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FA 2018年會在摩納哥舉行

CIFA,中譯名為國際獨立理財顧問大會,創立於2001年,網址為www.cifango.org。CIFA的駐地是日內瓦,世界財富管理中心之一以及眾多國際組織總部聚集地。CIFA目前在全球已經有80個成員組織,IFAA協會就是其中之一。CIFA是一群金融企業的領導者,為應對逐漸增加的監管和日益複雜的市場自發組織成立的非營利性組織。CIFA的使命是在國際範圍內不斷提高獨立財務顧問的地位,以便更好的保護投資人的利益。

CIFA 2018年會在摩納哥舉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df1yo8g9nA&index=1&list=PLTT8CvcjN-sKtTtH09KFDtKDa4tE09pnW

什麼情況你會需要財務顧問的諮商?

原文刊登於天下文化未來Family:

什麼情況你會需要財務顧問的諮商?考量人生中的最要決定時
 請一併把財務規劃納入考量

現在整個經濟環境、社會變化很大,所以一般人很少是在一個工作崗位上,呆個幾十年一直到退休的。除非他做的是一些特定的工作,像是公務員或者專業的職業等等工作。

在一般的工作來講,轉換工作也許是蠻正常的,因此我們幫客戶做財務諮詢的時候,常常客戶會談到他可能有計劃轉換工作,也許是在最近的時間,或是你可能在一兩年之後要轉換到其他的工作。當然首先我們會跟他談到他的財務的安排:比如說未來的工作是不是薪水增加或是減少,在找到工作的中間會不能空窗期等等。因為這個都會牽涉到他的財務的狀況,他是否有足夠的緊急預備金等等。

其實財務顧問可以幫客戶做的不只這些,很多的時候我們就像是工作諮商顧問的角色,有些人可能他想轉換工作,但是他可能還停留在想像的階段,我們會給他了一些的建議,需要注意、考量的地方有那些。或是說我們本身就有些人脈,會認識一些相關領域的人,如果是合適的,我們會幫客戶做介紹。財務顧問提供的服務,其實並不是只有在財務上面,有蠻多時候,我們扮演的是心理諮商、工作諮商顧問等等角色。

什麼情況你會需要財務顧問的諮商,需要考量到什麼:

1. 二人的關係準備進展到下一個階段時

你可能是即將訂婚、結婚,財務顧問可以協助一個家庭建立一個和諧的關係,這個和諧的關係是建立在財務的健全上面。我們會希望做家庭財務規劃諮詢的時候,是夫妻兩個一起參加討論的,但是偶爾會碰到一種狀況是:只有一方會有意願做這樣的規劃。因為夫妻的觀念不一樣,在某些財務上的決策上,可能沒有辦法取得一致的觀念、做法等等。蠻有趣的事是!通常會來找財務顧問做家庭財務規劃的,男女的比例差異很大,男生與女生的比例大概是20%比80%,多數會來找我們的以女性居多。這也許是因為女性會比較思考的長遠一點,而一般男性也許都太過自信:他可以把家庭的財務處理得很好,不需要專業的協助。

關係要進展到下一個階段,其實還有蠻多需要去整合的:譬如說兩個人若結婚了,他們可能要去思考他們的財務是要整合在一起,還是維持各自獨立? 當然如果共組家庭了,會有共同的開銷,也是需要共同分擔的。一般我會去為他們檢視整體家庭的開銷、收支的平衡、預計增加多少的投資、儲蓄等等。

我們也會去幫他們做一個整合的檢視:兩個人的保險、投資等等,保單方便兩個人買的險種、額度是否有需要做調整,現在因應家庭責任的增加,是否需要增加購買保單、調整保險的項目等。在投資方面,一般是為他們做個整合,把各自的基金、股票等投資整合在一起,做比較完整性的投資規劃。家庭財務較為健康,也可以減少婚姻關係中彼此的摩擦、增加婚姻的和諧。

