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突破5個障礙讓你安穩退休(續)

20140601stock
原文刊登於今周刊: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99-108283

續上篇投資突破5個障礙讓你安穩退休,William Bernstein在他的書:If You Can, How Millennials Can Get Rich Slowly中提到投資不用太高深的操作技巧,只要你願意固定每月把收入的一定比例拿來做儲蓄投資,選擇低成本的指數化基金ETF的資產配置,長期投資下來就可以讓你的退休準備累積相當的金額,過個安穩的退休生活。
不過還是有很多人做不到,這樣的長期投資策略一點都不花俏、你要做到一點都不困難,但是一般人無法採用這種長期投資策略,有五個障礙需要去突破,第三點是:

3. 那些忽略金融歷史的人會再度嚐到投資苦果對於個別投資人來說,他們對經濟情勢與股市投資報酬率之間會有一些不當的聯想。一般會很自然的認為經濟前景看好,股市也必定大有可為、投資報酬一定不錯,但是事實正好相反,如果市場一片大好、晴空萬里無雲,未來股市投資是看空的,而股價如果像溜滑梯一樣下跌,未來投資報酬率行情是看好的,在平靜無波的水裡往往釣不到大魚,反而是暴風雨的水域,大魚才會出現。

就像1990年時,每個人以為網路將改變一切、投資網路股會大撈一筆,它的確改變了人類,但是對股市投資卻沒有多大助益,甚至在接下來的10年都帶來負的報酬,不過如果在經濟大蕭條及上次金融危機時入場買股票的投資人,後來都獲得可觀的報酬。

這當中的原理是:當經濟情勢悲觀時,風險看來很高,因此股票必須有高報酬才能吸引人家來投資;相反的,經濟情勢看來非常安全時,股票會變的很搶手,未來報酬就不會太高,投資獲利的定律是永遠買在股價的低點,等待股價反彈你才能得到超額報酬。

1929年Joseph Kennedy(美國甘迺迪總統的父親),被問到說他怎麼知道在經濟大蕭條前一年就賣掉股票,他說當擦鞋童也在叫他買股票的時候,他就知道那是該出場的時機了。大眾對股票有興趣跟股票的低報酬率有什麼關係?在市場中如果要推升資產的價格,就必須要有更多的投資人加入,當每個人都蜂擁著去購買股票、不動產、黃金等投資標的時,以後就沒人加入了,最後往往是天真的、沒有經驗的投資者成了最後一隻犧牲的白老鼠。

當你要找住宿的飯店、看電影、找醫生時,你找朋友推薦是對的,但是在金融投資則正好相反,當每個人都熱衷於股市時,你該知道那就是你該出場的時機了。所以為什麼巴菲特說,當每個人都貪婪時你應該感到畏懼,而每個人都畏懼時你才應該貪婪。

而你能夠判斷市場是否過度樂觀或是悲觀,代表著你應該把它利用來選擇投資進場時機嗎? 不是的,你應該利用這種對金融趨勢判斷的專業,來穩定你的情緒,讓你的投資配置更為平穩。讓你在每個人都很樂觀時,你不會冒然投入資金做投資,或是在風雨欲來的時候,急著去賣掉你手上的股票。

你應該維持的資產配置是:美股、國際股市、美債各1/3的比例(作者所建議的美股ETF、國際股市ETF、美國債券ETF各佔1/3的資產配置),這是有效的市場投資策略。這代表著你要在股價嚴重下跌時進場多買股票,而市場價格上揚,看起來很多人可以因此獲利時,你就應該出脫一些股票了。所以了解金融趨勢的歷史的目的,就是讓你有勇氣去執行買低賣高的投資策略,並且可以自律的去維持固定的股債比的資產配置。

4. 投資最大的敵人是你自己

遠古時代,人類生存最大的危險是被其他人類或是掠食性動物攻擊,因此面對威脅必須快速反應。但是人類從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以致於現在的後工業時代,人類的健康改善了,壽命也延長了,面對生存與生活品質的決定,都已經變成是一個需要長期的決策來因應了,而且可能必須是長達數十年之久,投資就是這個樣子的。

在財務行為上,人們對投資往往過度樂觀,我們通常會用最近的經驗去推斷投資市場未來的發展。人類又是喜歡追求”經驗模式”的靈長類動物,在投資上往往把試圖把一些實際上不存在關係的事件建立連結,事實上在金融市場上發生的事件95%都是隨機的一種”雜訊”,但是投資人卻深信他們已經找到有跡可循的模式。

