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你財務幸福感的四個因素

原文刊登於天下文化未來Family:決定你財務幸福感的四個因素,

獨立理財師: 决定你财务幸福感的四个因素

美國的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簡稱CFPB)是一個新成立的聯邦政府機構,成立的目的在使金融產品及服務爲每一個人服務: 不論是買房子、選擇信用卡、向國外的家人寄錢、或是以其他各種方式使用消費者金融產品。

消費者金融保護局為了研究什麼是財務的幸福感,他們與59位消費者及30位專業人士(為消費者提供財務建議、教育服務或是產品等),做面對面的訪問。

訪問內容主要是談他們如何定義自己的財務幸福感,根據他們及周遭人的經驗,什麼因素跟財務幸福感有關。結果他們發現有二個項目是一直會出現的:財務安全感與財務上自由做選擇。

傳統的方式從收入及財產淨值等,無法衡量一個人財務是否健康及覺得幸福,有些人可能收入很高,但是他沒有財務上的幸福感,因為他支出也多,財務常常無法平衡。而一個收入不多的中產家庭成員,可能覺得他財務無虞,他的財務幸福感反倒是蠻高的。

財務自由可能代表著你可以對家人、朋友或社區比較慷慨,或是你隨時可以回到學校再進修、離開現有的工作去尋找一個更好的工作、外出享用精美晚餐、去度假,或是可以縮短你的工作時間、可以有更多時間陪陪家人。

而可自由做選擇代表著:你有足夠的財務資源做支撐,因此你可以在財務決策上有更多的選擇。

總括來說,財務幸福感可以被定義為:一個人可以完全承擔現在與未來的財務負擔,對未來的財務有安全感、為了享受人生可以自由做抉擇等。

這研究指出財務的幸福感來自四個因素:

1.可以控制日常的財務

2.有足夠財務資源來應付財務上的重大衝擊

3.正在按照計畫完成你的財務目標

4.有財務的自由可以做選擇,讓你享受生活

1.可以控制日常的財務

能夠控制日常財務代表著有很高的財務幸福感,因為你可以控制你的財務狀況,而不是被財務所控制(例如因為負債,因此收入有一大部份必須用來償還負債等),所以這樣的人可以應付日常的開銷、準時支付帳單,可以把財務管理做得比較好。

在財務規劃上,我們常用一些指標來檢視客戶的個人/家庭財務是否安全,例如以下幾個指標:

(1). 流動比率

流動比率=流動比流動資產+金融資產 / 短期債務
這個流動比正常值是應該在1~2倍,也就是說一個家庭的流動資產+金融資產加起來應該至少是短期債務1~2倍的金額。這些可能是現金存款、基金投資、股票投資等等易於變現的資產,萬一家庭碰上什麼樣的財務危機時,就有足夠的財務資源來做應變。

(2). 緊急預備金

一般建議在銀行活存或活儲,保留可以支應家庭開銷3~6個月的金額,以應付家庭可能發生緊急需要用錢的狀況。

(3). 負債攤還支出比(負債收入比率)

負債攤還支出比率=每年償債額/年收入,負債攤還支出比率是指家庭到期需支付的債務本息與同期收入的比值,它是衡量家庭一定時期財務狀況是否良好的重要指標,一般而言維持在 50%以下比較合適,負債收入比率過高則家庭在進行借貸融資時會出現一定困難。

這些的家庭財務指標平常應該多做留意,讓自己的家庭財務趨於健全,一個健康的財務狀況應該是:你可以應付日常的開銷之外,收入的一部份還可以留下來做投資或儲蓄,可以為未來做準備的。

2.有足夠財務資源來應付財務上的重大衝擊

個人與家庭的財務可能會因為意外、疾病造成失能或就醫,需要巨大的醫療支出等等,或是投資失利造成資產減損等等。為了避免造成財務上的重大衝擊,平常應該適度保留一筆緊急預備金,以備不時之需,對於意外、疾病、失能等等風險,也應該規劃合宜的保險保障,做風險轉嫁,當事故發生時可以由保險公司取得理賠,以彌補財務上的損失。

3.正在按照計畫完成你的財務目標

知道自己正在一步一步的,在往達成財務目標的路上邁進,也是可讓人感到財務幸福感。而這方面,當你做完了完整的財務規劃、有了清楚的財務目標,可以把自己的財務資源做適度的分配,再運用適當的金融工具做儲蓄或投資,就可以逐步的去完成財務目標。

4.有財務的自由可以做選擇,讓你享受生活

在財務上做好管理(例如及早開始將收入的一部份,用來為未來做準備),將讓你有更多餘裕可以享受生活。

在應付日常開銷外(需要),可有餘力去追求你要的生活品質(想要),或是興趣、嗜好等,而這需要你有充裕的財務資源的準備,才能讓你有更多的財務上的自由,可以做這種選擇、過你想要的生活。

直接預約免費諮詢

希望針對自己的財務狀況做深入討論, 請下載財務規劃預約諮詢單 , 於填寫完後再以E-mail回傳資料

 

為何愈理財你卻愈窮

我上週到摩納哥參加獨立理財顧問大會CIFA(Convention of Independent Financial Advisor 網站: cifango.com),所舉辦的三天論壇,CIFA是總部在瑞士的一個非營利基金會。它一開始時是由一些財務相關的企業家所成立,它成立的目的在強化獨立理財顧問(Independent Financial Advisors (IFAs)的角色,以落實保護投資人的利益。CIFA 目前已有超過40個國家的IFA協會支持,背後代表是超過30萬名獨立理財顧問。CIFA每年舉辦這樣的論壇,開放讓世界各國的立法及金融監管單位、獨立理財顧問、銀行業者等參加,2017年5月30日至6月1日在摩納哥舉行的論壇,為其第15屆的年會。獨立理財顧問指的是:他(她)是不屬於任何金融機構,不以銷售商品為導向,提供客觀的理財諮詢服務。日本理財規劃顧問協會的網頁就有這麼一段文字:理財規劃顧問就是對於生活與金錢,擁有豐富知識的"家庭經濟醫生"。

在會中一個英國的教授介紹英國2013年開始實施Retail Distribution Review (RDR) 後的檢討,RDR限制財務顧問提供基金等投資諮詢給客戶時,不能由基金公司等收取佣金。在分組討論時,我們那組的主持人問我,我們對獨立理財顧問IFA有何法令限制,我說在台灣做IFA的人太少,政府也沒有任何這方面的法規。晚餐時一個比利時人也表示:他們也有一個法令,IFA不能收取任何保險、基金等佣金。 我們可以看到各國政府有愈來愈多的法規來規範獨立理財顧問,為的是為了保護消費者的權益,但是在台灣,我們對消費大眾保護的法規可以說是一片真空。金融主管機關對業者的規範多如牛毛,但是真正發生金融消費糾紛時,社會大眾往往必須自力救濟,走法律途徑、訴訟等,不但曠日廢時,其結果可能也不見得能夠給社會大眾一個安心的保障。

美國財務規劃協會FPA(Financial Planning Association)的網站有這麼一段話:(財務規劃)執業準則–所有財務規劃服務必須根據以下的標準來進行:客戶利益優先,以應有的謹慎和最大誠信原則的行為執業,勿誤導客戶,充分與公平揭露所有資訊,揭露並公平處理利益衝突。