2. 家庭方面的事務

有時夫妻在某些方面的溝通也是會產生障礙,曾經碰過一對夫妻,他們為了一些投資上的問題,造成彼此之間很大的隔閡,幾乎已經到了要離婚的地步。因為先生的觀念比較積極,他認為不應該擁有太多的不動產,應該把房子賣掉做其他的投資,才能夠產生比較好的效益,太太則是覺得這樣風險太大,她認為擁有房子是最安全的。像這樣的情況,就可以由財務顧問提供協助,在中間扮演協調的角色。財務顧問評估完這些的投資的預期效率、風險等之後,再與客戶做溝通,拉近彼此的距離。夫妻或家庭成員間難免在財務的議題上,會有些不同的想法,一個中立的第三方的角色的財務顧問,可以協助降低彼此的衝突。

3. 買房子

談到購房這件這件事情,我們通常會跟客戶討論到:房子的總價、準備貸款多少等。這個時候需要幫客戶考量到的事是:他每月貸款支出是多少,這支出是不是會造成他財務上的壓力?我們會建議每個月貸款的支出,不要佔他當月支出36%以上。如果說房貸支出就佔了40%,那可以想像得到的事是:它一定會擠壓到他的生活上的各種開支,最重要的事是:他也沒辦法去為其他的財務目標做準備,做投資、儲蓄了。就像我們偶爾在報章雜誌上看到的:有些老人家老了之後,沒有任何的其他財產,就只剩下一間房子。老後沒有其他的收入,他只好用這個房子抵押給銀行,來換取銀行每月給他一部份的錢當他的生活費,所以不要老的只剩下房子,也要兼顧到退休等目標的規劃。

當談到購房這樣目標,我們會去幫客戶做財務上的模擬,若他增加房貸的支出,對他以後財務上影響是什麼樣的狀況。甚至包括他心目中理想的地點,如果是換屋,他的出售價跟買入價,合理的應該是多少,給客戶做一個參考。如果客戶是現在才要準備要買房子,我們會去跟他討論:除了買房子之外,是不是還有其他的財務的目標想要去達成的,這中間的財務資源要如何去分配? 跟租屋比起來,他一定要買房子嗎? 還是購屋可以安排在以後完成,而不是最首要的目標?

4. 開創事業

偶爾都會碰到客戶說他想要出來自行創業,我們會再跟他深入的去討論:為什麼他會想出來自己創業,以後預估的市場營收會從那裡來? 創業他是自己的資金,還是有其他的股東? 在創業的初期,他如何安排自己的財務? 也許他會有一段時間沒有收入,他是否有準備預備金? 除此之外,例如股東的成員背景、大家各自負擔的工作、股份比例等等,如果要投入經營這樣的事業,他們是否有一個比較完整的過規劃? 當然創業不可能是完全沒有風險的,我們只是盡可能的會去幫客戶設想到,跟他討論到一些細節,希望可以協助他們創業更加的順利。

直接預約免費諮詢

希望針對自己的財務狀況做深入討論, 請下載財務規劃預約諮詢單 , 於填寫完後再以E-mail回傳資料

決定你財務幸福感的四個因素

原文刊登於天下文化未來Family:決定你財務幸福感的四個因素,

獨立理財師: 决定你财务幸福感的四个因素

美國的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簡稱CFPB)是一個新成立的聯邦政府機構,成立的目的在使金融產品及服務爲每一個人服務: 不論是買房子、選擇信用卡、向國外的家人寄錢、或是以其他各種方式使用消費者金融產品。

消費者金融保護局為了研究什麼是財務的幸福感,他們與59位消費者及30位專業人士(為消費者提供財務建議、教育服務或是產品等),做面對面的訪問。

訪問內容主要是談他們如何定義自己的財務幸福感,根據他們及周遭人的經驗,什麼因素跟財務幸福感有關。結果他們發現有二個項目是一直會出現的:財務安全感與財務上自由做選擇。

傳統的方式從收入及財產淨值等,無法衡量一個人財務是否健康及覺得幸福,有些人可能收入很高,但是他沒有財務上的幸福感,因為他支出也多,財務常常無法平衡。而一個收入不多的中產家庭成員,可能覺得他財務無虞,他的財務幸福感反倒是蠻高的。

財務自由可能代表著你可以對家人、朋友或社區比較慷慨,或是你隨時可以回到學校再進修、離開現有的工作去尋找一個更好的工作、外出享用精美晚餐、去度假,或是可以縮短你的工作時間、可以有更多時間陪陪家人。

