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巴菲特的投資智慧聰明做投資

20140518Risk

原文刊登於今周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99-107983

法國外貿銀行全球資產管理公司 (Natixis Global Asset Management) 一份全球個人投資人的研究:Global Individual Investor Survey,對投資人的行為有一些蠻詳細的研究。

這份報告指出,在亞洲有57%的人沒有一個清楚的財務目標,知道為什麼要做投資,71%的人他們對於投資沒有一項擬訂一個財務計劃來協助他們完成這些目標。至於亞洲投資人如何看待他們的投資是成功與否呢? 有人說只要投資表現比朋友或同事的投資好就好,有些人認為比市場大盤表現好就可以;而居然接近半數(47%)的人認為:投資不要虧本或是小賺就可以,令人訝異的是只有28%的人把完成短期或是長期的目標,當成是評估投資是否成功的因素。 

在投資時有投資顧問協助做投資的(有一位或多位投資顧問,或時常諮詢投資顧問),全球的比例是63%,但是在亞洲卻只有55%,但是有一個趨勢是,投資人似乎有愈來愈倚重專業顧問的協助,讓他們在投資上獲得成功。

比起那些沒有僱用投資顧問的人,有投資顧問協助的人通常會有一些差異存在,有僱用投資顧問或時常諮詢投資顧問的人會:

1. 有清楚的投資目標

2. 有擬訂一個財務計劃來協助他們完成這些目標

3. 有較紮實的投資專業知識及對風險有較佳的忍受度

就全球的觀點來看,有37%的投資人對於他們要過一個舒適的退休生活需要多少的年收入這方面,表示他們只有一點概念或完全不知道到底需要多少。這份報告另外提到一點是全球投資人都認為,退休時財務上最大的威脅來自於:長期看護的風險無法從保險上得到應有的保障。

全球投資人都認為退休時財務上最大的風險是:

§ 長期看護的風險無法從保險上得到足夠的保障

§ 政府的財政狀況

§ 政府提供的年金給付不足

§ 養老金或其他退休給付不足

§ 體能限制無法再工作

§ 因為市場波動造成退休儲蓄或投資造成虧損

因為這份報告並沒有個別國家投資人的分析,我們無從得知如果同樣的調查在台灣做,是否也可以有類似的結果,但是我想多數的狀況全球投資人碰到的都是同樣的問題,從這份報告裡面有幾點是值得深入探討的:

1.      多數人不清楚他們為什麼要做投資

當你沒有把你人生時間軸的財務目標跟你的投資建立連結的時候,投資可以說是漫無目標的。所以亞洲人有近半數(47%)的人,認為投資不要虧本或是小賺就可以,而只有28%的人把完成短期或是長期的目標當成是評估投資是否成功的因素。所謂人生時間軸的財務目標就是:我們如果把我們的人生從長大成人財務自主後一直到終老,如果把這幾十年時間用一個長線條來表示時間,我們在每個不同的時間點會有不同的財務目標要去完成:結婚、生子、購屋、子女出國留學、退休安養等等,每個階段會有不同的財務需求。

由於不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做投資,只是機械性的把錢存下來,沒有計劃的做法可能就影響到每一個財務目標的是否能夠達成,或是只能達成部份的財務目標。

因此我們都建議來找我們做諮詢的客戶:在做投資之前要先做一次完整的財務規劃,把自己想要達成的財務目標理清楚:到底有那些目標? 需要多少財務資源? 優先順序如何?..等等都先擬訂下來。

有了這樣的清楚目標,就像在前方的道路上畫上一條清晰的標線一樣,你就可以依照這個來擬訂你的投資計劃,做有計劃的投資,也有具體可行的投資策略在持續付之實施,自然就可以在每個市場波動來臨時處之泰然、不會慌了手腳,以致於患了個別投資人的通病:在投資行為上往往都是追高殺低、買在高點,但是卻總是賣在最低點,無法從投資上得到應有的報酬,要完成財務目標更是遙遙無期。

2.      在投資上無法運用專業人士的協助來獲得長期穩健的報酬

投資這件事誠然是需要一些專業的,你需要的不只是一個投資顧問而已,你更需要的是一個財務顧問來為你提供協助。 這二者的差別是:投資顧問做的工作是讓你的投資報酬最大化,因此他可能利用一些高風險的金融工具來為你做投資操作,投資可能因此大起大落。

而財務顧問追求的目標是讓你的投資穩健成長,來完成你的財務目標,因此金融工具的安全性、投資風險等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 也許你可以考慮藉由財務顧問的協助,讓自己的投資簡單化,做更有系統及有效率的投資。

在巴菲特2013年給股東的信中有一段落是他提到對投資的一些想法(巴菲特2013年給股東的信),其中他提到:

你並不需要是專家才能夠獲得一個滿意的投資報酬,如果你真的不是這個領域的專家,那麼你就應該了解並承認自己有所不足,讓投資簡單化,不要孤注一擲、期待有奇蹟出現……。

非專業人士的目標不應該是挑選到最牛的股票,而是應該投資跨行業的投資組合,這些股票合起來就能夠獲得高收益,低成本的標普500指數基金就能夠達到這個目標……。

相較於那些精明老道卻看不見自己一點點缺點的專業人士,經驗不足但清楚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的投資者,有可能獲得更好的長期回報。所以別理會市場上嘰嘰喳喳的噪音,保持成本最小化,就像投資農場一場投資你的股票。