其中的勿誤導客戶,充分與公平揭露所有資訊,我覺得正是台灣的金融從業人員最為欠缺的,從業人員為了業績往往便宜行事,沒有把金融商品的風險告知客戶。最常見的是:為了促成業績,於是研究出各種行銷話術,把產品重新包裝,把配息、固定收益等等引誘人的標籤套到某種商品上,讓客戶趨之若鶩的購買,但是對於商品的細節:商品的本質、風險等卻避之不談。於是客戶花了一堆錢買了他們以為是沒風險的、固定獲利的商品,結果真正商品的本質卻是一項投資的商品,投資本金是不保證的,固定收益的配息也不是保證的,所以你說投資理財,你投下了一大筆錢,你一定會賺錢嗎? 那可不一定。

如果你常常在金融從業人員的慫恿下,衝動去買商品,本身也不想花時間去做了解,去累積一點金融常識的話,你是很有可能會愈理財卻愈窮的。

最近看到一篇報導:繳600萬月領4萬的保單退休族超愛 ,現在理專賣的最夯的一種保單是號稱配息可以領終身的保單,據說躉繳保費600萬元,每月可領到約4萬元現金。能夠這樣配息,是因為這600萬,扣除保險成本及費用後,全部投資一檔號稱年配息8%的平衡型基金,一年8%的報酬換算下來,就是一個月領到4萬元,但是真的是這樣子嗎?

看到金融從業人員跟你介紹這樣的商品,你可能覺得相當好衝動想去購買,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你其實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

1.  商品的報酬率合理嗎?

如果現在三年定存利率才1%,保單號稱年報酬率8%,這樣合理嗎? 首先你要知道的是:現在台灣保單的預定利率在2%左右,但是預定利率並不是實質報酬率,如果算下來,真正報酬率是連2%都不到的。所以現在已經買不到,像以前那種高預定利率的儲蓄型保單,可以讓你買了就可以每隔一段時間領到一大筆錢。這種保單只要保險公司不倒,你可以按照保單設定的條件一直領下去,預定利率固定、你的錢也是保證領的到的。但是現在低利的環境下,也不可能出現有繳600萬,就可以月領4萬的儲蓄型保單。現在這種號稱可以領終身的保單,跟這個儲蓄險保單比起來可是有十萬八千里的差距,首先它是投資型保單,意思是盈虧自負,年配息8%只是理想狀況,你可以領的配息可不會是固定的、而且有保證的。

2. 美麗糖衣的背後是否有甚麼風險

本金保證不虧損的狀況下,才有可能每月領4萬,問題是它的本金有保證嗎? 既然是投資型保單,本金當然是不保證不會虧損的,如果本金減少了,配息自然也是會降低了。而且還有一個原因會讓它的本金減少,就是它可能是拿本金來配息的。如果你到基金公司的網站查它的配息資料,你會發現近一年來,它的配息約80%都是來自於本金。如果每年配息48萬,其中的80%來自於本金,等於本金每年減少38.4萬,10年後本金將只剩206萬,如果還是配息8%,你每年的配息將從48萬,降低為16.5萬(按此保單如果躉繳保費600萬元,扣除所有費用之後,實際進入投資帳戶的錢約590萬元)。

另外這是一檔變額萬能壽險, 每個月最大支出就是保險費用與壽險的危險成本,它會隨著年紀、壽險成本提高,會愈來愈多。投資帳戶每個月會扣掉保險費用、保單管理費、壽險成本,而這個也會讓投資的本金愈來愈少,配息當然也就減少了。

我常說金融商品沒有好壞,只是要賣給合適的人,現在金融業的環境,從業人員就是需要有業績,才有收入。從業人員銷售商品是正常的,至於他們是否能夠秉持職業道德,把商品的真實內容、風險等告訴消費者,那可能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的。與其說你買了金融商品後,產生問題再來找業者理論、求償等等,往往曠日廢時,其結果可能也不會如你的預期。倒不如一開始就做好把關的動作,不要衝動購買不懂的金融商品,有疑問可以找專業人士做諮詢,問清楚了再來購買,免得錢用在不對的商品上、無法符合自己理財的目標,本來理財應該是要愈理財愈多的,這下子卻變成錢愈理愈少,這就達不到我們理財的目的了。

 

 

突然中獎2億你準備怎麼用

 

不久前因為一個藝人中了二億樂透,媒體記者採訪我對於這樣的中獎人獎金使用有何建議,這讓我想起一部日劇”從天而降的三億兩千萬”。劇中描述主角立花悟因為付不出前妻的贍養費而去買了樂透彩券,結果了中了日幣三億兩千萬,中獎那一天因為太過興奮,他在落格中寫下”發生一件改變人生的大事”引起訪客好奇回應,他順手寫了三億兩千萬,正在考慮時不小心錯按滑鼠上傳,因此引來莫名奇妙的跟蹤和覬覦。後來他手機裡和三億兩千萬的合照,引來貪心的女人設計與他在二億八千萬紙鈔上溫存一夜後捲款而逃, 立花悟在突然間又化為烏有,在失去了所有獎金後,他終於體會到什麼對他才是最珍貴的。

後來為了讓他兒子建太在幼稚園運動會跑步,他厚臉皮的向朋友掛井借了1, 200萬幫兒子的幼稚園還負債。他覺得他曾經擁有過三億兩千萬,但是從沒有給身邊的人帶來幸福,現在一無所有的他願意傾其所有的能力,只想看見幼稚園能順利舉辦運動會,看看兒子在他眼前跑步衝向終點線時臉上的喜悅。

有意思的是劇中安排了一個角色: 掛井久志來協助立花悟,掛井說他是銀行委托的顧問,專為高額獎金中獎人服務,他告訴立花悟說如果不小心運用獎金:你會變得不幸!他也警告說:不只是錢,就連人際關係你也將一無所有,那只能怪你自己。也許..你原來就沒有資格擁有那麼多的錢。這齣劇最後是以喜劇收場,但是國外早就有不少類似的情形是:中大獎後並沒有為他們帶來快樂,很多人在揮霍完獎金後,不久又變的一貧如洗,甚至是惹禍上身賠掉性命。

試想一下,如果你原來日子只是過得去,平常雖然不至於樣樣事情精打細算、省吃儉用,但是大錢也不敢亂花,錢對你就是剛剛好夠用而已。突然間你發現自己中了二億的樂透,如果扣除20%的稅金,你還有一億六千萬。如果你原來的花費一年是150萬的話,這筆錢足足可以讓你花上80年都花不完,因為你把錢放銀行一年利率1%,都還有160萬的利息。於是你想自己可以任意花錢、送錢給家人、出國旅遊..等。但是最後你可能會發現錢不是萬能的,有錢也不一定讓你更幸福,而錢也並不是永遠用不完的,如果你沒有好好的規劃,錢還是很有可能很快就花光的。
據報導2013年4月22日,威力彩的頭獎在彰化縣開出,1人獨得15億元,扣稅後實領12億元。領獎後,據傳這位工作是公務員的得獎人,打算這樣用他的12億:

1、先繳清房貸

2、捐出1.2億元做公益

3、定存2.5億元、活存1,100萬元

4、購買4.5億的終身險和3.6億的儲蓄險

不過中獎的這個人,多半是在銀行理專的遊說下做的這樣的決定,這樣的安排其實是太過消極了一點,而且它並沒有解決一個最大的問題是:錢還是很有可能會被亂花掉。比較好的做法應該是:中獎不要亂炫耀、搞得天下皆知,一堆人要來找你幫忙、借錢的一堆,光是應付這些人就要讓你暈頭轉向了,所以中獎了只讓你最親近的人知道就好。