想想看,你的退休規劃可能是你從25歲工作開始,每月撥出你收入的一部份做投資直到65歲退休,那時你沒有了工作收入,要靠這筆以前所累積下來的退休準備金,來支應你的退休生活。前面的40年累積期到退休後可能還有30年的退休生活要過,這麼長的時間的投資策略,跟你可能每天看盤殺進殺出、賺點小錢的操作策略肯定是不同的。

不一樣的財務目標需要的管理策略,當你年輕有工作收入時,你可以選擇積極型的投資配置,追求較高的報酬率,偶爾有虧損發生也都可以應付的過來,因為一是你還有工作能力、風險還承擔得起,二是距離退休年限還久,你還有時間等待投資報酬回復到正常水準。但是當你退休了,每月靠這筆退休準備金在過活,你還能承受大起大落的投資波動嗎? 答案肯定是不行的,因此投資策略、投資標的等要依照不同的財務目標、不同的人生階段做不同的因應,而投資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指的是:投資人往往不清楚自己的財務目標是什麼? 需要的投資策略如何? 因此只能隨著市場上充斥的資訊、市場雜訊,與刻意美化的行銷資料做投資,這樣到時候財務目標的完成度當然不可能會理想的。

5. 慎選金融業者從業人員及投資標的

作者在最後一個段落對金融業大加撻伐,要投資人遠離所有的經紀商、投資顧問等等,認為金融業者都是要讓自己荷包滿滿、把投資人的錢放到業者自己的口袋去。對此筆者倒不是這麼悲觀,金融業者還是有相當的功能存在。況且每個行業都有不肖份子的存在,但是兢兢業業守本份的從業人員也不在少數,身為投資人對金融業應該要有基本的認識,不要落入陷阱才是自保之道,幾點需要留意的是:

a.  注意不當的操作方式

很遺憾的是:多數銀行業者現在都還是採取以佣金、手續費等多寡來計算理專的獎金,而不是採用客戶總管理資產(Asset Under Management AUM)的規模來計算獎金,這明顯會有利益衝突的存在。為了增加手續費收入,理專可能傾向於鼓勵客戶多做交易、以增加銀行手續費收入,而這樣的交易進出對客戶來說,也許是沒有必要的交易,過程中客戶也會多支出手續費等,對整體投資績效是不利的。

你應該多關心你的投資帳戶是否有異常頻繁的交易,如果理專時常把你的投資標的做頻繁買進賣出,建議你立刻把他(她)換掉。一個稱職的理專應該可以為你解釋清楚:他(她)為你做的投資策略是什麼?投資標的的費用成本、風險等,而你也應該清楚表達:你所需要的投資結果是什麼? 有什麼是你要完成的財務目標。不要因為某某金融機構名氣大、招牌響亮,就放心一切交給銀行理專打理,一個不稱職的理專,即使他(她)的名片職稱是某私人銀行的助理副總裁,他(她)一樣不會為你帶來符合市場水準的投資收益。

b.  降低投資成本就是提高投資報酬率

即使業者打著基金免手續費的口號,你都不應該被這些行銷手法所迷惑,因為它不賺手續費,但是後端基金本身收的管理費、銀行保管費等等名目的費用,可能還多於收手續費的基金。你要看的是基金的總開支比率(expense ratio),那才是基金真正內扣的成本。這些費用在基金公司或是銀行寄給你的投資報表內都不會顯示出來,但是它就是實際在影響你的投資報酬率的因素,也許你不覺得有多大影響,但是僅僅是每年省下2%的手續費,20年的投資,同樣的投資金額,投資報酬率就多了約50%,你說這2%是多還是少?

美國名作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說過一句話很適合用在投資上,他說:“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 but it does rhyme.”意思是歷史不會重演,但是就像文章的押韻一樣,類似的事件還是會再度發生。

沒有人可以100%精準的預測明天的投資市場到底會如何,與其花心思去預測市場,不如先對自己的投資做好基本的功課:找出自己的財務目標、選對低成本的投資工具、做好資產配置、決定投資策略,然後維持自律,不理會市場雜音,持續進行投資,達成你的財務目標將是指日可待的。

如果你希望了解財務規劃服務的內容、對自己的保單規劃有問題,或是有其他的問題希望找財務顧問做諮詢,你可以點選此連結來預約2小時的免費諮詢: 預約免費財務規劃諮詢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 公益信託介紹影片  公益信託網站: 公信社企網站

§了解科學化理財,如何將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運用到家庭理財: 財務規劃介紹影片