而可自由做選擇代表著:你有足夠的財務資源做支撐,因此你可以在財務決策上有更多的選擇。

總括來說,財務幸福感可以被定義為:一個人可以完全承擔現在與未來的財務負擔,對未來的財務有安全感、為了享受人生可以自由做抉擇等。

這研究指出財務的幸福感來自四個因素:

1.可以控制日常的財務

2.有足夠財務資源來應付財務上的重大衝擊

3.正在按照計畫完成你的財務目標

4.有財務的自由可以做選擇,讓你享受生活

1.可以控制日常的財務

能夠控制日常財務代表著有很高的財務幸福感,因為你可以控制你的財務狀況,而不是被財務所控制(例如因為負債,因此收入有一大部份必須用來償還負債等),所以這樣的人可以應付日常的開銷、準時支付帳單,可以把財務管理做得比較好。

在財務規劃上,我們常用一些指標來檢視客戶的個人/家庭財務是否安全,例如以下幾個指標:

(1). 流動比率

流動比率=流動比流動資產+金融資產 / 短期債務
這個流動比正常值是應該在1~2倍,也就是說一個家庭的流動資產+金融資產加起來應該至少是短期債務1~2倍的金額。這些可能是現金存款、基金投資、股票投資等等易於變現的資產,萬一家庭碰上什麼樣的財務危機時,就有足夠的財務資源來做應變。

(2). 緊急預備金

一般建議在銀行活存或活儲,保留可以支應家庭開銷3~6個月的金額,以應付家庭可能發生緊急需要用錢的狀況。

(3). 負債攤還支出比(負債收入比率)

負債攤還支出比率=每年償債額/年收入,負債攤還支出比率是指家庭到期需支付的債務本息與同期收入的比值,它是衡量家庭一定時期財務狀況是否良好的重要指標,一般而言維持在 50%以下比較合適,負債收入比率過高則家庭在進行借貸融資時會出現一定困難。

這些的家庭財務指標平常應該多做留意,讓自己的家庭財務趨於健全,一個健康的財務狀況應該是:你可以應付日常的開銷之外,收入的一部份還可以留下來做投資或儲蓄,可以為未來做準備的。

2.有足夠財務資源來應付財務上的重大衝擊

個人與家庭的財務可能會因為意外、疾病造成失能或就醫,需要巨大的醫療支出等等,或是投資失利造成資產減損等等。為了避免造成財務上的重大衝擊,平常應該適度保留一筆緊急預備金,以備不時之需,對於意外、疾病、失能等等風險,也應該規劃合宜的保險保障,做風險轉嫁,當事故發生時可以由保險公司取得理賠,以彌補財務上的損失。

3.正在按照計畫完成你的財務目標

知道自己正在一步一步的,在往達成財務目標的路上邁進,也是可讓人感到財務幸福感。而這方面,當你做完了完整的財務規劃、有了清楚的財務目標,可以把自己的財務資源做適度的分配,再運用適當的金融工具做儲蓄或投資,就可以逐步的去完成財務目標。

4.有財務的自由可以做選擇,讓你享受生活

在財務上做好管理(例如及早開始將收入的一部份,用來為未來做準備),將讓你有更多餘裕可以享受生活。

在應付日常開銷外(需要),可有餘力去追求你要的生活品質(想要),或是興趣、嗜好等,而這需要你有充裕的財務資源的準備,才能讓你有更多的財務上的自由,可以做這種選擇、過你想要的生活。

直接預約免費諮詢

希望針對自己的財務狀況做深入討論, 請下載財務規劃預約諮詢單 , 於填寫完後再以E-mail回傳資料

 

顧問要不要跟客戶維持社交關係?

原文:Should I … socialize with clients?

選擇要不要跟客戶維持社交關係不是一個單純的決定,有些顧問發現他們很容易把朋友變成客戶,也把客戶變成朋友,但是有些顧問還是喜歡這是二個不同的族群。

一家波士頓財富管理公司合夥人的Scott Bishop說,跟客戶社交是不錯的方式,它可以更加鞏固你們的關係,他們也會比較願意跟你分享,以及讓你接觸他們家庭其他成員,這會讓你有機會跨世代為他們提供財務規劃,如果他們有需要的話。