二是你可以找一個財務顧問,就你的需求跟他做討論後做一個比較完善的規劃,最大的原則是:這個規劃可以讓你身邊只留一點錢但是每月都有錢可以用它讓你不會亂用錢錢也可以受到相當的保護你可以這麼做把你的錢分配到以下的用途

  1. 成立一個私益信託

有人拿到一大筆錢後胡亂投資、創業,甚至被騙等等,當身邊有這麼龐大的錢後,難免成為有心人士覬覦的目標。而信託在你的資產間建一道防火牆,把這些錢從你的名下移轉變成信託的財產。信託的好處之一就是信託財產具有獨立性。即信託財產獨立於委託人及受託人的自有財產之外,而不會成為委託人或受託人的債權人求償之標的(信託法第 12 條 對信託財產不得強制執行。但基於信託前存在於該財產之權利、因處理信託事務所生之權利或其他法律另有規定者,不在此限。信託法第 13 條 屬於信託財產之債權與不屬於該信託財產之債務不得互相抵銷)。

成立這樣的信託你是委託人,而受託人可以是自然人或是銀行,除了財產受到保護外,另外一個好處是匿名。你進行財產交易時,因為你已經將信託財產交給受託人,並且變更名義為受託人所有,因此該財產所有事務的處理,對外均由信託業者(或自然人)以自己的名義為之。加上受託人有對外保密之義務,且主管機關要求信託業者須將保密條款載明於信託契約中,因此第三人根本無法知道其真正的交易對手為誰。

成立這樣的信託有何作用? 你可以利用它來做保管財產及分配運用,例如你可能購買了儲蓄型保險等,其給付可以納入信託財產的一部份,信託的錢也可以做投資,讓它產生投資報酬。你也可以利用信託來照顧自己及他人,例如這個信託合約中明訂:每月給付給你多少生活費,如果你想照顧其他親人,也可納入其他的條文:如孫子女上高中、大學、出國留學等可以從信託中拿到一筆錢等等。

  1. 成立公益信託回饋社會

威力彩樂透等這些獎金都是多少人50元、100元這樣累積出來的,因此這樣的一大筆錢,是承載與累積了多少人的希望與夢想,最後卻可能是一個人獨得而已。因此我覺得中這樣大獎的人,都應該拿出一部分的錢來捐助公益。你可以是把錢直接捐給慈善團體,也可以成立公益信託,自己來參與執行公益活動。成立這樣的信託,是把財產捐出來成為公益信託的財產,因此它跟你的財產分開了。而這些財產的用途,也只能用在信託所訂定的相關公益活動上。你可以找一些你想幫助的、有興趣的項目來做公益活動。除了捐助一些弱勢團體、社福團體外,你也可以有一些比較創新的做法:例如以協助年輕人創業,讓他們以成立社會企業的方式來解決社會上環保、社會福利等等問題。

在這部日劇《從天而降的三億兩千萬》描述主角立花悟中了大獎,最後變成一無所有的時候,他領悟到說:為了讓我領悟人生中甚麼是最珍貴的,上天才安排我中獎。他在中獎後隨意揮霍,最後才體會到金錢不一定會帶來幸福,人生中有些是錢買不到的:例如親情等。如果真的你中了幾億的大獎,這些錢還是要透過適當的財務規劃,讓它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才不會浪費了你的好運了。

就是想用「保險」來投資?千萬別選儲蓄險,你聽過「利率變動型還本保險」嗎

原文刊登於商周財富網
http://wealth.businessweekly.com.tw/GArticle.aspx?id=ARTL000025639&p=0

文智與月娥剛新婚沒有多久,一個在保險公司任職的朋友來拜訪他們,介紹他們購買保險,他尤其大力推薦一種只要繳兩年之後,就可以每月領回的「利率變動型還本保險」。因為他們婚前各有積蓄,現在戶頭有一筆錢放定存,準備幾年後可以購屋用的。

一聽到朋友說:兩年繳387萬後不用再繳錢,每月領取6,000元(金額可能還會增加),利率比放定存還高,兩夫妻不禁大為心動。他們想,把錢拿去投保此利率變動型還本保險,等到五、六年後他們想買房子時,再把保單解約贖回來。朋友又告訴他們,這張保單現在的宣告利率是2.7%,比銀行定存利率還高,他們一聽當下真想馬上簽約了!

但是,月娥是一個比較冷靜的人,她勸文智還是先研究一下再說,他們其實對保險也不了解。

以上述情形為例,的確不應該衝動:在五、六年內就要購屋,他們其實不適合買「利率變動型還本保險」。因為中途解約會有解約金的損失。在第五年末解約,即使加上四個年度領取的每年72,000元的年金給付,他們還是有12萬多的損失,保單會有相關的保障成本、行政費用等,因此解約可能會損失到本金。

類似文智他們這樣的情形,你可能也會有同樣的問題:以前認為保險公司就是提供保障,銀行提供儲蓄、定存等服務,做投資找基金公司、投顧公司購買基金。但是現在這些界限似乎愈來愈模糊了,銀行吸收存款,保險公司也鼓勵你買短年期的保單。甚至於保險公司還有一種投資型的變額年金險,裡面有數百檔基金可以讓你做選擇,沒有保險的保障,你也不用額外支出保險保障的成本,投入的金額純粹做投資之用…

保險到底該如何做規劃?如果把它拿來做為理財的工具的話,該如何做運用?以下提供參考的方向:

1、轉嫁風險用:規劃需要的保障額度

保險最強大的功能,就是可以讓我們做風險轉嫁,把我們可能發生的疾病、意外等風險,藉由購買保險的方式讓保險公司來承擔。例如用一年1,200元的保費購買一年的意外險100萬,意外事故發生時保險理賠100萬,是保費1, 200元的833倍,這才是保險應該發揮的功用,只有當你的保障做好規劃了,你才能安心做理財、做投資,才不會有後顧之憂。

需要買多少的壽險額度才是符合你的需要?底下是一個簡單的公式:

所需要購買的壽險保障額度C=A-B

A. 所需要的準備:
1. 每月日常生活費乘以希望留給家人的保障年期
2. 未償債務(信用貸款、卡債、其他債務)
3. 房屋貸款餘額
4. 子女教育金準備
5. 最後一筆費用(醫療費用、人生禮儀最後處理費用)
6. 留給父母的孝養金

B. 已有儲蓄準備:
1. 已有儲蓄準備(定存或已有投資、可以立刻變現者)
2. 壽險有效保額(契約有效的保單中的壽險額度)
3. 其他的準備

假設文智想這樣規劃:

家庭支出每月8萬(他希望提供家人5年的保障)
沒有負債,子女教育金希望準備600萬,(預計有二個小孩,每人準備300萬)
醫療、後事處理費預估100萬
留給父母100萬孝養金
銀行現有定存是400萬
已有壽險保額過低不予計入

套入計算他所需要的保障額度是:8萬x12月x5年x70%=336萬(家裡少一個人,預估開銷減少30%)

所需要購買的壽險保障額度=336萬+600萬+100萬+100萬-400萬=736萬

這時再配合預算,以終身壽險或是定期壽險來滿足其保障的需求,另外可搭配意外險、醫療險等附約。

2、資產配置用:利用保險商品

如果把保險商品細分,可以用來做理財投資用的工具的,大約可分成幾類:

(1) 固定利率的傳統儲蓄險
(2) 非固定利率的利率變動型保險
(3) 傳統投資型保險(附壽險保障,前5年會收取約150%計劃保費的費用)
(4) 變額年金投資型保險(無壽險保障,沒有高額計劃保費的費用負擔,扣除單次保費費用)

在現在低利率的環境下,傳統儲蓄險因為還有保險成本、行政成本等費用,因此很難有比定存利率還高很多的投資報酬率;而傳統投資型保險也因為偏高的前置成本讓客戶望而卻步。因此在現階段環境下,利用「利率變動型保險」與純投資性質的「變額年金投資型保險」來做投資工具,應該是比較好的選擇。

在投資上我們可以利用不同的投資工具,來組合成一個投資組合,因為每種工具有不同的風險屬性、預期報酬率等,而在投資組合中每種工具的投資金額有不同的投資比例,如此一來所組成的一個投資組合,我們就可以去計算其預期報酬率。

同樣的,如果我們用銀行定存、利率變動型保險、變額年金股票基金,與變額年金債券基金 (變額年金投資型保險中,有各種不同性質的投資標的,假設我們把它分為股票型與債券型二類標的)來做不同的投資組合。假設有保守型及穩健型二種投資組合,其中投資標的的比例如下圖:

/

我們可以算出投資組合的預期報酬率,當然投資是一定有風險存在的,但是藉由配置一定的比例在投資型商品上,你有可能會獲得比較高的投資報酬率,如下圖:

投資組合預期報酬率:

b

 

在理財工具的選擇上,為了因應低利率的環境,如果固守傳統上以銀行定存,或是預定利率與定存利率連動的傳統儲蓄型保單,在完成財務目標上,因為其投資報酬率偏低,因此將需要準備更多的成本來達成財務目標所需要的目標金額。這時不妨考慮以承擔適當風險的方式,選擇把部份或全部資金以投資型保險做投資,透過適當的資產配置與投資管理來累積你的資產,讓你的財務目標可以順利完成。

財務規劃諮詢:http://goo.gl/V4F7Xu

 

一步一腳印,如何訂定目標實現夢想(上)

原文刊登于今周刊: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99-111326

C75A335A-BDB9-41BF-BD5F-F7E0C287223F

如果要完成你的人生夢想,第一步當然就是要敢做夢、敢去幻想,這些夢想也許離你還很遙遠,但是你完全不敢去做夢、去幻想有朝一日它如果可以實現的話,你當然就不可能再去採取任何後續的行動來完成它了。那要完成人生的夢想,除了敢做夢外,這些夢想該如何去實現它呢?在理財規劃的步驟裡面,第一個步驟就是需要去把夢想變成是可以實現的財務目標,接著再運用金融工具以投資、儲蓄等方式,來為這些財務目標累積財務資源以完成它。

但是如何訂定財務目標? 以下是幾個重點步驟:

1.把財務目標列舉出來

把你所想到的目標寫下來,排在前面首要的前三大目標是什麼? 買房子、開始建立一個投資帳戶做投資、退休準備…等等,先把你想得到的目標寫出來。

2.找出你真正的動機是什麼

心理學家指出:我們要完成我們的目標動機必須是內在的動機,不是外在的動機。內在的動機是指說完成這些目標,我們會覺得樂在其中,享受這中間的過程;外在的動機則是為了外在的因素,比如說得到物質的獎勵,例如在學校唸書拿高分只是為了拿到獎學金,但是本身對所學的科系並沒有興趣。

舉例我從下個月要開始每個月存3,000元,因為我女朋友希望我這麼做,這是外在的動機。而我下個月要開始存錢做投資,因為我想存一筆錢以便我二年後可以自己成立工作室、自己接案子,這是內在的動機。

為什麼要完成財務目標需要找到你的內在的動機是什麼? 因為一項財務目標的完成,往往需要數年或是更久的時間,它需要你固定的有恆心的去做一些行動,例如每個月先把該投資的錢從薪資帳戶撥入投資帳戶內。

要持續這樣做下去,靠的不只是堅持下去的紀律,而是你真心想要達成這些財務目標的渴望與願望,是這些動機才能支撐你去做這中間過程的行動。否則舉例來說,如果你一個薪水5萬,每個月把它花到一毛不剩當個月光族,你大可去享用大餐、買各種新出的3C產品,生活過的愜意的很,何必辛苦每個月存下1萬元、2萬元,大餐只能偶爾吃一次,3C產品也是能用就用、不再去趕流行,買剛上市的新產品?

因為你有一個目標在那裡,比如說你覺得目前的工作發展有限,因此你希望在幾年後可以存到一筆錢再去進修,順利學成後可望有更好的工作機會。這樣的目標必須是對你有意義,而且是真正你想要的,有這樣的內在的動機存在的財務目標,才是你應該去追求、去完成的。而仔細去思考你所列出來的目標,藉由內在的動機的探索,也將可以讓你找到什麼是你真正想要完成的財務目標。

3.把目標視覺化具像化

如果目標只是一個數字,那對你可能沒有任何感覺,但是如果運用你的想像把目標具像化,它會變的活靈活現的、它會變的具體了。

想買房子嗎?

你希望有一間怎麼樣的廚房:有個大大的料理台,讓你方便在廚房為家人準備餐點? 講到退休,專家都只在談退休需要多少退休金準備,讓你備感壓力,何不想想一些快樂的事情:退休後不再朝九晚五的上班,你要怎麼安排時間:在花園內捻花惹草,種花、種菜,去社區大學上課學習?

以前從沒有時間去接觸的藝術欣賞、烹飪等等也許都是退休後可以從事的活動,甚至把這些畫面變成是圖片,貼在你看的到的地方,它都會讓你的目標更加的實際。

4.讓你的目標具體可以衡量及有挑戰性

研究指出:一個好的目標設定是這個目標是清晰的、可以衡量的、而且是跟現況比起來,是需要做一些努力才能完成,它對你是有挑戰性的。

例如說我要減肥這樣的目標,跟我要在6個月內減重2公斤這二個目標,後者的完成可能性會比較高,因為它很明確有完成的時間及減重的數字。或是你說我要還清卡債,就不如說:我要在1年內還掉15萬卡債這麼明確。當然要設定這些目標,它也必須是可以達成的,如果你要在1年內還掉15萬卡債,那是你有可能利用打工兼差或是其他方式多賺錢,所以它是有希望可以達成的,否則就變成一個空汎的目標了。

如果你希望了解財務規劃服務的內容、對自己的保單規劃有問題,或是有其他的問題希望找財務顧問做諮詢,你可以點選此連結來預約2小時的免費諮詢: 預約免費財務規劃諮詢 “>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 公益信託介紹影片 

§了解科學化理財,如何將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運用到家庭理財: 財務規劃介紹影片

§ Facebook粉絲頁:Happy Goal 樂活理財粉絲團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下載員工理財教育課程大綱),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

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 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退休前,如何救回失控的財務規劃?(上)

201403退休前救回失控財務規劃(上)

原文刊登於今周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99-105836

你選擇安全,還是廉價的方便?