§ Facebook粉絲頁:Happy Goal 樂活理財粉絲團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下載員工理財教育課程大綱),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

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 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圖片來源:   Stéfan)

投資突破5個障礙讓你安穩退休

20140525 If you can

原文刊登於今周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99-108128

William Bernstein是美國一個執業的神經科醫生,他寫了很多有關資產配置、投資效率前緣等方面的書。他在2014三月發表了一本電子書,書名是:If You Can, How Millennials Can Get Rich Slowly。Milliennial:千禧世代指的是1980, 1990年代出生,也就是現在20,30歲左右的年輕人,他們距離退休還有3,40年的時間。William Bernstein希望鼓勵他們,藉由每月存下收入的15%,把這錢投資於購買低費用的ETF指數型基金,做固定資產配置,不需要每天看盤研判全球經濟大勢,不需要選擇進場及出場時間,藉由長期投資,年輕人也可以慢慢變富有。

我在以前一篇文章:別讓安穩退休變成風中的承諾有提過,要過一個安穩的退休生活,你不能只靠勞保退休金、勞保老年年金等社會保險退休金,它只能提供你退休的基本保障。多數的退休金你還是必須自己透過儲蓄與投資等方式來做規劃準備,不過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說的:就像要減肥,大家都知道沒有特別的偏方,減肥就是要控制飲食跟多運動,但是就是有很多人不能做到,因為他們沒辦法持之以恆的做下去。而投資也是一樣,不用太高深的操作技巧,只要你願意固定每月把收入的一定比例拿來做儲蓄投資,選擇低成本的指數化基金ETF的資產配置,長期投資下來就可以讓你的退休準備累積相當的金額,過個安穩的退休生活。

不過還是有很多人做不到,這樣的長期投資策略一點都不花俏、你要做到一點都不困難,但是一般人無法採用這種長期投資策略,有五個障礙需要去突破:

1. 多數人儲蓄率不夠多

書中說:即使你投資可以做的像巴菲特一樣好,沒有開始做投資、為退休做準備,到時還是只能過著貧苦的退休生活,他建議一般美國人每個月至少要存到薪水的15%。

在存錢之前要先減除自己的債務,如果你有其他短期信用貸款、信用卡卡債等,這些債務的利率一般都是2,3倍於5%,甚至更高,因此應該優先把這些債務清償掉,你才能真正為退休做準備。

在做投資時你要在意的是實質的報酬率,也就是扣除通貨膨脹率後的實際獲得的報酬。這才是你的錢真正的購買力,如果你的銀行存款定存利率是1.18%,這叫名目利率,而如果扣除通貨膨脹率3%後,得到的值是負1.82%,這才是實質的報酬率,意思是說你錢現在存在銀行定存生利息是虧本的,因為它的購買力是一直在下降。 物價在上漲,你買同樣的東西要付出的錢要愈來愈多,而定存利息低於物價上漲的比率,因此錢存在銀行定存生利息是虧本的。同樣的在計算投資報酬率時,你也要用實質的報酬率來計算,才能符合實際的狀況,例如你的投資報酬率是8%,通貨膨脹率假設是3%,你的實質的報酬率是5%。

為什麼需要這麼計算? 因為你的退休規劃可能是20年、30年以後才要兌現的,而隨著時間的經過,通貨膨脹逐漸侵蝕你的金錢的購買力。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平均是4%,台灣應該也相去不遠。如果最近買東西時,你應該會發現很多東西漲價了,即使廠商可以瞞天過海、用各種招式塑造他們商品沒有漲價的假象(例如零嘴偌大的包裝袋,打開裡面內容務可能不到一半,衛生紙一樣價錢,但是同樣一包,紙張寬度就是比以前的短少了3,4公分等等) 。用3%通貨膨脹率計算,20年後的物價將是現在的1.81倍,因此相對的你在投資的金額上必須把通貨膨脹率的因素考慮進去,每年投資的金額也要隨著調高來增加投資。

書中提到作者父親說的一段話,他父親是律師,他們家的房子、車子等都沒有鄰居的豪華與高級,他們也沒有豪奢的渡假。但是他父親對他說: 他們(指他們的鄰居)有很多(享受),但是真的屬於他們擁有的卻非常的少。美國人習慣於擴張信用來做生活上的享受,儲蓄率很低。其實檢視一下你日常的收支,你可能就可以發現很多的開銷是可以省下來的,只要用點心,你都可以在收入內撥出一些錢來為未來的退休做準備。多數人不能為未來做準備,癥結點不是沒有足夠的收入,而是缺乏計劃、不知道錢花到那去了。實務上我們碰到一些個案:即使家庭年收入數百萬、沒有特別的開銷,但是就是不知道錢花到那裡去了,更不要說去做任何的儲蓄與投資。要為退休多做準備,第一關就是要開始掌握個人與家庭的財務狀況,從增加儲蓄與投資的比率開始。 