如果你並不是在金融業擔任類似投資經理人的工作,投資也非你的專業,你大可不必把投資弄的太複雜。 你可以尋求財務顧問的協助,把你想要達成的財務目標找出來,然後運用低成本合適的金融投資工具(例如ETF指數化基金),藉由長期穩健的投資管理,把投資交給專業人士管理,就像巴菲特所說的:投資其實只要簡單就好,投資市場充滿各式各樣的小道消息,而你可以做的應該是不理會這些市場噪音,持續穩健的投資會是你未來完成你的財務目標的最佳保證,而不是盲目的跟隨市場資訊、隨波逐流,到最後才發現自己白忙一場,也無法完成財務目標。

如果你希望了解財務規劃服務的內容、對自己的保單規劃有問題,或是有其他的問題希望找財務顧問做諮詢,你可以點選此連結來預約2小時的免費諮詢: 預約免費財務規劃諮詢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 公益信託介紹影片  公益信託網站: 公信社企網站

§了解科學化理財,如何將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運用到家庭理財: 財務規劃介紹影片

§ Facebook粉絲頁:Happy
Goal 樂活理財粉絲團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下載員工理財教育課程大綱),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

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 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圖片來源:   lumaxart

規劃退休後年年領的永續年金

9720140330退休年金

原文刊登於今周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99-106859

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說:只要準備800萬、每年10%報酬率,每年就可以有80萬的退休金可以領、可以建立一個永續的年金,因為每年的報酬有80萬,所以根本不會用到本金,80萬的年金可以一直領下去,真的有這麼好康的事嗎?

首先,我們看現在有什麼金融工具可以達到這個要求:每年固定10%報酬率? 在現在的環境:一年期定存利率1.3%左右,現在銷售的儲蓄型保單報酬率約2%,1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2.7%左右時,有什麼工具可以持續提供10%報酬率? 如果沒有任何固定收益的工具可以達成這種目標時,唯一的方式也只有透過投資工具才有可能做到了。

透過投資工具來完成退休規劃的財務目標時,應該要怎麼做?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1.  首先是要考量風險問題

在2008年金融風暴時,基金等投資工具虧損50%、60%的比比皆是,如果這800萬投資了9年,每年報酬率都是10%,在第10年時突然虧損50%,但是第11年起還是維持10%報酬率、每年提領80萬年金也沒有改變,那會變成什麼狀況? 在下圖你可以發現當800萬本金變成400萬時,即使後續每年還是以10%幅度在增值,到第17年時已經沒有退休金可以領了;不過如果第11年降低提領的金額,變成每年48萬時,那這個計劃可以維持到23年後。不過降低提領的金額,意味著你必須降低退休後的生活品質,或是根本就無法維持退休生活所需了。

退休規劃年金提領

(單筆投資800萬,報酬率每年均為10%,只有在第10年報酬率為-50%,之後仍恢復為10%)

20140330退休年金

2. 退休規劃不該一成不變

當還有工作能力的時候,你可以承擔更多風險,因為你還有工作收入,但是當你退休以後,你的退休準備就是你唯一的經濟來源的時候,你還是一樣的把你的投資放在同樣的投資工具裡面、維持同樣的配置嗎? 如此一來,你是在承擔極大的風險,因為退休後最不能承受的就是這樣的大起大落,當上圖中的800萬損失50%,投資本金變成400萬時,它需要再賺取100%的報酬,才能回到你原本的800萬本金,而你認為這需要多久時間? 這中間的退休生活費來源怎麼辦?

所以在退休前後的投資組合與資金的配置都應該有不同的策略,在退休前你的投資組合也許是股票型基金、ETF指數化基金佔了7成,而債券型標的佔了3成,整個投資組合的波動性是比較大的,基本需求還是以提高報酬率為目標;但是在退休後就應該調整投資策略,變成是保本需求提高,因此必須採取降低波動的策略,以便達到可以降低投資組合價值大跌的風險。

3.   千萬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意思是:你的金融工具同質性太高,而這代表的就是風險太過集中,有可能齊漲齊跌,例如你的退休金全部放在股票,你買了聯電,又買了台積電,他們都屬於半導體業,當受到景氣影響時,他們股價都是連動的、沒有分散風險的效果,這樣的投資迷思同時有適用在基金等投資標的。

有些人可能利用儲蓄型保險做為退休規劃的工具,但是把所有保單都集中在同一家保險公司,同樣也要負擔保險公司可能有的財務風險。

4.  不是退休後就不需要財務規劃

退休前你需要有理財規劃,來協助你運用你的財務資源,有效率的透過儲蓄與投資的方式,來完成你的退休的財務目標,但是多數即將退休者容易犯的最大錯誤,就是認為退休後就不需要理財計畫了,事實上退休後的理財計畫的重要性,不亞於在退休前累積階段的退休規劃。如何讓你的財務資源可以在你退休後,還是可以為你提供穩定又足夠的現金流,來應付退休後所需:生活費、安養看護費用等等,甚至於有些人希望在退休後利用自己的人脈關係、財務資源。自己的能力等等來從事公益活動,他(她)可能會考慮,以設立公益信託的方式來做慈善活動這,些也都是退休後的理財計畫可以規劃的項目,透過財務顧問的協助可以提供退休前與退休後的理財規劃服務,讓你的退休生活過的更加有意義。

如果你希望了解財務規劃服務的內容、對自己的保單規劃有問題,或是有其他的問題希望找財務顧問做諮詢,你可以點選此連結來預約2小時的免費諮詢: 預約免費財務規劃諮詢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 公益信託介紹影片
§了解科學化理財,如何將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運用到家庭理財: 財務規劃介紹影片

§ Facebook粉絲頁:Happy Goal 樂活理財粉絲團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下載員工理財教育課程大綱),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

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 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圖片來源: SalFal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