假設你在二手汽車賣場要買一輛車況滿好的休旅車,但是售價超出預算,跟老闆「嚕」了半天,價錢還是砍不下來。老闆一直強調「以前車主保養的很好」、「買到就是賺到」等等,說什麼都不願意降價。

突然他說,我有一輛價錢只有一半、性能都很好的車子,使用三到五年絕對沒有問題,唯一的缺點,是儀表板的功能都壞了,看不到水箱溫度是否上升、油箱的油是否快沒有了……等等,除此之外,它真的是一輛好車,你要不要考慮買這一台?

這時候你會怎麼做決定?花多一點錢、買功能完整的車子,還是為了省錢,選擇安全有顧慮的車子?

你的財務規劃,就像沒有儀表板的車子?

很多人處理個人與家庭的財務,就像開著沒有儀表板的車子,車子可以開,但是開多少公里、目的地還有多遠等等都不知道,車子可以上路,汽油什麼時候用完、水箱溫度是否太高……反正碰到就知道,到時再來處理就好了。

我們不妨來看個案例,看看財務規劃可以怎麼協助個人與家庭做理財規劃:

心如45歲,百貨公司行政人員,月薪35,000元;先生正剛59歲,貿易公司業務經理,月薪82,000元。

心如憂心家庭財務一直有入不敷出的現象,尤其正剛不喜歡工作常要加班、出差,最近也在嚷嚷說希望辭掉工作,提早在60歲退休,距離現在只剩一年的時間。他們有兩個還在唸書的小孩,分別是大三與大四。

夫妻倆的投資觀念相當保守,只有定存與儲蓄型保險。除了一般保障型保單外,他們各買了一張儲蓄型保單,每年要繳24萬保費,因為支出過多,心如每年還會從保單內做保單貸款借出來,過一陣子再還錢回去。

她對財務比較沒有概念,只知道家庭財務有狀況,但是確實數字有多少,她並不清楚,於是她請財務顧問幫她做理財規劃,經過財務顧問做完財務資料收集的面談、瞭解收入、支出等等資料後,整理出以下的資料:

一、 年度收支

1. 全家整年收入:1,752, 000
2. 年度支出:2,556,897
3. 收支節餘:-804,897(透支)
4. 年度損益:-708,897(扣除每年儲蓄96,000)

20140222年度收支

二、 資產與負債

除了720,000元的車貸外,沒有其他負債,其他資產金額見下表:

2014022資產負債

三、支出項目(部份)

四、財務上面臨的問題

1. 收支無法平衡

每年透支708,897元,平均一個月透支59,075元,如果正剛在一年後提早退休、薪水中斷,家庭收入將因而減少三分之二,這種收支不平衡的狀況會再加劇,財務缺口會更加擴大。

2. 退休準備不足


他們所有儲蓄都放在銀行定存與儲蓄型保單內,總計530萬左右,除此之外,他們也從未仔細想過退休後到底需要多少退休生活準備。

3. 投資工具過於保守

心態過於保守,因此銀行定存與儲蓄型保單就是他們僅有的投資工具。這兩樣工具所能帶來的投資報酬率相對較低,以目前的定存利率及儲蓄型保單預定利率來看,要抵抗通貨膨脹都有問題,更不用說產生實質的投資報酬率了,因此在以後財務目標達成上相對必須付出比較高的成本。

4. 夫妻對於理財尚未建立共識

心如對於如何解決家庭財務問題比較積極,正剛則認為理財是很麻煩的一件事情,不願意去碰觸這方面的問題,因此在家庭財務問題還不能建立共識,對於如何減少家庭開銷、如何為退休多做準備等方面要如何去進行,夫妻還需要多做溝通以建立共識,讓彼此的目標一致,為改善家庭財務而努力。

五、財務目標

1. 儘早讓家庭收支可以平衡
2. 希望在五年後換大一點的房子(約40坪)
3. 準備退休金與老年看護費用

我們曾經談到過個人與家庭做財務規劃的目的有幾個:

1. 清楚現狀
2. 解決問題
3. 計劃未來

對於心如與正剛來說,他們眼前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減少開支」、「讓收支可以得到平衡」,一旦對現況可以掌握、對於家裡年度開支、現金流向都能清楚以後,才能針對問題找出解決方法。所幸他們除了車貸以外,並無其他的不良負債,只要有心想要開始改善家庭的財務狀況,能夠有計劃的付之執行,家庭財務還是能夠逐漸驅於健全,要完成退休、換屋等等財務目標,也不再是遙遙無期的夢想了。

在實際上,他們要如何完成財務規劃的目標呢?且看下回分解!

如果你希望了解財務規劃服務的內容、對自己的保單規劃有問題,或是有其他的問題希望找財務顧問做諮詢,你可以點選此連結來預約2小時的免費諮詢:預約免費財務規劃諮詢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公益信託介紹影片
§了解科學化理財,如何將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運用到家庭理財:財務規劃介紹影片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http://www.lifemoney.cc,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下載員工理財教育課程大綱),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

情人節禮物,價值多少很重要

原文刊登於今周刊: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99-105661#

20140209情人節1

西洋情人節快到了,你會送什麼禮物來代表你的心意呢?

元曲中,盧摯有一首《雙調·壽陽曲·别朱簾秀》:「纔歡愉,早間別,痛煞煞好難割捨,畫船兒載將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春月。」活靈活現的描寫一對情人才剛分別,馬上開始思念、捨不得片刻分離的情景,愛情總是有很多值得歌頌的。

西洋情人節(Valentine’s Day)的由來,據說是為了是要紀念一個叫Valentine的人。古羅馬時代,羅馬帝國戰爭頻繁,為了應付此窘境,當時的羅馬皇帝Claudius II規定,在一定年齡範圍內的男人,必須加入羅馬軍隊協助作戰,還下令不准結婚,已訂婚的也被迫取消婚禮,以避免加入軍隊的男人分心。這時候,有位叫Valentine的義大利神父自願秘密的幫想結婚的男女主持婚禮,卻不幸被皇帝知道這項消息,Valentine被逮捕入獄後,由於不肯認錯而被處死,他死的那一天就是2月14日。後來為了感念Valentine,就把每年的2月14號訂為Valentine的紀念日(Valentine’s Day),象徵人們勇於追求愛情的精神!

心意到,價值多少更重要
大家免不了在情人節送花,玫瑰花因為帶有浪漫的花語,變成情人節公認必送的花,如果再特別考究的花朵數量,也可以讓小倆口感到萬般的甜蜜。
東方的西洋情人節,似乎是專屬年輕男女與情人共度浪漫的節日,其實不管已婚、未婚,你都可以送上禮物,或安排大餐、假期來表達心意,當然,最重要的是你的心意,而不是禮物的貴重與否。
請發揮一點想像力!千篇一律的請花店送束玫瑰花就交差了事,對方是感受不到誠意的。如果你的工作非常忙碌,抽出一、兩個小時看場電影;如果沒有多少預算,利用楓葉、貝殼等大自然的東西,親手做一張卡片,再配上感人的詞句,寫上你對她(他)的愛意,都比你公式化的送上一束6,000元進口玫瑰花還好。

說到送禮、請吃大餐等等,到底要花多少預算?除了你本身預算的考量(不要打腫臉充胖子),最好考量一下對方的「金錢價值觀」,錢要花的有價值,不僅要打動對方,還要讓對方覺得很受用,才不會馬屁拍在馬腿上──沒得到效果,可能還會讓對方怪你用錢沒節制、太浪費,留下不好的印象。