2. 金融投資不是像火箭科學那麼複雜,但是你對投資常識還是必須有基本瞭解

講到投資,你知道股票跟債券有什麼不同嗎? 不同的投資標的有不同的風險屬性,就像你在經營一家企業,你可以向親友、向銀行借貸來為經營公司提供資金;但是同時你也可以出售公司的股份來取得資金。向銀行或其他人借貸,你必須支付利息,未來也要還本金;但是對於買你股份的人,你是公司有盈餘你才需要分配股利給他們。前一種借你錢的人,就像是在買你的公司的債券,而買你公司股份則是買你公司的股票,這二種比較起來,債券是風險比較低的投資標的。

債券是固定配息的,一般買債券是為了投資安全的考慮,而股票則是為了追求高報酬率,當然它也有高風險的屬性。

如果債券跟股票的風險程度一樣的話,那麼投資人寧願選擇持有股票,因為債券的獲利是固定的,而股票獲利是沒有上限的,所以如果投資二者是風險程度相當的話,當然投資人會選擇擁有股票,以便有可能得到比較高的報酬;但是如果反過來,投資股票跟債券的報酬是一樣的,投資人會選擇持有債券,因為股票相對的風險是比較高的。

股票風險到底有多高? 在美國大蕭條的年代股票虧損達到90%,最近的金融風暴股票也虧損約60%,也許你認為你可以承受的住,但是如果那虧損的是你的錢,你所有的儲蓄一下子少掉60%,那一定會令你相當的沮喪的。

有沒有可能找到基金經理人或是投資顧問,他們的投資績效是可以準確預測股市、打敗市場的?過往的資料顯示:基金經理如果有超凡的表現,之後接著的年度往往表現平平。Legg Mason的William Milliar以前是The Legg Mason Capital Management Value Trust (LMVTX)這支基金的操盤人,他曾經連續15年(1991~2005),基金的投資績效都超過S&P 500指數,但是在接下來的三年(2006~2008),他的績效則是把以前累積出來的投資績效,在三年內就完全吐回去了。

既然預測市場是不可能的事,你可以簡單做投資把投資標的區分為二種:風險性投資(股票),及低風險性投資(債券)。以政府債券來說,如果以長期(30年期)平均報酬率約為1.4%(這裡及以後的報酬率指的都是已經扣除通貨膨脹後的實質報酬率),而股票是3.5%~4.5%,如果你建構一個2/3股票1/3債券的資產組合,預期你可以得到的實質報酬率是3%。

投資上面值得一提的是如何降低你的成本,美國的Vanguard Group(先鋒集團)現在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基金公司,其創辦人Jack Bogle在40年前就做了一個明智的決定:讓基金的持有人變成是公司實質上的股東。

先鋒集團的公司結構很特別,公司本身是被旗下管理的基金共同持有的,這樣子基金的持有人就是先鋒公司實質上的股東,公司所創造的利潤就由基金的股東所分享。先鋒又為基金持有人提供投資管理服務,因此基金的手續費都相當的低。例如Vanguard基金每年的總管理費:以整體股市ETF〈VTI〉來說是0.05%, 而Vanguard全世界股票ETF〈VT〉是0.19%,比起動輒每年2,3%以上的手續費等各項費用的基金來說,投資成本可以說相對低很多,而降低投資成本毋寧是提高投資績效一個可以立竿見影的有效做法。

———–未完待續

如果你希望了解財務規劃服務的內容、對自己的保單規劃有問題,或是有其他的問題希望找財務顧問做諮詢,你可以點選此連結來預約2小時的免費諮詢: 預約免費財務規劃諮詢

§公益信託行善又節稅: 公益信託介紹影片  公益信託網站: 公信社企網站

§了解科學化理財,如何將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法,運用到家庭理財: 財務規劃介紹影片

§ Facebook粉絲頁:Happy
Goal 樂活理財粉絲團

對本內容有疑問?或者需要其他EAP(員工協助方案)或理財規劃上的協助嗎?

您可以來信:jose.b123@gmail.com 或是上我們的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下載員工理財教育課程大綱),員工理財規劃諮詢(E-mail, 電話或是駐點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

作者擁有兩岸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 證照,是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

(圖片來源:  scottwills)