戶、讓客戶累積的投資部位增加,給理專任何獎勵。金融機構應該認清一個事實:在網路環境下各種資訊取得都相當容易,如果消費者很容易上網去找到投資成本低廉的ETF等投資工具,他們為何還會願意投資手續費等成本這麼高昂的基金?

尤其在Fintech金融科技創新的浪潮下,很多新型態的創新,例如美國的投資機器人Robo Advisor,把資產管理費降低到一年只收取0.3%或更低,這些都是在做去中間化、替消費者節省成本,如果金融業者不趁早做改變,把基金收費、業績獎勵制度等,調整成對消費者合理、利益不衝突的方式,否則未來只怕會要面對更大的挑戰!

直接預約免費諮詢

希望針對自己的財務狀況做深入討論, 請下載財務規劃預約諮詢單 , 於填寫完後再以E-mail回傳資料

金錢觀如何影響你的人生

原文刊登於商周財富網:

卡費一定全額繳清的人,為什麼無法成為有錢人?四種對金錢的盲點

財務問題往往是個人與家庭壓力最主要來源,但你可能不知道:從心理學觀點,我們對金錢的看法、信念等如何影響我們。 Bradley Klontz博士及 Sonya Britt博士是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教授、財務心理學家,也都是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CFP®的持證人,他們曾做過一項金錢信念(money Script)的調查。

這調查針對422人,問他們72個金錢信仰方面問題的看法,歸納出四種不同金錢信念類別。研究指這些金錢信念影響我們在財務上的行為,如何反應、做決策等。這些問題像是:

1.人們會富有都是因為從別人那裡不當得到利益
2.金錢能解決我所有的問題
3.金錢是所有邪惡的根源
4.你不應該告訴別人你賺了多少錢及怎麼賺到錢

了解一個人的金錢信念,可以預測他可能會有哪些財務不適當行為,如金錢上的不忠,背著配偶藏錢、強迫購買症、病態沉迷賭博、強迫性囤積、財務無法獨立,依賴朋友家人等等。

曾看過一個人在金錢上非常小心翼翼,有次他的保險業務員在問他的銀行帳號,因為他的保單要用自動轉帳,結果他卻說:不行,我的帳號怎麼能讓你們知道。還有人創業完全沒有準備,生意都不知從那來,就大張旗鼓舉債開公司。在財務處理上,形形色色各種人都有。

這些金錢信念有4種:

1.金錢趨避(Money Avoidance)

覺得金錢邪惡,不應該有錢。對這類人來說金錢常是引起恐懼焦慮或逃避的外力,他們會擔心信用不良,帳戶透支。他們可能破壞自己財務上的成就,避免花錢,甚至必要開銷也不支出。金錢趨避者一般收入不高,富有的人通常不會認為有錢是壞事,年輕人通常有這種傾向,但隨著年齡增加,這種傾向慢慢會降低了。

2.金錢崇拜(Money Worship)

這種人覺得收入增加或意外之財會解決所有問題,這是有爭議的,因為在基本舒適性需求外,很少證據能證明財富跟快樂是一定直接關係。美國的研究是家庭年收入在75,000美金以上,沒有明確的證據證明:幸褔跟金錢有重大關連。這種人們通常會有高額卡債及其他債務。

3.金錢即身分地位(Money Status)

研究發現如果過度在意金錢上的成就,太注重物質生活,通常幸福感很低,自我實現、活力跟快樂的程度也不高。他們容易極度焦慮,身體常有很多病痛。Klontz 及 Britt說這種人過度花費、或過度冒險,只為快速財富,提升社會地位,這種金錢行為很危險。

這種人認為資產代表自己的價值,因此打扮得光鮮亮麗,開名車住豪宅,他們要證明給別人看,炫耀自己的成功,即使舉債也在所不惜。

4.金錢警覺性高(Money Vigilance)

這種人通常會對錢特別在意,平常相當節儉,對存錢非常焦慮。他們會感覺永遠存不夠錢,對現有生活不滿意,他們無法好好享受財富。他們通常信用卡帳單都會全額繳清,不會去多付循環利息。

兩位教授認為,這些信念是小孩時期就發展出來,父母、老師不知不覺就把一些觀念烙印在子女腦海裡。例如為了鼓勵他們取得好成績、做家事,給錢獎勵,久而久之,他們可能會認為有錢就能解決所有問題,用錢衡量所有價值。如果小孩從小看家中衣食無缺,想花什麼錢都可以,父母也在外人面前炫富,子女長大自然也可能有金錢崇拜、金錢即身分地位的傾向。

這種金錢信念在家庭中會一代傳一代,子女會依循父母、家庭的模式處理財務,它會下意識驅動一個人的財務行為。

思考一下,金錢警覺性的信念,是否讓你在投資上過於小心,擔心波動,因此錢只敢放定存或保險。於是你的可升息資產比例太低,投資效益不高。或金錢即身分地位的信念,讓你每2、3年就換車,覺得一定要開新車才有成就感。但每次換車,你的收入足夠負擔嗎?是否為你帶來更多債務?了解這些金錢信念,也許可以給你一次檢視個人財務狀況的機會。

直接預約免費諮詢

希望針對自己的財務狀況做深入討論, 請下載財務規劃預約諮詢單 , 於填寫完後再以E-mail回傳資料

遺產規劃不預先做, 就是會衍生問題

原文刊登於商周財富網:父母三間房讓兄弟鬩牆...死後難瞑目,都是因為生前覺得「遺產規劃」不關我的事

上篇文章後,我們再接著討論:不預先做遺產規劃,你到時留下的財產,可能沒辦法依照你的意願,給你想要的人。

美國的WealthCounsel公司曾調查發現,只有40%的美國人有遺囑,17%人有信託,很多人其實沒辦法好好保護他們的家庭。其中74%覺得遺產規劃是個能令人困惑的議題,這牽涉到一個錯誤的認知:遺產規劃只是富有人才需要。