什麼叫做「金錢價值觀」?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格特質,有人天生活潑開朗、有人是拘謹小心;在處理錢財上,每個人也有不同的價值觀,基本上,依「金錢價值觀」的不同,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四種人:

1. 精打細算型:

他們最大的樂趣就是存錢,買東西一定是精打細算,上菜市場即使只買個50元的菜,也要菜販送個蔥、送塊薑,一切以省錢、存錢為目標。

2. 保守無安全感型:

他們不致於斤斤計較的省錢,但是對錢的運用卻非常的保守、不願意有任何的風險發生,因此他們的投資絕對只有低風險的工具。例如:錢只擺定存,或是買儲蓄險保單,即使利率再低也在所
不惜。他們只願意投資「可以看得到的東西」,例如不動產、公債等,買股票或基金對他們來說風險都太大了,對於錢財的處理,他們寧願事先仔細規劃準備周全,不願意事後冒風險。
3. 大方花費型:

對金錢的花費是只注重現在的感受、不喜歡計劃,只要喜歡,買東西的花費可以是沒有上限的,因為不夠實際,常常買了一堆東西,事後才感到懊悔。

4. 積極冒險型:

對於花錢,他們看重的是背後的機會,個性上是賭性堅強的人,只要有投資的機會,他們可以不計較細節、勇敢的投入金錢,因為他們看的不是現在的花費,而是未來可能的巨大回收。

如果你是大方花費型,你在情人節送上一束6,000元的進口玫瑰花給女朋友, 四種不同「金錢價值觀」的人,可能會有以下的反應:

1. 精打細算型:「不會吧,花這麼多錢,他為什麼不會省錢?在花市買一把花、自己包裝就好了,太浪費錢了吧!」

2. 保守無安全感型:「他這麼會花錢、用錢都不思考一下,這樣子以後萬一我們結婚了,我可有苦日子過了!」

3. 大方花費型:「這花看起來是不錯,不過如果能在高級餐廳吃個燭光晚餐,再加這束花,可能會更棒!」

4. 積極冒險型:「這傢伙願意這麼花大錢,他一定是覺得我們有很大的機會繼續發展下去吧,嗯,我喜歡!」

每個人由於生長環境教育、背景不同,對於用錢的習慣、衡量事務的價值…等等的「金錢價值觀」可能都會有很大的差異存在,如果你們已經交往穩定,有很大的機會以後會結婚、共組家庭的話,建議你們在一起的時間,也可以多討論彼此的理財習慣、財務目標、金錢的價值觀…等等。

畢竟未來如果生活在同個屋簷下,財務問題是每天都要面臨到的事情,婚前多做溝通、建立彼此的共識,以後就可以減少彼此在財務問題上所造成的磨擦,家庭生活也比較幸福美滿。

如果你希望了解財務規劃服務的內容、對自己的保單規劃有問題,或是有其他的問題希望找財務顧問做諮詢,你可以點選此連結來預約2小時的免費諮詢:預約免費財務規劃諮詢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公益信託介紹影片
§了解科學化理財,如何將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運用到家庭理財:財務規劃介紹影片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http://www.lifemoney.cc,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下載員工理財教育課程大綱),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
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 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有目標,就是「不敗投資」

原文刊登於今周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99-105101

很多人都在尋找所謂的「不敗投資術」,在投資上花了不少時間、也繳了不少學費,最後才發現投資是多麼捉摸不定的東西,可能投注了很多,卻也沒有看到資產的增長。建議你還是回到原點思考一下:你為什麼要做投資?你希望藉由投資達成什麼目的?如果能夠把投資跟你想要完成的財務目標連結起來,或運用投資策略說明書來建立自己的投資哲學及長期的投資策略,不用盲目的追高殺低,用一種比較理性的態度來面對你的投資,讓投資可以隨著你的人生各個階段,逐步來完成你的人生夢想。

以下的步驟可以協助你來建立一個長期有效的投資策略:

568820140112投資策略

步驟一:為投資建立自己的長期理財目標

如果你沒有一個中心思想,就是「你的投資是要完成什麼樣的財務目標」的話,你很容易隨著市場行情的波動而心情起伏、患得患失,投資標的只要有個小動盪,在媒體資訊的推波助瀾下、急著殺進殺出,最終才發現投資績效並不是很理想。

要做好投資,你必須找出自己的長期理財目標,注意,必須是長期的目標,一般理解,三年內的目標都是短期。譬如說你想要籌措自己的退休金,如預估65歲退休,希望退休後每個月可以有2萬塊生活費。根據內政部101年臺閩地區簡易生命表,65歲退休後的平均餘命:男性17.76年、女性21.06年,那你就可以利用這些數據來估算,扣除社會保險(勞退新制退休金、勞保年金、企業退休金等)後,你所需要準備的退休金要有多少?因此你現在的投資金額需要投入多少?在保守估計的預期報酬率下,是否可以完成你的退休金準備的財務目標?

因為你有這樣的長期目標存在,你在意的是到時5年、10年或更久時間後,投資是否可為你完成財務目標,中間的投資過程只要方向對了,其實不用太在意市場的波動起伏。

步驟二:利用IPS投資政策說明書建立你投資的哲學

很多人以為IPS(Investment Policy Statement的簡寫,譯為投資策略說明書)僅僅是規範基金經理人與客戶之間的合約,其實你自己就應該建立自己的IPS。一個好的IPS就像是GPS,導引你如何投資,在眾多紅綠燈及交叉路,做出正確的選擇,在一個期望中的速度之下,最後可以順利到達目的地。有了IPS,你不需要擔心市場已經漲了20%,你是不是應該見好就收,或者跌了20%,你究竟是要停損還至停利,一個好的IPS加上一個好的指數化投資習慣,就可以安然達到目的地。

投資策略明書有助於把你的投資策略明確的寫下來,這可以讓你做目標性的投資管理、不再盲目投資,運用策略性的資產配置,加上定期的監控,讓你的投資穩健的朝向達成財務目標的方向前進!

你可以下載以下的投資策略說明書來使用:(下載投資策略說明書

步驟三:將財務目標化為實際的數字

有了財務目標,你還需要把它化為實際的數字,這樣才能明確的知道這個目標,需要多少錢才能達成。假設退休後每個月需要2萬塊生活費,這個數字還依照通膨率調整,以及估算平均餘命多長,來折現回來,換算為財務目標所需準備的金額。

步驟四:找出你可用以準備投資資產有多少

查詢你自己的投資帳戶,可以看到你已經有的投資資產有多少,最好的是你有自己建立資產負債表以及收支儲蓄表,從這裡面你可以找出你可以用以投資的整筆資產,以及後續你每個月可用投資金額有多少。

步驟五:定義你的目標投資組合的比例

你應該定義一個區間,而不是一個精確的比例,譬如說股票佔50~60%,債券佔35~45%,現金佔0~10%。定義之後,當資產價格隨著市場在區間內波動,你不需要作任何動作,當資產價格出發到對應的上下限時,在進行投資組合的再調整(Rebalancing)有關再調整,市場上往往有一些投資謬論,說好股票跌到多少再買進,或者D檔投資法,或者台灣50(0050)跌到幾塊以下買入,對一個成功的指數化投資者,只要定義好可以接受的市場波動,就將資產依照比例投入,在未達到上下限前,任何動作都不需要作,隨意的買來賣去,都不是科學的作法,我們常常發現許多人看似投資報酬率很高,但對整體淨值報酬率很低,原因就是在於不敢馬力全開。如果你是採用指數化投資,只要有策略,且可以忍受市場波動,堅持下去,你都是最後的贏家。