在跟客戶維持社交關係的幾項守則:
1. 跟你真正喜歡的人交往
2. 默默觀察以後的人脈機會,但是這是附帶的效益,不是你跟客戶去交往的主要目的
3. 適量飲酒
4. 你的活動要符合你們的關係,你也許喜歡客戶,但是你們不會有夠多的共通點,可以讓你們聊一整個下午

在市場投資趨勢下跌,或是客戶人生的艱難時刻,跟客戶有社交關係比較容易留住客戶,這讓彼此連結更緊密,如果你們是朋友,客戶較難以去開除一個顧問。

比起單獨跟客戶個別建立關係,如果你跟一對夫妻都建立關係,這樣的關係會更加牢固。如果你只認識先生,萬一他過世了,要維持關係就有點奇怪,但是如果我太太跟他太太是好朋友,我會是第一個她想聯絡的人。

但是跟客戶互動社交,最好是真正是朋友的感覺,同時也要區分界線。Bishop說他如果跟客戶在辦公室以外場合碰面,他會把公事跟朋友之間的交往做一個區分,他也期望客戶這樣對待他…………..

Should I … socialize with clients?我是否該跟客戶維持社交關係?

https://www.financial-planning.com/news/should-financial-advisors-socialize-with-their-clients-the-pros-and-cons

IFA認證班–北京7班圓滿結束

喜讯│ IFA认证班—北京7班圆满结束!

(廖老師在北京授課之IFA認證班, 原文刊登於IFA獨立理財師)

 2018-04-19 河上游 独立理财师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独立理财师”,理财师关注的财富管理那些事儿

导读

2018年4月5日–4月8日由独立理财师网举办的IFA认证班–北京7班在北京拉开帷幕,小长假学习热情高涨,有的学员更是不远万里来到北京学习,小伙伴们都是金融业的精英,然而,他们选择不断学习成长,与时代脉搏共舞。

1

  时代前沿的职业

理财师工作大家并不陌生,就是成就客户和自己的财富增长。

在银行、保险、信托等机构发力财富管理的同时,一个独立的理财师群体正在成为财富管理队伍的一员。

所谓的独立理财师,其特征就是独立于产品提供商,独立于金融机构,真正从客户利益出发,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从市场选择合适的产品。产品不分好坏,只在于是否适合客户。而非独立的理财师则背负着沉重的销售任务,无暇考虑是否与客户合适。

2

理财师职业价值愿景

在全球私人财富管理个性化的今天,IFA(中文为独立理财师)逐渐从传统的银行、券商投行或保险公司等大型的金融机构分得半壁江山。

目前中国的合格理财师规模还远远不足于满足市场的需求,对客户的服务只停留在理财产品的推介层面而不能根据客户的风险承担能力,财务状况等做出全面的分析。从客户的角度来说,理财师独立能够更好地代表其利益,不再出现机构与客户的利益冲突。从这个逻辑来说,独立会成为一种风潮。至于发展前景,独立理财师作为金融产品销售不可或缺的环节,其价值将会慢慢展现。

3

本次课程精彩花絮

2018年4月5日IFA认证班—北京7班在北京IFA孵化基地开班啦!课程为期4天,课程内容为:IFA独立理财师基础课、全球资产配置、保全与传承,这次参与学习的学员有5人组团的家族办公室成员,有保险界的女神,证券界的高富帅,银行业的美眉,更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学员不远万里来到北京学习,这种求学精神真是令人敬佩。

下面是课程的精彩片段:

学员发言

学习探讨中

法律相关课程

认真努力的样子最美

小组内部讨论定制方案

小组代表分享实操方案

美眉生日(超级开心啦)

最后,祝福 IFA独立理财师认证班–北京7班的全体学员开心快乐,不断进步,收获丰盛人生。

加入IFA社群

每日讨论与分享,等有趣有料的你来聊

扫 描 加 入

学习|交流|活动|圈子

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理專這麼做,難怪你買的基金會賠!