47 %的人認為只有當你富有,才需要遺產規劃,49%指他們的財產沒有多到需要做遺產規劃的地步。 在台灣有立遺囑的比例想必比美國還低,但遺產規劃每個階層都需要,很多狀況下,需事先做好規劃,財產才能在身故後留給你想要給的人。

1.你的勞保給付可能會充公

想像一下:如果一個人單身未婚,老後生病都由弟弟照顧,他想說自己在領的勞保老年年金才領沒多久,身後可以把差額轉給弟弟,謝謝他的照顧,結果身故後這筆錢卻被充公,為什麼?

據勞工保險條例規定,勞工若在職期間身亡,或請領老年年金期間,已領年金額度還未達一次領金額即身亡,遺屬可請領遺屬年金,但若上無父母、下無配偶子女,也無受扶養兄弟姊妹的單身勞工,遺屬年金恐就得被充公。

勞工保險條例第63條:被保險人在保險有效期間死亡時,除由支出殯葬費之人請領喪葬津貼外,遺有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受其扶養之孫子女或受其扶養之兄弟、姊妹者,得請領遺屬年金給付。

勞工保險條例施行細則第85條:依本條例第六十三條、第六十三條之一或第六十四條規定請領遺屬年金給付者,應備下列書件:

六、受益人為孫子女或兄弟、姊妹者,應檢附受被保險人扶養之相關證明文件。

換句話說:你想把錢給孫子女或兄弟、姊妹都沒辦法,因為他們必須有接受你的扶養才可以。因法律上:勞保給付的遺屬津貼(一次性)或遺屬年金(按月領),性質上是為照顧遺屬生活,它不是民法上的遺產。

如何補救:你必須扶養他們,只要有一個人接受你扶養,到時這些勞保給付就不會被充公。

2. 你遺留的財產可能造成糾紛及衝突

很多人儘管擁有一些資產,卻總覺得時間還早,不預先做規劃,身後可能連遺囑都沒有。這樣其實是把問題丟給下一代,手足面臨利字當前,遺產分配稍有不平均,可能就造成兄弟鬩牆。例如某人擁有的資產就是三間房子,身故後,其二個兒子馬上面臨的是繳遺產稅的問題,他們可能沒有足夠現金繳稅。二是當被繼承人過世後,全體繼承人會直接繼承該房產,如果將此房出售,得到的金額大家均分最公平,問題是全體繼承人可能不會都同意賣房,而如果要繼承房產,房子的地段、屋況等都會影響到繼承人覺得分配不公。

很多人因為經商或做海外投資,在海外擁有資產,這些資產可能包括保單、基金股票投資、事業股份、不動產等都在海外,也增加處理及分配的難度。

建議你全面清點財務,把資產、負債狀況表列出(如下圖),並提早預立遺囑,趁早把以後財產處理方式做好規劃,在遺囑中寫明,避免以後繼承人的紛爭;如果覺得太過複雜、需要專業的協助,也可以找財務顧問做諮詢。

 

3.你為子女買了高額保單,不過他們可能享受不到你的愛心

你因為有子女所以買了高額保單,希望萬一發生事故,保險理賠金可以提供他們生活保障,立意很好,但可能到時他們享受不到。如果他們年幼,由監護人或親人等代為照顧,保險給付雖然進到受益人帳戶,但可能會被挪用或侵占,無法真正照顧子女。

最好的方式是為你買的保險加一個防護罩,再成立一個保險金信託,未來事故發生,讓保險理賠金匯到保險金信託的帳戶,而非受益人帳戶。信託契約中指定每月給子女生活費,或特定條件下撥款給他們,同時有一個監察人,監督信託是否有好好被執行。透過保險金信託,可以避免到時的保險理賠金被挪用或侵占、子女年幼無管理錢財的能力,隨意揮霍等幾種情形。

直接預約免費諮詢

希望針對自己的財務狀況做深入討論, 請下載財務規劃預約諮詢單 , 於填寫完後再以E-mail回傳資料

預約免費財務規劃諮詢

如果您碰到以下的狀況:

§ 固定在做投資,但是績效一直不佳

§ 老是入不敷出,都沒有辦法存得了錢

§ 想要完成以後的一些財務目標(留學、購屋、結婚、退休….等等),但是不知道怎麼
做起

§ 對數字一點概念都沒有,碰到有關財務的東西就頭大,但是又希望讓自己的財務健全一點,不知道要找誰幫忙

§ 工作太忙,希望找到財務顧問可以協助我打理財務規劃方面的事情

§ 碰到一些稅務、遺產稅、贈與稅方面的問題,也不知道可以問誰

§ 保險買了一堆,希望有人可以客觀中立的提供我一些建議:現有保單是否合適如何調整

§ 有聽說過財務顧問在提供規劃諮詢服務,但是對於財務顧問可以提供的服務方式、
內容, 以及收費方式都不了解, 希望先有所了解,再來決定自己是否做財務規劃

§ 退休規劃要如何做才能安穩的退休?

§ 我有替自己訂定財務目標,但是對於如何完成這些目標實在沒有把握

§ …………其他的有關理財上的問題

 

您都可以點選以下的連結,預約2小時免費財務規劃諮詢

 直接預約諮詢

希望針對自己的財務狀況做深入討論, 請下載財務規劃預約諮詢單  於填寫完後再以E-mail回傳資料,由專業財務顧問提供諮詢,不是商品銷售,不用付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