步驟六:估計你的投資報酬率

你可以為你的投資組合做一個合理的長期估算,預估它的投資報酬率。如果你的投資組合包括50%股票、40%的債券及10%的現金,股票預期年化報酬率為6%、債券3%及現金0.5%,你的投資組合投資報酬率就是4.3%(6%x0.5+3%x0.4+0.5%x0.1=4.3%)。

步驟七:找出你適合的個別投資標的

你可以找出手續費、管理費都相對低的投資標的,畢竟成本跟你的投資報酬率是息息相關的,手續費、管理費愈低,對提高報酬率是絕對有正面影響的。

指數股票型基金(ETF:Exchange Traded Funds)由於手續費較低,愈來愈受投資人的青睞,也是可以考慮的投資標的之一。

ETF一般是追蹤特定指數(或商品)績效表現,投資於指數成分股,ETF可以有效性的分散風險。ETF涵蓋全球各資產、各市場及各產業,只要投資人看好的投資趨勢,幾乎都可運用ETF找到投資標的做多元化的選擇。你可以利用諸如SPDR標普500指數ETF、〈SPY〉Vanguard整體股市ETF〈VTI〉、Vanguard FTSE歐洲ETF〈VGK〉、Vanguard FTSE新興市場ETF〈VWO〉…等等標的做全世界的資產配置,它也適合長期持有以達成財務目標規劃。

步驟八:定義你的監控頻率

許多人常常上班還要關心股價,其實每天關心股票,對投資績效的影響不會有加分,反而工作不專心,投資不順心,其實最好的方式是每個月做做資產負債表,每季關心投資組合的變化狀態,然後依照是否達到區間上下限,進行調整就可以了!

步驟九:開始追蹤績效表現

當你開始進行投資,就是步驟八的開始,定期(每月,季或年)追蹤你的投資組合是否符合你的預期,你採用的(被動式)策略是否自己可持續進行(而不受到市場誘惑)。

(本文感謝部落客麥道森提供資料)


如果你希望了解財務規劃服務的內容、對自己的保單規劃有問題,或是有其他的問題希望找財務顧問做諮詢,你可以點選此連結來預約2小時的免費諮詢:ttp://www.ifa-cfpsite.com/new2.php?id=132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公益信託介紹影片
§了解科學化理財,如何將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運用到家庭理財:財務規劃介紹影片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http://www.lifemoney.cc,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

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 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Photo: Sean MacEntee, CC Licensed.

 

小夫妻不只愛情,還有麵包要顧!

20131229新婚-2

原文刊登於今周刊: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99-104820

兩個人經過一段時間交往,彼此覺得合適,並決定共組小家庭,是很值得恭喜的事,不過從兩個獨立的個體變成一個家庭、要共同生活,難免有很多事情需要適應與調整,家庭的財務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項目。很多人原本甜蜜相愛,最後走向分手一途,都是因為錢的原因,因此既然決定共同生活在一起,就有必要把家庭的財務狀況,透過溝通跟共同的努力讓它步上正軌,也為家庭幸福建立穩定的基礎。

新婚夫妻需要知道的理財建議:

1. 坐下來溝通彼此的財務觀念

當兩個人在結婚許下彼此廝守終身的承諾時,並不一定代表錢財的處理觀念是一致的。

在實務上,我們偶爾會碰到很多夫妻雖然結婚了,但在財務上卻形同獨立,兩人的錢財各自獨立、各自管理,先生可能連太太有多少財產都不知道。最糟糕的狀況是,彼此的用錢觀念都不一樣:一方想省錢來存子女教育基金或其他財務目標,另一半卻不願意配合,還是我行我素,賺多少就花多少。還有人是太太收入較不固定、生活費全部要靠自己賺,常常戶頭花到月底剩下3位數,先生雖然收入很高,但是也不會資助她半毛錢,說真的,我還真不清楚這樣的婚姻有什麼意義?

婚後也許各自保有隱私與財務部份獨立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彼此對錢財處理的態度差異太大、不能有所共識的話,長期可能會造成兩人相處上的問題,建議在婚後找個時間坐下來討論彼此的財務狀況。

財務雖是各自獨立,但是有些共同的花費(房租、水電費等)如何共同負擔?還是兩個人的錢就交給一個人管理?你們可以討論諸如家庭的收入開銷多少,如果有負債要如何償還等等,做個開誠佈公的討論,然後在財務管理上達成共識。

例如:所有的錢都在一個戶頭做管理,還是有一個聯合帳戶?誰管理財務?多久時間彼此要坐下來檢視一下最近家庭的財務現況?即使是交由一個人做管理,另外一半也應該知道狀況。而一些用錢習慣也需要溝通,例如多少金額的東西算是重大花費,要先跟另外一半討論過才買,如果朋友親人向你借錢,處理的原則是什麼等等,這些事先的溝通往往避免以後衝突的發生。

2. 建立共同的財務目標

即使是財務各自獨立,二個人還是需要建立彼此的共同的財務目標。你們可以建立緊急預備金(3~6個月的家庭開銷)、設定一些1至5年的目標(旅行、購車預算等等),及長期的目標(子女就學基金、退休金等等)。

你們可以開始利用記帳來記錄家裡的開銷都到那裡去了,把家裡的收入支出都弄清楚了,才能開始做計劃:如何用每月可以省下的錢來做投資儲蓄,以完成你們所訂定的財務目標。

要做這樣的規劃,會牽涉到一些較複雜的財務數據,例如財務目標所需的金額多少?什麼時間要完成?以及有多個目標同時要做準備時,這些目標的先後順序該如何拿捏?用什麼工具可以來完成財務目標,要投入多少的錢來做準備?以你們現在的財務狀況,這些目標都可能達成嗎?如果有需要,可以尋求財務顧問的協助,他們可以協助來完成這樣的家庭財務規劃。

3. 養成記帳的習慣

為了完成你們的財務目標,建立家庭財務報表的資料是必須的,由這些資料可以找出哪些是合理的開銷,哪些是可以再做調整的支出。從建立每月的收支報表開始,最終在年度末可以產生如下的年度收支報表,藉由這些報表的協助,你們將能夠好好控制家庭的收支,把有效的財務資源用來完全財務目標。

要建立這樣的每月與年度的資料,記帳是需要的,記帳至少持續幾個月,一直到把家裡的開銷都可以有確切的記錄,以便開始做家庭支出的控制。家庭支出的控制就是希望盡量把家庭意外的支出降低,把省下的錢做計劃性的消費,例如:逛街常常會增加不少意外的購物,也許省下幾次購物的意外支出,明年的國外旅遊的錢就有著落了。

如果你們一開始不知道要如何開始,不知道記帳要包括那些項目,你可以點選以下的連結直接下載此財務規劃資料問卷來使用:下載財務規劃資料問卷

 

4. 檢視彼此的保單

你們應該找一個可以信任的壽險業務員或是財務顧問,把二人的保單做一番調整,有幾個方向是需要注意的:

a. 更改受益人
結婚後應該把保險受益人第一順位改成對方,以免理賠時才發現另一半無法拿到保險理賠金。

b. 調整保障額度
結婚後總會希望萬一自己有風險時,另一半與未來的子女會有保障,不致於因為事故對生活造成重大影響,因此可以跟壽險業務員或是財務顧問討論如何做調整,在你們的家庭預算內增加保障,讓家人都能夠得到一份安心。