原文刊登於商周財富網: 把投資部位全賣出…2天後又買進同樣標的!從業績總拿第一的理專,看買基金老是賠錢的真相

很少會有新聞是上報後,金管會馬上跳出來澄清說媒體寫錯了,起因是3月29日的這篇報導:銀行少200億哭哭!顧立雄拍板 銀行賣基金不收手續費。它說:基金投資人有福了,金管會主委顧立雄28日召集銀行、投信業者拍板定案,未來銀行銷售基金不得再收取銷售手續費,而是改用客戶管理資產(AUM)為基礎,由投信業者依月底資產數,給予銀行「管理費分潤」。

不過金管會馬上發新聞稿:金管會澄清:基金銷售獎勵金計算跟手續費無關:金管會今(29)日表示,推動「以基金規模(AUM)計算銷售獎勵金」措施,可創造投資人、資產管理業者以及銷售通路三贏,這跟銷售機構向投資人收取的「手續費」無關。依照現行實務,銷售獎勵金是業者在銷售機構推廣活動期內的「銷售金額」所支付的銷售佣金。而這次調整以「AUM」計算,則是以銷售機構推廣活動期間客戶的基金存量計算。

金管會的意思是:基金手續費收取的方式不變,要調整的是基金業者給銀行等通路的銷售獎勵金,希望調整成按照客戶在銀行投資部位AUM〈Asset Under Management〉,即委託管理資產的規模做計算。希望未來金融業朝向看客戶的基金存量、鼓勵客戶長期投資,而不是以基金流量:銀行只看手續費收入,卻不注重如何讓客戶賺到錢,把錢留在銀行繼續做投資的基金存量。

所以第一篇報導其實是記者弄錯,把基金的銷售獎勵金跟手續費搞混了,基金的收費不要說記者搞不清楚,一般的社會大眾恐怕弄得清楚的也是少數。因為國內金融機構對所謂的資訊揭露,做的實在是蠻差的:沒有一定的揭露方式、這些費用的名目之多、名稱混亂且不一致,都讓投資人難以正確了解。你可能也不知道:投信及基金公司除了購買時收你的手續費外,他們還要付給銀行銷售獎勵金等等這些費用,而這些其實都是投資人要付出的成本。

基金的費用揭露如何的五花八門,讓你摸不著頭緒? 且看以下幾個圖:

這是在基富通網站上報酬揭露的資訊,他們說明對該基金,他們並沒有收取銷售獎勵金、贊助等費用。

而這家銀行的通路報酬有經理費分成、銷售獎勵外,還有贊助費:

這是某銀行的資料,它乾脆不說明了,叫你自己從基金說明書中自己找,看了你可能會嚇一跳,基金居然會有這麼多收費的名目:

為什麼金管會叫銀行、投信業者討論基金銷售獎勵金計算方式? 因為那跟你的投資報酬息息相關,這些業者收取過多費用,直接影響到的就是投資人的報酬率。你可以看到上圖的例子,如果把這個經理費、銷售獎勵、贊助等等加起來,B級別基金〈手續費後收型的基金〉一年收取的費用都超過2%了,而且這個費用是每年你都要支付的。如果你每年多了2%的成本,你知道它的影響會有多大嗎? 如果都不看其他的報酬率,只是增加了2%的成本,二十年之後你的投資報酬率將會減少49%,你說它影響大不大?

金融機構銷售基金應該是跟客戶是共存共榮的,把客戶擺在對等的位置上,不是金融機構每年收取這麼多的銷售獎勵金等費用,金融機構賺得飽飽的,客戶卻因為過高的成本,投資報酬率可憐兮兮!

再來是金融機構的獎勵、業績計算都是用首期的手續費收入來計算,客戶留存、繼續在銀行做投資的部位有多少〈AUM〉,從來不是銀行關心的重點。這就導致一些金融業的亂象:因為要有新的業績產生,才會有手續費的收入,於是理專拼命叫客戶轉進轉出,因為沒有新的交易,他們就不會有新的業績,就不容易達成他們的業績目標。

就曾經聽到一個例子:某家銀行的理專,她可以在這個禮拜五把客戶的投資部位全部賣出,然後在下週一又買進同樣的標的。這樣的轉進轉出,客戶付出了交易手續費的成本,理專賺到了業績,而且聽說這個理專永遠是他們銀行裡面的業績競賽的第一名。

在現行的環境下,銀行理專只能不停的在做銷售,要維繫好客戶、幫客戶做好投資配置,讓客戶穩定獲利,這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因為這麼做對理專沒好處,銀行不會因為理專照顧好客戶、讓客戶累積的投資部位增加,給理專任何獎勵。金融機構應該認清一個事實:在網路環境下各種資訊取得都相當容易,如果消費者很容易上網去找到投資成本低廉的ETF等投資工具,他們為何還會願意投資手續費等成本這麼高昂的基金?

尤其在Fintech金融科技創新的浪潮下,很多新型態的創新,例如美國的投資機器人Robo Advisor,把資產管理費降低到一年只收取0.3%或更低,這些都是在做去中間化、替消費者節省成本,如果金融業者不趁早做改變,把基金收費、業績獎勵制度等,調整成對消費者合理、利益不衝突的方式,否則未來只怕會要面對更大的挑戰!

直接預約免費諮詢

希望針對自己的財務狀況做深入討論, 請下載財務規劃預約諮詢單 , 於填寫完後再以E-mail回傳資料

金錢觀如何影響你的人生

原文刊登於商周財富網:

卡費一定全額繳清的人,為什麼無法成為有錢人?四種對金錢的盲點

財務問題往往是個人與家庭壓力最主要來源,但你可能不知道:從心理學觀點,我們對金錢的看法、信念等如何影響我們。 Bradley Klontz博士及 Sonya Britt博士是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教授、財務心理學家,也都是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CFP®的持證人,他們曾做過一項金錢信念(money Script)的調查。

這調查針對422人,問他們72個金錢信仰方面問題的看法,歸納出四種不同金錢信念類別。研究指這些金錢信念影響我們在財務上的行為,如何反應、做決策等。這些問題像是:

1.人們會富有都是因為從別人那裡不當得到利益
2.金錢能解決我所有的問題
3.金錢是所有邪惡的根源
4.你不應該告訴別人你賺了多少錢及怎麼賺到錢

了解一個人的金錢信念,可以預測他可能會有哪些財務不適當行為,如金錢上的不忠,背著配偶藏錢、強迫購買症、病態沉迷賭博、強迫性囤積、財務無法獨立,依賴朋友家人等等。

曾看過一個人在金錢上非常小心翼翼,有次他的保險業務員在問他的銀行帳號,因為他的保單要用自動轉帳,結果他卻說:不行,我的帳號怎麼能讓你們知道。還有人創業完全沒有準備,生意都不知從那來,就大張旗鼓舉債開公司。在財務處理上,形形色色各種人都有。

這些金錢信念有4種:

1.金錢趨避(Money Avoidance)

覺得金錢邪惡,不應該有錢。對這類人來說金錢常是引起恐懼焦慮或逃避的外力,他們會擔心信用不良,帳戶透支。他們可能破壞自己財務上的成就,避免花錢,甚至必要開銷也不支出。金錢趨避者一般收入不高,富有的人通常不會認為有錢是壞事,年輕人通常有這種傾向,但隨著年齡增加,這種傾向慢慢會降低了。

2.金錢崇拜(Money Worship)

這種人覺得收入增加或意外之財會解決所有問題,這是有爭議的,因為在基本舒適性需求外,很少證據能證明財富跟快樂是一定直接關係。美國的研究是家庭年收入在75,000美金以上,沒有明確的證據證明:幸褔跟金錢有重大關連。這種人們通常會有高額卡債及其他債務。

3.金錢即身分地位(Money Status)

研究發現如果過度在意金錢上的成就,太注重物質生活,通常幸福感很低,自我實現、活力跟快樂的程度也不高。他們容易極度焦慮,身體常有很多病痛。Klontz 及 Britt說這種人過度花費、或過度冒險,只為快速財富,提升社會地位,這種金錢行為很危險。

這種人認為資產代表自己的價值,因此打扮得光鮮亮麗,開名車住豪宅,他們要證明給別人看,炫耀自己的成功,即使舉債也在所不惜。

4.金錢警覺性高(Money Vigilance)

這種人通常會對錢特別在意,平常相當節儉,對存錢非常焦慮。他們會感覺永遠存不夠錢,對現有生活不滿意,他們無法好好享受財富。他們通常信用卡帳單都會全額繳清,不會去多付循環利息。

兩位教授認為,這些信念是小孩時期就發展出來,父母、老師不知不覺就把一些觀念烙印在子女腦海裡。例如為了鼓勵他們取得好成績、做家事,給錢獎勵,久而久之,他們可能會認為有錢就能解決所有問題,用錢衡量所有價值。如果小孩從小看家中衣食無缺,想花什麼錢都可以,父母也在外人面前炫富,子女長大自然也可能有金錢崇拜、金錢即身分地位的傾向。