如果你希望了解財務規劃服務的內容、對自己的保單規劃有問題,或是有其他的問題希望找財務顧問做諮詢,你可以點選此連結來預約2小時的免費諮詢:http://www.ifa-cfpsite.com/new2.php?id=132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公益信託介紹影片
§了解科學化理財,如何將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運用到家庭理財:財務規劃介紹影片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http://www.lifemoney.cc,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

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 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遺產不該是家庭劊子手

20131208財產傳承

原文刊載於今周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99-104327

台灣的遺產稅和贈與稅最高稅率曾經達到50%,因此曾經相當風行所謂的稅務規劃、節稅規劃,以前不論是保險業務員、會計師、私人銀行等,不少人都以此訴求來銷售他們的商品,不管是高額保單、設立境外公司、信託等節稅方式,這方面的市場可說是蓬勃發展。

隨著遺產稅和贈與稅的稅率降到10%,加上各國政府財政來源短缺、無不祭出各種手段努力追稅,市場現在倒是相對的沉寂不少。

今年最夯的話題可能就是美國的「肥咖條款」──《外國帳戶稅務遵守法案》(FATCA) 了,美國為了防止納稅義務人利用海外帳戶規避稅捐及掌握其海外資產,要求外國金融機構向美國稅務局IRS提供美國客戶之帳戶資訊。此舉引起許多雙重國籍身份人士的恐慌,深怕一個不小心,畢生的心血可能就會損失大半,因此不少人興起「放棄美國國籍」的念頭,看來在這種全球景氣都未明顯復甦的情況下,對有相當資產的族群的挑戰真的是愈來愈多了。

在台灣,稅負可能是一個比較小的問題,多數人大概不會有太大的遺產稅問題,如果遺產在2、3千萬的範圍,就免稅額、扣除額來看,再運用配偶剩餘財產請求權的話,一般人應該沒有遺產稅的問題。但是對於高資產的族群來說,稅務可能不是最大的問題,反而「財產如何傳承」才是一個頭痛的問題。

人都不能長生不老,當百年以後,稅也不是你該煩惱的問題了,因為那是後代的問題,他們必須要去繳納遺產稅,但身後事難道只有稅的問題嗎?有些人為了避免繳到遺產稅,早早把房子過戶到子女名下,動產、不動產等都早就分配過戶給小孩,把自己對名下財產的管理、所有權都放棄了,這樣妥當嗎?

比較妥當的「財產傳承計劃」應該要考慮到幾個問題:

1. 不要讓財產變成破壞家庭的劊子手
社會新聞中不乏這種案例:長輩過世後,下一代為了爭產而反目成仇,兄弟姐妹互相提告、對簿公堂的新聞屢見不鮮。
除台塑創辦人王永慶辭世四年多來,子女為爭奪遺產爭執不斷外,台灣老字號的新光集團吳家、永豐餘集團何家、中泰賓館林家、國際集團洪家等,都曾赤裸裸地上演過豪門爭產的歹戲(自由時報:豪門恩怨常為錢財撕破臉)。

如果事先沒做好安排,你可能就將見到當父親或母親離開後,下一代就會因為財產的分配是否公平而吵得不可開交,相信誰都不願意看到自己辛苦建立的家庭,最後居然是變成這種樣子。因此你應該事先做溝通、開個家庭會議,把自己的處理的原則說明白。即使都是自己的子女,但是父母親難免會有不同的偏好,或是看到那個子女目前狀況比較不好,想要多幫忙他們一下,這也是人之常情,如何在儘量保持公平的情況下,和諧處理是基本的原則。

2. 預防最壞的情況發生
不要低估後代在面臨這種繼承財產的繼承時,會做出任何錯誤決策的可能性。有人可能會為了財產分配的小小差異,鬧的分崩離兮,例如:兄弟姐妹中有人不願意繳遺產稅,最後除了補繳遺產稅款外、還要多加了罰鍰及加徵之滯納金、利息,而遺產在稅款繳清前也無法做處理(按:遺產及贈與稅法第8條,遺產稅未繳清前,不得分割遺產、交付遺贈或辦理移轉登記)。

3. 什麼是你認為值得鼓勵的,而什麼是該避免的?
後代每個人心智成熟度、個性等不相同,有時直接給予一大筆財富,可能就毀了下一代的人生,因為他們得來太容易了,可能造成揮霍無度──買名貴跑車,甚至吸毒、酗酒。要避免這種狀況發生,可以利用信託把自己的財產交付信託,由信託來執行你的意旨。

在信託契約中明訂什麼是你認為值得鼓勵的,什麼又是下一代該避免的。例如:除了每個月的生活費外,如果他們創業,可以多給一筆創業基金,但是必須定期跟信託監察人報告執行的進度,這是可以鼓勵的,但是萬一吸毒、酗酒,那信託可以支付戒毒、戒酒所需的醫療所需費用,但是每個月的生活費就要減半、甚至完全取消等等,這些都是可以藉由信託的約束來達到的。

想一想,你的一切可能也都是你一手打拼、辛苦累積出來的,現在你因為自己有能力了,願意提供給下一代更好的環境,但是這種給予應該是:你可以讓他們接受好的教育受到、好的栽培、讓他們有更好的謀生能力,其他就必須由他們自己憑自己的能力去賺取,太多餘的不勞而穫的錢財,對下一代來說可能不見得有正面的意義。

4. 考慮公益、行善助人
在TED網站有一段影片,華理克(Rick Warren)的《談為人生目的而活》,華理克牧師是《標竿人生》(The Purpose-Driven Life)一書的作者,分享他在本書創下驚人銷量後,自己所面臨的危機。

他說::「好的生活不是外表看來體面、感覺良好、物質上滿足,而是做好人、做好事、奉獻你的人生。人生的價值並不是來自於地位,因為總是有人的地位高過你,也不是來自性愛,不是來自薪資,而是來自於服務,只有在奉獻人生的時候,我們才能發現它的意義,找到人生的價值。」

我們多數人可能都沒有從父母親那裡繼承到多少財富,而當你辛苦大輩子,累積了一些資產後,除了留給後代子孫的財產外,你也可以考慮部份財產用來做公益,就像華理克牧師所說的:「我們在行善幫助人的時候,我們才能發現人生的意義,找到人生的價值。

什麼對你的人生是重要有意義的?你上過的小學、一所醫院,或是其他對你是有意義,你希望去幫助他們的?你可以藉由設立一個公益信託的方式,讓你的行善助人的計劃,因為公益信託公開透明的運作方式,按步就班的去實現理想。公益信託資金的運用方式比較有彈性,每年對公益信託的捐款,也可以在個人所得稅列舉扣除,而設立監察人也可以有效監督信託是否有合理在執行,它是你在考慮助人行善時一個好選擇。

如果你希望了解財務規劃服務的內容、對自己的保單規劃有問題,或是有其他的問題希望找財務顧問做諮詢,你可以點選此連結來預約2小時的免費諮詢:http://www.ifa-cfpsite.com/new2.php?id=132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公益信託介紹影片
§了解科學化理財,如何將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運用到家庭理財:財務規劃介紹影片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http://www.lifemoney.cc,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

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 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Photo: (Frits Ahlefeldt-Laurvig, CC Licensed.& Becky H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