這種金錢信念在家庭中會一代傳一代,子女會依循父母、家庭的模式處理財務,它會下意識驅動一個人的財務行為。

思考一下,金錢警覺性的信念,是否讓你在投資上過於小心,擔心波動,因此錢只敢放定存或保險。於是你的可升息資產比例太低,投資效益不高。或金錢即身分地位的信念,讓你每2、3年就換車,覺得一定要開新車才有成就感。但每次換車,你的收入足夠負擔嗎?是否為你帶來更多債務?了解這些金錢信念,也許可以給你一次檢視個人財務狀況的機會。

直接預約免費諮詢

希望針對自己的財務狀況做深入討論, 請下載財務規劃預約諮詢單 , 於填寫完後再以E-mail回傳資料

一個你必須問每對夫妻的問題

         by Dan Solin

財務顧問在跟客戶做溝通時,常常會直接跟比較有主導性的那個人談,然後排除掉他(她)的配偶,以至於另一方的配偶沒辦法去表達他(她)的觀點。經過長時間以後,我發現一個策略可以用來在跟夫妻面談時,帶來一個比較正向的效果。

我從我的客戶那邊得到的回應是:這個會引起非正式的、但是是正向的反應,多數的夫妻會立即微笑,並帶著關愛的眼神看著另外一個人,他們接著會告訴你他們碰面的故事,但是通常另外一方用幽默的細節來插話進來。
我問他們:你們是怎麼相遇的?
人們通常會喜歡談論他們自己,你的目標就是引發他們這麼做,如果你做了,他們對你的印像將會產生加分效果。
夫妻間有效的溝通的關鍵就是:在他們之間帶來正向情緒,而這並不困難。

財務顧問能否在投資上為客戶創造價值?

原文:理财顾问能否为客户带来价值?

在2016年9月Vanguard先鋒的研究中估計相對獨立投資者,優秀的財務顧問可以為客戶帶來每年大約3%的回報。其中1.5%來自於對行為偏差的糾正,配置再平衡:0.35%, 資產管理公司羅素(Russell),則估計優秀理財顧問創造的價值高達每年3.75%,而這種貢獻是集中在市場波動巨大,投資者最容易受到恐懼和貪婪兩種情緒主導的時候,因為此時投資人最容易因為情緒化的投資,而沒有辦法從投資賺到應有的報酬。

有些投資人會懷疑,他們為什麼需要透過財務顧問做投資,為什麼他們不自己做,就不要花額外的費用? 財務顧問除了有投資方面的專業外,他們可以根據客戶的財務需求來規劃客戶的投資,也可以避免投資人犯一些財務行為上的錯誤,從而提高整體的投資報酬率。

跟面對博格人一樣,抗拒機器投資顧問是沒用的

一年前我曾經寫過一個文章:不要害怕機器人投資顧問,我提到一個的重要特質是一個人性的接觸:為客戶提供資訊服務、管理他們的財富,尤其是在市場走空的狀況。到目前為止,演算法不能夠握著我們的手,或是坐下來跟我們吃一頓午餐,討論我們的目標,只要人性的對話是有價值的,我的顧問生涯就不會受到機器人顧問的威脅。現在我還是站在這個立場:就是沒有什麼可以完全取代掉人類的價值,因為他可以了解另外一個人的焦慮。目標、夢想與策略。
不過同時我也注意到, Cerulli Associates的預測,它說在2020年前,由理財顧問所管理的資產將會增加2500%,從2015年的187億美金,到2020年的4890億美金。
技術驅動的投資平台,明顯的不是一個時尚而已,今天它已經變成一個幾百萬投資人會選擇的投資工具的選擇了,尤其是千禧世代的人,他們對科技是比較熟悉的,不僅僅是現在二三十歲的年輕人,X代跟嬰兒潮世代的人,他們同時也運用這樣的特技,因為它能夠提供不管在價值跟成本上面的利益。
我用的是RobustWealth的平台,它能夠處理帳務、匯款、資產的再平衡、線上開戶管理等等,他們甚至可以提供客製化的,以目標為基礎的資產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